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二战时期各国军队伙食怎么样?

正宗历史味


民以食为天,而军无粮则散。对于一支军队来说,首先要保证士兵可以吃饱,饿着肚子打仗能打胜仗的好像只有志愿军。

二战中几个主要国家中,毫无疑问是美帝的伙食最好,别的不用说,被别的国家的军人老百姓视为奢侈品的午餐肉,在美军中的名声很差,被认为是送来的太多了!而英军和德军还是处于第二层次,基本上可以吃饱,不过德国人的伙食还是比英国人好一点,德国人从整个欧洲掠夺各种物资,包括大量的食品,在二战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德国人的生活是受到影响最小的。

而德国人的死对头苏联人就比较惨了,由于丧失了主要的粮食产地乌克兰,同时原来使用机械化耕种的土地由于没有燃料,只有采用人力,粮食产量下降很多,而且由于青壮年都上了前线,在地里干活的只剩下了三八六零部队。对于粮食,苏联自己还可以基本保证供应,但是肉类就比较难了,肉类美国的午餐肉还是管了大用。不过,苏联人有一个福利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就是伏特加,按照苏军的标准,每人每天有50克酒,苏联人叫做人民委员的伏特加。而对于毛子来说,饭可以不吃,但是就必须有。

日军的伙食要看占领的区域,被阻隔在太平洋的各个孤岛上的日军由于供应被切断,饿死的比战死的多,虽然日军也搞了现地自活运动,就是日本版的大生产运动,但是成效不佳。不过在中国的部队由于从占领区掠夺的物资非常多,吃饱肚子还是不成问题,不过有一些据点由于被八路的围困,也会有饿肚子的情况,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可以吃饱肚子。

而中国军队,都是有一些饿肚子的问题,国军方面由于在运输,还有就是军官的克扣,饿肚子很常见,这种国军瘦的只剩皮包骨头的照片并不难找到。而八路,由于占领的根据地大都在山区,本身粮食出产就少,吃饭问题更加严重,尤其是1941,1942年所谓抗战最艰巨的时期,八路军一方面减少人员同时还会采取一种肚皮搬家的办法,在山区的主力部队,下山活动一段时间,在平原地区补充兵员和吃几顿饱饭。

二战以前,各国军队的伙食还大部分采用现场操作的办法解决,到了二战以后,罐头大量出现在士兵的口粮中,虽然各国还是有各种炊事车,不过各种包装食品开始成为主力。


红色手电筒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伙食最差的是国军。

受国力的限制,国军的伙食是最差的。

国军士兵每天基本只有1到2斤小米或者杂粮(吃大米是做梦),副食就是随地购买的蔬菜。吃什么蔬菜,要看驻扎当地有什么蔬菜,有萝卜吃萝卜,有青菜吃青菜。

至于吃肉,那是做梦,只有过年或者双十节(国庆节),才能杀猪吃几块肉。

平时如果打牙祭,也就是吃几块豆腐而已。国军士兵如果立了功发奖金,一般都会买鸡蛋煮着吃,或者下个馆子。

但所谓下馆子,也只能吃套菜(最廉价的菜,类似于今天的低价套餐),也许能吃几块猪杂、牛仔或者碎肉。

实际上,很多国军士兵连吃盐都困难。

大家可以看看抗战中后期的国军战士照片,个个瘦骨嶙峋,一看就是处于长期营养不良中。


伙食一般的是苏军和日军

日军比苏军好

日军的标准供应,每天都是有牛肉罐头的,210克。好吃不好吃其次(其实也很好吃,萨沙吃过),关键是热量很高。

萨沙写过中日军粮对比,大家有兴趣百度百度。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人紧急 从美国进口了一批牛肉罐头,一共花费了2.5万日元。但是,日军官兵非常不喜欢美国的牛肉罐头的口味。

日本人的口味偏甜,他们更喜欢本国自产的牛肉罐头。

日本人自己的牛肉罐头中,除了牛肉以外,还有土豆,牛蒡,胡萝卜一起煮,并且放入少许砂糖,酱油调味。日军对这种牛肉罐头极为喜爱,日本平民也很喜欢吃这种罐头。遗憾的是,罐头在日本民间销售的很少,几乎全部作为军用品送到前线。

牛肉罐头是日军装备最多的罐头,而并非是有些书里说道的鱼罐头。因为牛肉的热量和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有利于补充士兵的体力。这点是鱼罐头所办不到的。 当然,除了牛肉罐头以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罐头。比如兔肉,马肉,鱼肉(包括各种鱼)等等。一般一个罐头内容纳肉150克,正好是一天的分量。


苏军的伙食差,主要在于战争一开始,乌克兰等粮仓就被攻陷。

苏联全国实际处于饥荒状态,即便有限供应军人,也只能是黑面包、甜菜汤而已,很少吃肉,运气好的可能有一块腌猪油。至于巧克力、奶油,更是从没见过。

至于黑面包,大家有兴趣吃一吃,一般中国人绝对无法入口。

苏军士兵回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军队每天给我们750克面包,有时还有热水和一小撮面粉,依靠这些我们有责任在寒冷的环境中日夜坚持战斗。我们不能洗脸或刮胡子,也不睡觉,但战士们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直到美国开始援助苏联,苏军才出现了大量的肉罐头。虽然是很垃圾的午餐肉罐头,但至少也是肉了。

