08.27 古錢幣基礎圖解

古錢幣又稱之為泉、布、帛,孔方兄等。現在已成為新的收藏投資熱點,不少古錢幣在拍賣會上表現突出。

收藏和鑑賞古錢幣需掌握包括貨幣史、錢幣學、考古學、金石學及文物、古漢語等諸多知。以下介紹一些基本知識。

古錢幣形狀

古錢幣基礎圖解

古錢幣結構圖(以主流的方孔圓錢為例)

古錢幣基礎圖解

古錢幣基礎圖解

古錢幣基礎圖解

面: 指錢幣的正面。

背: 指錢幣的背面。

背文:指錢幣背面的文字、圖案、符號的總稱,又稱幕文。

錢肉:又稱錢身地張。指錢體除去邊廓和文字所剩下的空餘部分。此部分厚實的叫“厚肉”,輕薄者謂“薄肉”。

穿:指錢幣的孔,也稱好。方的叫方穿(方孔),圓的叫圓穿(圓孔)。

廣穿:指錢孔較大者。

狹穿:指錢孔較小者。

外郭:指錢身外周突出的部分,又稱外緣、外輪、肉郭、邊郭。

內郭:指錢孔四周突出的部分,又稱好郭。

廣郭:指內郭較寬者。

狹郭:指內郭較狹者。

重郭(重好):指二重內郭。

寬緣:外郭較寬,又稱寬輪、寬邊。

狹緣:外郭較狹,又稱狹輪、狹邊、細緣。

古錢幣基礎圖解

兩種特殊的錢幣解釋(經常被藏友弄反,值得一提)

合背錢:錢的兩面都是面文,彷彿兩枚錢的背面貼合在一起,故稱“合背錢” 。

古錢幣基礎圖解

合面錢:錢的兩面都是背文,彷彿兩枚錢的正面貼合在一起,故稱“合面錢”。

古錢幣基礎圖解

古錢幣文字

歷代古錢文字種類繁多,筆者列舉幾種書法精湛,有代表意義的介紹。

1、玉筯篆小篆的一種。

古錢幣基礎圖解

古錢幣基礎圖解

2、九疊篆篆書之一種。

古錢幣基礎圖解

3、瘦金體宋徽宗趙佶獨創的一種書體,自稱“瘦金書”。

以楷書為本,筆畫俊逸挺撥,揮灑自如,不拘一格,剛健有力,故有“鐵劃銀鉤”之稱。徽宗親書之“大觀通寶”、“崇寧通寶”均為瘦金體錢文之傑出代表。金“大定通寶”等亦仿瘦金體風格。

古錢幣基礎圖解

古錢幣基礎圖解

古錢幣的幾種性質

1、雕母手工雕刻的母錢,亦稱“祖錢”。

六朝後造錢不再使用大型整體銅、石錢範澆鑄,而改用母錢翻砂造型澆製。最初用銅、錫、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為“雕母”。傳世可見歷代銅質雕母多種。形體稍大,銅質精良,雕工細膩,邊廓峻深,文字纖勁,有刀刻斧劈之感。是為古錢中至珍之品。

古錢幣基礎圖解

2、鑄母一般通稱“母錢”。

系由雕母直接翻砂澆鑄以供成批造錢用的母錢。鑄母雖稍遜於雕母,然其質地、品相依舊異常精美。

古錢幣基礎圖解

3、樣錢可分兩類:由造錢主管機關呈送帝王以供審閱、抉擇的樣錢叫“進呈樣錢”,多由銅、蠟、牙、木等雕制而成。

由中央頒發至各地造鑄爐場當作樣品或母錢的樣錢叫“部頒樣錢”。樣錢亦具母錢精良優美的特性。

古錢幣基礎圖解

4、子錢以母錢翻砂大批澆鑄出來的銅錢或鐵錢。

一般正用品及傳世品均系“子錢”。

古錢幣基礎圖解

古錢幣的鏽色和包漿古錢幣的鏽色和包漿

基本分為生坑、傳世熟坑和水坑三種。

1、生坑:生坑古錢幣長時間埋於地下,由於所處環境溫溼度和地理化學性質不同,以及金屬本身材質配比不一,形成各種豐富多彩的鏽色,筆者選擇其中典型舉隅。

(1)綠鏽

古錢幣基礎圖解

(2)紅綠鏽

古錢幣基礎圖解

(3)藍鏽

古錢幣基礎圖解

(4)水銀古

古錢幣基礎圖解

(5)硃砂結晶鏽

古錢幣基礎圖解

2、傳世包漿

古錢幣基礎圖解

3、水坑

古錢幣基礎圖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