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现在的社会呈现出一种人们都很有钱的假象?

土味的生活


为什么现在的社会呈现出一种人们都很有钱的假象呢?

(的确,相对于以前而言。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人不是各种旅行,就是各种shopping。在朋友圈或者其它社交圈子上,总是会看到这样的一种拍照风格:跟风景合照、很名车合照、晒名牌……)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人们都很有钱,不外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跟过去相比,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确实都提高了

过去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迈入小康社会,旅行或者轿车都是一种奢侈,大多数人出门都是只能够挤公车或者火车,诸多不方便。而现在呢,坐飞机、坐高铁比坐公车还有日常,日常的花销也不再有什么压力,几乎是任何人都可以去消费得起吃喝玩乐。


第二,互联网吹生了一波“逼格”流,你只看到了最好的一面。

现在的人,几乎没有谁不被互联网影响的。上到大妈大爷,下到小孩子,都会玩微信、抖音、微博等等。这么多互联网的平台,都流行一种网红文化的玩法,例如网红景点、网红食物、网红什么什么的,所有这些东西都哟一个特点,那就是“逼格”。

所以,你在虚拟世界里看到他们发的照片或者短视频,都是他们故意给你看的最好的一面。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觉得别人的生活都很精彩啊。


第三,时代在进步了,层次不高的产品,颜值也是高高的。

就以前,高档餐厅和普通餐厅的装修差别还很大;苹果手机和其他手机在设计上给人的感觉也很大;就连日常的穿衣,高档品和普通品还真的一幕了然。而现在呢,普通消费的餐厅,装修风格也是杠杠的;满大街一看,哇塞,大家用的手机都是流线式的大屏,看起来都很大气;你话一百来块买的阿迪,竟然跟几千块的长得一模一样,等等。这就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哇,你好有钱啊,好高大上的感觉”。


小伙伴们,你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你是不是也在别人的朋友圈里活得格外精彩,而现实上却得一逼,hiahia(留下你的想法一起分享讨论,添加:zokocloud,有更多精彩内容)


鲸贝


知乎了解一下?

上知乎的,人人年薪百万,个个朋友身家过亿,全都常青藤毕业,女友貌美似明星。

说的是知乎,其实,经常在网络平台上的人,总是看到的各种各样说自己如何如何牛的,慢慢就得出这种印象了。

不仅如此,影视剧里,我们看到的都是过着纸醉金迷的美好生活。就以前段时间热播的《恋爱先生》为例,女主江疏影扮演的角色,混得最好的时候,也就是一公司中层白领。她辞职了,赌气买了欧洲飞回来的头等舱,住上在面临的豪华公寓(虽然是追求者半免费的),用的全都是戴森吹风机、吸尘器,穿着也很BLINGBLING亮;而且,还非常执着地说自己很独立,不花别人钱。

(《恋爱先生》,都市剧里的人物都过于有钱)

怎么说呢,现实生活中,一个2万的薪水,是不可能支撑你这样的生活的。这就是一种影视剧与现实的差距。

然而,遗憾的是,这样的影视剧多了,类似于知乎的“人人年薪百万”的帖子遍布全网各平台了,常给人一种错觉。中国人有钱,真有钱。

事实是怎么样的呢?

将中国收入人群分为五个大组:高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中等偏上收入可支配为34547元,中等收入可支配为22495元,中等偏下收入可支配为13843元,低收入可支配为5958元。也就是说,最高收入人群,一个月工资也不过5000多。而2017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5974元。

我们再看看中国大城市的人均工资。上海2017年瓶颈工资为7132元一个月,年收入平均值为85684元。也就是说,一个月8000元在上海,已经超越了一半的上海人收入。北京和深圳更低,北京城镇人口年平均收入57230元,深圳城镇人口年平均收入52938元。一个月5000收入,在北京和深圳也超过平均人口了。

也就是说,你看到大家鄙夷的“年收入十万”,“怎么好意思娶老婆”的“低收入”,已经是北京和深圳平均收入的接近2倍了。更是全国平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多。

年薪百万,被微博大V“北京大土豆”称为“将将过贫困线”。这是来搞笑的吧?当地平均收入的20倍,还叫刚过贫困线?

