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扶梯故障傷人再引關注 安全乘坐避免悲劇發生

隨著越來越多的扶梯故障傷人事件被曝光,扶梯的安全也頗受眾多群眾的關注。

每每看到“扶梯吃人”的新聞報道小編都會心有餘悸,近日浙江民警@王於京分享了一段停用扶梯“吃”人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視頻中,一群通勤者在交通高峰期乘停用扶梯下樓。一段時間後,扶梯突然滾動。與此同時,在扶梯臺階之間出現豁口,一名男子想抓住旁邊的扶手,但沒能成功,還是被捲了進去。據後續報道,傷者已被送往醫院,他沒有生命危險。

扶梯故障傷人再引關注 安全乘坐避免悲劇發生

這則新聞讓我們很容易想起早年“扶梯吃人”事件都是由於兒童穿上了不合適的鞋子,在移動的手扶梯上深陷從而導致被夾,那段時間全國人民都在小心翼翼坐扶梯。扶梯故障傷人事件時有發生,對此大家在乘坐扶手電梯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留心,多多瞭解安全乘坐扶手電梯須知等相關知識,避免電梯“吃人”事件發生,也是為自身安全著想,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聊關於扶手電梯的那些事兒。

  關於扶手電梯你需要知道的

越來越多的超市、商場以及小區等公共場所都配備了扶手電梯,但是關於你都知道哪些?

自動扶梯的核心部件是兩根鏈條,它們繞著兩對齒輪進行循環轉動。在扶梯頂部,有一臺電動機驅動傳動齒輪,以轉動鏈圈。與傳送帶移動一個平面不同,鏈圈移動的是一組臺階。

自動扶梯出入口機房蓋板一般採用具有防滑凸紋的不鏽鋼板並附以不鏽鋼金屬承重層,具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和耐腐蝕能力,能承受高峰期乘客載荷。但扶梯每級的最大承重是160公斤,所以同一梯級最好乘坐兩個人以下,以免梯級塌陷。在自動扶梯建設的時候,設有一個緊急按鈕,按下緊急按鈕可以第一時間讓自動扶梯停下來。

在乘坐扶手電梯的時候請牢記它的四個危險點:扶手帶、梯級間隙、圍裙板與梯級的間隙、梯級與地面接合處。自動扶梯運行一定時間後,會遭磨損,出現變形,如果維護不及時,上述縫隙可能會變大,被“咬”入的危險性也隨之提高。尤其要當心經常超負荷運行、人流量大的扶梯!

扶梯故障傷人再引關注 安全乘坐避免悲劇發生

圖片源自大洋網

  乘坐扶手電梯你需要注意的

乘坐扶梯前——看一下電梯兩邊是否裝有扶梯安全毛刷,如果沒有,乘坐扶梯更要小心,可聯繫相關部門,提醒安裝扶梯安全毛刷。同時避免衣服、鞋帶或者是手裡的包裹、行李等卡到電梯的縫隙裡。踏上電梯前要注意鞋帶併攏一攏衣裙,避免在電梯運行時掛拽到衣服。請避免穿“洞洞鞋”,“洞洞鞋”材質柔軟,易變形,一不留神就容易捲進去,發生事故。

乘坐手扶電梯時——要扶好扶手,面向前方,雙腳站在一個臺階上,手握扶梯兩側的扶手帶,不要倚靠,不要蹲下。乘坐過程中儘量站好,不要隨意走動。 如果帶有兒童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兒童在電梯上玩耍。電梯運行時不要將身體靠在扶手上,部分電梯的扶手和梯級運行並不完全同步,將身體靠在扶手上極易發生危險。 電梯在正常運行中,手和頭也不要伸出扶手帶外,防止在自動扶梯運行過程中被旁邊的障礙物碰傷。

離開手扶電梯時——要注意腳下,特別是要注意梳齒板,不要讓鞋帶、裙角、褲腳等卡在梳齒板與梯級之間。要注意自己的行李,不要遺漏在電梯上,以免影響乘客通行。

如果遇到他人被捲入扶梯,需立馬按下緊急停止按鈕。無論上下方向,手扶電梯的一側下方都應有紅色的緊急停止按鈕,按鈕位置通常選擇在不會被輕易觸發的地方,但只要仔細留意其實比較容易找到。但在非緊急情況下,千萬不要誤按該按鈕,否則突然停機也容易造成乘客摔倒、翻落或是踩踏。

  “老”電梯需要“新”管理

隨著越來越多的扶梯故障傷人事件被曝光,扶梯的安全也頗受眾多群眾的關注。據調查顯示,在諸多導致電梯安全隱患的因素中,電梯製造質量問題佔16%,保養和使用造成安全隱患高達60%,這需要企業加強自律,提高安全生產標準,政府監管也需要到位。

電梯使用管理與維護保養有專門的國家法則,國家質檢總局頒佈的《電梯使用管理與維護保養規則》規定,正常使用的電梯每月至少要維修保養兩次,另外每季度、每半年與每年都需要各進行一次大型維保;《特種設備安全條例》也規定,電梯應該至少每15日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

除了政策監管之外,自動扶梯、自動步道應接受遠程監視和車站的視頻監視,通過大數據、信息化等手段,實行安全有效的監控,在辦公室電腦監視器上就可以看到電梯的時事運行狀態,比如停在第幾層樓電梯有哪些故障,維保就會更有針對性。

對事故中最關鍵的“保險”——附加制動器,除了要符合現行國標外,還應滿足在安全迴路斷開、急停按鈕動作、鑰匙開關停梯後延時動作的要求。

千家網結語:在高樓林立的城市,電梯早已成了人類必不可少的工具面對扶手電梯“吃人”事件,我們需要自覺從內心喚起公共安全意識,真正繃緊安全這根弦,併為改善身邊的安全環境而付諸行動。電梯安全需要物業、維保人員、住戶等共同努力,防患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