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回望羅馬3:坎坷英雄少年淚,從蕞爾小邦到亞平寧霸主

接上回,羅馬共和國建立之後,處於四戰之地,這個堅韌的國家毅然走向了武力強國之路,通過三次維愛戰爭,三次薩莫奈戰爭,抵抗高盧人入侵,皮洛士戰爭,四次大戰建立了亞平寧霸權,將意大利囊括在手中。

回望羅馬3:坎坷英雄少年淚,從蕞爾小邦到亞平寧霸主

環顧四周都是羅馬的敵人

1.三次維愛戰爭

維愛戰爭——即古羅馬人與伊特拉斯坎人(伊達拉里亞人)之間的戰爭,由於戰事主要在伊特拉斯坎人重城維愛(英語Veii,拉丁語Veius;意大利語Veio)進行而得名。

第一次維愛戰爭

大概發生於公元前477 年,這次戰爭羅馬人失利,雙方簽定了 40 年停戰協定。  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維愛便經常以費丹那為據點騷擾羅馬城郊各部落的農牧區,發生過多次小規模戰鬥,羅馬大軍出動,維愛人便暫時撤走:羅馬軍團撤退,他們又出來打劫,令羅馬不堪其擾。當時羅馬的外敵還有厄魁人、伏爾西人和薩賓人,因此沒有充足餘力來對付維愛。傳說當時戰功赫赫的法比烏斯氏族主動向元老院請纓,獨自承當財力人力組織軍隊對付維愛人。據說在初期取得了幾次勝利,還奪回了費丹那城,但不久便遭到維愛人伏擊,全軍覆沒,唯有一個留在家中未成年的男孩延續該族後嗣。

第二次維愛戰爭

40 年後,戰事 又起,羅馬獲勝。 公元前 428 年,羅馬執政官柯蘇斯親率大軍攻打費丹那,維愛國王被殺死, 羅馬人將其甲冑奉獻給了朱庇特神殿。公元前 426 年,維愛和羅馬締結了 20 年的停戰協定。此後雙方暫時平靜了二十多年。

第三次維愛戰爭

在公元前 405~前 396 年的第三次維愛戰爭中,羅馬佔領了維愛城,城中居民均被賣為奴隸,土地併入羅馬,成為羅馬的四個農村部落。 公元前405年,羅馬 卡米盧斯 發動第三次維愛戰爭,目的是徹底消滅這個宿敵。這次戰爭被稱為羅馬征服世界大業的一個堅定步伐,按照傳統說法,此次戰爭打得異常艱苦,羅馬大軍包圍維愛長達10年之久,最後終於攻克維愛。破城後羅馬解除了北方的威脅,攫取了大量財富,並控制了臺伯河流域和它右岸的廣大地區,軍事實力迅速增強。

2.高盧入侵

公元前390年,高盧人在國王布倫努斯帶領下向羅馬進軍,當時羅馬的軍政官帶領四萬餘人的軍隊迎擊敵人,羅馬軍隊與高盧人在阿里亞河相遇。阿里亞河是一條小河,羅馬距其左岸11英里。布倫努斯從側翼向羅馬軍隊發起進攻,使他們陷入混亂並四散奔逃,大部分人都被高盧人殺死。

布倫努斯隨後率軍圍攻卡皮託利衛城,同時高盧人組織人數最多訓練最精的部隊向阿爾代也就是卡米盧斯的流放地進軍。卡米盧斯說服阿爾代的統治者和議員們,把役齡人員組織起來,在深夜突襲城外紮營的高盧軍隊取得輝煌戰果。這次戰果傳到阿爾代附近的城市,這些城市的人連同阿利亞戰役的倖存者也投靠了卡米盧斯,羅馬人派使者求見他,讓他當獨裁官,統帥軍隊對付高盧人。

這時卡彼託山上的羅馬人和圍攻他們的高盧人達成妥協,羅馬人支付一千羅馬磅黃金,高盧人則撤軍。稱黃金時,兩邊人馬又起了爭執,此時卡米盧斯率軍到來,大敗高盧軍隊。於是羅馬失陷七個月後又得救了,卡米盧斯舉行了凱旋儀式。 元老院授予獨裁官馬庫斯·弗裡烏斯·卡米盧斯(Marcus Furius Camillus)祖國之父稱號,用以表彰他將羅馬從被高盧人夷城的滅亡命運中挽救回來的功績,讚揚卡米盧斯和建立羅馬城的羅慕洛斯(Romulus)一樣,對羅馬有存續再造之功,即“再造祖國之父”。