相当好的军粮

美军,英军,法军,德军

以美军为例,分为C级,D级,K级等这种口粮,五花八门,肉蛋奶巧克力糖果甚至香烟,什么都有。

以最常见的C级口粮为例:包含6个铁皮罐头,其中有3个罐头是肉类,另外3个罐头是面包类。其中,肉类罐头有很多种类别:肉/豆类、肉/蔬菜、肉/通心面条、鸡蛋/土豆、肉/米饭,香肠/豆类、火腿等品种。C口粮中还有糖衣花生、葡萄干、柠檬/橘子饮料粉、可可粉、焦糖、口香糖。

英法德军也是如此,肉很多,热量很高。

超级超级好的军粮

意大利

其他国家的军粮,仅仅是军粮,不叫做美食。

以美国军粮为例,虽然种类多,肉奶多,美军仍然极为不满,认为这是填饱肚子的东西,味道狂差。

但意大利人,即便在缺水的沙漠,也会很开心的煮意大利面。

以下是意大利人的标准,酒类就有两种:

面包大米:630克黄油植物油:40克蔬菜:350克肉类:240克鱼:30克葡萄酒:250克啤酒:250克水果:300克点心:65克。

一个英军飞行员,飞机被意大利高炮击落,跳伞被俘。

意大利人当天供应给飞行员,一顿极为精美的晚餐。

英国飞行员一边吃一边哭,这肯定是断头饭,吃完就要上路了。

谁知道,第二天意大利人向他检讨:非常抱歉,昨天我们以为你只是少尉,没想到你是少校。你应该享受高级军官的食物,而不是普通军官的待遇。我们向你道歉。


萨沙


1941年的中条山战役国军完败,两个集团军18万人马被10万日伪军几乎全歼,阵亡42000人被俘35000人,被蒋介石称为“抗日最耻辱一战”。这场惨败除去作战准备不足、指挥能力低下等问题外,中条山战役打的如此糟糕的另外一大因素就是:“饥饿”!许多部队跟日军打上几天后,士兵已经饿的举不动枪了,毫无战斗力可言,这还打个什么仗?

(中条山第14集团军司令刘茂恩)



中条山位于黄河北岸的吕梁山区,原本就是华北地区最贫脊的地区之一,山民们自己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因而驻扎于此的10几万大军想依靠就地筹粮是完全不可能的,只能从后方千里迢迢运过来。第一战区的辎重部队需要先穿越山西几百公里的山区,再用木船木筏渡过汹涌的黄河,最后再由中条山守军派出士兵靠人力扛上山去,艰苦程度非言语所能形容。

所以中条山驻军各部,每天都要派出高达三分之一的精壮士兵负责运粮,同时还要去打柴挑水用来保障开饭,每一批前往黄河岸边背粮的部队都需要2到4天(根据远近不同)才能回到驻地,一旦遭遇鬼子袭击或恶劣天气,运粮道路即不堪使用,山里各部队立马断粮。粮食补给困难到如此地步,使各师各团的存粮最多者不超过三天,根本不足以支撑长期作战。



根据1935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制定的“陆军战时伙食标准”,每个士兵每天应该获得的供应标准是:1.5斤大米、罐头肉4两、干菜2两、咸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但问题这是理论上的数字,随着70%的产粮区落入敌手,以及海上外援通道被封锁,国军抗日部队的基本标准下降到每天9两米,至于副食干脆就是时有时无了,对于行军打仗消耗极大的士兵来说,这点东西无异于杯水车薪。

到1939年以后,由于粮饷匮乏,国民党军士兵实际上平均一天只能吃两顿饭,上午下午各一顿,伙食标准下降到每天6两米;每天能吃上三顿饭的只有空军、杜聿明的机械化第5军和后方陆军大学、中央军校的学员们。1943年以后又增加了新一军和新六军等部队,那是由美国人直接提供的后期保障,完全可以吃饱和吃好。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更加剧了这种情况的恶化,由于国民党军队高层的腐败和中下级军官喝兵血的习惯,使本来就供应紧张的前线部队,经过层层克扣,伙食状况因此更加雪上加霜,军用口粮中充斥着霉米、石头子、沙子、粗糠、稻壳、麦穗、老鼠屎和虫子,被官兵怒称为“八宝饭”。

按道理说,二战时期各国军队的作战口粮都应该有“普通口粮”和“应急口粮”两种,其中应急口粮基本都是牛肉罐头,而许多国民党士兵这辈子都没尝过牛肉罐头是什么味道,他们的应急口粮最多是大饼和馒头,再加点随身携带的咸菜,那就算不错了。所以看抗战时期的老照片,你会发现国军士兵大多骨瘦如柴营养不良,而一支吃不饱的军队是很难有什么强悍战斗力的。



与之对比明显的是侵华日军的伙食,日军在行军作战期间通常会携带六天的口粮,包括精米2600克(三天份)、饼干690克(一天份)、压缩干粮1380克(两天份)、肉罐头180克(一天份),除此之外,还有720克干肉、450克“味增”、180克“味增粉”、120克砂糖和30克盐,总负载量超过7000克,完全可以满足一周的作战所需。

