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一戰中的強國如何淪為二戰中的紙老虎

在歐洲歷史上,德法兩國可謂是一對老冤家,而在此期間,一戰與二戰的表現反差往往令人瞠目結舌,在短短的二十幾年時間裡,這個號稱世界列強又是如何變成不到一個月就放棄抵抗,不到兩個月就宣佈投降的國家呢?

先來講講一戰吧,法國,在歐洲大國裡,經濟狀況也長期落後於英國德國,軍備也不算好,工業更是被甩開很長一段距離,人口不及的德國的三分之二,在各種劣勢的情況下,卻仍能將強敵拒之首都門外,雖然傷亡慘重,但是其戰鬥力之頑強讓人佩服。

然而二戰就顯得尤為尷尬,法國正規部隊卻連一個月都不到便全線潰敗,曾經誓死保衛的首都巴黎竟然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就淪陷,不得不讓人深思背後的原因。

一戰中的強國如何淪為二戰中的紙老虎

德軍進入巴黎凱旋門

一戰以後普遍的厭戰情緒

一戰法國的損失慘重讓法國內部的聲音發生了轉變,曾經一戰時一洗普法戰爭前恥的精神早已隨戰爭的勝利煙消雲散,曾經的進攻思想在損失慘重後也形成了重大轉變,由進攻型轉變為防禦型,而馬奇諾防線正是其產物

政治上的綏靖政策未能滿足德軍胃口。

在德國閃擊波蘭後,法國與英國所制定的慕尼黑陰謀的結果,也並沒有讓德國將矛頭迅速對準蘇聯,法國雖然陳兵百萬,聚集在邊境的馬奇諾防線,但實際並沒有做好完全的戰時準備,法國統帥部認為在這裡必然能阻擊德國的裝甲軍團,最後沒想到德軍不按套路出牌,且來勢洶洶,最後自己反倒坑了自己。

一戰中的強國如何淪為二戰中的紙老虎

德國入侵線路圖

軍事思想的落後

在一戰之後,就有幾位軍事專家,如戴高樂一類的將領都提出過坦克集團作戰的思想,然而法國自身的防禦型戰略思想所帶來的滯後性,還保留著一戰時的落後觀念,認為依靠馬奇諾防線,建立起的軍事要塞,必能及時阻擊德軍的腳步,但面對德軍發明的陸空結合的閃電戰戰術卻一概不知

戰時指揮的重大失誤

當時的法國高層仍堅定的以為德軍會從馬奇諾防線進攻,不斷的調配兵力到防線後方,等待大戰來臨,然而在法國色當一線,恰好是防禦最薄弱的一環.他們根本不相信山巒起伏叢林密佈的阿登山脈,能通過大規模的德軍裝甲部隊。因此駐防兵力也薄弱得出奇。當色當被突破的時候,法國統帥部還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直到德國裝甲軍團大量湧入,坦克飛車瘋狂肆掠法國平原時,馬奇諾防線已完全失去作用,一切都已經晚了。

一戰中的強國如何淪為二戰中的紙老虎

今馬奇諾防線遺址

直到現在,很多學者都認為,法國的失敗其實也有著一定的巧合,然而巧合的背後又有著失敗的必然性,軍事裝備的強盛沒有好的軍事理念一樣會如泡沫,一觸即破。民族血性也早被消極情緒所消磨,政治上的一昧退讓只會讓事態越加嚴重。所以,法國的戰敗,雖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