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反思絮語|郭宇寬:被閹割的觀念如何迴應當代?

反思絮語|郭宇寬:被閹割的觀念如何回應當代?

關於作者

反思絮语|郭宇宽:被阉割的观念如何回应当代?

郭宇寬,知名媒體人,作家,節目主持人。曾任陝西衛視主持人,湖南衛視主持人,《南風窗》主筆和央視《新聞調查》欄目主持人,記者。曾就讀於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自動化本科、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博士、清華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後。著有《開放力》、《創業學絕味》、《情感定製,意義經濟》,《斷癌念》等

以下為“反思絮語”專題之郭宇寬個人內容,“反思絮語”當代藝術專題由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及英盟當代藝術館聯合發起,相關原文未經我方授權禁止刊載。

反思絮语|郭宇宽:被阉割的观念如何回应当代?

黃志瓊《林深見鹿之11》,布面油畫,120x160cm,2017

中國當代藝術能不能理直氣壯的作為一種思想、觀念、時代精神的視覺表達形式?這是當代藝術有沒有當代合法性的關鍵。

如果回應當代的觀念是被閹割的,憑什麼自稱當代藝術呢?

當然,在當今的環境下,藝術對時代的回應需要更高的智慧和格調。需要智慧,因為有智慧才能生存;需要有格調,因為有格調才能go high。

關於“反思絮語”

時至今日,盛極一時的中國“當代藝術”運動已經進行了近四十年了,無論是作為一種藝術潮流或藝術運動,中國“當代藝術”都有可圈可點之處,然而遺憾的是關於這一影響中國藝壇四十年,必將載入藝術史的藝術潮流,除個別學者有一些各自片面的評介之外,由“當代藝術”主要參與者撰寫的著作依然稀少。

為彌補這個遺憾,遂由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和英盟當代藝術館共同發起《反思絮語——關於中國當代藝術》這個出版項目,特別邀請評論家、藝術家來評述中國的“當代藝術”,冀為後人留下一份珍貴的史料,也讓同時代人對此有所瞭解和思考。

我們所邀請的諸位先生都是中國“當代藝術”運動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人,懇請諸君秉筆直書或暢所欲言,為歷史留據,為後人立言。

關於我們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

SHANGHAI HIMALAYAS MUSEUM

反思絮语|郭宇宽:被阉割的观念如何回应当代?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由著名建築師磯琦新設計,前身為創建於2005年的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是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先生對社會的文化回饋。主館位於上海大浦東人文核心地塊喜瑪拉雅中心內,是從事藝術收藏、展覽、教育、研究與學術交流的民營非營利性公益藝術機構。自成立以來,美術館在當代的社會語境下以開放的姿態和前瞻性的視野探索美術館的新模式,重視學術梳理、嘗試打通學科壁壘、努力連接當代與傳統、推進國際文化藝術交流,致力成為提升專業、走向公眾的新型美術館。

反思絮语|郭宇宽:被阉割的观念如何回应当代?

喜瑪拉雅美術館注重展開國際間的文化藝術交流,通過展覽、學術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探索,努力構建國內外藝術家、機構、公眾之間的互動平臺,在全球化語境中尋求新的發展可能,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活躍在上海,樹立了以當代性、學術性和開放性為特點的新型美術館品牌,並逐漸將影響力輻射至國際。自2005年以來,我館已舉辦近60個國際藝術交流項目,已成為中國的民間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英盟當代藝術館

HEROAL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反思絮语|郭宇宽:被阉割的观念如何回应当代?

英盟藝術機構於2010年在成都成立,是一家專門從事藝術品市場推廣及學術推廣的專業機構。機構旨在培育藝術市場;培育藝術愛好者、鑑賞家及收藏家;發現和扶持優秀藝術家。“讓美伴隨每個人,讓人類優秀文化代代相傳”是我們的追求,我們倡導消費性收藏,力圖讓藝術品進入千家萬戶。英盟藝術機構融合雕塑、油畫、版畫、水彩等藝術品,每年舉辦約6個不同規模的展覽。通過多年的努力,成功推出具有學術影響力的品牌展覽《素問》、《後來》。在堅持學術性的同時,我們通過跨界合作,以沙龍活動、藝術講座、品鑑會等形式傳播和普及藝術知識來延伸展覽的邊界,帶領更多的人關注藝術、親近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