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開國上將楊得志的數度“意外”任職

楊得志上將從早年參加湘南起義到最後離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在人民軍隊整整度過了60年的戎馬生涯。楊得志一生屢任要職,尤其是數度“意外”的任職,更折射出他的不凡經歷。

楊得志上將從早年參加湘南起義到最後離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在人民軍隊整整度過了60年的戎馬生涯。楊得志一生屢任要職,尤其是數度“意外”的任職,更折射出他的不凡經歷。

開國上將楊得志的數度“意外”任職

楊得志將軍

取代黃永勝任八路軍六八五團團長

1928年初,17歲的楊得志參加了朱德、陳毅等領導的湘南起義,並隨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他身經百戰,從一名普通的戰士成長為著名的紅一軍團一師一團團長。長征中,他率領紅一團突破烏江天險,組織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屢建奇功。1937年1月,時任紅二師師長的楊得志離職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學習,黃永勝接任紅二師師長。

全面抗戰爆發後,國共兩黨合作,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首任團長是黃永勝。1937年9月,楊得志接替黃永勝任六八五團團長。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原中央紅軍所部改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和一一五師獨立團,合計只有三個團。而在長征之初中央紅軍所屬部隊有三十餘團,因此大批幹部被降職使用。其中三四三旅下轄六八五、六八六兩個團。六八五團由紅二師改編,首任團長為黃永勝,當時未設政治委員,鄧華任團政訓處主任。1937年8月底,在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馳援平型關途中,黃永勝和鄧華因工作發生了激烈爭執。兩人在中央蘇區就搭檔過,那時也有過不愉快的合作。

1932年底,黃永勝調任紅十二軍三十六師師長,師政治委員就是鄧華。1933年6月,中央紅軍進行小師小團改大師大團整編時,紅三十六師改編為紅一軍團一師三團,黃永勝任團長,鄧華當政治委員。可是,兩人個性都比較強,也都喜歡指揮軍事,因此在工作中產生不少矛盾。他們的矛盾反映到紅一軍團政治委員聶榮臻那裡,聶榮臻經過和軍團長林彪協商後,把鄧華調往紅二團當政治委員。由林龍發擔任紅三團政治委員,和黃永勝搭檔,一直持續到長征結束。

對於在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準備迎擊日軍進攻時,黃永勝和鄧華矛盾再起,一一五師首長林彪、聶榮臻十分重視。剛開完洛川會議的林彪在追趕部隊途中聞知此事,在向延安總部請示的同時,斷然決定由聶榮臻副師長去做剛從抗大提前畢業,跟隨師部同時渡黃河赴晉的原紅二師師長楊得志的工作,讓其接替黃永勝為六八五團團長。並委託一一五師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蕭華立即趕赴六八五團駐地,宣佈關於黃永勝調回師部,楊得志接任六八五團團長的決定。

在楊得志接任六八五團團長之前,還有個小插曲。楊得志的老部隊是紅一師,他長期在紅一師工作,在紅二師工作時間很短。當時,紅一師被改編成一一五師獨立團,楊成武任團長。就在楊得志根據上級決定,準備到六八五團上任的時候,卻碰上原紅一師的幾位老戰友,他們聽說楊得志要去六八五團當團長,都有些戀戀不捨,就動員他回獨立團工作,這些戰友說:“這是老紅一團嘛,你為什麼不回來?”當時楊得志比較年輕,很重感情,聽到這些話,轉身就去找聶榮臻副師長,說:“我還是去獨立團當副團長,六八五團的團長讓別人去幹吧。”“為什麼?”聶榮臻耐心聽完楊得志的解釋後,十分嚴肅地說,“你去六八五團是上級命令。命令下達了就要堅決執行。前方形勢這樣緊張,部隊在等著你,你馬上去六八五團報到!”

這樣,楊得志就成為八路軍最早的一批主力團團長之一。到任後,他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役,並和兄弟部隊一道緊密配合,取得了平型關大捷。黃永勝回到師部不久,則轉任一一五師獨立團副團長。

接替徐海東任八路軍三四四旅代旅長

全面抗戰爆發後,紅十五軍團改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徐海東任旅長。他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和晉察冀邊區反“八路圍攻”,後到太行山區一帶休整。休整期間,三四四旅六八七團團長張紹東擅自違背中央有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打“土豪”的浮財。並破壞部隊紀律,勾搭上一地主家的女兒。旅首長知道後,嚴厲批評他,並決定整頓張團。得知此消息後,1938年2月25日,團長張紹東、參謀長蘭國清以看地形的名義,帶著部分幹部戰士攜械出走,並企圖脅迫他們一起叛逃。在團政工幹部說服下,最後大部分人返回,只有張紹東、蘭國清等少數人逃走。

