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終身未婚的女權主義者

民國時期湧現出了眾多才華橫溢的優秀女性,其中的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更是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張愛玲和蕭紅的作品為大眾所熟知,石評梅和高君宇的愛情絕唱令人唏噓不已,而呂碧城雖然知名度不及前三位,但實際上她不僅被稱為“民國第一才女”,還是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名女編輯,第一名女性撰稿人,更是中國女子教誨前驅,女權活動首倡者之一。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終身未婚的女權主義者

呂碧城,又叫呂蘭清,字遁夫,號明因、寶蓮居士。呂碧城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是光緒年間進士呂鳳岐。父親在的時候,經常督促呂碧城姐妹的學業,加上家學深厚,四姐妹成長為遠近有名的“才女”。呂碧城5歲時,其父遊園隨口占了一句:“春風吹楊柳”,呂碧城不假思索便答出“秋雨打梧桐”的句子,令呂鳳岐大為驚異。呂碧城7歲時,就在詩詞書畫上有了夯實的基礎。時人讚譽:“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詩文,善丹青,能治印,並嫻音律,詞尤著稱於世。”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終身未婚的女權主義者

呂碧城行書

呂碧城十二歲的時候,父親逝世,呂家一門四女沒有男丁,族人就盯上了呂鳳岐產業,以家中無後為由,敲詐勒索,強霸她們的財產。族人們喪盡天良的勾搭匪賊,讓匪賊將呂母挾制。呂碧城年歲雖幼,卻臨危穩定,到處寫信奔走,向父親的密友、學生求援,其中的一封書信到了兩江總督樊增祥的手中。樊增祥隨即被呂碧城超人的膽識和情切意真的文字所打動,施出援手。一時間,徽州的官場風雲流動,各級官員誰也不敢怠慢呂家的三女兒,一場危機及時被制止。

小小年歲氣度不凡,可是呂碧城卻收到了一紙退婚書。呂家在呂碧城九歲的時候,就給她和汪家的少爺訂了婚。而汪家見呂碧城在綁架事情中的表現,十分顧忌,再加上呂家產業被奪,因而就與呂碧城退婚。在封建社會,女子被南方退婚,會給她的聲譽形成極大的損傷。此次事情,給呂碧城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以至於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呂碧城的人生。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終身未婚的女權主義者

呂碧城後來和母親寄居時任塘沽鹽運使的舅舅嚴鳳笙家中。彼時,天津已開維新變法的風氣之先,作為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的前沿陣地,天津呈現出一派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時年20歲的呂碧城打算同舅父署中秘書方君之的夫人一同赴津,拜訪那裡的女學。但臨行時卻被舅舅攔下並遭責罵,年少氣盛的呂碧城毫不退縮,她讓方君之夫人先行,隨後按照約定在天津《大公報》辦公處會面。

第二天,呂碧城逃出鹽署,跳上了去天津的火車。到了天津,呂碧城立刻給方君之夫人寫信。說來也巧,這封手箋恰好被方君之的好友,也即《大公報》社長英斂之看到,清秀的字跡和精妙的文筆使英斂之眼前為之一亮。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終身未婚的女權主義者

呂碧城書法

英斂之出身滿族正紅旗,但是受洗成為天主教徒。1898年前後受康有為、梁啟超變法思想影響,開始評論國事,曾在澳門《知新報》上發表同情戊戌維新變法的文章。1902年在天津創辦《大公報》,兼任總理和編撰工作。其實,在認識呂碧城之前,英斂之已與呂碧城的二姐呂美蓀相識了。1902年6月29日的《大公報》上曾刊載呂美蓀給英斂之的一首贈詩:“知交零落幾經年,得識荊州亦夙緣。海內賢豪推領袖,樽前楮墨走雲煙。”英斂之的和詩中,有“民愚深通難為國,人定何憂不勝天”之慨嘆。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終身未婚的女權主義者

