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陝西西安終南山為什麼那麼多隱士?

柳育龍


終南山隱士,確實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由於本人有過親身體驗,我之前回答過幾個終南山隱士問題,無論是閱讀量還是評論量都很高,看來大家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關注。

瞭解跟自己不一樣的生活,豐富自己的見識,恐怕是人們關注終南山隱士話題的根本原因。

其實,終南山隱士的生活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風光。在此,我只說真正的隱士生活。

在外人看來,他們生活在沒有汙染的自然環境中,沒有人打擾,與世無爭,每天呼吸著新鮮空氣,聆聽著大自然的聲音在耳畔迴響,是多麼美妙的事情。

但是,山上艱苦的生活條件,讓他們要承受許多難以想象的煎熬。比如,住宿房子破舊簡陋,遮風擋雨效果不夠好,再加上山上早晚寒氣重,他們要承受寒冷和潮氣的侵襲。

由於食物不夠豐富,食物都要從山下運上來,為了節省,很多人每天只吃一頓飯,要承受飢餓的考驗。

一個人從清晨太陽昇起便出門,開始打坐修煉,直到太陽落山才能回去,這漫長一天都是一個人面對這一切,沒有人跟你聊天說話,眼前盡是山石樹木,如果心靈不夠豐富,不夠平和,心理上註定會非常孤獨。

當然,在山上還要格外注意身體,如果生病,會很難找到人及時醫治,只能承受病痛折磨。因此,一些隱士不得不學會一些簡單的中醫治療,自己採藥、製藥並給自己治病。

我經過長時間採訪瞭解,終南山隱士群體其實跟現實社會中的人們沒有多少區別,社會上有哪些人,隱士中同樣有哪些人。把終南山隱士群體看作一個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的小江湖,並不為過。

有江湖,就有江湖規矩和目的。

在這些人中,一小部分人嚮往真正的歸隱生活,傳承著傳統的隱士文化,希望到這裡來感受生命真諦和生活樂趣,他們是真正修煉內心、修身養性的人。

還有一部分人逃避現實生活的打擊,來這裡調理精神狀態。其中以仕途失意者、失戀者和生意失敗者最多。

但更多的人都是一時衝動進入山中,卻發現自己難以適應這種艱苦生活,又不願走回頭路,就硬著頭皮堅持下來,其中,一部分人變成了真正隱士,更多的人還是在披著隱士的外衣關注著社會上的風吹草動,為出山做積極準備。

他們的做法,是對“終南捷徑”的最好詮釋。


鴻鵠迎罡


作為一個資深的隱士,我來說說我和師父隱居終南山的故事。


我自小父母雙亡,是父親的結義大哥收養了我。伯父是武術世家,伯父對我不錯,可是伯母總是處處針對我。伯父要教我武功,伯母說她來教,然而她根本就什麼也不教我。他還有一個非常刁蠻的女兒,隨他媽。整天帶著伯父的兩個徒弟欺負我。我實在待不下去了。於是伯父把我送到了終南山,留在全真教學藝。


在全真教的日子還不如在伯父家,全真教戒規森嚴,我拜的師父又是出名的心胸狹窄的小心眼。在教我功夫的時候讓我吃盡了苦頭。捱打成了我的家常便飯。終於我忍無可忍決定逃出全真教。


就在我逃跑的時候被發現了,他們一路追著我打,我慌不擇路,逃到了一個古墓當中。沒想到古墓當中有一位隱居的少女,他武功高強,心地善良,還教我真正的武功。從來沒有人對我這麼好過。她說她是古墓派傳人,古墓派不收男徒弟,不讓我叫她師父。於是我就叫他姑姑。

我和姑姑在終南山隱居了很久,一起練功,一起吃飯。我發現我愛上了姑姑。可是姑姑說你我雖無師徒之名,但有師徒之實。我們在一起你會被人笑話的。我說我不在意,他們笑話我,我就不出去,我和姑姑永遠生活在古墓裡。可能姑姑感覺我生性活潑好動,不忍我一生隱居古墓,沒有同意我。但是我看的出來,姑姑是喜歡我的。