張紹東曾任紅十五軍團七十三師、七十五師長,打仗也有一套,因此很得徐海東賞識。徐海東聽到張紹東等人叛逃的消息,氣得頓時吐血。3月中旬,三四四旅到達山西武鄉縣大有鎮後,立即對該團進行整頓,檢討教訓、肅清影響,並命六八七團副團長田守堯接任團長。

1938年7月,徐海東與旅政治委員黃克誠率三四四旅在太行山區的町店伏擊日軍,仗沒有打好。此時,朱德總司令親自來檢查三四四旅的工作,同時結合張紹東、蘭國清等叛逃事件,他對徐海東批評得比較嚴厲。徐海東本來身體就不好,這時更是支撐不住,肺病復發。於是,他請求離開部隊去延安治病和學習。朱德為此向延安總部報告,並提出擬讓六八七團團長田守堯代理第三四四旅旅長。朱德還就此任職和田守堯談過話。田守堯曾擔任紅十五軍團七十八師師長,是紅十五軍團的一員戰將,作戰一貫英勇頑強。

但是,延安總部考慮到三四四旅作為當時八路軍僅有的幾個主力旅之一,兵力過萬,田守堯資歷較淺;再加上三四四旅剛發生張紹東、蘭國清事件,並存在有一定的山頭主義,因此沒有同意朱德的報告。同時,還專門回電,陳述了另派人任職的原因,決定將八路軍三四三旅六八五團團長楊得志調任三四四旅副旅長、代理旅長。

田守堯當時還很年輕,只有23歲,對此感到沒面子,有些不高興,旅部為徐海東送行的聚餐會就沒參加。朱德見田守堯鬧起情緒來,就要求旅政治委員黃克誠召開旅黨委會對田進行幫助。會議開始後,與會人員沉默了好長時間,誰也不開口講話。黃克誠是旅政治委員和黨委書記,只好帶頭髮言。他長期在紅三軍團工作,作為剛從外單位調來的旅主要負責人,考慮到部隊之間的關係和今後的工作開展,批評得比較婉轉,不夠深刻和尖銳。

黃克誠發言後,朱德就發火了,站起來一個一個指著參會人員說:“你們這是什麼鳥黨委會,不敢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算什麼共產黨員!”接著他對田守堯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最後又說:“戲點到誰誰就唱,沒點到你就不能出臺。共產黨員嘛!我們都聽黨中央的,不能鬧情緒。”

楊得志到任後,和旅政治委員黃克誠緊密配合,率部到冀魯豫地區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壯大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鞏固和擴大了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田守堯後來擔任新四軍第三師八旅旅長等職,作戰勇敢,政治覺悟高,1943年初前往延安學習途中,在黃海海面遭遇日軍襲擊,不幸壯烈犧牲。

趕赴東北途中留在晉察冀任職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1945年10月,晉冀魯豫軍區整編部隊,冀魯豫軍區主力部隊與其他部隊組成了晉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楊得志為司令員,蘇振華為政治委員,下轄三個旅。楊得志為司令員,蘇振華為政治委員,故該縱隊亦被稱作“楊蘇縱隊”。

1945年11月10日,楊得志和蘇振華奉命率晉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開赴東北。在向東北進軍的途中,接到中央軍委命令,要他們在冀中、冀東地區擔負阻擊國民黨軍隊北進的作戰任務。隨即他們率部展開了與國民黨軍的戰鬥。1946年3月,“楊蘇縱隊”就地編入晉察冀軍區戰鬥序列,為晉察冀軍區第一縱隊。

1946年12月,奉中央軍委命令,“楊蘇縱隊”調回晉冀魯豫軍區。此時,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是楊得志的老首長,他很賞識楊得志的軍事指揮才能。應聶榮臻的要求,楊得志被留在晉察冀軍區工作。蘇振華率第一縱隊部隊回到晉冀魯豫軍區。第一縱隊重被劃歸晉冀魯豫軍區後,與同一軍區的第七縱隊合編為新的第一縱隊,第一縱隊的名稱還稱得上是“楊蘇縱隊”,不過司令員改為了楊勇。

楊得志被留在晉察冀軍區後,屢擔重任,在解放華北的諸多戰役中展現出突出的軍事才能。1946年底任晉察冀軍區第二縱隊司令員。1947年6月任晉察冀野戰軍司令員,羅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員,楊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員。在此前後的各大戰略區中,西北野戰軍司令員為彭德懷,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為劉伯承,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為陳毅,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為林彪。和上述數位後來的開國元帥相比,36歲的楊得志也成為各大戰略區野戰軍中最年輕的司令員。

