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月24日(星期三)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5位科技工作者围绕科技创新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昭东教授作为应邀出席的五位科技工作者之一,就科技创新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王昭东: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能到这个场合十分高兴。我叫王昭东,来自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担任先进轧制及热处理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我们实验室的理念是“制造绿色 绿色制造”。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研发的先进热轧钢材新一代TMCP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技术,已经构建起我们国家独特的资源节约型钢材生产体系,这个技术它可以使钢材的强度提高100兆帕,吨钢的成本降低100到200块钱,这个技术可以应用到80%以上的热轧钢材。我们所研发的另外一个技术叫特种钢板辊式淬火技术,可以为钢厂生产像海洋工程、水电核电等特种钢板提供关键的热处理技术上的支持和装备上的保障。

我们的这两个技术目前在国内主要的大型钢铁企业的50多条生产线得到了应用,年生产规模达到了4000万吨。近期,我们这个技术也得到了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的重视,他们主动和我们合作,希望来引进我们这个技术。

我们这两项技术分别在2017年和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今后来看,我们要更加加强产学研融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主战场。谢谢大家!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大量应用东北大学王昭东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基于新一代控轧控冷工艺的高性能绿色桥梁钢。在2017年度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东北大学“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及应用”项目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昭东教授作为负责人的先进轧制及热处理团队不仅冲出国际技术封锁,开发出“国”字号辊式淬火机、实现高端中厚板产品国产化,也让中厚板辊式淬火机成套技术装备及高等级钢板热处理工艺、高端中厚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引领行业发展。“多功能中厚板辊式淬火机成套技术装备及高等级钢板热处理工艺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王昭东答记者问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非常荣幸见到各位科学家。十九大报告后,我们国家不断地在强调科技发展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从十八大到现在,我们科技记者也见证了很多成就。今天也见到各位,你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创造者,想请问你们有哪些印象最为深刻和最有感触的体会,有哪些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王昭东:

我补充一句,对我来说感触最深的,我们的研究结果特别是现在更容易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了。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这种速度大大的加快。像我们学校是冶金行业背景特别强的高校,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东北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经费也走到了国内的前列。我们能够深深的感受到这一点。谢谢。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

在十九大的时候我们采访过白春礼院长,也问过一个关于学术不端的问题,去年我们也发现学术不端的问题,国内外都有,我们发现有很多国内的专家有一点冤枉,可能并不是学术造假,可能是有一些流程不太清楚,或者是有一些规范做得不是特别的好,导致学术不端。我们想问问几位科学家对这方面有什么看法?我们未来在科技创新方面怎么能避免这样的问题?谢谢。

王昭东:

像我们重点实验室,像我的导师王国栋院士,他说的很清楚,我们做科研要做真科研,真做科研,因为我们很多成果是要推广应用到企业里面,如果我们失去了这种学术诚信,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失可能就成千上亿,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给国家这么大的损失,我们自己要去反思。谢谢。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经济日报记者

我注意到王昭东教授的成果已经在多家企业成功获得了推广应用。请您结合自身的经历谈一下,怎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生产力?谢谢。

王昭东:

我们实验室的特色就是注重基础研究,加强成果转化。我的导师王国栋院士带领我们,凝练出这样的创新理念,这个理念就叫做R&DES,就是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这样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们还在做这个事情,我们在成果转化过程当中,它是一种多学科交叉,我们就提出来叫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来实现工艺、装备和产品的一体化,来推动成果的转化。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举个例子,我们和河北钢铁成立了河钢-东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我们共同在一起针对河北钢铁它各条产线的关键技术瓶颈,借用医学叫做靶向式的这种改造,这种靶向式的改造,我说一下它的原创是来源于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我就借用一下,这样的改造我们能够抓住企业的痛点,抓住以后我们就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使企业的产线用很小的投入来进行升级,升级以后产品质量得到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竞争力有大幅度的提升,企业当然对我们就认可,我们成果转化就会很快的推进。这样的模式我们在鞍钢、首钢、南钢和国内好多企业都采用了,这种采用最后,我们得到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有很高的回报,企业回报以后,现在都市场经济,企业就会给我们更多的经费支持,我说一个数,2012年的时候我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年的科研费大概是1亿,我们现在的科研费能够达到多少,3个亿,其中80%是企业给我们的。

我想再补充一点,各位记者朋友可以到首钢,可以到河钢和很多的钢铁企业,轧钢生产线上,设备的标志写着什么呢?东北大学研制。在这一点上,我们也觉得很骄傲。这种成果转化我们必须抓住企业的痛点,把企业作为实施的主体,投资的主体,真正给企业提高竞争力,做出东西来,这个成果就转化了,这是我们的体会。谢谢。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大国有重器 百炼淬成钢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是钢铁大国,但大而不强,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出路在哪里?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绿色制造”“制造绿色”为信念,用创新的钢铁工艺和产品挺起中国钢铁的脊梁,这,就是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给出的答案。

