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陕西西安终南山为什么那么多隐士?

柳育龙


终南山隐士,确实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由于本人有过亲身体验,我之前回答过几个终南山隐士问题,无论是阅读量还是评论量都很高,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关注。

了解跟自己不一样的生活,丰富自己的见识,恐怕是人们关注终南山隐士话题的根本原因。

其实,终南山隐士的生活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风光。在此,我只说真正的隐士生活。

在外人看来,他们生活在没有污染的自然环境中,没有人打扰,与世无争,每天呼吸着新鲜空气,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在耳畔回响,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但是,山上艰苦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要承受许多难以想象的煎熬。比如,住宿房子破旧简陋,遮风挡雨效果不够好,再加上山上早晚寒气重,他们要承受寒冷和潮气的侵袭。

由于食物不够丰富,食物都要从山下运上来,为了节省,很多人每天只吃一顿饭,要承受饥饿的考验。

一个人从清晨太阳升起便出门,开始打坐修炼,直到太阳落山才能回去,这漫长一天都是一个人面对这一切,没有人跟你聊天说话,眼前尽是山石树木,如果心灵不够丰富,不够平和,心理上注定会非常孤独。

当然,在山上还要格外注意身体,如果生病,会很难找到人及时医治,只能承受病痛折磨。因此,一些隐士不得不学会一些简单的中医治疗,自己采药、制药并给自己治病。

我经过长时间采访了解,终南山隐士群体其实跟现实社会中的人们没有多少区别,社会上有哪些人,隐士中同样有哪些人。把终南山隐士群体看作一个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小江湖,并不为过。

有江湖,就有江湖规矩和目的。

在这些人中,一小部分人向往真正的归隐生活,传承着传统的隐士文化,希望到这里来感受生命真谛和生活乐趣,他们是真正修炼内心、修身养性的人。

还有一部分人逃避现实生活的打击,来这里调理精神状态。其中以仕途失意者、失恋者和生意失败者最多。

但更多的人都是一时冲动进入山中,却发现自己难以适应这种艰苦生活,又不愿走回头路,就硬着头皮坚持下来,其中,一部分人变成了真正隐士,更多的人还是在披着隐士的外衣关注着社会上的风吹草动,为出山做积极准备。

他们的做法,是对“终南捷径”的最好诠释。


鸿鹄迎罡


作为一个资深的隐士,我来说说我和师父隐居终南山的故事。


我自小父母双亡,是父亲的结义大哥收养了我。伯父是武术世家,伯父对我不错,可是伯母总是处处针对我。伯父要教我武功,伯母说她来教,然而她根本就什么也不教我。他还有一个非常刁蛮的女儿,随他妈。整天带着伯父的两个徒弟欺负我。我实在待不下去了。于是伯父把我送到了终南山,留在全真教学艺。


在全真教的日子还不如在伯父家,全真教戒规森严,我拜的师父又是出名的心胸狭窄的小心眼。在教我功夫的时候让我吃尽了苦头。挨打成了我的家常便饭。终于我忍无可忍决定逃出全真教。


就在我逃跑的时候被发现了,他们一路追着我打,我慌不择路,逃到了一个古墓当中。没想到古墓当中有一位隐居的少女,他武功高强,心地善良,还教我真正的武功。从来没有人对我这么好过。她说她是古墓派传人,古墓派不收男徒弟,不让我叫她师父。于是我就叫他姑姑。

我和姑姑在终南山隐居了很久,一起练功,一起吃饭。我发现我爱上了姑姑。可是姑姑说你我虽无师徒之名,但有师徒之实。我们在一起你会被人笑话的。我说我不在意,他们笑话我,我就不出去,我和姑姑永远生活在古墓里。可能姑姑感觉我生性活泼好动,不忍我一生隐居古墓,没有同意我。但是我看的出来,姑姑是喜欢我的。

一日我和姑姑在练功,碰到了之前的义父,他见到我很高兴。要把他的绝学蛤蟆功和九阴真经传给我。我义父很小孩脾气,他怕我姑姑偷学,点了我姑姑的穴道,拉着我到一边传我武功去了。再后来我发现姑姑很不开心,不理我了,最后姑姑竟然扔下我一个人独自走了。

于是我便不再隐居,离开了终南山活死人墓。到处找我姑姑。听说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粉丝众多,所以特来问问有没有人知道一个叫龙儿的女子。这是她的画像
如果你见到她一定告诉她,过儿在到处找她,过儿很想她,不管过儿哪里惹她生气了都是过儿错了。姑姑,原谅过儿吧。不管天涯海角过儿一定要找到你。