再来透露一点:2012年美国人的平均收入在4万多美元,差不多是25万人民币一年,收入中位数是2.5万美元,约为十六七万。这已经是全球最强大国家的平均收入了。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年薪有十五万左右,你在美国就是一个标准的中产阶级,你在中国的北上广,是平均收入水平的两三倍以上了。

但是,为什么会给你营造出一种“没有年薪百万你都没法生活、特斯拉以下的车都不叫车、低于每平米五万的房子都是垃圾地段、如果小孩读不上贵族学校你有资格生娃吗”的感觉?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实际上,那些人人都有钱,只是一种商业社会营造出来的焦虑错觉,逼着你不停地往前赶,不停地消费、投资、不停地花钱,生怕一慢下来,你的年薪百万也只能算是脱贫,而别人都奔着千万去了。

那都是谎言啊。


侯虹斌


攀比和虚荣心作祟,显摆的和咬着牙显摆的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特别有钱的都很低调 反而是那些没钱的穷怕的,一旦有了钱就到处炫耀,真的是越缺什么就越显摆什么。

不要不信,看看一二线城市,宝马奔驰已经算普通,保时捷玛莎拉帝宾利劳斯莱斯也常见,超跑也不少,都是普通人开的?再看看小区,满山遍野的别墅,是普通人住的?所以只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现在有钱人真的很多。

有钱人确实很多,看看街上的车,奔驰宝马满大街。但也要认识到没钱人更多,不要只看到小部分有钱人就以偏概全,认为都是有钱人。要做的就是不骄不燥,好好努力,让自己变的更优秀更有钱。

现在的社会现状是有钱活得好的确实多,但穷的也很多。人有个习惯,只看到比自己条件好的,看不到条件不好的,这样就导致感觉富人多,穷人少。 中国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很多人年收入5万贷款买房买车或自己在外很风光,家人父母钱榨干在家受罪,电视剧迎合了这种心里并放大,这是一种不好的误导。

真不知道现在的人怎么了,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不好吗?非要去攀比,虚荣心太强,我感觉是不是我落后了,跟不上时代了,反正我是自己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的,最讨厌那种信用卡花了却还不起,天天还装逼的人!


笑搞


如今,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感觉大家都开车私家车,拿着iphone手机,打扮得光鲜亮丽。特别是那些年轻人,一身名牌衣服,名牌鞋子,名牌包。最近无意中在抖音里面看到一个类似于街头采访的视频,主持人问一个大学生一身打扮多少钱。她回答说三千多。

其实我们在朋友圈也经常能看到大家发的一些动态,比如有的朋友去国外旅游了,有的去哪看演唱会去了,有人又买房搬进新家了。不禁让人感觉大家的生活似乎越来越好了,感觉大家都好有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各个省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所谓可支配收入,就是交完税之后你拿到手里可以随便花的钱,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63元,相较于2017年实现了8.7%的增长。

是的,你没看错,也没听错,全国人均,上半年只有14000元的可支配收入,相当于一个月只有2300元。这就是我们真实的收入水平。你还别嫌少,能够月均超过这个数字的,全国只有9个省市,也就是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和山东。

这说明什么?并不是所有人都很有钱,很多人只是看起来有钱而已。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假象呢?我认为,是因为现在社会进步了,人们的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开始注重生活质量。既然这一生不一定有能力成为有钱人,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做钱的奴隶。

何必只挣钱不花钱,人生这么短,干嘛要让自己活的这么累。于是很多人会适当地放松自己,如果有些积蓄可能会买一辆车,或者去哪旅游,或者是买一些自己心仪已久的奢侈品。

当然,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就是很多人爱面子,即使自己的工资可能不高,但是也要伪装成自己很有钱的样子。换句话说就是喜欢打肿脸充胖子。