回望羅馬3:坎坷英雄少年淚,從蕞爾小邦到亞平寧霸主

卡米盧斯成為再造祖國之父

3.三次薩莫奈戰爭

薩莫奈戰爭是羅馬的第二次大擴張,一共進行了三次 (前343-前290)。通過這次戰爭,羅馬擊敗了意大利半島中南部地區最強大的薩莫奈人,奪取了富庶的坎佩利亞平原。 早期共和國軍團與薩莫奈軍隊的交戰中,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應付複雜的地形。執政官並非專業軍人,羅馬軍隊本身缺乏足夠高素質的騎兵和輕型步兵提供偵查,而薩莫奈軍隊所擅長的遊擊和伏擊作戰,則切中了軍團的命門,過於倚重重步兵的羅馬人多次陷入困境。

第一次薩莫奈戰爭爆發,雙方戰事拖了很久,羅馬士兵不願為了外邦長期征戰,發生了軍士譁變。元老院的親薩莫奈議員由此為由,在平定兵變之後,宣佈終止與薩莫奈人的戰爭。公元前341年,第一次薩莫奈戰爭結束,羅馬人與薩莫奈人重新締結了友好條約。

第二次薩莫奈戰爭,公元前321年,羅馬兩萬大軍從加普亞附近出發,試圖穿過亞平寧進入阿普利亞援助被薩莫奈人包圍的魯西利亞城。薩莫奈人改變戰術,採用山地民族精通的山地游擊戰。當羅馬大軍通過卡迪昂地方兩山之間的一條狹路時,遭到薩莫奈人伏擊。結果是羅馬人毫無還手之力,大軍向薩莫奈人投降。

公元前312年在檢察官阿庇烏斯·克勞迪烏斯的主持下,從羅馬達到拉丁姆沿海的大城塔拉齊斯的阿庇亞大道建成。有了這條通往南意大利的平坦大道,羅馬人的行軍速度大大提高。此後薩賓人曾經煽動坎佩尼亞和埃特魯利亞的一些城市反抗羅馬,但都被羅馬一一擊敗。羅馬逐漸控制了坎佩尼亞,同北面和中亞平寧的諸城也建立了友好同盟關係,這實際上是三面包圍了薩莫奈人。處於危境的薩莫奈人於前304年向羅馬求和,羅馬由於疲於戰爭,也樂於言和,最後與薩莫奈人訂立了新的合約,第二次薩莫奈戰爭結束,薩莫奈繼續保持獨立。

第三次薩莫奈戰爭,公元前298年,薩莫奈人派兵威脅盧卡尼亞,盧卡尼亞自覺不敵,於是向羅馬人求援。羅馬人立即同意了請求,與薩莫奈重新開戰,第三次薩莫奈戰爭爆發。薩莫奈名將艾格納提烏斯統帥的大軍聯合了中北部意大利的部落(包括埃特魯利亞、高盧、翁布里亞等)對抗羅馬。而羅馬方面的統帥西庇阿·巴爾巴圖斯由於遭到其伏擊而全軍覆沒。

羅馬元老院發佈了緊急動員令,除了召集16到45歲的市民外,還大舉召集退役老兵和被釋奴,湊足了4萬兵力,選舉了平民出生的德西烏斯(在大拉丁戰爭中犧牲的德西烏斯之子)和貴族出身的法比烏斯兩名執政官。 公元前295年,4萬羅馬大軍在亞平寧山脈東側,北溫布利亞的森提烏姆集結,與薩莫奈人決戰。一開始羅馬軍隊在高盧戰車和騎兵衝擊下損失慘重,幾近潰退。在危難時刻德西烏斯翻身下馬,祈求諸神,並呼喚其父親的名字祈求保護,隨即一騎當先,殺入敵群。眼見自己的統帥殺入敵陣,潰退的老兵們不禁羞愧難當,重新組織了進攻並擊敗了薩莫奈人,轉敗為勝,而德西烏斯卻壯烈犧牲。

回望羅馬3:坎坷英雄少年淚,從蕞爾小邦到亞平寧霸主

擊敗薩莫奈後的羅馬

4.皮洛士戰爭

皮洛士聯合托勒密一世、萊西馬庫斯等共同爭討,又瓜分馬其頓部分領土,勢力日益壯 大。乘希臘殖民城市塔林敦(Tarenium)求援之機,他於公元前280年率2萬步兵、3000騎兵及20頭戰象渡亞得里亞海,入意大利,初在赫拉克利亞戰役擊敗羅馬執政官瓦勒留交戰,次年在阿斯庫路姆戰役再敗羅馬軍隊,但因損失大量有生力量(後世稱損失很大而獲勝為“皮洛士的勝利”)。向羅馬元老院提議議和,未成。公元前278年,他應敘拉古之請去西西里同迦太基作戰,在各希臘殖民城市配合之下獲勝。他接著攻打利利貝城,失敗,各城市紛紛脫離,轉戰3年無結果。公元前276年秋,他到意大利,次年與羅馬執政官登塔圖在貝奈溫敦(Beneventum)交戰,戰敗以後狼狽回國,後又入侵南希臘,戰死於阿哥斯。

皮洛士戰爭的勝利標誌羅馬將希臘勢力驅逐出意大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