这还不算,执行作战任务的日军还会配备两天1700克的应急口粮,通常以饼干、肉罐头和腌菜为主,每个士兵都配有专门的“九二式饭盒”,一次可以做出两天的饭,更由于他们是侵略军,所到之处又可以随心所欲的抢掠。战役期间一旦后方补给线中断或部队被包围,日军会迅速出动飞机空投应急口粮,从台儿庄到万家岭莫不如此,所以跟鬼子相比,抗日军队的伙食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中条山守军则由于复杂的山地环境,就连前述的伙食标准都难以达到,平时不作战的时候,士兵每天吃一顿饭,每周才能吃到一点盐,大量士兵患病失去战斗力,主要症状是浮肿和腹泻。战端一开,实际上许多人已经无法作战,18万大军不过是个纸面数字。

有些部队被日军合围后,因为断粮断水,实在无法坚持,只能向鬼子投降。国民党军队抗战时期经常作战不力,其实很多时候,真的不是败在军事上。


度度狼gg


二战时期各国军队的伙食怎么样?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其实虽然士兵吃什么看似在战争中是一个细节问题,但却在很多时候也能反映出在战时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那么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看看二战时几个主要参战国家军队的战时伙食究竟是怎样的吧。


美军

美国在当时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综合国力也最强的国家。因此它的军队伙食标准也差不多是最高的。在二战期间,美军为作战部队制定了两种口粮标准,都是制作成专门的口粮套餐,供不同的作战部队单兵携带。其中在早期更多使用的供陆军作战部队携带的套餐名叫C军粮(C-Ration),另外还有一种在早期专供空降部队和侦察兵携带的餐盒叫K军粮(K-Ration)。当然根据时间的不同和具体生产厂商和批次的不同,即使同为C军粮或者K军粮,其实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但大致上这两种军粮的标准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

美军二战时的C军粮

首先说C军粮。一个标准的C军粮套餐包含6个餐盒,其中包括一道带肉的主菜,当时主要有三种,即肉配豆、肉配土豆泥和蔬菜炖肉。此外在餐盒里竟然还有香烟,而且这在当时一些其它军队中也有,后面也会提到。有香烟自然还得有点烟的东西,所以每个C口粮餐盒里都还会有一套纸板火柴。除此之外一般C餐盒里还会配备一小瓶水果罐头,一些口香糖、巧克力棒、速溶咖啡、干酪和盐饼干。后期C口粮套餐里还增加了柠檬冲剂等水果冲剂。另外还会有一些卫生纸,所以总体上是非常完备的。每个套餐里的食物都够一天三顿吃的,能够提供3600卡路里的热量,这个标准即使在现代也是非常高的。

美军K军粮里的午餐(里面有英文Dinner,但当时在军粮里这个词代表午餐)

而与C军粮相比,K军粮的制作就更为精制了,而且体积更小。每个K军粮套餐里都包含4盎司(大约2两)肉或者鸡蛋,另外还有软干酪、饼干、糖、食盐片和一种甜饮料,此外还会配备一些香烟、一把木勺和一些卫生纸。而且因为K军粮质量更高,所以到后期一些普通作战部队的标准口粮也从C军粮换成了K军粮,K军粮到后期基本成为了美军的标配口粮。

苏军

和美军相比,其实苏联红军的伙食也不算差。不过在二战期间,苏联的工业化水平和美国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所以苏联红军的伙食明显在规范程度和工业化程度上要低很多。

在1941年9月12日,苏联为红军制定了明确的食品标准,在二战期间苏联红军基本沿用了这一标准。在这个标准中,苏联红军每个士兵每天的伙食要包括800-900克面包、20克二级小麦粉、140克燕麦、30克通心粉、150克肉、100克鱼、30克脂肪和猪油,以及相当数量的植物油、糖、茶、盐和蔬菜,蔬菜的种类包括土豆、卷心菜、胡萝卜、甜菜、洋葱和香草等。另外苏军的每日食物配给里也包括烟草,每天的限量是20克,另外每月还有三盒火柴的配给。而且针对不吸烟的女兵,苏联还会每天为其提供黄油、饼干和巧克力。

苏联红军士兵在战地食堂打饭

而与普通士兵相比,苏联空军飞行员的食物配给标准当然就更高一些。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基本食物,还会为其提供鲜牛奶或者炼乳、软干酪、酸奶油、鸡蛋、黄油和奶酪,以及水果精华和水果干。但苏联因为工业化水平明显较低,所以多数作战部队并没有像美军那个的标准套餐,多数士兵的伙食都是由战地食堂做的,所以其标准化程度要低了不少。

德军

在当时的参战各国里,可以说除了美国,德国也是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因此德军的士兵伙食也是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当时德国国防军的士兵基本每天都会携带一份标准的“压缩军粮”(Halbieserne)。这份军粮里都会包含一罐300克的肉罐头和一份125克到150克的压缩饼干,其中肉罐头分猪肉、烤牛肉、火鸡和鸡肉几种。另外德军士兵的食物配给里还都包括六个压缩成小球的营养汤冲剂,加开水就可以冲出一碗番茄汤。此外德军的精英部队,如伞兵部队还会得到奶酪罐头、两块火腿、奶粉以及速溶咖啡等附加套餐,但这个额外待遇只是在即将参战时才有。