英斂之,淑仲夫婦攜兒子英千里合影

英斂之出於愛才之心,便同妻子淑仲與方君之夫人一同前往客棧看望呂碧城。用餐期間,呂碧城非凡的氣度和優雅的談吐使英斂之大為驚詫。得知呂碧城坎坷的身世後,英斂之讓她當場作詞。

呂碧城竟不怯,一首《浪淘沙》須臾成之。

寒意透雲幬,寶篆煙浮,

夜聽深雨小紅樓,奼紫嫣紅零落否,

人替花愁。

臨遠怕凝眸,草膩波柔,

隔蓮咫尺是西洲,來日送秋兼送別,

花替人愁。

呂碧城的才情打動了在場每個人。此後,樊增祥評價這首詞:“漱玉尤當避席,斷腸集勿論矣!”在這位詞壇大家眼中,就連李清照和朱淑真這樣的傑出女詞人同呂碧城的才華比起來,也不過如此。

正是由於這首詞,使得英斂之當場決定,留呂碧城在《大公報》擔任編務一職。隨後,英斂之即在《大公報》上撰文讚許呂碧城的振興女權思想,並刊載了呂碧城的大量詞作。這些詞作,或同情光緒帝珍妃“縋銀瓶,牽玉井,秋思黯梧苑”(《祝英臺近》),或詠歎被廢黜的法國約瑟芬皇后“見說蘼蕪遺恨,逐東風上苑,也到椒房”(《八聲甘州· 遊馬勒梅桑吊約瑟芬皇后》)。

藉助近代報紙這一新媒體的傳播力量,呂碧城這些詞作,突破了傳統家庭的私性空間,引起了京津兩地知識界的強烈關注,“由是京、津間聞名來訪者踵相接,與督署諸幕僚詩詞唱和無虛日”,以致內庭秘史繆素筠發出了“絳惟獨擁人爭羨,到處鹹推呂碧城”的感慨。呂碧城這樣一個傳統的女才子,既得英斂之等男性精英的提攜,又生逢媒體傳播、女權興盛的近代轉型時期,具備了成名的所有條件。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終身未婚的女權主義者

在呂碧城看來,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女性獨立,首先必須“啟發民智”。她萌生了創辦新式女學的想法。她在《大公報》接連刊文,對興辦女學之事進行宣揚,以極其鋒利和老辣的文字向千年以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傳統思想宣戰。其時,袁世凱正在籌備女學的事宜,經嚴復鼎力推薦,袁世凱欣然同意讓呂碧城協助傅增湘籌辦女學。

1904年10月3日,《大公報》刊登呂碧城的《天津女學堂創辦簡章》;同年11月,北洋女子公學正式成立並開學,呂碧城出任首任教務長,傅增湘為校長。兩年後,學校更名為北洋女子師範學堂,23歲的呂碧城升任校長。這麼年輕的女校長,在整個民國,都絕無僅有。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終身未婚的女權主義者

北洋女子師範學堂師生合影

呂碧城不遺餘力地興辦新式女子教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北洋女子師範學堂成了中國現代女性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很多在這裡受過教育的女子後來都成了中國各個領域的傑出人才,鄧穎超,許廣平,周道如等,都曾聆聽過呂碧城授課。此後,袁世凱出任民國大總統,因和袁的私交,也因為數年來她在教育領域的非凡建樹,因而得以躋身新華宮,出任總統府的機要秘書,後又擔任參政一職。1915年,袁世凱蓄謀稱帝的野心完全暴露出來的時候,呂碧城毅然辭去職務,攜母親移居上海。已經在政界和文壇積累了足夠多人脈的呂碧城,與外商合辦貿易,在短短的數年間,便積聚起了頗為可觀的財富,成為上海灘有名的富商。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終身未婚的女權主義者

