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熱門資訊

銀保監會“三定”已定,一正四副,107個局級

中國平安半年報:壽險首年保費同比下降10.3%,產險綜合成本率95.8%

中國人壽半年報:新單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4.26%,個險渠道總人力下降

監管動態

銀保監會通報去年小額理賠情況,建信財險、天安人壽等被點名

保險資管協會發函提示關注大公國際評級質量

銀保監會:持續推進外資投資便利化

多部門聯手鼓勵醫療機構購買醫責險

處罰通告

中銀保險天津分公司因給予投保人合同以外的利益等,被罰42萬元

吉信代理因虛列管理費用等,被罰24萬元

君安代理因報銷虛假差旅費方式套取資金等,被罰24萬元

機構要聞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

人保財險聯合工行建立汽車金融服務平臺

保交所聯手多家機構探索區塊鏈應用場景

沈成方獲批擔任前海人壽總經理

傳安邦集團擬出售旗下海外豪華酒店資產組合

資金湧動

2018年至今15家保險公司增資獲批,增資金額超過266億元

眾安再獲軟銀戰略投資,聚焦科技解決方案業務海外輸出

現代投資轉讓華捷保險代理51%股權,後者尚在籌建

中鐵自保變更股東:中國鐵路49%股權無償轉給中鐵投資

險資動向

險資積極佈局債轉股

業務動態

2018上半年互聯網財產險保費達326億,扭轉負增長態勢

2018上半年互聯網人身險持續低迷,規模保費同比下滑23%

2018年上半年電銷財產保險業務呈現斷崖式下滑

2018年上半年壽險電銷保費同比增長7.26%

健康險保費增速逐漸由負轉正,6月份同比大增51.9%

A股四大上市險企前7月原保費收入共1.1萬億

行業觀察

保險資管協會:15萬億險資中80%流向保險資管機構,業外機構“撿漏”難

泛華金控汪春林:5年左右,國內保險中介將出現千億級獨角獸

熱門資訊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銀保監會“三定”已定,一正四副,107個局級

8月22日,一份《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開始在銀保監會內部傳閱,但尚未對外發布。根據該方案,銀保監會機關事業編制將變更為925名,設主席1名,副主席4名,司局級領導職數107名,內設機構則將形成26+1的機構新格局。大多數事務性部門被合併,而保險業的獨有的業務監管部門都得到保留。據悉,該方案於2018年8月14日正式施行。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中國平安半年報:壽險首年保費同比下降10.3%,產險綜合成本率95.8%

8月21日,平安集團公佈了2018年的中期業績。其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的歸母營運利潤達350.35億元,同比增長23.9%,佔集團整體歸母營運利潤的59%,但其首年保費合計同比下降10.3%,新業務價值同比變動僅0.2%,幾乎持平,此外,代理人渠道的新業務價值、人均每月新單件數、件均保費、代理人產能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上半年財產險業務的歸母營運利潤僅58.96億元,不到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的五分之一,且同比下降14.1%,綜合成本率為95.8%,相比去年同期的96.1%略有下降,但費用率由去年同期的37.3%上升到38.4%。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中國人壽半年報:新單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4.26%,個險渠道總人力下降

8月23日,中國人壽公佈2018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人壽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4.23億元,同比增長34.2%,總保費收入3604.82億元,同比增長4.2%,增速超過行業平均值12.7個百分點。總保費市場額回升至22%,較2017年底提高2.3個百分點。但新單保費收入1253.21億元,同比增長-24.26%,受累於此,上半年新業務價值281.66億元,同比增長-23.66%。個險渠道總人力從2017年底的157.8萬人下降至了144.1萬人,下降8.7%。

監管動態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銀保監會通報去年小額理賠情況,建信財險、天安人壽等被點名

8月22日,銀保監會通報2017年保險小額理賠服務監測情況表示,車險報案索賠環節耗時最長,達9.94天,在整個出險支付週期中佔比為85.84%;個人醫療保險理賠用時則集中在出險報案環節,週期達51.55天,在整個出險支付週期中佔比為85.52%。銀保監會指出,部分保險公司存在未按照規定時間報送數據的情況,如建信財險等,另有多家保險公司報送的數據存在質量問題,如天安人壽、中銀保險、鑫安車險、長城人壽等。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保險資管協會發函提示關注大公國際評級質量