阿猫秀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再合适不过了。

十六岁那年我和师傅玄青子就隐居终南山。终南山位于秦岭山脉,山峦重叠,人烟罕见。初到终南山后我发现原来这里的修士一点不少,三五千人是有了。我们在山上自己开垦土地,自种自收,自给自足。寒来暑往,慢慢的我和其他隐居的人都混熟了经常会和他们交换一些不同的蔬菜和粮食。我发现在这隐居的人有避世的高人,有修道的,有炼丹的,有看破红尘的,当然还有犯了事在这潜逃的。

山上自种自收维持温饱没有问题,但是吃盐很麻烦,要找到那种叫岩盐的岩石。岩石经过风吹日晒会结出一层盐霜,把盐霜刮下来洗净晒干就能用了。但是这种岩盐很少,而且味道又苦又涩很难吃。于是我终于忍不了了,决定偷偷下山买些盐回来。

万万没想到我的人生从此发生了改变。我背了整整一筐盐回来,还买了两大包卫生纸。在山上用树叶子经常犯痔疮,实在受不了。山上的隐士看到我背着盐回来,都找我来买。我说不卖,我留着自己吃的,那些人就说1000一袋卖不卖?有些人巨有钱,怀疑他们是不是抢了银行跑到山上的。为了得到我的卫生纸,他们竟然肯花10000块钱买我一卷。有些早年上山的没有钱,就用金银首饰,玉佩啥的换我两年的食盐卫生纸供给。

后来我又下了几趟山,在山上来了个小卖部。专卖油盐酱醋和卫生纸,还偷偷卖烟。经过两年的经营,我已经成功的当上总经理,出任CEO ,迎娶白富美,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没事青啤哈起来


终南隐士多,这是从汉代建都长安以来的一个有趣现象。有句话叫“终南捷径”,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司马承祯尝召至阙下,将还山,藏用指终南曰:‘此中大有嘉处。’承祯徐曰:‘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藏用惭。”为此,有好多诗作都语出此典,宋·范成大《逍遥楼席上赠张邦达》:“谁怜蛮府清池句,不著南山捷径鞭。” 元·卢挚《蟾宫曲·咸阳怀古》:“见终南捷径休忙,茅宇松窗,俱可栖迟,大好徜徉。” 清·黄鷟来《和困斋喜晤原韵》:“冀北群空谁得取,终南径捷自应开。” 清·丘逢甲《寄怀菽园兼讯兰史》:“得胜名花夸大北,翻新捷径走终南。”

  听说现在终南隐士也很多,有人曾考证过说,除了这儿幽静外,这与当地山大沟深,户籍管理难度大和当地人的包容有关系,也与终南山离城市近,生活方便有关。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空谷幽兰》,他通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亲身探访隐居在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隐士,使现代的终南隐士名闻世界。

隔壁老家的王这两年经常进秦岭拍照,也时不时见到现代的终南隐士,也顺便对他们进行了一些分类。一是因宗教隐。终南山中有大量的道观、寺庙,因此有好多和尚、道士修行,有好多是从外地来的,如南五台四天门的一位僧人是从河南来的,一些寺观的主持听口音像是从我老家天水来的。也有大量的居士,我在南五台拍日出,碰到一位杨居士很早就上山修行。二是因学问而隐。有一些人想做学问,夏天租住在山中,做完学问再回城。除了比尔·波特写《空谷幽兰》曾在山中研究外,还有《走进大秦岭》的王若冰,《老县城》、《秦岭无闲草》的叶广芩,还有研究秦岭植物、动物、地质的,需要长时间住山中埋头做学问。三是因养生而隐。西安近年来雾霾很重,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一些人就在周末或休假时,在山里农家乐住上一段时间,呼吸负氧离子,吃无害的饭菜,忘记工作中的烦忧,享受闲适的时光。四是因装逼而隐,也有一些人,为出名而隐,或发个朋友圈,或圈点粉,有了炫耀的资本之后,马上回到城里。有时我在山里拍了几张照片,就想装点逼,徘徊在第四种的边缘。

以上四种外,还有建庙发财隐,一些人随便建个庙,然后编些故事,搞搞封建迷信,吸引香客捐功德钱。走在山里,经常看到政府的告示,禁止随便建庙。有些寺观我进去过,塑像粗劣,供奉的不知是哪路神仙,也不得而知。还有一些在尘世间惹了麻烦,久了债(包括人情债、情人债)之类到山里躲避等等。以上浅见,聊作回答。





