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中国历史上最忠诚的八位大臣,你认识几个?

一、周公吐哺——元圣周公旦

中国历史上最忠诚的八位大臣,你认识几个?​周公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

“周公吐哺”即说周公旦,周公又因其为太傅,系三公之一,故尊称为周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其政绩,《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周王室忠心耿耿。

周公旦摄政六年,公制礼作乐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称王的第七年,当成王已经长大,周公把王位彻底交给了成王,而后功成身退,史称“周公辅政”。

二、黑夜里的呐喊——爱国诗人屈原
中国历史上最忠诚的八位大臣,你认识几个?​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但是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中国历史上最忠诚的八位大臣,你认识几个?​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234年在五丈原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其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四、再造唐室——国佬狄仁杰
中国历史上最忠诚的八位大臣,你认识几个?​狄仁杰唐--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狄仁杰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可谓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仁杰为官,正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圣上,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最终,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狄仁杰因此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

五、精忠报国——抗金英雄岳飞
中国历史上最忠诚的八位大臣,你认识几个?​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岳飞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驰骋沙场的英雄形象和含冤屈死的结局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耳熟能详,作为汉民族反抗外来少数民族侵略的代表,体现出了汉民族的血性,其忠贞不屈、矢志报国的大公无私与奸相秦桧的卖国求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功绩足以让其名垂青史,万世受后人敬仰。

六、宁死不降——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道号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蒙元灭宋时,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聚兵抗元。景炎二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岭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高风亮节,展现出自己的忠义,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于大都就义。

七、祸灭十族——大儒方孝孺
中国历史上最忠诚的八位大臣,你认识几个?​方孝孺,字希直,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师从“开国文臣之首”的翰林学士宋濂,建文年间担任建文帝的老师,主持京试,推行新政。

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他也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忠心不二,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即成祖)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株十族。

八、虎门销烟——民族英雄林则徐
中国历史上最忠诚的八位大臣,你认识几个?​林则徐, 福建侯官县人,字元抚,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但其虎门销烟的功绩不容否定,根本的出发点还是爱国。

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真正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