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中國地名命名史|河南地名與“陽”的不解之緣

河南省是我國的文化中心、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交通樞紐,在其治下的17個地級市和1個省管縣當中,帶有“陽”字的地級市一級的地名就有5個:洛陽市、信陽市、安陽市、濮陽市、南陽市;而帶有“陽”的縣區一級的地名則有13個之多:滎陽市、汝陽縣、宜陽縣、安陽縣、原陽縣、山陽區、沁陽市、濮陽縣、舞陽縣、睢陽區、淮陽縣、正陽縣、泌陽縣。村鎮一級的還有穎陽等等,不勝枚舉。

中國地名命名史|河南地名與“陽”的不解之緣

在中國古代地名的命名規律裡,一般有專名和通名的區別,就像給新生兒命名一樣,每一個地名都是有名有姓的。這專名就相當於是孩子的名,展示出此地的特徵與意義;這通名就是孩子的姓氏,表明此地的類別。在前文中我們提到的“安陽”,就是一個專名,但是如果我們在郵寄的時候填寫河南安陽,很容易在分揀的過程中給分揀員造成困擾:雖然安陽縣在安陽市的治下,但在郵寄過程中將地名的專名通名都寫清楚,將會讓整個郵寄過程便利許多,畢竟郵寄的地址更精確了。

再給大家舉一個比較熟悉的例子吧:據說在中原大戰時期,馮玉祥將軍領導的部隊正在河南地區進行作戰,其手下一個參謀在書寫作戰命令的時候,把部隊集結的地點“沁陽”寫成了“泌陽”。而兩地分居河南省的焦作和駐馬店,一南一北相隔數百里,此次戰鬥的最終結果大家也已經知曉。如果當時作戰參謀在書寫時加上通名:沁陽市、泌陽縣加以區分,抑或標註焦作沁陽、駐馬店泌陽,也許結局大不一樣。這樣的一個小故事告訴我們,通名和專名在現實生活當中的應用,多些幾個字,會有如此大的妙用,堪稱蝴蝶效應的最佳範例了。

中國地名命名史|河南地名與“陽”的不解之緣

在《穀梁傳》中關於“陰陽”的註釋是這樣的“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而在《容齋隨筆》中,也有如下的記載“山南為陽,水北為陽……若山北水南則為陰……故郡縣地名多用之。”

陰陽學說一直是我國傳統的道家、中醫學說推崇的觀點。而為什麼陰陽一說會被用在地名上呢?首先還需要大家瞭解一些地理知識:我國位於北半球,太陽始終在南面。中國的地勢大體上呈現西高東低的態勢,山水東西走向,相互間隔,故而前人總結出了山南水北向陽,反之向陰的規律。

河南省地跨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洛河、沁河、沙河、洪河、汝河、潁河、伊河、史河等干支流錯落其間,水文條件的優異奠定了河南農業大發展的基礎。接下來我們就將根據河流水系為大家分析河南帶“陽”字地名的命名情況:

中國地名命名史|河南地名與“陽”的不解之緣

洛河水系|洛河流經宜陽、洛陽,洛河的主要支流伊河流經伊川、洛陽

洛陽市,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

宜陽縣,它的最早記載出現在《戰國策》之中,“宜陽,大縣也”。宜陽縣依靠錦屏山,以洛河分南北。

山陽區,北依太行山,南臨黃河、洛水。太行山之南,黃河洛水之北。

沁河水系|沁河流經沁陽、博愛、溫縣等地

沁陽市,故城位於沁水之陽而得名;《水經注》中有“(懷)縣北沁陽城,沁水逕其南而東注也”的記載;

金堤河、天然文巖渠|金堤河流經濮陽、天然文巖渠發源於原陽縣

濮陽市,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支流,後因黃河氾濫淤沒)之陽而得名;

原陽縣,由原武、陽武合併而成,取兩縣首字命名而成。淮河支流汴水,流經原陽武縣境內。

淮河干流|淮河干流流經信陽、潢川等地

信陽市,古稱弋陽、義陽,淮河上游,大別山以南;

洪河水系|洪河流經舞陽、西平、新蔡等地

舞陽縣,因在舞水(又作潕水、㵲水)之陽而得名;

潁河水系|流經穎陽等地,支流汝河流經汝陽等地

汝陽縣,位於伏牛山區崇山峻嶺之間,北依鳳山,南傍汝水。鳳山之南,汝水之北,汝陽之名,在《水經注》中也有如下描述“南有汝水支流,故縣得厥稱焉”;

穎陽鎮,位於潁河之北即潁河之陽而得名;

海河水系|海河水系流經安陽、新鄉、衛輝等地

安陽市,南部為海河水系漳衛南運河水系,水北為陽,得名安陽;

安陽縣,其名最早可見於司馬遷的《史記》,“拔寧新中,寧新中更名安陽”,後改為縣;

由於作者的精力和水平有限,文中不足之處還望讀者朋友們不吝指摘,未盡之處還望讀者朋友們與我聯繫,謝謝。

參考文獻:

[1]【宋】洪邁.《容齋隨筆·卷十·郡縣用陰陽字》[M].中華書局.

[2]【西漢】穀梁赤.《春秋穀梁傳》[M].(該書傳說為穀梁赤記錄而成,但成書時間為西漢).

[3]徐兆奎,韓光輝.《中國曆代地名》[M]. 北京大學歷史地理學研究中心.

[4]河南省水文水資源局.《河南省水文志》[M].河南省水文水資源局.2000-12.

[5]不詳.《河南縣誌(上下)》[M].方誌出版社.2001-01.

[6]【北魏】酈道元.《水經注》[M].中華書局.

[7]【西漢】司馬遷.《史記》[M].中華書局.

重度歷史愛好者、足球運動痴迷者、北京師範大學碩士

違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