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考古專家發掘陵墓,最怕遇到這件寶貝,如何處理真的讓人傷透腦筋


華夏的歷史泱泱五千年,其歷史資料,保存在各種典籍中,而具體代表歷史的寶貝,卻保存在博物館和古墓之中。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古墓中所有的東西都是寶貝嗎?小編可以給您一個靠譜的答案,那就是——不一定。

在幽深的古墓中,有一種“寶貝”專家們看到就害怕,因為這種寶貝,基本上就是雞肋,將其放到博物館中保護,不僅需要大筆的費用,而且一旦保護不佳,還極其容易腐爛變質。不將其從陵墓中“請”出來,專家們還會覺得很可惜,這種寶貝究竟是什麼?您要想了解的話,就讓小編給您一一揭秘吧。

考古專家發掘陵墓,最怕遇到這件寶貝,如何處理真的讓人傷透腦筋

考古專家發掘陵墓,最怕遇到這件寶貝,如何處理真的讓人傷透腦筋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馬王堆古墓被發現後,出土了許多聞名世界的國寶,比如素紗襌衣,比如長沙國丞相印,比如巨大的漆棺等等,可是真正吸引遊客眼球的,莫過於辛追老夫人的溼屍。

溼屍絕非一般文物。如果是青銅、角制或者是玉石類的文物,只要經過簡單的處理,便可以放在博物館的展櫃中,進行長時間的展出,可是溼屍一旦保管不當,那是會腐爛變質,被世界文物同行指責的。

專家們急忙去翻閱古屍保護的資料,可是不翻閱,他們對保護這具珍貴的古屍,還算有信心,一翻閱資料,專家們的信心,一下子就跑到了爪哇國。

為啥,道理簡單不復雜,因為保存溼屍,在1972年的時候,絕對算得上是世界性的難題。

考古專家發掘陵墓,最怕遇到這件寶貝,如何處理真的讓人傷透腦筋

考古專家發掘陵墓,最怕遇到這件寶貝,如何處理真的讓人傷透腦筋

考古專家發掘陵墓,最怕遇到這件寶貝,如何處理真的讓人傷透腦筋

在考古資料上顯示,我國的文物工作者,曾經幾次面對出土完好的古屍、溼屍需要保護的難題:1956年的時候,我考古工作者在揚州遇到了明代太僕寺卿盛儀的墳墓,當時盛儀和他妻子的遺骨,就保存完好。

1969年,魯荒王陵墓被挖開,這位19歲就去世的明朝王爺,遺體可以說保存得相當完好,可是如何保護這位王爺的遺體,卻讓所有的文物專家都犯了難。

就在1972年,我文物專家在馬王堆古墓展開考古工作的時候,湖北的文物專家在江陵鳳凰山的漢墓中,也找到了一具浸泡在棺液中的溼屍。

最後這三具保存完好的乾屍和溼屍,全都用一招處理,那就是——封棺深埋。

封棺深埋不能說是不負責任,因為憑著當時的技術,根本保護不了棺槨中的古屍,沒有辦法,只能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去延續這些古屍存世的時間,以待將來科技昌明瞭,在啟開棺木,進行有力的保護。

封棺深埋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同時,也就是最經濟,最安全,也是最合適的辦法。

可是馬王堆出土的辛追老夫人的溼屍名聲遠播,已經引起了,美國、日本、英國和法國等專家的注意。想再要封棺深埋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因為封棺深埋會被嘲笑)。

考古專家發掘陵墓,最怕遇到這件寶貝,如何處理真的讓人傷透腦筋

經過專家們的聯合攻關,最後確定了一個最佳的保護方案,那就是先用手術,摘取辛追老夫人的大腦和內臟,將這些容易腐爛的“源頭”被摘除後,再用福爾馬林溶液對溼屍進行浸泡,然後在博物館中,為這具溼屍,營造一個恆溫、恆溼的環境,相信三管齊下,這具珍貴的溼屍,就可以得到長時間的保存。

保存辛追老夫人的溼屍,雖然是一件超級燒錢的事兒,但我考古學家,科學家卻在保存溼屍的過程中,擺過陣,練了兵,掌握了“第一手實戰”經驗,也就等同於攻克了溼屍保存的難關。

後來,偉、人去世,為其提供遺、體保存的,也是這批取得了溼屍保存經驗的專業性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