關於呂碧城和英斂之的感情糾葛,眾說紛紜。1904年5月13日夜,英斂之記下了所填的新詞,內有“秋水伊人,春風香草”“莫誤作,浪蝶狂蜂相遊冶”等曖昧詞句,並有“怨艾顛倒,心猿意馬”等自責文字。不難猜測,此時英斂之“心猿意馬”的對象,正是“秋水伊人”呂碧城。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終身未婚的女權主義者

據英斂之日記所述,在和呂碧城相識的短短三天時間裡,從邀至戲園、乘車出遊、至日日新聞社稍坐、照相館拍照,以及為她購買新書、洋皂、香水等,英斂之對於呂碧城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可是,呂碧城後來只說是“予初抵津,諸友偵知窘況,紛贈舊衣服及脂粉胰皂等日用所需,供應無缺,其事甚趣,誼足深感”,略去了英斂之熱情接待這一節。所留下的印章中,也有一枚“斂之氏”的自刻印章,似乎表白了當時呂碧城的真實心跡。

有的傳記上說,英斂之比呂碧城大了16歲,有家室,又是虔誠的天主教徒,自然不會在感情上出現太大的偏差。但是,英斂之的日記中還是透露了一些端倪與漣漪。更耐人尋味的是,呂碧城到報館六天之後,英斂之的夫人便提出要到北京去讀書。同日,英斂之日記提到“午後,內人、碧城等樓上寫字……內人閒談近兩點,伊欲進京讀書”。這其中是否如某些著述所說,英夫人因為呂碧城的文采風流而自慚形穢,並對丈夫對呂碧城的殷勤照顧吃醋了呢?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終身未婚的女權主義者

呂碧城與英斂之夫人

成名後的呂碧城,自然成了各種時髦聚會不可或缺的人物。她的麗影芳蹤穿梭在各大名流場中,令無數的民國風流才子們都心馳神往。老師嚴復曾親自為其撮合婚事,男方是駐日公使胡惟德,但胡惟德不入其眼,嚴復在致書侄女的信中曾言:“呂碧城心高氣傲,眼中所見,沒有一箇中意者。”

袁世凱的公子袁克文也曾是呂碧城的追求者之一。她曾說:“生平可稱許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梁啟超)早有妻室,汪季新(汪精衛)年歲較輕,汪榮寶尚不錯,亦已有偶……我之目的,不在資產及門第,而在於文學上之地位。因此難得相當伴侶。”有人問她,袁克文怎麼樣?她淡然一笑:“袁,屬公子哥兒。”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終身未婚的女權主義者

袁克文

呂碧城遍覽民國才子如雲煙過眼,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將整個國家之精英拿來挑選的事情實屬罕見。從文學界到官場再到商界,呂碧城幾乎無所不成,成為一代傳奇。讓人覺得惋惜的不外是她終身未嫁,一是由於少年之時經歷坎坷,二是自認為沒有男兒能配的上本人。有人曾問及她的親事,她說:“平生可讚許之女子未幾。”的確她自身就活成了一段傳奇,自身太優秀,要求也就高了。

1918年,呂碧城重新開始學習,她赴美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和美術專業。同時兼任上海《時報》的特約記者,將在美國的所見所聞寫成文字,發回國內,讓國人同她一起看外面的世界的鉅變。此後,呂碧城學成歸國。不久,她再度隻身漫遊歐美,並將所見所聞寫成《歐美漫遊錄》,名噪一時。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終身未婚的女權主義者

1929年,呂碧城旅居英倫,開始戒葷食素。次年,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法名曼智。她曾在詩中寫道“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命運的無奈和世事的無常令人唏噓。至此,一生傳奇的呂碧城在這種平淡和寧靜的軌跡中走到了最後。

1943年,61歲的呂碧城在香港九龍寫下了自己的絕筆:“護花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忍重埋,匆匆說法談經後,我到人間至此回。”遵其遺願,生前的20萬港幣捐出,遺體火化,將骨灰和麵粉為小丸,拋入南中國海,供魚吞食。

更多關於民國傳奇女性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