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重讀水滸發現,童年的打虎英雄武松,只不過是個衝動殺人的凶手

- 1 -

作風果斷、嫉惡如仇、知恩圖報

是我們為這個男人貼上的標籤。

景陽岡打虎、怒殺潘金蓮、

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

大戰飛雲浦、血濺鴛鴦樓。

可謂是“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大英雄。

可是,在《水滸傳》中,

武松真的一直都是那個景陽岡上的“打虎英雄”嗎?

並不。

在不斷的打殺中,

他似乎已經丟了初心。

重讀水滸發現,童年的打虎英雄武松,只不過是個衝動殺人的兇手

武松第一次殺的不是人,而是虎。

醉酒的武松不聽店家的叮嚀,

執意通過景陽岡,

果然路遇“大蟲”,

此刻是不得不打。

這是一場生死的戰鬥,

武松為了保命動了殺心,

那是理所當然。

- 2 -

而武松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殺人,

殺的是潘金蓮和西門慶和王婆三人。

潘金蓮和西門慶發生不正當關係,

這對於武大本來已經是奇恥大辱了,

這女人還聽從王婆教唆藥鴆了武松如父的兄長,

武松怒殺潘金蓮、西門慶、王婆三人,

也算是事出有因,理由正當。

況且,人家最開始也沒想著親自動手。

在得知兄長去世之後,

武松可謂是悲痛不絕。

自幼失去雙親,

從小被兄長撫養大,

在他眼裡,

兄長更多的是父親,是他的根,

如今突然去世,

這自然是難以接受的,

所以,武松撲倒身便拜道:

“哥哥陰魂不遠!

你在世時軟弱,

今日死後,不見分明。

你若是負屈銜冤,

被人害了,託夢與我,

兄弟我替你做主報仇”。

但是,就算是如此悲痛,

武松也並沒有喪失理智,

而動手殺人,

反而是對潘金蓮的連連發問,縝密清楚。

“嫂嫂,我哥哥端的什麼病死了?”

“卻贖誰的藥吃?”

“卻是誰買的棺材?”

“誰來槓抬出去?”

在這層層遞進的發問中,

他已經是找到了答案,

但也並沒有一怒之下殺了這偷情殺兄的女人,

而是找了何九叔、鄆哥來做人證,

告到了官府。

卑微地說道:

“小人親兄武大,

被西門慶與嫂通姦,

下毒藥謀殺性命。

這兩個便是見證,

要相公做個主罷。”

然而,

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知縣和他所信賴的法度卻讓他失望了,

知縣認定擁有人證物證的武松證據不足,

不予理會,

並且叮囑他不要與西門慶做對頭。

武松此刻,一個堂堂七尺男人,

能怎麼辦?

兄長屍骨未寒,

就這樣放過他們?

這自然是不能,

於是只能是 “既然相公不準所告,且卻又理會。”

自己動手殺了西門慶、潘金蓮、王婆並且以人頭祭兄長。

所謂是嫉惡如仇,作風果斷。

重讀水滸發現,童年的打虎英雄武松,只不過是個衝動殺人的兇手

- 3-

再出手,便是醉打蔣門神了。

此刻他不為別的,

只是為了幫施恩奪回快活林,

而奪回快活林,

也只是為了報施恩的“施恩”。

施恩幫著武松免受牢獄之苦,

武松銘記在心,

從而醉打蔣門神,

奪回了快活林。

且撇開施恩救他,

本來就是為著此事而來的不說,

就看這報恩本身,

就已經是是非不分了。

重讀水滸發現,童年的打虎英雄武松,只不過是個衝動殺人的兇手

在施恩要他幫忙奪回快活林的時候,

武松不問青紅皂白,便滿口答應。

“你要教人幹事,不要這等兒女象……

便是一刀一割的勾當,

武松也替你去幹!”

若說武松不知道這快活林的事是怎樣的便罷了,

偏偏施恩還一字一句的告訴了他。

“往常時,小弟一者倚仗隨身本事,

二者捉著營裡有八九十個拼命囚徒,

去那裡開一個酒肉店,

都分與眾家和賭錢兌坊裡。

但有過路妓女之人,

到那裡來時,

先要來參見小弟,

然後許他去趁食。

那許多去處,

每朝每日,都有閒錢;

月終也有三二百兩銀子尋覓,如此賺錢。”