有很多人可能一个月工资才3000块钱,但是还要话费几千块钱的工资买五六千的苹果手机,或者是买几千块钱的名牌衣服鞋子。还有很多人即使没有钱,也要贷款买一辆车,至少看起来有面子。这种所谓的面子,可能是很多人都过不去的一个“坎”吧。

综上所述,现在的社会才出现一种人们都很有钱的现象。不过我们确实也能看出,现在的生活质量确实也提高了很多。


——END——

那么大家怎么看待这样的情况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99随便语:中国人都是百万千万富翁,其实这是你的眼睛欺骗你的假象。

如果你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情非常有意思。

比如说一个人有没有钱的问题。

以前在律师实务所的时候,我们主任绝对是个比较有钱的人,因为他多年前的年收入就突破了300万,家里住的是紧邻寒山寺的豪华别墅。

他开的车,以前是奥迪A6,后来别人总是打趣他,他就换成了宝马730,恰好那时候宝马总是被人诟病,认为开宝马的不是好人,他就又换了一辆奔驰。

就是这么个人,平时穿布鞋,身上一件有点旧的衬衫,头发也很普通,与一个公园里晨练的普通退休职工没啥区别。

如果你和他不熟悉,你能知道他是有钱人吗?


第一,我们的眼睛,到底能看到多少“有钱人”。

笔者在苏州,这里的有钱人真多啊!

(1)有个电子厂的老板,不过30出头的年纪吧,被盐城某开发区(具体不提)看中,邀请他去开厂。结果一番折腾之下,一座占地几十亩的厂房,就建起来了。

了不起啊,一家大型电子企业董事长,响当当的身份,这得多有钱啊!

但其实说起来可笑,他自己连在苏州买套房子的钱也没有,当初大着胆子在苏州开了一家小电子厂,租的机器,每个月为发工人工资头疼。

盐城那座厂房,全都是当地给他安排的贷款,全额贷款!

结果呢,这人顶着大老板的头衔,“风光”了两年,然后盐城那家厂关了,顺带着苏州这边的小公司,也破产关门。

(2)有个和我同一年生的朋友,是个喜欢到处玩的主儿,反正什么好玩他就玩什么。

平时吹牛的时候,总是天花乱坠,今天在这里赚了几十万,明天又在那里赚了上百万,说的有鼻子有眼睛的,不熟悉的真能被他唬住。

开一辆丰田皇冠,经常加油的钱也没有,但有一次突然就拉着我,跑去买了一辆宝马。

没错就是宝马!

不过是辆小排量的宝马1.6L,他说的意思是,有人邀请他去上海参加个活动,开皇冠太丢面子,于是就想换辆宝马,但钱又不够,只能贷款弄一辆1.6L,反正有个宝马的车标就行。

神逻辑啊!皇冠和宝马1.6L到底哪个贵啊!

就是这么个人,浑身的名牌,绝对有钱人!

再多的例子就不举了,以上两位“有钱人”,已经足够有代表性。

第二,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装逼“有钱人”。

因为好面子。

面子这个东西,对于咱们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

有人举过一个例子,说公鸡长了个大红冠子,孔雀长了一条大长尾巴,这两样东西,其实对于生存一点用处没有,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用来表示,自己很威武啊,母鸡母孔雀,你们赶快到我身边来吧。

就是这么个意思,中国人的面子,就相当于大红冠子或者大长尾巴。

中国人好面子的结果,当亲戚,同学,朋友等等,彼此聚在一起的时候,谁也不肯承认自己穷,哪怕再穷,也得表现出“老子混的不错”的模样。

当然了,也有公开承认自己是穷人的。

这又要分作两种,其一是真的穷,连伪装也装不了的穷人;其二,真正的富人,反而常常不在乎说自己有多富,自己有多少钱,有时候反倒会说自己穷。

富人为什么说自己穷?

