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反思絮语|郭宇宽:被阉割的观念如何回应当代?

反思絮语|郭宇宽:被阉割的观念如何回应当代?

关于作者

反思絮语|郭宇宽:被阉割的观念如何回应当代?

郭宇宽,知名媒体人,作家,节目主持人。曾任陕西卫视主持人,湖南卫视主持人,《南风窗》主笔和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主持人,记者。曾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自动化本科、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清华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著有《开放力》、《创业学绝味》、《情感定制,意义经济》,《断癌念》等

以下为“反思絮语”专题之郭宇宽个人内容,“反思絮语”当代艺术专题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及英盟当代艺术馆联合发起,相关原文未经我方授权禁止刊载。

反思絮语|郭宇宽:被阉割的观念如何回应当代?

黄志琼《林深见鹿之11》,布面油画,120x160cm,2017

中国当代艺术能不能理直气壮的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时代精神的视觉表达形式?这是当代艺术有没有当代合法性的关键。

如果回应当代的观念是被阉割的,凭什么自称当代艺术呢?

当然,在当今的环境下,艺术对时代的回应需要更高的智慧和格调。需要智慧,因为有智慧才能生存;需要有格调,因为有格调才能go high。

关于“反思絮语”

时至今日,盛极一时的中国“当代艺术”运动已经进行了近四十年了,无论是作为一种艺术潮流或艺术运动,中国“当代艺术”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遗憾的是关于这一影响中国艺坛四十年,必将载入艺术史的艺术潮流,除个别学者有一些各自片面的评介之外,由“当代艺术”主要参与者撰写的著作依然稀少。

为弥补这个遗憾,遂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和英盟当代艺术馆共同发起《反思絮语——关于中国当代艺术》这个出版项目,特别邀请评论家、艺术家来评述中国的“当代艺术”,冀为后人留下一份珍贵的史料,也让同时代人对此有所了解和思考。

我们所邀请的诸位先生都是中国“当代艺术”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恳请诸君秉笔直书或畅所欲言,为历史留据,为后人立言。

关于我们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SHANGHAI HIMALAYAS MUSEUM

反思絮语|郭宇宽:被阉割的观念如何回应当代?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由著名建筑师矶琦新设计,前身为创建于2005年的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是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先生对社会的文化回馈。主馆位于上海大浦东人文核心地块喜玛拉雅中心内,是从事艺术收藏、展览、教育、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民营非营利性公益艺术机构。自成立以来,美术馆在当代的社会语境下以开放的姿态和前瞻性的视野探索美术馆的新模式,重视学术梳理、尝试打通学科壁垒、努力连接当代与传统、推进国际文化艺术交流,致力成为提升专业、走向公众的新型美术馆。

反思絮语|郭宇宽:被阉割的观念如何回应当代?

喜玛拉雅美术馆注重展开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通过展览、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探索,努力构建国内外艺术家、机构、公众之间的互动平台,在全球化语境中寻求新的发展可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活跃在上海,树立了以当代性、学术性和开放性为特点的新型美术馆品牌,并逐渐将影响力辐射至国际。自2005年以来,我馆已举办近60个国际艺术交流项目,已成为中国的民间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英盟当代艺术馆

HEROAL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反思絮语|郭宇宽:被阉割的观念如何回应当代?

英盟艺术机构于2010年在成都成立,是一家专门从事艺术品市场推广及学术推广的专业机构。机构旨在培育艺术市场;培育艺术爱好者、鉴赏家及收藏家;发现和扶持优秀艺术家。“让美伴随每个人,让人类优秀文化代代相传”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倡导消费性收藏,力图让艺术品进入千家万户。英盟艺术机构融合雕塑、油画、版画、水彩等艺术品,每年举办约6个不同规模的展览。通过多年的努力,成功推出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品牌展览《素问》、《后来》。在坚持学术性的同时,我们通过跨界合作,以沙龙活动、艺术讲座、品鉴会等形式传播和普及艺术知识来延伸展览的边界,带领更多的人关注艺术、亲近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