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談談“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

對耳熟能詳的兩句話的一點反思

~1~

為了讓孩子在未來更有競爭力,許多父母越來越重視早期教育,甚至是超前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強硬地給他們灌輸各種知識,讓他們學習奧數、英語,還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才藝班,不顧孩子是否有興趣和能力。在生活中常常聽到這麼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踐行這一教育“真理”讓許多家長都煞費苦心,那麼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到底有何意義呢?一句經典而極具誘惑力的廣告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被多少輔導班視為寶,也被多少家長奉為教育孩子的座右銘。

談談“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

這句話能給社會上為孩子開辦的各種興趣班,帶來較好的生源,這句話能讓家長義無反顧的去做明知是拔苗助長也再所不辭。

他們都認為這會帶給孩子遠大前程。

人生有起跑線沒錯,但他只是馬拉松的起點,跑完全程馬拉松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家長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跟風,人云亦云,一時或某一個時段的突出,說明不了將來。

起點重要,但致終點還有漫長的路要走。起點重要只是相對於人生每一步都要走好而言。

起跑線這是人生起步的一個點,不代表人生的全部。

拔苗助長想必這句話我們家長都懂,那樣做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而我們給孩子報這個班那個班,其實應該感覺到,報一些適齡的班並沒有什麼不可取。但孩子沒到那個年齡,你卻要孩子去學那些東西的早期教育、超前教育不是拔苗助長又是什麼呢?

比起“智商”,孩子更不能輸在起跑線的是“情商”?

有觀點認為:情商,決定孩子的成就及幸福。

家長們都會舉雙手贊成“自信很重要”這觀點,的確,自信的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會輕易被挫折嚇倒,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顯然更容易成功,而且自信的孩子有主見,獨立性強,與人交往更積極主動,處理起日常的人際關係來也更得心應手。

數數、識字稍微晚一點點,並不一定對孩子未來學習成績有影響。但是,當幼小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挫折時,爸爸媽媽卻嚴厲以待,這將重挫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甚至使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

事實上,自信很重要!真正不該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不是數數或者識字,而是EQ,情商能力!

為什麼情商如此重要呢?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有好工作,那麼,在職場有好表現的關鍵是什麼呢?有項針對世界500強企業員工的大規模調查發現, 不論什麼行業,對工作表現而言,情商的影響力為智商(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兩倍以上!

也就是說,孩子如果只會學習,卻沒有很好的情商能力,將來可能很難適應環境,也不易有好的職場表現。相信你一定也遇到過不少高分低能的人,學習成績很好,但在職場上並非如魚得水。

更重要的是,考試得第一,並不能保證你的孩子在未來生活中是快樂幸福的。不知你是否也發現,在學校學的微積分都忘得差不多了,哈哈,不過這對你我現在的快樂並沒有影響,不是嗎?但是,如果一個人沒有樂觀積極的個性品質,長大後肯定不開心。

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將來有很好的發展,擁有快樂和幸福,請不要只盯著孩子學數認字,請把眼光放到培養孩子的情商上吧。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搶跑”真的有意義嗎?

即便你的孩子在起點上做的很好,又能說明什麼呢?

仲永的例子不知大家知不知道?他五歲就能出口成詩,見景繪畫,起步應該很輝煌吧!可他以後的腳步停止不前了,到了成年,他和普通人無異。

這個例子很能說明贏在起跑線上,說明不了什麼。只是一種淺薄空泛的認知。

別怕孩子在起跑線上跌倒,跌倒並不可怕,跌倒了爬起來重新再來,未別不是一件好事。

好的教育應尊重兒童的實際水平,過分超前的教育或過度的潛能開發,對兒童來說既是一種浪費,也是一種無效勞動,更有可能是對兒童身心的“有形的摧殘”。

談談“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

人生是長跑,即使孩子贏在了所謂的“起跑線”上,他也未必能夠贏得之後的人生。

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試驗,叫“雙胞胎爬梯試驗”,很能說明孩子成熟與非成熟施教的區別。一個在四十八週開始學爬梯,用了六週時間學會。一個在五十二週學爬梯用了兩週學會。先學的用時是後學的三倍。