因为没必要作口舌之争,他不用开口说,别人已经知道他有钱!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好玩的现象,某个社交圈子,当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有人突然进入这个圈子,就会吓一跳:嚯!原来这里都是有钱人啊!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好解释。

富人不用开口,别人已经把富人介绍出来,以此衬托自己不穷;然后,穷人也会在有意无意中,显露出自己同样挺有钱的样子。

于是乎,一窝“富人”就这样诞生了。

第三,我们的生活中,到底有多少有钱人呢?

首先数量肯定不少。

其次数量远远比你想象中少。

笔者生活在苏州,这里应当是全国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在外人看来,这里的人应当是人人富的流油,家家都是百万千万元户。

但以上这句话,仅仅只说对了一半。

苏州人家最起码是百万元户以上,因为,没房子的毕竟是少数,只要你家有房子,当你把房子卖了以后,上百万应当不成问题,这不就是百万元户吗?

这样的人家,算不算有钱人?

然而,当这些人家除了一套居住的房子,其他财产有限的时候,他们算不算有钱人呢?

再说苏州人的工资收入,人们往往以为苏州人的工资水平,早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假如有人说自己月工资几千,那肯定很不好意思。


你一个苏州人,工资都不上万,你不是太穷了吗?

但让我们看看大数据,2017年苏州人平均年薪为73500元,换算成月工资为6125元。

请注意是平均工资!

也就是说,有人高有人低,按照概率来说,应当有一半人的月工资收入,是低于6125元,这样的数字,恐怕低于大多数人的想象。

另外还必须说明,所谓的大数据,通常比实际数据,只高不低啊!

这还是经济状况不错的苏州,换作全国其他地区,恐怕就更难看了,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实际上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是“微不足道”的!

结束语:说了半天,总结出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咱们中国人远远没有想象中有钱,第二件事,咱们好像太爱装逼,装有钱人了。

但其实呢?越是爱装逼的人,越不可能是有钱人。


99随便


朋友,让我说,这其实都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同样也是一种攀比浮躁的生活表现。

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绝大部分支出都由个人承担的时代,没有这种很有钱的假象才怪呢。



因为,中国人的攀比心里,别人都有了的,我也必须要有,比如在购房上中国人都有一种从众心里,除了少数人的投资投机目的之外,大部分人购房都是被动的,也是无奈的;确实在城市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又何以安心立命?现在在城市生活的年轻小伙子找对象,对方最起码的要求都是要求男方有房,这是无论如何都躲不过去的,所以在中国就有一句戏谑:“中国的房价都是岳母娘哄抬起来的”。



正缘于此,不要说三四线城市一套房子几十万元至上百万元,一、二线城市动辄几百万万元至上千万元的房子,有些年轻人眼都不眨一下就买了,看起来似乎很有钱,而实际上这个钱的来源为掏空了“六个钱包”,或靠银行高额按揭贷款来解决,由此,不少人成了一辈子的房奴,这就是购房上的最真实写照。



而事实上,目前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并不高,比欧美发达国家低很多,远没到富裕程度;即便在我国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据相关部门统计,人均年收入也不过八、九万元不到十万元,年收入几十万元、上百万元者只是少数;其他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年均收入也不过四、五万元,购买一套房子要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的收入来偿还,其中的辛酸滋味唯有购房者本人才知道。



还有现在中国不少家庭都有小车,起来很风光,但其实很多是一种提前消费行为,拿今天的高消费耗费明天的收入,不少年轻夫妇结婚之前首选是家庭必须要有车,于是采取按揭贷款买车,买上一辆车又成了“车奴”;还有许多人靠办银行卡透支度日,购买一些超过自己经济承认能力的高档消费品,还债靠拆东墙补西墙方式,成了“卡奴”。



这一切或许是当下中国呈现出的一种人们很有钱的繁荣假象,其实根本不然。说到这里,朋友应该对时下这种现象有所了解,其他问题就不多说了。祝工作顺利!