2005年,王国栋院士领衔实验室开发了世界首块“超级钢”,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际上连创四个第一:第一次得到超级钢工业生产的工艺窗口;第一次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了原型钢样品;第一次在工业生产条件下轧制出超级钢;第一次将超级钢应用于汽车制造。在超级钢线材、中厚板等方面连续取得突破,被宝钢、首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广泛应用,成为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领域的领跑者,助推中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出关键一步。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实验室的团队,将高端中厚板热处理国产化率提高50%以上,广泛应用到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以及汽车、舰船制造等重点用钢领域,产品批量出口至英国、西班牙等10余个国家;热轧板带钢先进快速冷却系统,推广应用至国内大型钢铁企业20余条生产线,实现了千万吨节约型热轧钢材批量化生产,为我国高品质钢材升级换代作出巨大贡献。

南京钢厂,2011年计划国际招标引进一台全球最先进的5米中厚板轧机,这是国家支持大型企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在轧机轧后冷却系统的招标中,实验室同西门子-奥钢联、西马克等国际顶尖公司同台PK,最终凭借超强的实力秒杀对手,一举中标,这一项目大大推动了南钢的绿色转型。

在南钢5000毫米宽厚板生产线,有一个场景特别令人振奋:印刻着RALNEU 标识的超快冷装置和西马克集团生产的预矫直机一前一后地矗立在生产车间。印度钢铁公司到南钢考察,为东大设备创造的效益所震撼,并立即联系实验室,希望帮助其改造生产线,实现绿色减量化生产。

提起在南钢做项目的日子,袁国满是感慨:“南钢辊式淬火机项目进展的关键时期,项目组三天两夜只吃两顿饭。”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1200吨超大型起重机吊臂、南海荔湾深海油气田厚壁管线、驰骋北冰洋的高技术船舶,这些光彩夺目的“国之重器”,承载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凝聚着实验室科研团队的心血和汗水,更是他们心中无上的幸福和骄傲。

实验室的科研尖兵们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近五年来累计为钢铁企业创造利润500亿元,综合减少我国钢铁行业CO2 总排放量的7%。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2016年“讲述·东大共产党人的故事”访谈实录

主持人:

王老师,您好,您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众多突出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您有没有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

王昭东:

这个当然有过。我印象最深的是2006年2月,当时我代表实验室到太钢集团临汾钢铁公司去交流建设不锈钢辊式淬火机首台套的技术方案时,一开始太钢公司并没有下定决心用我们的成果。在临汾这个小城市,我待了45天,我每天和公司的技术人员沟通,讨论细节。由于之前跟太钢没有大的合作项目,方案又是在国内首次实施,太钢很担心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太钢集团内部一直存在着对项目推广不利的声音。

最困难的时候,我真的想放弃,甚至买好了回沈阳的机票,准备打道回府,再做别的项目。

如果放弃的话,就没有了后来东北大学辊式淬火技术在国际、国内的领先地位,也没有了2014年我们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幸运的是,我在去机场的路上,发短信向公司的一个常联系的技术人员告别,表示感谢,说“来日方长”。没想到这位技术人员很快回复信息说:“为什么不做最后一次努力呢?”就在这一刻,我感到热血沸腾,又燃起了希望,不行,我不能这样放弃,我肯定要继续做下去,要不做的话,对不起实验室对我的重托,也对不起王院士当时给我下的军令状。

就这样,我退掉机票,回到宾馆,马上重新起草项目材料,继续和公司商谈技术细节,公司的技术人员也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和意见。也正是这最后一步的坚持,促成了这个1497万元项目的落地,就这样,这个项目我们拿下来了。在三个月的项目实施期,我们课题组,像袁国,现在已经是36岁的年轻教授,当时还是博士生,还有韩毅、付天亮等一批年轻人,当时为了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项目组成员每天下午4:00进厂,第二天早上8:00离开,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省钱,我们十多个人就近租住在工厂附近的一个毛坯房里,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也苦中有乐,这个项目成功后,我们激动地抱在一起,现在想起来,我们团队觉得再也没什么难题能难倒我们了。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主持人:

实验室为企业创新插上了翅膀,“领跑”已成为实验室的关键词,我们是怎样做到长期领跑的?

王昭东:

“领跑”这个概念是王院士首先提出来的,我们围绕这个概念去做。“领跑”不是在办公室里天天苦思冥想出来的,我们这样一个学科必须要接地气,我们要到企业现场去调研,找问题,因此提出我们的目标,作出创新性的工艺和技术,甚至在硅钢铸轧等领域作出颠覆性的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领跑。举个例子,我们首先在新一代TMCP技术、热处理技术、冷轧技术、中试平台等各个点上实现突破,实现领跑,然后提炼出基础研究、基础开发、工程化应用和服务R&DES这样的创新理念,通过一个全产业链的创新,我们在这个领域和这个行业实现领跑。我们实验室有一个优良的传统,特别注重年轻人,不看头衔,注重实干、实绩、实效,鼓励年青老师在大项目中磨练、摔打,最终形成一个人才雁阵,在人才方面我们也要领跑。

「今天,为什么中外媒体都在关注他!」东大王昭东教授应邀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见面会

创新谱写绿色,超级钢打破坚冰

实干成就梦想,轧制机激荡豪情

自强不息,为国铸栋梁

知行合一,低谷善攀登

鏖战国民经济主战场,你们敢当先锋

抢占科技制高点,你们载歌而行

素材来自 | 国新发布、中国网、世界金属导报、东北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