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不時不食︱蟄蟲驚而出走,喝碗湯一解春燥

不時不食︱蟄蟲驚而出走,喝碗湯一解春燥

不時不食︱蟄蟲驚而出走,喝碗湯一解春燥

農曆正月十八,驚蟄

春雷萌動,樹搖風起

微雨眾卉新,鵝黃又新綠

乍暖還寒,氣候乾燥惹人

春的癢撓得喉嚨難耐

正缺一碗甘

盈潤萬物復甦的大地

不时不食︱蛰虫惊而出走,喝碗汤一解春燥

"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

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原為“啟蟄”。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並將其挪至雨水節氣後,驚蟄變成了農曆二月節。

儘管嚴寒依舊,卻不時遇上輕柔的暖風,春的氣息撲面而來。細心看看走過的路,就會發現野草都爭相冒頭,花骨朵也像吹皺的春水,漲得愈發飽滿。鶯飛草長,桃杏爭華。

不时不食︱蛰虫惊而出走,喝碗汤一解春燥

驚蟄之時,民間有吃梨的習俗。一來蘇北及山西一帶流傳有“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梨”諧音“離”,據說驚蟄吃梨可讓蟲害遠離莊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二則此時吃梨有順肝潤燥之意。

趕在雨季臨前,空氣乾燥之極。彷彿在此季“天地解而雷電作”,大地震動起,萬物甦醒時,生氣之旺浸染遺留的清氣。

不时不食︱蛰虫惊而出走,喝碗汤一解春燥

春天覆蘇的細菌開始活躍起來,同事們不是咽喉喑啞就是流感頭痛。我們不禁想:除了吃梨,還有哪些溫潤喉嚨的湯食呢?

丨 驚蟄食單 丨

/ 魚腥草雪梨湯 /

不时不食︱蛰虫惊而出走,喝碗汤一解春燥

︱食材︱

雪梨、魚腥草、枸杞

︱步驟︱

1/ 折耳根洗淨擇成段,梨去皮切塊

2/ 入鍋煮沸轉中火煮15分鐘

3/ 梨塊綿軟時放入少許枸杞即可

不时不食︱蛰虫惊而出走,喝碗汤一解春燥

魚腥草腥味重,對於難將其為菜入口的人來說,更習慣將它作為一味藥膳來燉煮。連汪曾祺都對之避而不及。儘管他認為“一個文藝工作者、一個作家、一個演員的口味最好雜一點”;卻又坦承“有些吃的我也招架不了,比如貴州的魚腥草”。

而這樣的一道甜湯,湯水卻沒有明顯的魚腥草味,只餘淡淡梨汁甘甜。對於想嘗試魚腥草又有所疑慮的食客來說,此湯或許可為第一步。

不时不食︱蛰虫惊而出走,喝碗汤一解春燥

魚腥草清熱降火,雪梨亦有不錯的涼潤之效;二者同煮,適當添些枸杞中和。甜梨不用冰糖,若嫌過淡,亦可適量添些。

/ 石橄欖豬肺湯 /

不时不食︱蛰虫惊而出走,喝碗汤一解春燥

︱食材︱

石橄欖、豬肺、姜

︱步驟︱

1/ 豬肺反覆沖水、沸水煮,直至將血水洗淨

2/ 豬肺焯水後切片,與薑片入熱鍋

3/ 石橄欖下鍋,同煮1小時即可

不时不食︱蛰虫惊而出走,喝碗汤一解春燥

石橄欖是一種草本植物,多生長在深山林蔭岩石壁或附生在老樹上。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其為“仙桃”,“既能斂陰養胃以生津,又能清肺潤燥以止咳”。

其味幽然馨香,帶有淡淡的甘蔗清氣。南方喜煲湯,閩南又有藥材入撰的習慣,既溫潤肺腑,又清爽食補。石橄欖煮湯清味極正,只消嘗過一次,便念念難忘。

不时不食︱蛰虫惊而出走,喝碗汤一解春燥

這種天然植物素雅之極,適宜與肉類、內臟一起燉煮;既解了葷類的油膩,又如蓮花淨化了味覺:湯明味鮮,清香飄逸。

春天,萬物復甦,陽氣升發,易擾動內熱,出現春燥。加之天氣乾燥多風,且溫度反覆無常,極易失調而致上火。

不时不食︱蛰虫惊而出走,喝碗汤一解春燥

而自然奇妙的一點在於,此季生此物,此物又恰是化解此季的良方。春季多生綠色,野菜、蔬菜都正是好時候。要緩解口舌幹癢之耐,除了以上提及的幾味,豆芽、香椿、春筍等亦都是降潤的好食材。

循時令吃時蔬,似乎人也成為隨風翩翩的植物一株,雨水清涼日光和煦,身心格外舒暢。這個時節,你有什麼溫潤喉嚨的法子呢?告訴我們吧!

不时不食︱蛰虫惊而出走,喝碗汤一解春燥

<24節氣明信片·2018立春>

每一個節氣到來時,中古廚房把當季的食材以文字與圖像的方式傳遞分享。而這一次,沿著畫筆落於紙上,我們將這份觸手可及,能夠留藏的食光印記,分享給你。

丨參 與 方 式丨

參與留言互動

告訴我們

你在這個節氣裡吃什麼,怎麼吃

各選取5位朋友

送出中古廚房 24節氣明信片

/ 截止日期 /

3月6日18:00

插畫丨肉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