扎西多吉2015


有道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深山修行苦中生,

皆是厌世觅清静。

人各有志勿强求,

只愿世人终生宁。

一个人放弃事业,远离家乡,与世隔离,隐姓埋名,放下妻室儿女只身在终南山修身养性,也有合家隐居之士。我个人没有资格对这些人评头论足,指责其对家人不负责任。但我不支持人人都放弃事业,远离家室只求个人安宁,不说大话,人总得对家庭有担当。深层次剖析,一个人能走到这一步,上不报父母养育之恩,下不担抚育儿女之责。只身遁入深山,隐居一隅。肯定是仕途或家庭变故,遇到的措折,打击太大了,感到回天无力,失望之下,实在不得意而为之,独善其身出走了之。无可非厚。

也有事业成功人士,家境富裕,经济宽余,家有依靠,后顾无忧。也许人太累了,选择隐身山林,少了尔虞我诈,钩心斗角,过上与世无争平平淡淡的修行生活。悟透了人生,看破了红尘。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吧!

作为过来人,我希望年轻人,必须以事业为重,尽自身最大的能力,干出名堂,作出成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山水1320


终南山,地处陕西,为秦岭的主峰。《神雕侠侣》中古墓派小龙女的隐居之地。

真实的终南山上人迹罕至之处,却遍布着来自世界各地2000多名隐士,在这里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与世无争的生活,隐秘而自在,不为世人所知。

《空谷幽兰》作者比尔·波特与摄影师史蒂芬一起踏上这个隐藏在文明之外,被称为隐士天堂的地方,揭开了这个世外桃源的神秘面纱,引起世界轰动,这个特殊的群体第一次走进人们的视线……

大致分为修道者、禅修者、隐居者、逃避者、体验生活者等等...都是为了躲避红尘,求得一方清净,每日自耕自种过着最简单原始的生活。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EFT情绪焦点疗法”心理治疗师老唐,坚持原创文章,坚持做有深度的头条号,真诚期待和朋友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谢谢阅读,谢谢点赞。


老唐说心理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在《山海经》中,终南山被称为南山。而在中国更为遥远的神话传说中的过去,“终南山”所包括的范围甚至更广。 这列更大的山脉,既包括昆仑山,也包括终南山……早期中国人把终南山的山峰和山谷视为最有力量的天神和地祗的家。“终南”和“昆仑”是两个同词源的词,都来源于同一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月亮山”。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历史流长,而终南山则是道教的发祥地。现在终南山楼观台的说经台传说就是当年道家老祖宗老子的讲经之处。现在道教中的一个主流派系——全真教,就在终南山。终南山后,活死人墓,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

唐朝有个叫卢藏用的,考进士落榜又当官心切,可惜没有后台,于是想出了个自我营销的点子:到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以退为进。后来果然被请入朝中为官,这就是终南捷径!如今的终南山中已经没有了古代那种政治型隐士。

终南山自古就有隐居修道的传统,在终南山搭建一处茅蓬,有关部门不会过度干涉。现在在山里可以随意搭建茅蓬的事,恐怕只能出现在终南了! 而且终南山有一种‘气场’,能直通人心,在这里修道易成。所以很多修行的人隐居在这里!

送王处士

---唐.白居易

王门岂无酒,侯门岂无肉。

主人贵且骄,待客礼步足。

望尘而拜者,朝夕走碌碌。

王生独拂衣,遐举如云鹄。

宁归白云外,饮水卧空谷。

不能随众人,敛手低眉目。

扣门与我别,沽酒留君宿。

好去采薇人,终南山正绿。

而如今,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各种压力,会使很多人幻想自己有一天:可以隐居,远离尘世,好好修心,饮雪水和泉水、看日出和日落,不觉人间沧桑……所以有人在终南山隐居并不奇怪,毕竟放松下心情是有好处的。


吴少


终南山的隐士多是对道教、佛教有着追求人的一些人,在这里寻求修行参禅问道,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修行之地,也是有着特定的原因。终南山本就是道、佛等文化发祥圣地,这是主要原因,再者就是这里四季分明,瓜果梨枣水源干净,自己种些地,不至于因为饮食而饿住。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各种生活的压力,才让隐士生活又重新被人们向往,又有谁心中没有自己的桃花源呢。也许,现在所谓的隐士,更多的是一种隐居的意义吧,用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方式,来诠释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吧。


生活一线面对面


终南山,一般是指秦岭在陕西的部分,这里重峦叠嶂,风景优美,环境清幽,可以说是一个世外桃源,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因此它被众多隐居之士视为“风水宝地”。在终南山隐居的,大体可以分为这几类:

