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重读水浒发现,童年的打虎英雄武松,只不过是个冲动杀人的凶手

- 1 -

作风果断、嫉恶如仇、知恩图报

是我们为这个男人贴上的标签。

景阳冈打虎、怒杀潘金莲、

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

大战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可谓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大英雄。

可是,在《水浒传》中,

武松真的一直都是那个景阳冈上的“打虎英雄”吗?

并不。

在不断的打杀中,

他似乎已经丢了初心。

重读水浒发现,童年的打虎英雄武松,只不过是个冲动杀人的凶手

武松第一次杀的不是人,而是虎。

醉酒的武松不听店家的叮咛,

执意通过景阳冈,

果然路遇“大虫”,

此刻是不得不打。

这是一场生死的战斗,

武松为了保命动了杀心,

那是理所当然。

- 2 -

而武松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杀人,

杀的是潘金莲和西门庆和王婆三人。

潘金莲和西门庆发生不正当关系,

这对于武大本来已经是奇耻大辱了,

这女人还听从王婆教唆药鸩了武松如父的兄长,

武松怒杀潘金莲、西门庆、王婆三人,

也算是事出有因,理由正当。

况且,人家最开始也没想着亲自动手。

在得知兄长去世之后,

武松可谓是悲痛不绝。

自幼失去双亲,

从小被兄长抚养大,

在他眼里,

兄长更多的是父亲,是他的根,

如今突然去世,

这自然是难以接受的,

所以,武松扑倒身便拜道:

“哥哥阴魂不远!

你在世时软弱,

今日死后,不见分明。

你若是负屈衔冤,

被人害了,托梦与我,

兄弟我替你做主报仇”。

但是,就算是如此悲痛,

武松也并没有丧失理智,

而动手杀人,

反而是对潘金莲的连连发问,缜密清楚。

“嫂嫂,我哥哥端的什么病死了?”

“却赎谁的药吃?”

“却是谁买的棺材?”

“谁来杠抬出去?”

在这层层递进的发问中,

他已经是找到了答案,

但也并没有一怒之下杀了这偷情杀兄的女人,

而是找了何九叔、郓哥来做人证,

告到了官府。

卑微地说道:

“小人亲兄武大,

被西门庆与嫂通奸,

下毒药谋杀性命。

这两个便是见证,

要相公做个主罢。”

然而,

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知县和他所信赖的法度却让他失望了,

知县认定拥有人证物证的武松证据不足,

不予理会,

并且叮嘱他不要与西门庆做对头。

武松此刻,一个堂堂七尺男人,

能怎么办?

兄长尸骨未寒,

就这样放过他们?

这自然是不能,

于是只能是 “既然相公不准所告,且却又理会。”

自己动手杀了西门庆、潘金莲、王婆并且以人头祭兄长。

所谓是嫉恶如仇,作风果断。

重读水浒发现,童年的打虎英雄武松,只不过是个冲动杀人的凶手

- 3-

再出手,便是醉打蒋门神了。

此刻他不为别的,

只是为了帮施恩夺回快活林,

而夺回快活林,

也只是为了报施恩的“施恩”。

施恩帮着武松免受牢狱之苦,

武松铭记在心,

从而醉打蒋门神,

夺回了快活林。

且撇开施恩救他,

本来就是为着此事而来的不说,

就看这报恩本身,

就已经是是非不分了。

重读水浒发现,童年的打虎英雄武松,只不过是个冲动杀人的凶手

在施恩要他帮忙夺回快活林的时候,

武松不问青红皂白,便满口答应。

“你要教人干事,不要这等儿女象……

便是一刀一割的勾当,

武松也替你去干!”

