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管理智慧」未來企業拼的不是規模,而是服務

很多企業經常抱怨自己的產品已經很好了,就是沒有回頭客,根本原因還是離顧客越來越遠,缺少與顧客之間的連接。互聯網時代跟顧客產生連接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利用技術連接,還有營銷連接,產品/服務連接等。本文的幾個小案例,只是從社群這一角度幫助大家理解如何跟顧客產生連接。

「管理智慧」未來企業拼的不是規模,而是服務

01

前兩天,我們公司的小夥伴遇到了他認為史上最精明的小攤販。

怎麼回事呢?

他去買水果結賬時,老闆掏出了微信二維碼,對他說,“如果你同意我把你拉到我的客戶微信群裡,我就給你便宜5塊錢”。

我們小夥伴一聽,反正加了可以屏蔽嘛,也不虧,於是就順手加了。

晚上八點,重點戲來了,老闆在群裡發信息:

“今天進了一批新鮮的桃子,還沒賣完,如果現在來買,我給你清倉價四折”。

小夥伴一看發來的圖片,還很新鮮,於是屁顛屁顛下樓提貨了。

到了晚上十一點,老闆的微信又來了,“明天要進一批葡萄,如果現在預訂,可以享受7折優惠”。

小夥伴一合計,划算啊,又下單了……

02

各位,這位老闆是不是很會做生意?利用微信群,跟消費者建立了直接的、高頻的互動,既處理了庫存,還提前收穫了訂單,促使消費者重複購買。

這其實就是社群運營下產生的單客經濟。

過去,我們做生意的算法是“銷售額=單品*總銷量”,做的更多是一次性生意。

但現在,隨著社群經濟的興起,消費者的行為發生了核心變化,這個公式要這樣去改——“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我們更需要的是,與消費者建立持久的消費關係。

因為事實上,能把生意做好的企業,真正在做的是圍繞消費者去做生意,而不是圍繞自己的產品。

所以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怎麼服務好你的消費者。而最實效的方法,就是建立社群。

03

有家水果商就很聰明,專門在社區和寫字樓附近開了十幾家自營門店,每次開業都會針對附近商圈、社區的職場人士大搞活動。

比如“櫻桃十人拼團一元購”,只要線上拼團成功,就可以到最近門店提貨。

結果,每次活動都收穫上千會員,有了這源源不斷的會員,他們便開始針對這些人需要買水果的場景,每天定時在群裡上新、預購、打折、團購促銷等等。

其實,這家水果店的主要業務不是賣水果,而是會員管理。

只要摸清這些會員的購買頻率和喜好,把他們服務好了,用一塊錢就可以撬動成千上萬的消費,這就是社群營銷的力量。

「管理智慧」未來企業拼的不是規模,而是服務

04

但其實以上這些社群玩法很多企業已經玩得輕車熟路了,還不是最高級的。

第一個案例告訴我們要把消費者圈起來,進行直接、高頻的互動,有效但並不適合用戶量龐大的企業,比如你的用戶量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第二個案例告訴我們要學會先定位用戶群,再聚焦用戶消費場景。

但遺憾的是,它的社群引流渠道以及社群維護內容太單一。

在我看來,酒仙網的社群營銷做得就很不錯,值得我們好好學學。

首先是定位,好的定位奠定社群的發展方向。

酒仙網幾乎調研了整個互聯網,發現屌絲對價格太敏感,賣低價酒又不賺錢,所以“得屌絲未必得天下”,但富豪不在乎錢,只在乎品牌,而富豪的錢也不好掙。

所以最後酒仙網給自己定位為“得中產者得天下”,把產品定位在中檔價位。

第二是引流。

酒仙網總部的體驗店就曾一天引來3400人,瞬間爆場。怎麼做的呢?

就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超級APP和媒體渠道,再建立微信群,通過微信群裂變、微信公眾號推廣、新媒體矩陣推廣這樣的方式把酒仙網總部體驗店周圍的人吸引過來。

第三是聚焦場景,兜售參與感,連接用戶。

過去我們連接用戶的營銷方式大多是“強姦式”的,但最好的社群營銷不是靠暴力,而應該靠魅力,而魅力第一評判標準是是否有趣、是否有效。

去年酒仙網的杏花村酒上市前,他們的老總郝鴻峰就特意發了一條朋友圈,很有意思。

他說:“又一個超級爆款,杏花村2斤裝,下週一10點上市,究竟該賣多少錢一瓶呢? 糾結中,大家幫我定個價,採納後獎酒一瓶。”

結果怎麼著?

酒仙網2000名員工轉發了該微信,引來5萬多人參與,產品一上市十幾萬瓶瞬間被搶光。

猜高的人覺得這麼好的酒才139元2瓶;猜低的人會想,這酒為什麼這麼貴?還有人會關注自己中獎與否。

所以你看,一個有趣的互動場景,就能激發大家參與的興趣,讓用戶自動連接你。

第四,要聚好粉,識好粉,用好粉。

社群營銷的根本在於聚重要的粉絲,而不是簡單的拉人聚粉。

· 第一,要有一定消費能力的“粉”;

· 第二,要能夠影響別人消費和帶動產品消費的“粉”;

· 第三,要能在某一領域有話語權的“粉”。

當你懂得識別這些粉,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動社群營銷。

酒仙網怎麼用好他們的呢?

他們給微信群裡活躍的意見領袖發獎勵,提高社群活躍度,開展活動時,通過意見領袖和社群內的人互動,把活動優惠快速傳播出去等等。

記住,在社群時代,只有與你產生高頻互動的用戶才是你的用戶。

未來,重要的不是你生意規模多大,賣了多少貨,而是服務多少消費者,每個消費者為你貢獻了多少業績。(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