德军压缩军粮

而作为纳粹亲信的党卫军精锐的待遇则更好一些,他们的标准套餐通常都包含4天的食物,每天有将近800克的黑麦面包、3两到半斤的肉罐头或者火腿罐头、2两多的蔬菜、半两黄油、果酱或者榛子酱、速溶咖啡、5克糖以及6根香烟。这个标志基本上接近美军的标准配备了。

日军

日本在二战期间工业化还不太完善,所以参战日军虽然也都有定额给养,但和美德这些高度工业化国家的国力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日军士兵的食物配给并不太完善,这也是日军经常自发在驻地抢劫搜刮的原因之一。

日军紧急状态军粮

日军的战地伙食供应分成了3类,即正常伙食、特殊伙食和紧急状态军粮,分别在不同的驻扎和作战状态下供应。其中正常伙食包括660克米饭、209克大麦、209克生肉、600克蔬菜、60克咸菜以及少量调料、盐和糖。而特殊伙食则包括580克米饭、230克饼干、150克肉罐头或者60克肉干、120克干菜、31克梅干以及少量的盐、糖和米酒。而紧急状态军粮则主要是一些便携食品,其五天的定量包括230克硬糖、一小罐茶叶、一个压缩食品包、维生素片、一包压缩饼干和一小袋米。总体来说因为日本自己的国力差距和亚洲人体格较小等等原因,日军的伙食供应和美德苏的差距都还是比较明显的。

英国

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之前,英国制定了赴欧洲大陆参战英军的食物供应标准,午餐肉成了战地英军的主食。具体包括一罐午餐肉、一包压缩饼干、一条强化维生素巧克力、一袋熟甜点、两块甜奶茶块、一袋甜饼干、一袋火柴、一袋卫生纸、一袋燕麦片、两块压缩肉羹、两块口香糖。所以英军的口粮标准基本上是和美军比较接近的,这也是这两个国家当时在世界上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了。

英军的二战标准军粮


最后再说两句中国军人当时的伙食,应该说因为当时国共两军都不存在真正全国通行,而且能够执行的伙食标准,都没有建立起现代的后勤供应体系,所以即使是跟日军相比也差了几个时代的,很多时候基本上都是自己因地制宜背干粮。而且国民党军队不同派系的伙食标准也相差非常大,有些来自江浙或者广东相对富裕地区的军队可能肉食和鱼虾会多一些,而来自其它很多地区的军队甚至连肉食都难看见了。这也是当时中国国力和经济状况的反映了。


桃花石杂谈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要想打赢一场战争,跟国家的战略决策,军事将领的指挥,还有武器的先进与否等等都有直接的关系。而在这些因素中粮食是最重要的。

我国古代的军事家就指出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总不能让士兵都饿着肚子去打仗吧!

二战期间,随着战争范围的扩大。导致各国军备物资都非常的匮乏。这里我重点说一下美军,苏军和德军的伙食。我在这里首先说明不是说不想说我们国家当时的士兵伙食。实在是太寒酸了,战争前期粮食大省和重要的经济地区都被日军占领。我国士兵的伙食是非常差。很多时候,就是只吃白米饭,甚至连咸菜都没有。

先说美军,当时美军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光种类就多达23种。美国为了保证日常所需和携带方便研制出帕姆午餐肉罐头。成为最有名的口粮之一。而且美军提供大量的可口可乐。海军,甚至还有冰淇淋,而且在战争期间,美国海军出过一个奇葩的规定,凡是可以成功救回一名飞行员,并将其送回海军部队。可以换回20升的冰淇淋。由此可见,二战时期,美国本土没有战争,相对来说,伙食是各国军队中最好的。


苏军伙食就差一些了,由于战争前期苏联丢失了大量的国土,导致中后期食物的匮乏。战争前期因为国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每名士兵在上战场时每人可领100克伏特加。坦克兵加倍。


苏联还为士兵配备大量的巧克力。但随着战争越打越烈。在中后期苏军最著名的食物就是黑面包。据说是很难下咽的。但就是这黑面包也不是无限供应的。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有记载一条黑面包是10个士兵一天的口粮。可见在斯大林格勒战争中苏军的意志是多么的坚定。

最后说一下德军,德军可以在欧洲横着行走,不单是军事强大,伙食也是当时欧洲各国最好的。基本上是一日三餐。据记载,每名士兵的食物名单为:黑麦面包750克,黄油45克,香肠120克,果酱和蜂蜜200克,土豆蔬菜750克,肉类120克,调料15克。巧克力一袋,香烟7卷。这些食物标准一直供到1944年才有所降低。但食物总量没有减少,只是少了肉类多了蔬菜。德军的伙食之好可见一斑。


最后想说的是战争带给我们的只有沉重的伤痛,饿死的贫穷人民不计其数,希望世界永远和平。


麦克i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上战场打仗,对于士兵来说就是一个力气活,充足的饮食保障,是提升士气的关键所在,因此关于古代战争有一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从二战时期各国的军队伙食供应情况,其实也能够看出各国的军事情况,据说美军就是从缴获的日军战利品中,看到日本伙食跟猪食一样,因此判断,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粮食很快就供应不上了。

美国军队伙食最为豪华

美国的财大气粗全方位体现到了战争当中,无论是装备还是兵力,美国都是巨无霸的存在,就连伙食供应都是排名世界第一的存在。

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都看到美国士兵在战场上煮咖啡,实际上,美国大兵不止有咖啡,还有巧克力和可口可乐,据说在二战期间,仅仅一年就喝掉了10亿瓶可乐,简直吓死个人。