8月20日,保險資管協會發布公告稱,將持續關注大公國際在評級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保險資管協會指出,大公國際評級質量整體呈下滑趨勢,並且因重大信用評級事故、人員或機構違規等因素被扣減的分數逐年增加。2017年度評級質量評價大公國際最終得分為69.14,在10家受評機構中排名第8。公開資料顯示,大公國際成立於1994年,是我國唯一獲得中國人民銀行和原國家經貿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國信用評級機構。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銀保監會:持續推進外資投資便利化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取消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資一致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持續推進外資投資便利化。《決定》明確外資入股中資銀行的監管屬性等問題。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多部門聯手鼓勵醫療機構購買醫責險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佈《關於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到,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為醫務人員建立補充保險。根據醫務人員承擔的醫療服務風險,購買醫療責任險。

處罰通告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中銀保險天津分公司因給予投保人合同以外的利益等,被罰42萬元

8月21日,天津保監局公佈對中銀保險天津分公司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該公司因給予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未經批准私自變更分公司營業場所,被處以罰款共計30萬元,相關責任人被罰12萬元。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吉信代理因虛列管理費用等,被罰24萬元

8月21日,天津保監局公佈對天津市吉信保險代理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該公司因虛列管理費用套取資金、未按規定管理業務檔案,被處以罰款共計20萬元,相關責任人被罰4萬元。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君安代理因報銷虛假差旅費方式套取資金等,被罰24萬元

8月21日,天津保監局公佈對君安代理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該公司因未按規定管理業務檔案、通過報銷虛假差旅費方式套取資金,被處以罰款共計20萬元,相關責任人被罰4萬元。

機構要聞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

據上海證券報消息,隨著我國金融業迎來更深程度的對外開放,目前,有多家外資保險公司及外資再保險公司已提交在華設立子公司的申請材料,並有外資保險公司考慮將亞太總部遷至上海。據悉,一家大型歐洲保險集團正在中國市場尋求壽險公司的收購標的,而設立於百慕大的全球性再保險集團思諾保險,將直接申請開展業務。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人保財險聯合工行建立汽車金融服務平臺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8月22日,人保財險與中國工商銀行宣佈達成汽車金融領域全面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開展消費融資類保證保險業務合作基礎上,逐步開展車輛保險分期的合作,並將共享客戶資源,共同開展對有車客戶消費融資產品的營銷,建立汽車金融服務平臺。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保交所聯手多家機構探索區塊鏈應用場景

近日,保交所與保險資管協會、中國太平旗下多家子公司、東京海上日動、三井住友海上及日本財險等多家機構展開合作,協同打造了區塊鏈的新型應用場景。據悉,保交所與中國太平旗下太平金科合作共建區塊鏈創新服務平臺,為中國太平內部各公司及其業務的上下游機構提供統一便捷的區塊鏈基礎平臺。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沈成方獲批擔任前海人壽總經理

8月23日,銀保監會發文批覆同意沈成方擔任前海人壽總經理一職。據悉,沈成方此前曾任平安人壽首席精算師,2011年加盟前海人壽並參與公司籌建。公開資料顯示,劉宇峰於2015年8月起開始出任前海人壽總經理,至今整3年。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林岱仁:持續壓縮躉交業務系國壽保費增速較低的主要原因

8月23日,中國人壽在北京、香港召開中期業績發佈會。會上,林岱仁表示,國壽的保費增速低於其餘幾家上市保險公司,主要原因是國壽持續壓縮了躉交業務。他表示,國壽今年有續期保費和期交保費大幅增長的基礎,有了一定底子,今年減掉500億躉交,只要新單不負增長,就可以保證總保費不出現負增長。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馬明哲三句話概括金融、科技、生態關係

8月22日,平安集團在上海、香港兩地同步舉行了2018年中期業績發佈會。會上,馬明哲用三句話概括金融、科技和生態在中國平安內部的關係:科技賦能金融,即利用科技手段,讓金融核心業務發展得更好,更有競爭力;科技賦能生態,即讓科技賦能金融、醫療、房產、汽車和智慧城市五大生態,通過生態融入到社會、客戶當中;生態賦能金融,先提供服務再提供產品。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傳安邦集團擬出售旗下海外豪華酒店資產組合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有消息人士透露,安邦集團正尋求出售該公司在兩年前以55億美元購得的一個豪華酒店資產組合。據瞭解,該酒店資產組合包含約15家酒店,其中有高端物業Essex House Hotel、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的四季酒店,以及芝加哥和邁阿密的洲際酒店。