开伟观察


(真有钱的土豪可以忽略这个问题,估计土豪们也没时间刷头条,玩问答)

人人都被生活裹挟着前进,没钱的要装作有钱才有面子,要努力跟上消费节奏,才能证明我还好,我不比别人差。

我生活在一个小县城,勉强算得上是十八线城镇吧,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不谈官方统计的平均工资,只列举几个行业的代表性工资,大家就能有个大概的范围。中小学老师月收入3000左右,不到3000的很多。工厂会计月收入2000左右,一线工人3000至5000。服装店、超市售货员2000+提成。

我们当地的房价在3000多元每平米,好地段的已经4000多元每平米。

但是,我身边确实有人月工资3000却开着20万左右的车。有人一年还赚不了5万,消费能力却远远大于5万。尤其在孩子身上,不管奶粉还是尿不湿,很多人都会只选贵的不选对的。隔三差五还要旅旅游,聚个餐,让人很难想象他们的月工资只有3000。

他们是真有钱吗?他们是真的敢花钱。

a,我有一个朋友是货车司机,每月工资5000多元,在我们当地这收入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不够他花,每月都要用透支卡。他的大衣都是2000多块买的。

他有句口头禅是:“不能让别人瞧不起,钱就是用来花的。”这话听起来也没什么问题,但他这已经完全属于非理性的超前消费了。碰到亲人住院,发生点小意外,他都需要向别人借钱。

b,离我们家不远还有一个邻居,他们家开了一个小商店,男主人平时管送货,女主人看店。由于附近大超市很多,他们的小商店只能说是勉强维持。就这,人家一家四口每季度都要去旅游一次。钱从哪里来呢?找退休的老父母要。他们家的两个女儿光每年的各种辅导费就要好几万。每到该缴费时,他们就会带着两个女儿去找老人要钱。

这家女主人也有一句口头禅:“我就是富养女儿,别人家孩子有的,我们家两个都得有。”

c,还有一个姓张的老板,和我们同龄,很早就开了一个卖品牌电脑的商场。每天开着豪车到处逛,几乎每顿饭都要吃私房菜。我和朋友一起开店时,就在人家对面,说实话,那时候就想着能混成人家的样子就不错了。直到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喝酒,这张老板喝多了,呜呜地哭起来,说他欠的债三辈子都还不完了,他说他还办了十几张高额度的透支卡。听说后来高利贷追他,他跑路了,至今下落不明。

这是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但更多的人也在不停感叹:“钱不好赚,但真好花。”

其实大家都在被这个浮躁的环境影响着,被非理性消费牵着鼻子走。盲目的攀比,盲目的追求并不适合自己的东西。而且人们越来越发现,拼命努力地赚钱往往跟不上飞速上涨的欲望。(尤其某些人月薪才两三千却能攒钱买苹果x手机,我是怎么也理解不了人家的想法。)

衣食住行已经不再是简单就好,一旦附加上攀比,附加上欲望,就会失去自我,失去最原始的快乐。

我们富有吗?和几十年前比,我们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在物质上已经比那时候富有太多了。

我们贫穷吗?和几十年前比,我们在精神上太贫穷了,我们丢掉了很多美德,丢掉了很多本该珍视的东西,我们已经成为了欲望的奴隶,而这些欲望还是某些人制造出来的。

或许这一句话就能总结假有钱的现象了:人们往往越是缺少什么越要强调什么。


夜雨如书


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我想对这个问题,还是有发言权的。

其实,你所说的“人们都很有钱”,大部分是在网上。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抖音和知乎。

在抖音,你能看到很多生活优渥的小富婆,年纪轻轻二十多岁,住着挑高玄关的大别墅,昨天开着宝马,今天换了辆路虎。还养着两个娃,每天也不工作,也就是这里吃吃饭,那里喝喝茶。知乎呢?各种名校高学历高收入高逼格。

你能说这些都是假象吗?

并不能。

排除少部分不真实的,比如那些打肿脸充胖子的——有些人负债累累去买奢侈品,跑到车行弄个豪车来一个摆拍,绝大部分人都是很真实的晒生活罢了。以下是社交网络上炫富的一个惯常手法:一个手腕戴几块名表加一条大金链子。

为什么会造成一种大家都很有钱的印象?