一,终南山是僧道避世求道的理想之地。

终南山是道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佛教十大名山圣地之一,佛教传播的重要策源地。佛教典籍中记载的迦舍佛道场在终南山,至今仍有迦舍佛说法的三会道场在终南山。在终南山求道的对后世影响较大的高僧有鸠摩罗什、善导、智俨、义湘、法藏、道宣、澄观等。道教有老子、尹喜等人在此避世求道,道教的一些主要派别如楼观派、全真派的祖庭也在终南山。这些避世求道的僧道,大多数终生避世不出,终老山林。

二,终南山为文人提供了良好的读书、治学条件。

东汉时,挚恂隐居终南山,教授门徒儒家哲学,马融拜入他的门下学习,不去应征州郡的征聘,才学名垂关西。后来郑玄又拜马融门下,创立了郑学。北宋时,张载曾在终南山读书讲学,名动关内外。金末元初的杨奂在终南山下建紫阳阁,收门人弟子百余人,植柳千株,号曰柳塘。

三,终南山是医生的天然博物馆。

终南山主峰太白山,生有中草药千余种,素有“草药王国”之称,独有的药材就有数百种,因此有民谣说:“太白山上无闲草,满山遍野都是宝。”药王孙思邈长期隐居太白山,丰富着自己的医学实践,他不仅在隋朝时称疾不赴征召,而且在唐朝时也多次拒绝做官。

四,终南山是急流勇退者的归宿之地。

汉初,张良认识到伴君如伴虎的风险,谢绝了刘邦的三万户封赏,请求做一个小小的留侯。他说“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最终隐居在终南山主峰太白山的支脉紫柏山专心修道,避开朝野的是是非非而得以善终。

五,终南山是以隐居求显达的的捷径。

终南山离长安不远,唐朝时很多权贵都在这里兴建别墅,作为度假休息的场所。对那些科举失意、却又盼望入仕的人来说,终南山便成为他们交结权贵的捷径,不少落榜者选择在终南山“隐居”,就是希望引起经常往来于此的达官贵人的注意。唐高宗时期的卢藏用,便是最成功的例子。他年轻时以文辞才学著称,却屡试不中,隐居终南山后,声名打动了到此朝拜的太平公主,得以免试直接进入朝廷。卢藏用的成功让更多的人随之效仿,于是,“终南捷径”这个成语就此降生。


麻辣一加一


隐士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存在,每朝每代都有无数人在或进或退,如范仲淹所言“或庙堂之上,或江湖之远”,中国古代的隐士必为能者,是智者,往往是因为政治与信仰而“隐”。

隐士又是代表了中国最古老的价值观,于是他们寻遁于山野林谷中,去寻找天人合一、永恒固定的规律,专心于个人的修为,养心养身。“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辞海》释“隐士”是“隐居不仕的人。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有“千古隐逸诗人”之称,他虽没有以“招隐”为题的诗篇,但他的诗却达到了“隐逸诗”的巅峰。最有名的当然要数那篇题为《饮酒》第五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便是终南山。

终南山就其地理概念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终南山泛指整个秦岭。狭义的终南山是指秦岭的中段——即从东向西,今西安市辖区的蓝田县、长安区、户县和周至县境内的山区。

终南山得名的历史很早。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尚书·禹贡》中已有“终南”之名:“荆、岐既旅,终南、物,至于鸟鼠。”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秦风》里有一篇《终南》:“终南何有?”《山海经》中将终南山简称为“南山”。

隐士象征了中国文化的秘密,当凡人需要问询宇宙与人的关系时,于是就想起了隐士,这也是为何古籍中常出现贤君去寻访隐者。个人以为,可谓“盛世隐,乱世显”,世风浑浊,隐士出现为了使得国治归于自然的本源,比如张良与诸葛亮……

历史上,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有隐逸的传统,从西周的开国元勋姜子牙一直到清末民初的印光、虚云等高僧大德,终南山的隐士文化一度曾非常发达。特别是隋唐时期,大批文人士大夫流连山水,隐迹终南,如王维隐居的辋川。但是到了近代以后就逐渐衰落了。

但今天终南山所谓的“隐士”,是不是真正的隐士,或是不是等同于历史上的隐士呢?这个问题还有待商榷。隐士他必须是“士”。“士”的概念人们理解不同,但大体限于知识人范围当是共识。这就是说,隐士首先必须是饱学之士,用今天的话来说,“隐士”应该是知识分子。

所以,今天终南山不排除有隐士,但大多应该是隐者吧!

如果问题换成终南山为何多隐者?那么,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终南山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隐逸文化又称为山水文化,这是终南山隐者聚集的客观原因;另外,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有隐逸的传统,这是终南隐文化得以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