在具体物资供给中,美国士兵都能分到面包片、沙拉、黄油等食物,早餐主要吃食物鸡蛋粉,士兵一般会将这些鸡蛋粉和面粉搅拌在一起做成一个烤薄饼来吃,甚至还有香烟让大兵吸上两口,口香糖什么的也是必不可少。

当然,最终的伙食还是午餐肉罐头,这种铁皮包装的食品便于携带,易于储存是作战时的绝佳战斗口粮。也是美国大兵在作战区和老百姓交换的硬通货。

总之一句话,尽管美国大兵一直抱怨他们的伙食很差,但他们就是世界各国军队中伙食最好的。

日本军队伙食先好后坏

相对来说,亚洲的饮食文化较为复杂,不像西方国家,面包牛排就搞定了,日本作为亚洲国家,在伙食上也挺讲究的,因此,二战时期,日本的伙食也很丰盛。

二战初期,日本士兵的标准口粮是以米饭为主食,辅之鱼、肉、家禽类和汤类,同时也配有各种调味品、水果和茶等产品。

在很多中国士兵的回忆录中,都表示日军士兵的罐头特别好吃,在很多影视剧中,也对日本的牛肉罐头有很多展示,实际上二战初期日本的伙食确实很好,而牛肉罐头这些东西都是从美国进口的,日美闹掰后就停止对日本的物资出口了,最终导致日本士兵的伙食急转直下,但是相对来说,日本等级比较严格,军官总比士兵配给要好,海军比陆军要好。

其实,据村里老一辈人讲,日本人比较喜欢吃大米做成的团里,里面包裹一些脱水的东西。

总之,日本士兵继承了亚洲人伙食结构复杂的特点,因此,经常会到村子里去抓小鸡打打野食。

苏联军队伙食先坏后好

苏联原来就是落后的工业国,一战结束后新建立的苏俄政权并没有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后来还是在德国的帮助下建立了工业基础,尽管二战时期,苏联的军工生产绝对牛叉,但是由于粮仓乌克兰被入侵,苏联士兵的伙食就保障不了了。

在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一个冬天,德军是没有棉衣,苏军是吃不饱饭,据说当时苏联硬的像砖一样的黑面包,拯救了四十万人的生命。

为了对抗严寒,苏军允许士兵喝酒,为了补充士兵的维生素,还保证士兵的茶叶供应。

一直到租借法案落实,大批量的物质从盟军运到苏联,几百万吨的食物保障了苏军伙食,据苏联士兵说他们会在吃面包的时候就着午餐肉来吃,大量的美国食品涌入苏联,让苏联红军填饱了肚子。

后来赫鲁晓夫说,如果没有美国援助的午餐肉,真的不知道给红军吃什么了!

德国军队伙食经常不足

关于德军的补给,从纸面上来看还是挺丰富的,有黑麦面包、黄油、香肠、果酱和蔬菜、巧克力等食物,但是实际上,德军的士兵伙食往往出现供应不及时的状况。

我们都知道德军在二战时期发动的是闪电战,就是利用快速移动的装甲部队直插敌军的后方,然后完成分割包抄,这种战术之所以能玩转,首先放弃的就是食物供给,因此,德军先头部队穿插进去后,往往自己补给也跟不上了,短时间内结束战斗则还能供给,一旦陷入僵持,德国的后勤将被暴露的渣到不行。

莫斯科会战时,德国后勤连棉衣都没有给在前线的士兵准备出来。

一个士兵的回忆录中写道:“送上来的食物是冷咖啡,以及大锅煮出来的杂烩浓汤,我们每个人还得到了半块大面包、一勺人造奶油和人造蜂蜜以及150克肉食或者奶酪。饥饿的我们不能一下把这些东西都吃光,因为下一次食物供给可能在24小时之后才能送到。”

到1944年,迫于军队的扩充,德军的伙食标准一再降低,肉类被大幅度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土豆。

其他国家如英国,伙食水平在美国之下,但远远甩开德日苏,中国就不说了,全是眼泪啊!


史论纵横


首先来看看德国:

二战德军的每日供应配给标准:基本配赋量包括饼干250克、罐头肉200克、罐头蔬菜150克、咖啡25克、盐25克,野战配赋量:面包750克、肉375克、蔬菜250克、咖啡25克、茶3克、糖20克、盐25克。其中士兵伙食供应的数量分为四级:I级,战斗地域; II 级,占领区;III级:本土驻守部队;IV级:国内办公机构文职人员。

在国内,德国人民的肠胃早早地被纳粹政府“调适”到了战时状态,希特勒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严格的配给开始的越早越好,多食用鱼类海蛋白,而非肉类,用人造黄油替代牛油,在德国国防军对波兰发动闪电战之前的一个月,配给制就开始实施,德国劳工生理健康研究所负责人海因里希.克劳特负责精确统计军工企业重劳动力,农业普通劳动力,儿童,青年,孕期妇女等各种人群每日所需的卡路里数量,为了确保血统纯正的日耳曼德国公民尽可能营养充足,一场针对劣等公民的严格供应限制开始了,1942年初,纳粹当局发布命令,禁止犹太人购买肉类,奶制品,水果和任何罐头食品。在这种严厉的压榨之下,1939年年底,德国劳工阵线公布的一份报告,宣布42%的德国工人家庭生活水平较之去年有了显著提高,