一方面来说,如今的富人确实多,这个多指的是绝对数量多——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亿万富豪的数量和美国不相上下,北京上海的房价和纽约东京不相上下,因此富人数量多很正常。

另一方面来说,互联网具有筛选和放大的效应——那些有钱的,才会晒,没钱的,就是默默无闻地围观,这叫筛选性;放大性是什么呢?比如说,以前一个人成了暴发户,开着一辆宝马,成天在县城的街上一天开十几个来回,就算每天开,顶多也就是这个县城的人都知道他发了,但是除了这个县城没人知道。但是有了网络就不一样,上个抖音,发俩小视频,分分钟几百万的流量进来,看到你买了宝马。

正是因为以上两个效应,造成大家觉得为啥如今社会有钱人这么多?

实际上,有钱人数量虽然多,但是比例仍旧是极少数——在知乎上,曾经有个问题,一个留京凤凰男,一个月到手两万五被很多北京女生抨击,说这收入水平还想娶北京妞?实际上,北京上海的收入中位数只有这个水平的三分之一而已。

综上所述,网上的事情,你不能一概认为他是假象——一种假象,是本身是假象;另一种假象,是由真实构成的假象。而“社会上人们都很有钱”显然属于后一种。


坚持优质原创,向你分享我的经历和见解。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就请点赞和关注,并在评论区发表高见吧!


佩子临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可见题主是用心人,爱观察生活,思考人生。

先说一个现象吧,为什么中小学校里会统一穿校服?其实,就是为了消除表面的“贫富差距”现象,让孩子们从小尽可能避免相互攀比。因为对衣着来讲,最容易引发孩子们内心对物质的渴望。别看人不大,但是虚荣心却很容易滋生。

再把目光拉回到现实生活中,在计划经济年代,大家都穷,也都习惯于安于现状,接受眼前的现实了。那时人们追求的是温饱问题,而现在呢,温饱问题解决了,开始向享受生活方面看齐。有钱人毫不掩饰内心那份自豪感和社会优越感,但是这却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现代人容易把有钱人当成一种生活标准去参考,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如果仅是这些,那倒没什么问题了。但问题是经济能力和水平还一般的家庭和个人,却绝不甘心让人看出自己是“穷人”一族。于是,装吧!装做有钱人的人,现在是越来越多了。

为了装点门面,不惜贷款买大面积住房,贷款买中档以上的私家车,再省吃俭用买漂亮的衣服,吸烟者还要买高档烟。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别人看,只为包装自己,仿佛不做这一切,心里下意识便会感觉别人瞧不起自己。事实上,在很多时候,确实在与人交往或办事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看人下菜的问题,包装此时便发挥了作用。

很多人活的累,但是不会思考,为什么我会活的这么累啊?其实都是因为每天在装样子,过着本不属于你的生活方式,最终导致你透支了心灵的宁静。凡是看透这一切的人,往往会回归质朴生活原生态,用不着每天总模仿别人生活,也用不着假想别人在关注着你怎么活。撕去虚伪的包装,卸去虚伪的自尊,还原本色真实的你,或许你会活的特别轻松。


寒石冷月


看到这个提问,就想起昨天早上在公交车上,一个小伙跟他“老爹”和朋友的对话,小伙在电话里说:“我不需要100多万的车,我就喜欢坐公交车上班……”挂掉电话后,小伙跟他一块坐公交车的朋友说:“刚才我爸打来的电话,硬要给我买一辆100万的跑车,乌鲁木齐这么拥堵,跑车哪能跑起来啊!我也喜欢坐公交车上下班。”小伙说,他老爸前面接了2个亿的活,挣了1000多万,所以,好多次要要给他买跑车……