一日我和姑姑在練功,碰到了之前的義父,他見到我很高興。要把他的絕學蛤蟆功和九陰真經傳給我。我義父很小孩脾氣,他怕我姑姑偷學,點了我姑姑的穴道,拉著我到一邊傳我武功去了。再後來我發現姑姑很不開心,不理我了,最後姑姑竟然扔下我一個人獨自走了。

於是我便不再隱居,離開了終南山活死人墓。到處找我姑姑。聽說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粉絲眾多,所以特來問問有沒有人知道一個叫龍兒的女子。這是她的畫像
如果你見到她一定告訴她,過兒在到處找她,過兒很想她,不管過兒哪裡惹她生氣了都是過兒錯了。姑姑,原諒過兒吧。不管天涯海角過兒一定要找到你。


阿貓秀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再合適不過了。

十六歲那年我和師傅玄青子就隱居終南山。終南山位於秦嶺山脈,山巒重疊,人煙罕見。初到終南山後我發現原來這裡的修士一點不少,三五千人是有了。我們在山上自己開墾土地,自種自收,自給自足。寒來暑往,慢慢的我和其他隱居的人都混熟了經常會和他們交換一些不同的蔬菜和糧食。我發現在這隱居的人有避世的高人,有修道的,有煉丹的,有看破紅塵的,當然還有犯了事在這潛逃的。

山上自種自收維持溫飽沒有問題,但是吃鹽很麻煩,要找到那種叫岩鹽的岩石。岩石經過風吹日曬會結出一層鹽霜,把鹽霜刮下來洗淨曬乾就能用了。但是這種岩鹽很少,而且味道又苦又澀很難吃。於是我終於忍不了了,決定偷偷下山買些鹽回來。

萬萬沒想到我的人生從此發生了改變。我背了整整一筐鹽回來,還買了兩大包衛生紙。在山上用樹葉子經常犯痔瘡,實在受不了。山上的隱士看到我揹著鹽回來,都找我來買。我說不賣,我留著自己吃的,那些人就說1000一袋賣不賣?有些人巨有錢,懷疑他們是不是搶了銀行跑到山上的。為了得到我的衛生紙,他們竟然肯花10000塊錢買我一卷。有些早年上山的沒有錢,就用金銀首飾,玉佩啥的換我兩年的食鹽衛生紙供給。

後來我又下了幾趟山,在山上來了個小賣部。專賣油鹽醬醋和衛生紙,還偷偷賣煙。經過兩年的經營,我已經成功的當上總經理,出任CEO ,迎娶白富美,從此走向人生巔峰


沒事青啤哈起來


終南隱士多,這是從漢代建都長安以來的一個有趣現象。有句話叫“終南捷徑”,出自《新唐書·盧藏用傳》:“司馬承禎嘗召至闕下,將還山,藏用指終南曰:‘此中大有嘉處。’承禎徐曰:‘以僕視之,仕宦之捷徑耳。’藏用慚。”為此,有好多詩作都語出此典,宋·范成大《逍遙樓席上贈張邦達》:“誰憐蠻府清池句,不著南山捷徑鞭。” 元·盧摯《蟾宮曲·咸陽懷古》:“見終南捷徑休忙,茅宇松窗,俱可棲遲,大好徜徉。” 清·黃鷟來《和困齋喜晤原韻》:“冀北群空誰得取,終南徑捷自應開。” 清·丘逢甲《寄懷菽園兼訊蘭史》:“得勝名花誇大北,翻新捷徑走終南。”

  聽說現在終南隱士也很多,有人曾考證過說,除了這兒幽靜外,這與當地山大溝深,戶籍管理難度大和當地人的包容有關係,也與終南山離城市近,生活方便有關。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空谷幽蘭》,他通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親身探訪隱居在終南山等地的中國現代隱士,使現代的終南隱士名聞世界。

