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西漢王朝22歲那年的一次死裡逃生…

01

公元前202年,劉邦垓下之戰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建立漢朝,史稱漢高祖。

雖然結束了秦朝的暴政和爭霸的紛亂,可天下並沒有完全太平。在此之後的數年中,劉邦不斷親征,逐一剿滅了各異姓諸侯王。

連年的征戰使得劉邦早已油盡燈枯。臨終之前,劉邦有感於異姓諸侯王的權力過大造成的叛亂,遂與眾臣訂立白馬之盟,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非劉姓不得封王。”

02

劉邦此舉實在是為了鞏固自己辛苦打下的這片江山,卻不料差點功虧一簣。因為繼位的漢惠帝個性仁弱,朝政逐漸被強勢的呂后把持,漸漸而形成了專權之勢。這其中,呂后最先重點打擊了劉邦生前寵愛的戚夫人。

話說劉邦早年南征北戰的歲月裡,呂后在後方顛沛流離,幾次都差點命喪黃泉,可劉邦卻將年輕貌美的戚夫人帶在身邊倍加寵信,建朝之後甚至一度準備廢呂后之子劉盈的太子之位而改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

西漢王朝22歲那年的一次死裡逃生…

現在呂后專權朝政,很快就將戚夫人和劉如意害死,將當年的屈辱一股腦的發洩出來。

可似乎僅僅害死戚夫人和劉如意已經無法滿足其膨脹的慾望,呂后又將毒手漸漸伸向了劉邦其他的子嗣。這其中,劉恢、劉友接連被迫娶呂氏宗族的女子為妻,不久又都被呂后迫害至死。

而代王劉恆藉口為漢朝戍守代郡防範匈奴才僥倖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一時間劉氏子孫人人自危。

03

而劉邦的子孫中也不是隻有坐以待斃之徒,這其中也有僥倖逃脫的例子。

齊王劉肥是劉邦的庶長子,其母曹氏是劉邦與呂后成婚前就結識的情婦,劉肥本人算起來還是惠帝的長兄。劉邦建朝之後,劉肥受封齊王,統轄齊地七十餘城,是西漢初年最大的諸侯國。

惠帝即位後,劉肥進京朝見,兩人共在呂后宮中宴飲。

因劉肥是長兄,仁厚的惠帝按家人禮節將上首讓座於劉肥,卻不料這一舉動觸怒了敏感的呂后,她暗地裡命人倒來兩杯毒酒給劉肥,讓劉肥按禮節用此酒來為自己祝酒。

劉肥不知酒中有毒遂起身敬酒,而惠帝也起身拿起另一杯酒欲同向母后致敬。

呂后擔心毒死愛子,遂裝作不經意打翻惠帝酒杯。劉肥何等聰明,這一舉動引起了他的懷疑,便不敢飲下此酒,並假裝醉酒離去。但呂后不願罷休,藉故將劉肥困於長安。

為了能保命脫身,劉肥用獻城和認妹妹魯元公主為母的屈辱換得呂后的寬容後方才逃回齊國。自此一直到他去世,再也沒敢去到長安。

04

劉肥頗有其父劉邦早年混跡沛縣時的忍辱之量,而他兩個個兒子更是英雄了得。

其長子劉襄繼承其齊王之位,總理齊國大局,並且在呂氏把持朝政之後一直關注長安的動靜,待機而發。其次子劉章被封為朱虛侯在長安宮中任職,此子更是不同凡響。

當時惠帝英年早逝,呂后在朝中威勢更甚,呂氏一門權傾朝野,無人敢惹,而劉章就敢於去摸這老虎屁股。

話說一日呂后舉行酒宴,讓劉章擔任酒吏,劉章遂藉機向呂后提出以軍法監酒,呂后覺得有趣便答應了。

席間劉章就以“苗要疏朗,不是同類,堅決剷除”的歌詞喻意諷刺呂氏專權,呂后雖知其意,卻也沉默不語也沒有怪罪他。之後呂氏族人中有人先行離席,劉章馬上追出去以軍法斬殺之,然後回報呂后。呂后和在座呂氏子弟都大吃一驚,但因呂后有言在先,也不好責怪於他。