说到这个事情,又回到题主的话题,为何这个社会有那么多人看起来有钱?其实,这里要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确实这个社会有很多有钱人,这个不得不承认,看看大街上,那么多豪车,看看那些高档酒店宾馆餐饮娱乐场所,确实有一大批有钱人,因为社会发展了,部分有经济头脑的人,确实在经济浪潮中挣了钱,有些隐形财富人,他的钱多,超出你的想象,就如我的一个堂弟,跟我晚了两年大学毕业,到广州去发展,开了一个招投标公司,一年的纯收入在七八百万,十几年来,基本差不多有个将近一亿,经常开一个路虎揽胜(120多万)回家,那个光宗耀祖啊,在我们那个穷小县城,也是数一数二的富豪。车也是县里面最好之一,开到农村,那个威风。

社会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富豪的同时,也确实造就了一些假富豪,或者一大批人开始铅笔盒了。所以,会给人感觉,很多人貌似有钱,其实,很多都是装出来了,甚至是死要面子,这里有很多因素。

一方面,人们的虚荣心作怪。吃饭、游玩、买车、买房,都要选择最好的。我一个朋友,他哥哥和弟弟,开的都是七八十万的宝马、奔驰和奥迪车,在小县城里,也是看上去比较有钱了,实际呢,自己只有10来万,其他都是借的和按揭的,也就是说,借钱和按揭,用十万买了七八十万豪华车。原因何在?就是觉得,车上档次,开出去有面子,我去年过年回老家山村里,村子里停了两辆路虎揽胜、一辆宝马X5和一辆奥迪A6、一辆大奔。山区里,农村人都那么有钱了?原来,大多数是借钱和按揭的,特别是在小县城,这种攀比、要面子等思想比较严重,所以,催生了一批“有钱人”和假富豪,或者说,觉得有钱人越来越多的假象。



另外一方面,是人们的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观念。以前,我们的消费观念是,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有多少钱,干多少事。这种观念在老一辈的父母一代,最为体现,但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念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七八零后,不再是老一辈那种消费观念,不再是过紧日子。即便没有这个能力,也会提前消费,如出去旅游、如信贷、如购房等。

身边很多同事,虽然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宁愿借钱,也要买豪华的房子、大房子,如买一百五六十平方米大房子,因为大房子住起来舒服,也显示自己的生活过的好了。父母一辈子住六七十平方米,甚至四五十平方米房子,我们这一代人,为何还要去过父母那一代人的生活?



所以,我身边大多数同事、朋友要么是两套房子,要么是一百五六十平方米大房子,即便是一家三口住,也是这么大。

还有,即便再穷,一年也要出去旅游一两次,就如我,给自己一家人的规划是:每年至少出远门旅游一次,其实,想想,旅游一趟,也花不了多少钱,主要是觉得,自己累了一年,不能亏待自己。

在吃的方面,更是不亏待自己,如乌鲁木齐一些餐厅,人均一两百、两三百,经常出去吃吃喝喝。所以,会给人一种有钱的错觉,其实,大家都是普通家庭,工薪阶层,收入一般,只是,消费观念变了而已。

尤其在乌鲁木齐,大家非常讲究吃的、穿的,乌鲁木齐拌面288元,照常有人吃。

3、社会高档场所、高端房屋的兴起,各类商铺装修豪华,催生了这种假象。在一些一二线城市,各类高档场所修建兴起,大到高档酒店、娱乐场所、私人会所,小到一些餐厅、商铺装修高大上,游玩、居住、就餐等人员不断,催生了社会有钱人多现象。举例:今年,国内一家房产大鳄在乌鲁木齐一个高端小区开盘,1.4万/平方米,乌鲁木齐人排队购买,这就给人,乌鲁木齐有钱人真多。

而乌鲁木齐一家288元拌面馆,最贵288元,大多数五六十元,但每天吃饭人多,一个拌面,五六十元,已经是非常贵了,那么多人吃,就给人一种有钱人多的感觉,实际上,又有几个是有钱呢?又有几个不是行为请客,死要面子去吃呢?

现在一些餐厅、店面,装修高大上,消费人不少,也催生了有钱人多的错觉。

所以,各种因素,导致社会有钱人确实多了,但也有很多假象,过度拔高了人们有钱虚假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