隔壁老家的王這兩年經常進秦嶺拍照,也時不時見到現代的終南隱士,也順便對他們進行了一些分類。一是因宗教隱。終南山中有大量的道觀、寺廟,因此有好多和尚、道士修行,有好多是從外地來的,如南五臺四天門的一位僧人是從河南來的,一些寺觀的主持聽口音像是從我老家天水來的。也有大量的居士,我在南五臺拍日出,碰到一位楊居士很早就上山修行。二是因學問而隱。有一些人想做學問,夏天租住在山中,做完學問再回城。除了比爾·波特寫《空谷幽蘭》曾在山中研究外,還有《走進大秦嶺》的王若冰,《老縣城》、《秦嶺無閒草》的葉廣芩,還有研究秦嶺植物、動物、地質的,需要長時間住山中埋頭做學問。三是因養生而隱。西安近年來霧霾很重,再加上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一些人就在週末或休假時,在山裡農家樂住上一段時間,呼吸負氧離子,吃無害的飯菜,忘記工作中的煩憂,享受閒適的時光。四是因裝逼而隱,也有一些人,為出名而隱,或發個朋友圈,或圈點粉,有了炫耀的資本之後,馬上回到城裡。有時我在山裡拍了幾張照片,就想裝點逼,徘徊在第四種的邊緣。

以上四種外,還有建廟發財隱,一些人隨便建個廟,然後編些故事,搞搞封建迷信,吸引香客捐功德錢。走在山裡,經常看到政府的告示,禁止隨便建廟。有些寺觀我進去過,塑像粗劣,供奉的不知是哪路神仙,也不得而知。還有一些在塵世間惹了麻煩,久了債(包括人情債、情人債)之類到山裡躲避等等。以上淺見,聊作回答。





扎西多吉2015


有道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深山修行苦中生,

皆是厭世覓清靜。

人各有志勿強求,

只願世人終生寧。

一個人放棄事業,遠離家鄉,與世隔離,隱姓埋名,放下妻室兒女隻身在終南山修身養性,也有閤家隱居之士。我個人沒有資格對這些人評頭論足,指責其對家人不負責任。但我不支持人人都放棄事業,遠離家室只求個人安寧,不說大話,人總得對家庭有擔當。深層次剖析,一個人能走到這一步,上不報父母養育之恩,下不擔撫育兒女之責。隻身遁入深山,隱居一隅。肯定是仕途或家庭變故,遇到的措折,打擊太大了,感到迴天無力,失望之下,實在不得意而為之,獨善其身出走了之。無可非厚。

也有事業成功人士,家境富裕,經濟寬餘,家有依靠,後顧無憂。也許人太累了,選擇隱身山林,少了爾虞我詐,鉤心鬥角,過上與世無爭平平淡淡的修行生活。悟透了人生,看破了紅塵。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吧!

作為過來人,我希望年輕人,必須以事業為重,儘自身最大的能力,幹出名堂,作出成績,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山水1320


終南山,地處陝西,為秦嶺的主峰。《神鵰俠侶》中古墓派小龍女的隱居之地。

真實的終南山上人跡罕至之處,卻遍佈著來自世界各地2000多名隱士,在這裡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與世無爭的生活,隱秘而自在,不為世人所知。

《空谷幽蘭》作者比爾·波特與攝影師史蒂芬一起踏上這個隱藏在文明之外,被稱為隱士天堂的地方,揭開了這個世外桃源的神秘面紗,引起世界轟動,這個特殊的群體第一次走進人們的視線……

大致分為修道者、禪修者、隱居者、逃避者、體驗生活者等等...都是為了躲避紅塵,求得一方清淨,每日自耕自種過著最簡單原始的生活。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EFT情緒焦點療法”心理治療師老唐,堅持原創文章,堅持做有深度的頭條號,真誠期待和朋友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謝謝閱讀,謝謝點贊。