1947年夏天,解放戰爭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關頭,劉鄧大軍挺進中原,揭開了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在華北戰場,解放軍連續進行了正太、青滄和保(定)北戰役,給國民黨軍以沉重打擊。但是,解放軍一時難以圍殲其重兵集團。廣大指戰員迫切希望打大殲滅戰,一改華北局勢。10月,晉察冀野戰軍在楊得志的指揮下,採取圍城打援的辦法,在河北定縣發起清風店戰役,全殲敵軍1.7萬餘人,生俘國民黨軍第三軍軍長羅歷戎以下高級軍官10名。這次戰役創造了在華北平原戰場大規模殲敵的紀錄,是解放戰爭時期晉察冀野戰軍轉入戰略進攻後的第一個大勝仗,極大地扭轉了華北戰局。

同年11月的解放石家莊戰役,是楊得志戎馬生涯中的又一經典之作。石家莊位於平漢線和隴海線相交處,是國民黨軍聯繫各戰略要地的交通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戰前,楊得志作為野戰軍司令員,積極深入部隊,發揚軍事民主,廣泛聽取指戰員的意見。戰役發起後,晉察冀野戰軍及地方部隊一起僅用6天時間就殲滅了石家莊守敵2.4萬人,拔掉了蔣介石楔在華北解放區中的這顆釘子,將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石家莊戰役開創了人民解放軍奪取大城市的先例,為後來各個解放區戰場進行城市攻堅作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1948年5月,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軍區合併為華北軍區,軍區下轄兩個野戰兵團。徐向前兼任華北軍區第一兵團司令員,楊得志任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在平津戰役中,楊得志率部圍困、攻克新保安,全殲守敵國民黨軍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的“王牌”第三十五軍,完成了毛澤東提出的“分割包圍、各個殲滅”的戰略意圖。平津戰役勝利後,楊得志率解放軍第十九兵團(系華北軍區第二兵團改編)參加太原戰役,繼又率部進軍大西北。

對越自衛反擊戰臨陣換將

1979年1月1日,中央軍委發佈命令,武漢軍區司令員楊得志與昆明軍區司令員王必成對調,楊得志出任昆明軍區司令員。當時,為打好對越自衛反擊戰,王必成已率部進行了2個月的作戰準備,臨陣換將,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楊得志當時正在北京開會,於1978年12月31日晚突然接到中央軍委通知,前往人民大會堂連夜開會,並被臨時授命。

楊得志接受中央軍委的任命後,深感責任重大。1979年元旦一大早,他就出門先後拜訪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等幾位老帥,向他們彙報了自己的想法和決心。老帥們很瞭解楊得志,對他指揮作戰的能力也很放心,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1月2日,楊得志又去副總參謀長楊勇家探望。楊勇當時協助鄧小平主持總參謀部的日常工作。楊勇認為這次作戰任務非“老楊哥”莫屬,並表示總參一定盡全力支持楊得志。

1月3日,楊得志乘專機先飛回武漢,以最快速度處理並交代了軍區的一些重要事務。1月7日上午,又乘專機飛赴昆明軍區,與王必成進行工作交接,並聽取了情況介紹。為了儘快熟悉情況,楊得志當天下午就去昆明軍區前進指揮部視察,聽取了前指領導關於對越作戰準備情況的彙報,會議一直開到深夜才結束。

這次自衛還擊作戰是人民解放軍在亞熱帶山嶽叢林地形上的首次大規模軍事行動,以前並沒有太多的經驗,任務非常艱鉅。楊得志在指揮部根本就坐不住,決心親自到邊境上去深入瞭解情況。他從1月8日起,帶領軍區幾位領導和軍區機關有關部門人員連續到各個攻擊地點勘察地形,聽取部隊彙報,研究作戰情況,修訂作戰計劃,晝夜連續地緊張工作。1月14日,楊得志又親自陪同楊勇、何正文副總參謀長等領導到實地勘察了邊境形勢。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

開戰前,楊得志在昆明軍區做了大量的戰役準備工作,開戰後又日夜關注戰局,運籌兵力調配。他本來就有嚴重的胃病,多日的高度緊張和疲勞,加上雲南海拔較高,楊得志的身體終於支撐不住。2月25日夜裡,楊得志頻繁腹瀉便血。到了26日凌晨,已是失血過多,呼吸也很微弱,醫生報了病危。26日上午,中央軍委派解放軍301醫院專家組乘專機飛抵雲南,將其秘密接回北京解放軍總醫院治療。27日,楊得志的病情剛剛基本穩定,還未脫離危險期,就催著秘書把電話架到了病床前,以便隨時與前線聯繫。醫生不讓他多講話,他就讓秘書不斷地彙報前線的情況。