說白了,施恩和蔣門神一樣,

都是地方惡霸。

兩個人不過是依仗著武力和後臺爭奪著快活林。

但是武松卻並不考慮這一點,

不論其行為是否有價值。

在他眼裡,只有施恩對我好,

我為他這就是義。

正如孫紹振先生所中說,

“……這就是《水滸傳》的英雄概念裡面最大的問題,

只要我先認識你,

你成了我的兄弟,你就是義,

我為了你,打你的仇人,我就是英雄,

你是英雄,還是惡霸,我不管。

……只要是我先認識的,惡霸也是英雄,

後認識的,就是英雄也是惡霸。

……實踐證明,他的原則就是:

我先認識的人,我的兄弟,

我為他的利益拼命就是義。”

因而,這件事,

不過是 “獨計林名快活,人人得而奪之。”

朝梁暮晉,亦可朝晉暮梁。

而必以奪之者為義,

取武松感恩圖報之心耳。

若夫施恩之占強霸市,

王法有所不貸。義云乎哉!

可見,這只是一種是非不分的報恩。

仁者武松許下的“只殺沒有道德的人“的誓言,

似乎已經在漸漸遠去。

- 4 -

緊接著的動手,

武松可是開了一盤大的,

所謂是血濺鴛鴦樓,

一怒之下,十八個人,人頭落地。

血濺鴛鴦樓的開端,

也是因為報恩,

只不過,報恩被騙,含冤被捕,

這徹底激怒了武松。

重讀水滸發現,童年的打虎英雄武松,只不過是個衝動殺人的兇手

在聽到有賊進入張府的時候,

武松是這樣想的:

“都監相公如此愛我,

他後堂內裡有賊,

我如何不去救護。”

他沒有想到,也沒有料到,

這是他自以為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張設下的騙局。

自此,武松再一次迷失,

法律理性不可信,

而所謂的人,也不可信。

於是,一怒之下他殺死了在場的所有人。

而這些人中,

除張團練、張都監、蔣門神之外,

其餘都是無辜。

“一不做,二不休,

殺了一百個,也只是這一死。”

這是當初那個“只殺不道德的人的想法“。

而在殺人後,

武松心裡燃起了快感,

“才心滿意足,走了罷休。”

並大筆一揮,

寫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由於殺得性起,殺紅了眼,

武松幾乎變成了一個容不得一點不如己意的人和事的狂人了”。

正是在這種心理之下,

在夜走蜈蚣嶺的過程中,

竟然拿小道童“發市”,

這明顯違背了他最初的準則——

“武松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漢”

“我從來只要打天下這等不明道德的人”。

- 5 -

這初心的丟失,

並不是沒有由來的。

好好的一個打虎英雄到最後殺紅了眼,

這是一個個人的悲劇,

更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武松他本來就是一個容易衝動的人,

一出場,便談到了在家鄉的事——

“因酒後醉了,與本處機密相爭,

一時間怒氣,只一拳,打得那廝昏沉”

而在過景陽岡一事中,

酒家好心怕其醉酒不肯篩酒的時候,

“武松焦躁道:

‘我又不白吃你的!

休要引老爺性發,通教你物理粉碎!

把你這鳥店子到翻轉過來!’”

如此想來,會殺紅眼,

也便不難理解了。

重讀水滸發現,童年的打虎英雄武松,只不過是個衝動殺人的兇手

“不論有無仇怨,

只要是仇人府裡的,

哪怕地位十分低下的丫鬟、奶孃、馬伕等,

都是他的仇人,都要斬盡殺絕!”

這是血緣為紐帶的時代,

復仇必定斬草除根的普遍心理。

不只是武松,就連李逵也是如此。

“一時間殺了子母四虎,

還又到虎窩邊,

將著到復看了一遍,

只恐還有大蟲,已無有蹤跡” 。

老虎尚且不放過,更別說人了。

復仇是家族的復仇,是血緣的復仇。

更重要的,宋微宗濫用蔡京為宰相,

窮奢極侈,法度破壞,皇室傾頹。

不這樣,他還能怎樣。

在處理武大一事上收了賄賂的官僚支吾含糊並且叮囑武松不要聽外人和西門慶作對頭。

入獄之後,就有人叮囑,

“好漢,你新到這裡,

包裹裡若有人情書信,

並使用的銀兩,取在手頭,

少刻差撥到來,便可送與他。

若吃殺威棒時,也打得輕。

若沒人情送他時,端的狼狽。”

法律無用,英雄被辱。

步步知恩圖報,步步被人凌辱。

步步尋求正義,步步被人陷害。

偏得武松又是這衝動易怒的性格,

走向殺紅了眼,也是必然了。

只可以了一個錚錚鐵骨的好漢,

一步步失了本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