老唐說心理


終南山

--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在《山海經》中,終南山被稱為南山。而在中國更為遙遠的神話傳說中的過去,“終南山”所包括的範圍甚至更廣。 這列更大的山脈,既包括崑崙山,也包括終南山……早期中國人把終南山的山峰和山谷視為最有力量的天神和地祗的家。“終南”和“崑崙”是兩個同詞源的詞,都來源於同一個字,這個字的意思是“月亮山”。

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歷史流長,而終南山則是道教的發祥地。現在終南山樓觀臺的說經臺傳說就是當年道家老祖宗老子的講經之處。現在道教中的一個主流派系——全真教,就在終南山。終南山後,活死人墓,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

唐朝有個叫盧藏用的,考進士落榜又當官心切,可惜沒有後臺,於是想出了個自我營銷的點子:到長安附近的終南山隱居,以退為進。後來果然被請入朝中為官,這就是終南捷徑!如今的終南山中已經沒有了古代那種政治型隱士。

終南山自古就有隱居修道的傳統,在終南山搭建一處茅蓬,有關部門不會過度干涉。現在在山裡可以隨意搭建茅蓬的事,恐怕只能出現在終南了! 而且終南山有一種‘氣場’,能直通人心,在這裡修道易成。所以很多修行的人隱居在這裡!

送王處士

---唐.白居易

王門豈無酒,侯門豈無肉。

主人貴且驕,待客禮步足。

望塵而拜者,朝夕走碌碌。

王生獨拂衣,遐舉如雲鵠。

寧歸白雲外,飲水臥空谷。

不能隨眾人,斂手低眉目。

扣門與我別,沽酒留君宿。

好去采薇人,終南山正綠。

而如今,各種複雜的社會問題,各種壓力,會使很多人幻想自己有一天:可以隱居,遠離塵世,好好修心,飲雪水和泉水、看日出和日落,不覺人間滄桑……所以有人在終南山隱居並不奇怪,畢竟放鬆下心情是有好處的。


吳少


終南山的隱士多是對道教、佛教有著追求人的一些人,在這裡尋求修行參禪問道,之所以選擇這裡作為修行之地,也是有著特定的原因。終南山本就是道、佛等文化發祥聖地,這是主要原因,再者就是這裡四季分明,瓜果梨棗水源乾淨,自己種些地,不至於因為飲食而餓住。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各種生活的壓力,才讓隱士生活又重新被人們嚮往,又有誰心中沒有自己的桃花源呢。也許,現在所謂的隱士,更多的是一種隱居的意義吧,用一種恬淡寧靜的生活方式,來詮釋自己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吧。


生活一線面對面


終南山,一般是指秦嶺在陝西的部分,這裡重巒疊嶂,風景優美,環境清幽,可以說是一個世外桃源,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因此它被眾多隱居之士視為“風水寶地”。在終南山隱居的,大體可以分為這幾類:

一,終南山是僧道避世求道的理想之地。

終南山是道教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中國佛教十大名山聖地之一,佛教傳播的重要策源地。佛教典籍中記載的迦舍佛道場在終南山,至今仍有迦舍佛說法的三會道場在終南山。在終南山求道的對後世影響較大的高僧有鳩摩羅什、善導、智儼、義湘、法藏、道宣、澄觀等。道教有老子、尹喜等人在此避世求道,道教的一些主要派別如樓觀派、全真派的祖庭也在終南山。這些避世求道的僧道,大多數終生避世不出,終老山林。

二,終南山為文人提供了良好的讀書、治學條件。

東漢時,摯恂隱居終南山,教授門徒儒家哲學,馬融拜入他的門下學習,不去應徵州郡的徵聘,才學名垂關西。後來鄭玄又拜馬融門下,創立了鄭學。北宋時,張載曾在終南山讀書講學,名動關內外。金末元初的楊奐在終南山下建紫陽閣,收門人弟子百餘人,植柳千株,號曰柳塘。