德国希望通过对于欧洲的征服,解决供应上的困境,然而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憧憬。实际上,直到1941年春天,第三帝国新近占领的国家都没有从战争的蹂躏中恢复过来,能够为纳粹的下一步政府进行预想中的“输血”,雪上加霜的是,1940年8月开始,丘吉尔宣布对德国进行全面封锁与禁运,整个第三帝国立刻陷入了对油料,稀有金属,橡胶,化肥,饲料等各种物资的短缺,取代达利的赫伯特.贝克向希特勒报告,如果禁运再持续两年以上,那么德国将被迫不战而败,

在这种情况下,囤积居奇,黑市交易开始猖獗起来,1941年,德国本土民众的食物消耗量较之1938年下降了大约20%。许多德国青年投军入伍的首要诱因就是国防军和党卫军的诱人伙食:“肉排,沙拉,浇了肉汁的土豆泥,香肠还有巧克力,一周居然能不止一次吃到这些在家乡久违的食物,真是不可思议”一位名叫弗里茨.哈伦伯格的新兵在日记里写道,仅仅在几个月前,这位19岁的钢铁厂工人每天只能领到171克的肉制品,在产业大军中弥漫的不满情绪不得不使帝国大元帅赫尔曼.戈林于1940年中期宣布,军工企业与采矿业工人可以享受与国防军现役军人一样的食物配给标准,然而这一要求并不能经常得到满足,许诺给加班工人的一顿额外热餐常常只能用夹着一点可怜人造黄油与肥肉的黑面包代替,鲁尔工业区的工人给它取了一个嘲讽性的名字:“戈林三明治”,

为了维持工人劳动积极性,劳工阵线还想出一个“挖肉补疮”的方法,即诱惑工人以手中的配给食品券为代价,换取中午在工厂食堂的一顿饱饭——变相地将一个家庭的食物分配结构进一步向男性劳动力倾斜。

即便如此,在东线,北非战场以及日后西线奋战的德国士兵依旧发现,自己常常难以果腹:1942年6月21日,“沙漠之狐”隆美尔麾下的非洲军团攻陷了英军庇护埃及的重要屏障托布鲁克,他们的战利品包括缴获了2000辆汽车、5000吨补给品,其中有1400吨油料。非洲军的士兵们惊诧地发现自己的对手的补给无比奢华,仓库里储存着真正的白面粉、香烟、烟草、食品包括果酱和咸牛肉罐头,还有丰盛的啤酒:“不是那种冒牌的淡而无味的英国啤酒,而是那种粗矮的贴着著名的蓝色慕尼黑罗温布鲁商标的瓶装啤酒”而反观非洲军团,他们自从踏上非洲土地以来,伙食只有单调的黑面包,罐头蔬菜,罐头沙丁鱼和盟国意大利提供的一种味道糟糕,配料不明的肉罐头,上面写着“M.A”,德国士兵讽刺地称其为“墨索里尼老驴肉”。

1945年4月,第三帝国即将崩溃的前一刻,德国人均配给的肉类脂肪跌至每周48克,重体力劳动者每天的卡路里摄入量也跌破了1000,成群的德军士兵手持美军散发的食品兑换券宣布投降。

美国:

前线的美国大兵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是火力,医疗,尤其供应补给,都令他们的轴心国对手相形见拙,慷慨的联邦食品与营养委员会为参军的小伙子们订下了每日高达4785卡路里的热量摄入标准,足足超过基本需求20%,超过德国士兵实际摄入量的50%,是日军纸面最高配给量的2.5倍:每个士兵每年可以享用234磅红肉,1943年,在一艘英国驱逐舰上服役的英国皇家海军少尉R.B.巴克尔和舰上同僚一起,在美国军舰的食堂上享受了一顿正餐,包括烤T骨牛排配洋葱汁,法式烤土豆与酸奶酱,全然新鲜的绿色蔬菜沙拉,最后上来的是货真价实的大杯现磨咖啡以及一大块儿苹果派,即便是最为艰苦的步兵和海军陆战队,在严酷的环境下也很少挨饿,如果美国士兵远离条件许可的拥有大型综合厨房的兵营,被称为“B口粮”,的野战伙食仍然令其他军人垂涎三尺,包括米饭,通心粉,燕麦片,果酱,糖浆,酸菜,番茄酱和其他调料,以及其他罐头肉类和罐头蔬菜,共计超过100种配料,在欧洲战场,挑剔的美国士兵经常把一些不爱吃的食物“处理”给德意战俘,比如罐头水果。有时,这种丰腴甚至引发了盟友的敌视,驻扎在新几内亚的澳新军团空军地勤军官斯坦.图特就在日记中抱怨说,驻扎在机场临时土路另一头的美国大兵什么都有,新帐篷,蚊帐,除虫剂,热带雨衣和军靴,自己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每天早晨飘来的咖啡香味和新鲜煎蛋混合培根的气息

日本:

最惨的一家来了,由于在之前的问答中已经说过了海军,这里就说下苦逼的陆军。

1931年,日本陆军颁布了《战时给与规则》,陆军每人每天伙食定量是

主食:精米640克,精麦200克,代用品为面包1020克,饼干675克。

肉类:罐头肉150克,代用品为带骨鲜肉或者鲜肉200克,或无骨鲜肉150克,鸡汤150克,或干肉120克

蔬菜类:新鲜蔬菜500克或者干蔬菜110克

腌渍物: 梅干40克,代用品为酱菜60克

调味料:浓缩酱油20克,食盐12克,味增粉40克,砂糖15克,代用品为酱油0.1升或者味增75克。

饮料:茶叶3克

加给品:清酒0.4升或者烧酒0.1升,甜食120克,卷烟20支。

听上去不错,但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的后勤补给标准就迅速跌落。

如果大家读读东史郎日记,就可以知道,物产有限,后勤保障能力很差的日军在进入战场后,补给捉襟见肘,在部队出发的前几天,还可以用自带的物资,然后皇军就开始勒紧裤带了,一天吃不到一合(0.18升)大米,下饭的就剩腌渍酱菜,基本上看不到肉类或者动物蛋白,除非就地征发,哎说白了就是抢劫强征。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的伙食整体水平进一步下降。侵华战争初期,日军主食还能有70%大米,太平洋战争一爆发,就下跌到50%,普遍以面粉制品为主食,面粉中不断掺杂大豆,小米,杂粮,供应量从每天6合,降低到5合(700克),在副食品上,猪肉,牛肉,禽类,蛋类迅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鱼,腌鱼,1943年后连腌鱼都一尾难求,只剩海带,南瓜,萝卜等。

更让日本下级军人头疼的是,军饷也不够花了,侵华日军实行“强迫贮金”制,每次发薪水时,规定的贮金被强制扣下,战时不得支取。随着战争的扩大化,日本货币不断贬值,而日本陆军士兵的伙食费,是从到手的军饷里抽取,交给联队里负责后勤仓储的士官或者炊事长官,炊事兵,剩下的才可以自己支配,从随军小卖部里买点副食改善生活。

随军小卖部,被称为“酒保”,侵华战争早期,日本物资尚算充裕,国内民用消费企业还能维持生产,导致“酒保”中商品种类丰富,价格便宜。但随着日本丧心病狂,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国内经济被纳入总体战渠道,国内民用消费企业大量转行生产军用产品,并且美国海军封锁运输线,使得日本从东南亚占领地攫取的大量物资也无法运回国内,造成后勤物资供应匮乏,于是日本陆军一线部队不得不宣布,大队以下单位取消“酒保”,而“酒保”中的各种副食不仅种类稀少,价格更是一飞冲天。从1939年到1943年,侵华日军陆军部队内的“酒保”所售面包,价格上涨了3倍,卷烟上涨10倍,白糖价格上涨100倍。

另外,日本陆军内部等级森严,物资供应严重不公。根据驻扎在胶东的日军独立混成第五旅团19大队士兵小林清回忆,1939年时,日军供应已经严重匮乏,每人每顿只有2合米,本来就不够吃,中队长还借口“战时肯定吃不饱,所以平时更要锻炼在饥饿条件下作战!”,再把士兵的每日粮食配给减去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剩余部分还用小米,高粱,土豆取代,另外,副食种类质量也迅速减少“以前发的罐头,是猪肉,牛肉,鱼肉,鸡肉,现在的罐头,是豆子和没滋味的昆布(海带),下饭的日常菜肴也是南瓜,茄子汤和白菜汤。”可与此同时呢,日军中高级官佐却在大吃大喝(私物料理),而采购食材的资金却来自士兵们的贮金和伙食费,掌管小卖部的“酒保”也和军官沆瀣一气,供应的物品中,稀缺质优的优先供给军官。

到了这种地步,皇军也顾不得“体面”了,抗日神剧里鬼子下乡,见到老乡饲养的肥鸡肥鸭就两眼放光的镜头,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到了1945年日本山穷水尽,濒临投降的时候,日军自觉败局已定,许多二线作战部队已经濒临瓦解,士气低落,河北日军居然开始明码标价,用自己的武器弹药和当地乡绅,村民甚至抗日自卫团做交易,换取食物。驻冀县的一股日军平均年龄40几岁的“守备部队”,用一挺重机枪换来了一顿丰盛的猪肉水饺......河南商丘附近,某日军守备部队中队长,居然“以权谋私”,当上了驻地附近某大户人家的“上门女婿”,代价就是隔三差五上老丈人家吃一顿饱饭........