資金湧動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2018年至今15家保險公司增資獲批,增資金額超過266億元

據《中國經濟週刊》消息,截至8月15日,已有15家保險公司的增資申請獲得銀保監會批覆,增資金額超過266億元。而去年同期僅有8家保險公司獲批增資、增資金額共95.32億元。此外,今年截至目前,還有7家保險公司獲批發行了445億元資本補充債券,而去年全年僅3家公司獲批發行共170億元的同類債券。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眾安再獲軟銀戰略投資,聚焦科技解決方案業務海外輸出

8月20日,眾安在線宣佈,其旗下子公司眾安科技(國際)與軟銀願景基金簽署股東協議,將共同推動眾安在海外市場的科技解決方案輸出業務,此次合作初期將聚焦於亞洲市場。根據雙方簽署的協議,眾安國際將成立一家新的經營實體,軟銀願景基金將作為戰略投資方參與其中。眾安國際成立於2017年12月,旨在開拓金融科技和保險科技於海外的業務發展、合作及投資機會。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現代投資轉讓華捷保險代理51%股權,後者尚在籌建

近日,現代投資發佈公告,轉讓其持有的華捷保險代理51%股權。根據公告,截至今年6月30日,華捷保險淨資產評估值為5000萬元,現代投資因而會按照不低於評估值的51%,即2550萬元的定價原則進行股權轉讓。華捷保險代理由現代投資與湖南湘江新區發展集團發起成立,註冊資本為5000萬元,現代投資持股51%,湖南湘江新區發展集團持股49%,2017年6月完成工商註冊事宜,但至今仍在籌建。現代投資表示,本次出清股權意在聚焦主業。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中鐵自保變更股東:中國鐵路49%股權無償轉給中鐵投資

8月23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中鐵自保公司變更股東的批覆。中國鐵路總公司將所持有的該公司49%的股權無償劃轉給中鐵投資。轉讓後,中國鐵路總公司出資額為10.2億元,佔比51%,中鐵投資出資額為9.8億元,佔比49%。鐵路自保於2015年成立,由中國鐵路總公司出資籌建,註冊資本20億元。

險資動向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險資積極佈局債轉股

據中國證券報消息,近期,發改委、央行、銀保監會、財政部、國資委五部委聯合發佈了《2018年降低企業槓桿率工作要點》,其中提到支持符合條件的銀行、保險機構新設實施機構。政策利好下,險企有望設立專門的債轉股實施機構。此前,保險機構已通過入股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佈局債轉股業務,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幸福人壽等7家保險業機構成功入股了8家不良資產管理公司。

業務動態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2018上半年互聯網財產險保費達326億,扭轉負增長態勢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2018年上半年互聯網財產險業務數據通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互聯網財險業務實現累計保費收入326.40億元,同比增長37.29%,較產險公司所有渠道業務同期增長率高出23.11個百分點。互聯網財險保費規模位居前三的分別為平安產險、眾安保險和人保財險,累計保費收入為167.51億元,合計市場份額為51.32%,較2017年同期提高0.44個百分點,幾乎持平。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2018上半年互聯網人身險持續低迷,規模保費同比下滑23%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2018年上半年互聯網人身險業務數據通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互聯網人身險業務實現規模保費852.7億元,再次同比下滑15.61%。從渠道上看,第三方平臺仍是銷售主力,但自建線上渠道的趨勢明顯,上半年,通過第三方渠道實現的規模保費為753.8億元,佔互聯網人身保險保費的88.4%,同比減少18.94%;通過保險公司官網所實現的規模保費為98.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9%。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2018年上半年電銷財產保險業務呈現斷崖式下滑