若说武松不知道这快活林的事是怎样的便罢了,

偏偏施恩还一字一句的告诉了他。

“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

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拼命囚徒,

去那里开一个酒肉店,

都分与众家和赌钱兑坊里。

但有过路妓女之人,

到那里来时,

先要来参见小弟,

然后许他去趁食。

那许多去处,

每朝每日,都有闲钱;

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

说白了,施恩和蒋门神一样,

都是地方恶霸。

两个人不过是依仗着武力和后台争夺着快活林。

但是武松却并不考虑这一点,

不论其行为是否有价值。

在他眼里,只有施恩对我好,

我为他这就是义。

正如孙绍振先生所中说,

“……这就是《水浒传》的英雄概念里面最大的问题,

只要我先认识你,

你成了我的兄弟,你就是义,

我为了你,打你的仇人,我就是英雄,

你是英雄,还是恶霸,我不管。

……只要是我先认识的,恶霸也是英雄,

后认识的,就是英雄也是恶霸。

……实践证明,他的原则就是:

我先认识的人,我的兄弟,

我为他的利益拼命就是义。”

因而,这件事,

不过是 “独计林名快活,人人得而夺之。”

朝梁暮晋,亦可朝晋暮梁。

而必以夺之者为义,

取武松感恩图报之心耳。

若夫施恩之占强霸市,

王法有所不贷。义云乎哉!

可见,这只是一种是非不分的报恩。

仁者武松许下的“只杀没有道德的人“的誓言,

似乎已经在渐渐远去。

- 4 -

紧接着的动手,

武松可是开了一盘大的,

所谓是血溅鸳鸯楼,

一怒之下,十八个人,人头落地。

血溅鸳鸯楼的开端,

也是因为报恩,

只不过,报恩被骗,含冤被捕,

这彻底激怒了武松。

重读水浒发现,童年的打虎英雄武松,只不过是个冲动杀人的凶手

在听到有贼进入张府的时候,

武松是这样想的:

“都监相公如此爱我,

他后堂内里有贼,

我如何不去救护。”

他没有想到,也没有料到,

这是他自以为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张设下的骗局。

自此,武松再一次迷失,

法律理性不可信,

而所谓的人,也不可信。

于是,一怒之下他杀死了在场的所有人。

而这些人中,

除张团练、张都监、蒋门神之外,

其余都是无辜。

“一不做,二不休,

杀了一百个,也只是这一死。”

这是当初那个“只杀不道德的人的想法“。

而在杀人后,

武松心里燃起了快感,

“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并大笔一挥,

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由于杀得性起,杀红了眼,

武松几乎变成了一个容不得一点不如己意的人和事的狂人了”。

正是在这种心理之下,

在夜走蜈蚣岭的过程中,

竟然拿小道童“发市”,

这明显违背了他最初的准则——

“武松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

“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

- 5 -

这初心的丢失,

并不是没有由来的。

好好的一个打虎英雄到最后杀红了眼,

这是一个个人的悲剧,

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武松他本来就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人,

一出场,便谈到了在家乡的事——

“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

一时间怒气,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

而在过景阳冈一事中,

酒家好心怕其醉酒不肯筛酒的时候,

“武松焦躁道:

‘我又不白吃你的!

休要引老爷性发,通教你物理粉碎!

把你这鸟店子到翻转过来!’”

如此想来,会杀红眼,

也便不难理解了。

重读水浒发现,童年的打虎英雄武松,只不过是个冲动杀人的凶手

“不论有无仇怨,

只要是仇人府里的,

哪怕地位十分低下的丫鬟、奶娘、马夫等,

都是他的仇人,都要斩尽杀绝!”

这是血缘为纽带的时代,

复仇必定斩草除根的普遍心理。

不只是武松,就连李逵也是如此。

“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

还又到虎窝边,

将着到复看了一遍,

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

老虎尚且不放过,更别说人了。

复仇是家族的复仇,是血缘的复仇。

更重要的,宋微宗滥用蔡京为宰相,

穷奢极侈,法度破坏,皇室倾颓。

不这样,他还能怎样。

在处理武大一事上收了贿赂的官僚支吾含糊并且叮嘱武松不要听外人和西门庆作对头。

入狱之后,就有人叮嘱,

“好汉,你新到这里,

包裹里若有人情书信,

并使用的银两,取在手头,

少刻差拨到来,便可送与他。

若吃杀威棒时,也打得轻。

若没人情送他时,端的狼狈。”

法律无用,英雄被辱。

步步知恩图报,步步被人凌辱。

步步寻求正义,步步被人陷害。

偏得武松又是这冲动易怒的性格,

走向杀红了眼,也是必然了。

只可以了一个铮铮铁骨的好汉,

一步步失了本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