這種超前學習能算是贏在起點上嗎?不能。相反還會對孩子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真正要贏在起跑線上還是要學好每門功課。興趣班興趣班要學就學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別一股腦兒的什麼都想往孩子身上加。

~2~

“再窮不能窮孩子”這句話是多數中國家長掛在嘴邊上再普通不過的的一句話。就是在經濟不寬裕的情況下,寧願自己吃點苦,也不能苦孩子,虧孩子,也要讓孩子接受教育。其實這是個很樸素進步的想法。

這種說法和"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如出一轍。

給孩子最好的,除物質的還有教育,本來這些話無可厚非。可漸漸的這句話變了味兒,有些父母漸漸衍變成保姆式大包大攬,近乎溺愛。無私奉獻式的育兒理念,現在看來是遭到了多數人的質疑和病垢。

談談“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

而形成這樣的觀念與自身所處環境和接受的應試教育是分不開的。分分分,考考考,家長們認為這就是孩子的方向和命脈。中國的現實動搖不了他們的這種觀念。

可真的演變成最後那樣是教不出好孩子的。

我們來看一下我們和德國民眾教育理念上的差異。德國人認為孩子要窮養就是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又是為何?德國人認為,窮人的孩子知道財富來之不易。只有窮了才會意識到要去拼搏,要去奮鬥,才會努力的去為自己創造財富,窮則思變!

德國人在孩子小的時候,灌輸的就是一種勤奮學習,勤奮工作的理念。在歐洲經濟低迷時期,德國經濟卻能穩步上升,這與誠信教育是分不開的。

德國這樣一個富裕的國家孩子很難體會到貧窮的滋味,學校自然會組織孩子到貧困國家和地區去體驗貧窮。甚至讓孩子到非洲體驗,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親身體能鍛鍊,吃苦耐勞,適應社會,磨練孩子的意志和性格,加深對社會和人性的瞭解。

而校方組織的這些活動都是由孩子家長付費的,可以說是花錢買苦吃。

這就讓我想起了,多少年前,我們國家有些學校也開展過這樣的活動。在暑假期間在夏令營裡,城市的學校會和農村的學校建立一些互動。農村的孩子會住到城市人孩子的家裡,而城市孩子也會互換地住到農村孩子的家裡。他們互相體驗不同的生活環境,生活狀況。一個暑期生活,孩子會得到從未有過的全新的體驗。這種體驗很能觸動到孩子的神經:不管什麼樣財富的獲得,都得有艱辛的付出。

談談“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

人家是花錢買苦吃,而我們呢是捨不得孩子吃半點苦。

窮怕了是怕孩子再吃苦。富有的是怕孩子忘了本。他們的初衷都是一樣的,結果能殊途同歸嗎?

德國人現在就注重對孩子的膽商(DQ)和逆商(AQ)的培養。在看看我們,智商我們大家不陌生,而情商就我們農村恐怕17年剛剛引入幼兒園,還處在學習消化階段,與德國這樣一個教育強國相比,我們差距還真大。

各國有各國的國情,教育文化氛圍都不盡相同。我們無需羨慕英美和歐洲的教育,我們只做我們自己的教育,但拿來主義,好的東西,別人的長處,我們借鑑一下,也沒什麼不好。

教育也不是馬太效應,"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年花在孩子身上的錢可以買一套別墅的教育理念也不是教育的萬能法則。

談談“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起點高,比別人更努力,不是給孩子報多少興趣班,買一萬一平的學區房就能解決的。我們需要的是孩子肯努力,能吃苦,吃得了苦,這樣適應性才強。

今天吃的了書中的苦,明天才能跑贏生活中的馬拉松。

要說人生有起跑線,那就是從此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