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哲學、數學和科學

哲學、數學與科學

牟林

2018/6/19

一.哲學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其基本觀點是世界是意識的還是物質的,是對現實世界真實性的一種質的判斷。

唯心主義認為世界是意識的,物質是意識的產物。唯心主義有兩種,一種是意識主體(比如人)認為自己存在所以世界存在,簡言之“我思故我在”。一種是客觀唯心主義,認為世界是一個最高意識主體即上帝(神)的造物,世界是一個有目的的整體,人只是上帝的造物之一。

顯然,唯心主義是把人的主觀感知凌駕於客觀世界之上,就如一個照鏡子的人認為鏡子裡的人才是真實的,而自己反而是不真實的存在一樣,是對世界的顛倒了的認識,對世界的真實性做出了顛倒性的判斷。如果承認主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那麼人就可以主宰世界“你想它怎樣美好它就怎樣美好”。現實世界的一切都是你意識的產物,你的父母、愛人、朋友和陌生人都是你意識的產物。這顯然是荒謬絕倫的。如果承認客觀唯心主義,那麼這個世界便是上帝創造的,人是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創造出來的物種。人類沒有必要做任何事,只需討好上帝就可以獲得上帝的庇佑過上美好的生活。或者人類不必思考,只需按照上帝的旨意像機器奴隸一樣做上帝要你做的事情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庇佑過上美好的生活。這顯然也是荒謬絕倫的。其實,唯心主義者自己的行為也突破了自己關於世界的認識。比如,黑格爾關於人的思維規律的認識,他實際上已經創立了辯證法,雖然他可能認為他創立的學說是他自己大腦思維的結果或上帝的啟示。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變化的。即便某個意識主體不存在,世界仍然存在並不斷運動變化著,且這種運動變化是無目的的、自在的、有自身的運動變化規律的。意識物質運動變化過程中的產物,意識是意識主體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映。這種觀點顯然符合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也符合事物運動變化的內在邏輯。尤其是辯證唯物主義,對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給予了充分的揭示。無論你承認不承認,或許你尚未意識到,辯證唯物主義已經成為人類社會認識事物和創造新事物的哲學層次的指導思想。

唯物主義認為,客觀事物的運動變化表現為“質”和“量”兩個方面。質,回答某事物是什麼,此事物為什麼不同於彼事物的問題。比如“氫”是什麼?“氦”是什麼?“氫”為什麼不同於“氦”?量,回答事物數量、結構和關係等問題。客觀世界有三個重要的量——第一個是時間,時間反映的是事物變化的過程;第二個是空間,空間反映的是事物運動變化的結構;第三是能量,能量是事物運動變化的動力。

二.數學

人類關於量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數學。數學從量的角度反應了事物運動變化的量的規律以及量與質的關係——過程結構、空間結構和動力結構。例如,一個帶正電荷的質子和一個帶負電荷電子構成一個氫原子。兩個帶正電荷的質子、兩個中子和兩個帶負電荷的電子構成氦原子。這個簡單的例子充分反應了量在某種意義上對質的決定性的影響。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數學的巨大意義。所以,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認為世界的本源不是原子、也不是金木水火土,而是“數”。雖然偏頗但也反應出研究“量”的科學“數學”的偉大力量。尤其是電子計算機引發的數字化浪潮,更增加了人們對數學的神往,有人居然在《易經》中找到了“二進制”的原始形態,電子計算機就是基於二進制的一部“數學機器”。

三.科學

人類關於質的研究形成的系統知識就是科學。科學承認世界是物質的,科學首先回答的問題是事物是什麼?但是人們發現,要徹底回答這個問題是不能侷限在“定性”的認識上,必須落實在“定量”的認識上。所以發現了一個現象,科學系統中的一門學科數學化程度越高這門學科越成熟。如果隱去物理學的物理背景,它就是一部數學。“量化才有意義”,不僅表現在科學上,甚至表現在其它社會活動中。一般認為,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工具。殊不知,科學只有數學化,即落實到量的層面上才有實際意義,才可能被運用,科學成果才可能轉化為產品進入人們的生活。

綜上可見,人們不把數學作為科學的一門學科,而是獨立於科學的一門學科,享受與哲學同等的待遇是有道理的。有人還把數學看成科學的皇后,皇帝自然指哲學。

很有意思的是,哲學從總體上關注的是現實世界的質,數學專門關注現實世界的量,科學在具體事物的層面同時關注事物的質與量。

本文把的標題把哲學、數學和科學按順序並列,就是想表達這個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