8月22日,中保協發佈2018年上半年度電銷財產險業務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電銷財產險業務呈現持續性的斷崖式下滑。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電銷財產險保單數量累計為996萬單,同比負增長60.72%;保費收入173.89億元,同比負增長65.20%,佔產險公司上半年所有渠道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的比例為2.89%,較同期下降6.59個百分點。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2018年上半年壽險電銷保費同比增長7.26%

8月24日,中保協對外發布2018年上半年壽險電話營銷市場經營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壽險電銷行業實現規模保費115億元,同比增長7.26%。與上年同期相比,64%的公司電銷業務規模保費呈現增長態勢。平安市場份額達48%,一家獨大。上半年壽險電話營銷市場以保障型產品為主,意外險為主力險種,實現規模保費收入36億元,佔電銷渠道總保費的31%。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健康險保費增速逐漸由負轉正,6月份同比大增51.9%

據證券時報統計,從今年上半年各月度的健康險保費與去年同期的對比情況來看,今年的健康險單月保費同比增速由負轉正且增速正在加快。今年1月份和2月份的同比增幅分別為-16.97%和-20%,3月份到6月份的增幅分別為29.46%、48.86%、28.7%和51.9%。其中,6月份健康險保費增速創今年新高。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A股四大上市險企前7月原保費收入共1.1萬億

近日,A股四大上市公司陸續披露前7月保費收入情況。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31日,A股四大上市公司保費合計收入1.1萬億元。中國人壽原保費收入3854億元,同比增長4.42%;新華保險原保費收入759.11億元,同比增長10.96%;中國平安原保費收入4567.26億元,同比增長19.46%,其中,平安產險、平安人壽、平安養老、平安健康原保費分別為1386.71億元、3014.84億元、144.1億元、21.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72%、21.32%、27.88%、75.56%;中國太保原保費收入2109.21億元,其中,太保壽險、太保產險原保費收入分別為1409.56億元、699.65億元。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中國太平半年報:境內壽險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3.0%

8月23日,中國太平發佈2018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太平實現總保費及保單費收入達到1301億港元,同比增長14.1%。境內業務方面,中國太平境內壽險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3.0%,高於行業增幅11.5個百分點,個險新單期繳保費同比下降9.2%,個險人力較去年末增長6.6%。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友邦半年報:友邦中國新業務價值增37%,成為集團成長最快市場

2018年8月24日,友邦保險發佈其中期業績。2018年上半年,友邦保險新業務價值增長17%至19.54億美元,新業務價值利潤率上升4.4個百分點至59.5%,年化新保費增加9%至32.52億美元。同時,友邦中國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7%,達5.56億美元;標準年化新保費同比增長32%,達6.11億美元;稅後營運溢利同比增長37%,達4.36億美元。友邦中國持續成為集團亞太18個市場中成長最快的市場。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美國保險服務協會與IBM聯合開發自動化保險報告工具

據外媒報道,美國保險服務協會(AAIS)近日宣佈與IBM Blockchain平臺合作開發新型自動化保險報告工具,AAIS選擇將開放式保險數據鏈系統搭建在開源的區塊鏈解決方案Hyperledger Fabric之上,此舉可使監管機構按需查看保險公司的存儲數據,簡化監管報告。其中,區塊鏈解決方案Hyperledger Fabric技術屬於IBM Blockchain。

行業洞察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保險資管協會:15萬億險資中80%流向保險資管機構,業外機構“撿漏”難

近日,中國保險資管協會發布了“保險資金運用與保險資產管理全脈絡圖”,其數據顯示,保險資管機構仍是保險資金運用的主力,“掌管”了約80%的保險資金,其機構和從業人員數量均呈現擴張趨勢;保險公司正不斷完善自身投資能力,98%已設置投資部門,且負責絕大部分的戰略資產配置;而業外受託機構則是另一番景象,其所管理的保險資金規模增速逐年下滑,且近半數的機構尚未實際開展相關業務。

多家外資保險機構擬進入中國市場|慧保週報(2018年第34周)

泛華金控汪春林:5年左右,國內保險中介將出現千億級獨角獸

近期,在“慧保思享會”第九期現場,泛華金控董事長兼CEO汪春林表示,中國已經開啟保險行業發展的黃金20年,在保險行業產銷分離的大趨勢下,保險中介的發展將倍速於保險公司,未來5年左右,國內將出現千億級規模的中介巨無霸、獨角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