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哲學!大白話講講哲學這學問!別說你看不懂!

本文不想和大家說太多,來聊聊哲學這玩意,和我們有什麼關係,能幫到我什麼?


哲學?哲學! 社會人眼中這倆字,多半在腦子裡浮現出,戴著厚厚玻璃片眼鏡,滿嘴‘我生從何來,死往何處’‘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吧啦吧啦...

讀哲學的都是閒的蛋疼,能找到工作嗎?

業餘讀哲學,那是用來裝x的!我等吃瓜群眾讀來也是沒用。。。

叫人不敢相信,早在公元前6世紀,哲學就已經萌芽了,對比下,與它相愛相殺的神學(公元1世紀)、自然科學(15~16世紀),在神州大陸上早就風生水起,現在誰不知道‘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誰身邊親戚朋友沒有一個信仰天主基督佛教的。但是唯獨哲學這個小可憐,現在留在人心中的還是:上等社會用來裝點門面的存在。

咋回事呢?哲學就真這麼冷門?這麼難以被人接受?

當然不是!

當你叔對你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那他信奉的是實用主義;

當你爺爺對你說:葉落歸根,人都是要看命,順其自然吧。那他說的是宿命論和決定論。

當你弟弟對你說:讀書賺錢再多有有什麼用,早晚都是一個死。他信奉的是虛無主義。

你看,哲學其實無處不在,它不是抽離出來的文字,放在高高的架子上供你有空去看,而是根植於個體生命中必然發生的現象,當你開始思考,哲學就在你身邊,它可能還指導著你的人生,你的三觀,你腳下的路。

很多人上學寫作文,老是喜歡引用一句話,“我思故我在。” 下一句接的,99%是‘’不思考的人類,和蘆葦有什麼差別呢?‘’逼格立馬就上去了。

錯了,錯了。其實笛卡爾老人家說這話,完全不是這意思。 這牽扯到哲學的終極命題:人存在的意義。

話說當年笛卡爾他在研究哲學的時候,提出一種可怕的設想:"我"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我眼前的世界是不是假的?別忙著嘲笑,這個命題換在中國,就是“莊周夢蝶”的故事,現代很多電影如都在用一種具體的手法,去探討這個命題:怎麼去證明,"我"不是虛無的存在,"我"不是一個被造物主造出來,按照程序生存的物體?

笛卡爾想啊想,終於被他想到破題的路子: 如果"我"只是虛無的存在,“我”是被設定好的命題,那“我”肯定不會去懷疑“我的存在”這個命題,所以我不是一個幻境,一段程序。有點燒腦吧,仔細想想,只是這短短5個字,包含了如此縝密的邏輯,妙,實在是妙!

其實這也是西方哲學的折射,命題——運用邏輯將其破題——在破題過程中遇到的其他命題——繼續破題,從公元前到21世紀,哲學一直在命題與破題中前進。

哲學?哲學!大白話講講哲學這學問!別說你看不懂!

再來講講哲學與我們普通人有什麼關係?它能幫到我什麼?

很多時候,你爸媽,你親人,你朋友和你說:

“孩子,相信我,大城市不好過,回來當個老師吧!”

“那條路我走過,太不適合你了,別走這條路。”

“上帝是真的存在的,信仰宗教讓我得到了滿足感、安全感,只要相信,你就能進入天堂!”

大城市還是小城市?安穩還是冒險?左邊還是右邊?我也一直在動搖,我也想拋棄現在搖擺不定的迷茫?如果我現在過得這麼辛苦,如果我一直在苦苦思索,那幹嘛不直接複製前人的道路,幹嘛不選一條他們都走過的路,幹嘛不復制他們感到會幸福的做法?

只有一個原因了,你不信那些擺在你面前現成的答案,你想親自去走走,在答案之外的真理。

祝賀你,你被蘇格拉底附身了。

你認為,答案要自己親自去體驗,親自去懷疑,親自去見證,那就去吧,哲學家都是頭破血流,曲曲折折過來的,而且發展到如今,還沒個準兒! 那又有什麼,人生有正確答案嗎?

哲學?哲學!大白話講講哲學這學問!別說你看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