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在幸福與災禍之間,我國古人已發現了它們的辯證關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最好的例證。古時有一老翁,住在兩國的邊境,不小心丟了一匹馬,鄰居們都認為是件壞事,替他惋惜。老翁卻說:“你們怎麼知道這不是件好事呢?”眾人聽了之後大笑,認為老翁丟馬後急瘋了。幾天以後,老翁丟的馬自己跑了回來,而且還帶回來一群馬。 鄰居們看了,都十分羨慕,紛紛前來祝賀這件從天而降的大好事。老翁卻板著臉說:“你們怎麼知道這不是件壞事呢?”大夥聽了,哈哈大笑,都認為老翁是被好事樂瘋了,連好事壞事都分不出來。果然不出所料,過了幾天,老翁的兒子騎馬玩,-不小心把腿摔斷了。眾人都勸老翁不要太難過,老翁卻笑著說:“你們怎麼知道這不是件好事呢?”鄰居們都糊塗了,不知老翁是什麼意思。事過不久,發生戰爭,所有身體好的年輕人都被拉去當了兵,派到最危險的前線去打仗。而老翁的兒子因為腿摔斷了未被徵用,他在家鄉大後方安全幸福地生活。這就是老子的《道德經》所宣揚的一種辯證思想。 基於這種辯證關係,便可以明白,即使是看起來很“吃虧”的事,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生活中總有這樣的人,他們做事時一門心思考慮不能便宜了別人,卻忽視了於自己是否有利。所以做事要有智慧,不要怕便宜了別人,“便宜”別人又得益自己,何樂而不為呢?真正聰明的人,總是能從吃虧當中學到智慧。“吃 虧是福”是種哲學思路,其前提有兩個,一個是知足,另一個就是安分。知足則會對一切都感到滿意,對所得到的切內心充滿感激之情:安分則使人從來不奢望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沒有妄想,也就不會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來“吃號是福”、“知足”、“安分”有不思進取之嫌,但是,這些思想也是在教導人們如何成為有清醒認識的人。

不要因為吃一點號而斤斤計較,開始時吃點虧,是為以後的不吃虧打基礎,不計較眼前的得失是為了將來不必患得患失。只有那此沒有智慧的人才總怕便宜了別人,到頭來吃虧的反而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