劉章一鳴驚人,讓呂氏家族頗為畏懼,朝中大臣見他英雄氣概,也都開始依附於他。

西漢王朝22歲那年的一次死裡逃生…

05

公元前180年,一代女主呂后去世,呂家當權的呂祿、呂產兄弟開始蠢蠢欲動。他們擅自調動軍隊威逼朝臣,謀圖叛亂篡位。

距離西漢,才過了22年!如果真的得逞,歷史恐怕已改寫…

這時又是劉章率先敏感的覺察到此動機,他雖也娶了呂氏族中女子為妻,卻沒有受其所制,反而從妻子的口中得悉了呂氏叛亂的全盤計劃。

劉章率先通知了其兄長——齊王劉襄,而自己也聯絡到周勃、酈商等重臣設計平亂。

二弟在朝中如此英勇,長兄劉襄也是個運籌帷幄的人物。

因為漢初分封諸侯之時,封地的兵權被在掌握在了朝廷派遣的國相手裡,劉襄得到劉章關於呂氏叛亂的消息後便開始謀劃應變,此時齊國國相召平察覺到齊王的動向,欲先發制人派兵擒拿齊王。劉襄派出自己的心腹中尉魏勃出面,騙取到了召平的信任,將兵權奪回,獲得了屬於自己的軍事力量。

隨後他又派遣了郎中令祝午前往另一諸侯王劉澤處,巧舌如簧地將琅琊王劉澤手中的兵力也掌握在了自己手中。接著他發出剷除呂氏的號令,開始了與掌握中央朝政的呂氏的對抗。

在這一階段,早年跟隨劉邦打天下、如今仍然在朝的幾位豐沛老臣獻上了華麗的助攻。

大將軍灌嬰雖受命討伐齊王,但很快與齊王在前線達成默契,雙方按兵不動靜觀朝中的局勢變化,太尉周勃則巧妙的騙取到呂祿的兵權,並與劉章一起誅滅了呂氏一族。

劉氏江山的危機也因此迎刃而解。

06

劉襄、劉章兄弟一文一武,裡應外合,藉助朝中老臣的力量,終於剷除諸呂,避免了劉氏江山過早被外戚干政而取代的危機,其在整個過程中的表現當機立斷,頗具豪傑風範。

只是他們過於亮眼的表現也影響到了他們的前途。

以陳平、周勃為首的朝中老臣以擔心齊王家外戚勢力過大容易干政的理由,將立下汗馬功勞的兄弟倆晾在一邊,而擁立了遠在代郡、寸功未立的代王劉恆為帝。

西漢王朝22歲那年的一次死裡逃生…

文帝即位之後,或許是感覺到這兄弟的存在終究是對自己皇位的威脅,遂逐步藉機打壓他們,劉襄、劉章兄弟此後沒幾年都相繼去世,未能在之後的歲月裡為自己的人生留下更為濃墨重彩的痕跡。

時代終歸由成功者來書寫,雖然西漢初期的“文景之治”和“漢武揮鞭”讓大漢朝屹立於東方不敗的地位,但若沒有劉襄、劉章兄弟在危機之時的挺身而出,或許西漢的一時繁榮早就被扼殺在萌芽之中。

他們的聲名或許僅僅成為了歷史的一個小小注腳,其功績卻深深影響了西漢此後幾百年的輝煌盛世。

皇帝的權力實在太大,總要有個分佈的出口,要不兄弟、要不外戚。劉恆限制劉襄、劉章還做的不徹底,到了他兒子漢景帝就出現了八王之亂。漢武帝徹底削藩後,漢朝又亡在外戚王莽手裡…東漢又是一個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