三,終南山是醫生的天然博物館。

終南山主峰太白山,生有中草藥千餘種,素有“草藥王國”之稱,獨有的藥材就有數百種,因此有民謠說:“太白山上無閒草,滿山遍野都是寶。”藥王孫思邈長期隱居太白山,豐富著自己的醫學實踐,他不僅在隋朝時稱疾不赴徵召,而且在唐朝時也多次拒絕做官。

四,終南山是急流勇退者的歸宿之地。

漢初,張良認識到伴君如伴虎的風險,謝絕了劉邦的三萬戶封賞,請求做一個小小的留侯。他說“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最終隱居在終南山主峰太白山的支脈紫柏山專心修道,避開朝野的是是非非而得以善終。

五,終南山是以隱居求顯達的的捷徑。

終南山離長安不遠,唐朝時很多權貴都在這裡興建別墅,作為度假休息的場所。對那些科舉失意、卻又盼望入仕的人來說,終南山便成為他們交結權貴的捷徑,不少落榜者選擇在終南山“隱居”,就是希望引起經常往來於此的達官貴人的注意。唐高宗時期的盧藏用,便是最成功的例子。他年輕時以文辭才學著稱,卻屢試不中,隱居終南山後,聲名打動了到此朝拜的太平公主,得以免試直接進入朝廷。盧藏用的成功讓更多的人隨之效仿,於是,“終南捷徑”這個成語就此降生。


麻辣一加一


隱士文化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存在,每朝每代都有無數人在或進或退,如范仲淹所言“或廟堂之上,或江湖之遠”,中國古代的隱士必為能者,是智者,往往是因為政治與信仰而“隱”。

隱士又是代表了中國最古老的價值觀,於是他們尋遁于山野林谷中,去尋找天人合一、永恆固定的規律,專心於個人的修為,養心養身。“隱士”就是隱居不仕之士。《辭海》釋“隱士”是“隱居不仕的人。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有“千古隱逸詩人”之稱,他雖沒有以“招隱”為題的詩篇,但他的詩卻達到了“隱逸詩”的巔峰。最有名的當然要數那篇題為《飲酒》第五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南山便是終南山。

終南山就其地理概念而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終南山泛指整個秦嶺。狹義的終南山是指秦嶺的中段——即從東向西,今西安市轄區的藍田縣、長安區、戶縣和周至縣境內的山區。

終南山得名的歷史很早。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史書《尚書·禹貢》中已有“終南”之名:“荊、岐既旅,終南、物,至於鳥鼠。”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國風·秦風》裡有一篇《終南》:“終南何有?”《山海經》中將終南山簡稱為“南山”。

隱士象徵了中國文化的秘密,當凡人需要問詢宇宙與人的關係時,於是就想起了隱士,這也是為何古籍中常出現賢君去尋訪隱者。個人以為,可謂“盛世隱,亂世顯”,世風渾濁,隱士出現為了使得國治歸於自然的本源,比如張良與諸葛亮……

歷史上,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有隱逸的傳統,從西周的開國元勳姜子牙一直到清末民初的印光、虛雲等高僧大德,終南山的隱士文化一度曾非常發達。特別是隋唐時期,大批文人士大夫流連山水,隱跡終南,如王維隱居的輞川。但是到了近代以後就逐漸衰落了。

但今天終南山所謂的“隱士”,是不是真正的隱士,或是不是等同於歷史上的隱士呢?這個問題還有待商榷。隱士他必須是“士”。“士”的概念人們理解不同,但大體限於知識人範圍當是共識。這就是說,隱士首先必須是飽學之士,用今天的話來說,“隱士”應該是知識分子。

所以,今天終南山不排除有隱士,但大多應該是隱者吧!

如果問題換成終南山為何多隱者?那麼,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回答:終南山是中國南北地理的分界線,從自然地理的角度看,隱逸文化又稱為山水文化,這是終南山隱者聚集的客觀原因;另外,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有隱逸的傳統,這是終南隱文化得以延續至今的一個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