3月中旬,對越作戰部隊分批迴撤。3月16日,對越作戰部隊已全部撤出越南境內。楊得志在醫院再也躺不住了,堅持請求要回昆明親自迎接指戰員們歸來。軍委領導最後同意了他的請求,派專機帶上301醫院專家組,陪同楊得志再飛昆明,迎接凱旋的將士們。

接任解放軍總參謀長

1979年6月,中央軍委決定調整三總部、各大軍區以及全軍其他各大單位領導班子。由於鄧小平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還兼任著總參謀長,事情太多,因此中央決定,鄧小平不再兼任總參謀長,並在此次軍隊領導幹部調整中統籌考慮總參謀長接替人選。

經歷了建國後的歷次運動和“文革”後,赫赫有名的軍中“三楊”在人民軍隊中的地位更加突顯。在醞釀總參謀長接替人選的過程中,“三楊”先後進入中央高層的視野。相比之下,楊成武和楊勇都有長期在總參謀部工作的經歷,楊得志則一直擔任軍事主管,沒有擔任過參謀長職務,在“三楊”中年齡也最大。不過,最終楊得志是後來居上,“意外”接任解放軍總參謀長。

對於此次調整三總部、各大軍區以及其他各大單位領導班子,中央明確由軍委副主席聶榮臻負責牽頭。當時的楊成武離京任副總參謀長兼福州軍區司令員已逾兩年。他不參與總參的日常工作,工作重心在福州軍區。在那時軍隊高級幹部年齡都比較老化的情況下,聶榮臻認為楊成武年齡不算大,身體還比較好,並有長期在總參謀部做領導工作的經驗,比較熟悉軍隊的情況。因此他認為楊成武重回總參謀部工作比較合適。這一時期,葉劍英對楊成武的工作也給予很高評價:“楊成武在總參20餘年,比較熟悉毛主席、中央、軍委的戰略方針、政策、意圖,並任過代總長,比較熟悉參謀業務。”他認為楊成武適合於總參謀部的工作崗位,在這個崗位上繼續工作,“對於軍隊革命化、現代化,對於軍隊安定團結,對於國家的安危都是比較有利的”。但是,由於楊成武長期在軍隊中樞機關總參謀部工作,“文革”初期還擔任過代總參謀長。儘管“文革”期間楊成武也遭到過殘酷的迫害,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和“文革”時期的軍內問題不可避免有這樣和那樣的牽連。因此,當時軍內對楊成武作為總參謀長接替人選的異議較多。

在醞釀總參謀長接替人選的過程中,鄧小平廣泛徵求黨內、軍內一些老同志的意見後,認為楊勇打仗不錯,團結同志,主持總參謀部時工作認真負責,擬由他接任總參謀長,並準備將總後勤部部長張震調任第一副總參謀長,協助楊勇主持總參謀部工作。當時,軍委一位領導還找張震談話,向他說明了軍委決定調他任第一副總參謀長,協助楊勇工作的意圖。

就在軍委的決定即將準備付諸實施之際,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由於楊勇在主持總參謀部日常工作期間,為人耿直,比較堅持原則,得罪了一部分人。有些人不願意看到楊勇順利接任總參謀長,於是關於楊勇的流言蜚語多了起來,一些匿名告狀信也寄到了軍委等有關部門。面對出現的新情況,軍委對總參謀長人選又有了新考慮。

此時,鄧小平十分重視總參謀長接替人選問題。經過他和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等幾位老帥的反覆協商,終於確定下來新的總參謀長接替人選:楊得志。在醞釀楊得志作為總參謀長接替人選時,很多同志都談到,楊得志是我軍有名的戰將,從一名普通戰士逐級成長為大軍區司令員,有豐富的作戰經驗,為人正直,能團結同志,善於聯繫群眾,領導作風民主,是一個比較合適的總參謀長人選。

1980年2月中旬的一天,鄧小平專門約見楊得志,向他傳達了中央讓他接任總參謀長的決定。2月20日下午,總參謀部召開所屬部局正職以上領導幹部大會。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秘書長耿飈主持會議,並宣佈中央決定:鄧小平免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總參謀部黨委第一書記;楊得志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總參謀部黨委第一書記、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軍委辦公會議成員。

從1980初至1987年底,楊得志擔任總參謀長職務歷時近8年。他是建國後人民軍隊中任職時間最長的總參謀長,也是最後一位任總參謀長的開國將軍。任職期間,他深入學習領會鄧小平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的思想,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中央軍委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為開創新時期軍事工作新局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