用户69792950182


嗯 吃的最讲究的是英国,最土豪的是美国,德国苏联已经很差了。日本基本靠抢,中国……

这里要注意的是,各个时期军队的每日配给标准是不一样的,可能例子有些以偏概全,不过如果列出各个时期的配给标准估计也没什么人看。有人有兴趣再列吧。

有这么一个案例,隆美尔攻陷了英军在埃及的一个要塞,结果在里面发现了大米、面粉、香烟、果酱和咸牛肉罐头,甚至还有慕尼黑的瓶装啤酒。这让德国佬觉得,英军简直是来旅游。而德军在非洲的伙食基本是黑面包、蔬菜罐头和沙丁鱼罐头。

你们以为这就结束了?呵呵,二战期间,如果按照重量来统计,红茶是英军仅次于子弹的军购物品,连炮弹都要排在他的后面,你敢信?所以关于英军红茶最出名的段子是一辆坦克撞了树,英军努力了半天发现不能让坦克动起来,于是他们躲在坦克后面,在枪林弹雨中煮其了红茶……


德军认为他们伙食差,苏联人笑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苏联人的伙食就是黑面包。请注意,这还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到的,供应紧张的时候,苏军要靠两块手表才能换一条黑面包,注意,这条黑面包是10个人一天的口粮。如果你对俄罗斯人说“125克黑面包”,那么他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列宁格勒保卫战。在德军重兵围困列宁格勒的最艰难日子里,列宁格勒的平民每天所能得到的唯一的食物,就是这125克掺锯末的黑面包。


日本人的伙食,最好吃的永远是第一顿饭。有个新兵说,他第一顿吃的是红小豆煮黏米饭,然后,上司告诉他们,今后一切都会严酷起来。以后他们的早餐就是凉米饭加咸菜,午饭就是米饭+一点肉,晚饭就是一碗汤+一点点米饭和蔬菜。这还是有保障的那种。没有保障能力的日军,比如侵华日军,基本就是就地解决,也就是抢。所以为什么电影里经常出现日本人抓鸡呢?那是因为日本人的后勤系统是真的垃圾啊。


不过五十步笑一百步,说起中国军队,不说后勤补给能力造成的物资短缺,也不说羸弱的经济基础,单说军队内部的贪腐,就够让人恶心的了。国民党军很多被征召的士兵,基本都是饿着肚子在打仗,而美国援助的军事物资呢,可能被部队主管转卖到后方。而八路军虽然说不存在腐败问题,但是因为军事封锁难以获得援助物资,小米加步枪已经属于高配了。这也是南泥湾大生产的意义所在。



看完了各国的凄惨,再来看看美国的土豪。德军士兵曾经缴获过美军的后勤装备,发现里面的蛋糕生产日期显示,是昨天生产的。而这时天空中还在用军用运输机空投补给。


平时美军有冰淇淋和咖啡,感恩节有火鸡。口香糖和香烟也不会缺。当时美军运往欧洲战场的香烟和雪茄达到了4.3亿支和2000万支。诺曼底登陆战后,400万美军一年喝掉了10亿瓶可乐。


美国军援最出名的斯帕姆午餐肉,在各国都好评如潮,认为是世界上最美味的肉制品,然而,在美军心目中,这种罐头简直就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军需官应该上绞刑架”。

而这种罐头在苏联,获得的评价就是,没有这些罐头,我们苏联军人就无粮可吃。这是赫鲁晓夫的原话。在英军和澳大利亚,这种罐头是用来招待客人的,撒切尔回忆,有一次他们午餐有斯帕姆,他们会觉得这顿饭是多么的丰盛啊。


可是现在呢,SPAM这个单词在网络中是垃圾邮件的意思,你可以想象一下,美国的少爷兵吃的有多好,又对这种罐头有多大的怨念。



————————————————我是萌萌的分割线——————————————


既然有人提到不要把日本陆军的猪食和海军的马鹿对比,我就再说一点日本海军的待遇吧。


日本海军军官的早餐:鱼干、海苔、味增汤、腌酱菜、白饭(日本人只在生病时吃粥),有留洋经历的军官如果想吃西式早餐也完全没问题。

午餐:依照汤、鱼、肉次第上菜的西式全餐,不管寒暑用餐时需求穿上外套、并且依照英式餐桌礼仪用餐。这一点大家可以参看一下相对早期的二战电影,无论是美国拍的还是日本拍的,关于日军用餐,其实相当考究。电影里出现的军乐队伴奏,那是真的……

晚餐:有各种不同的日式料理,包括龙虾、鲷鱼等等。如果你没吃饱,甚至可以向厨房要求夜宵。


当然有人问一般的水兵是什么待遇?嗯,虽然未必如军官那样吃的那么奢侈,可是鸡肉和咖哩牛肉、味增汤、鱼这样的还是管饱的。主食是混了大麦的米饭。(这一点陆军部队也是如此,日军在东南亚出现大规模的脚气病,所以他们很注意精米和糙米搭配,因为糙米有大量的维生素B2可以治疗脚气病)


至于日军里伙食最好的部队是什么?答案是空军。主食是三明治和寿司,喝的是好茶和葡萄酒,以及在其时第一流的乳酸饮料。此外每个飞行员都别的配发巧克力和优质的糖块。


事实上,世界各国伙食最好的都是空军,最苦逼的都是陆军。这是常态。

其实我在开篇之前就说了,我举的这些例子,很可能以偏概全,这是大致的形势,具体到不同的部队,待遇确实是不同的。我看到其他的答主也有提供各国的配给标准,其实这个也仅仅是理想状态,伙食的好坏,其实最后还是建立在后勤上,还有不同战争时期补给的难易。


所以大家如果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最正确的方法是研究各个战争时期各个国家的配给标准,然后前后对比。从侧面能反映出后勤的好坏以及当前的战争形势。至于我讲的这些,大家当个段子看个乐呵便行。


萌萌的糯包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军队的伙食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军队的战斗力。那么,在20世纪最大的一场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军队的伙食状况如何呢?


苏军——黑面包

黑面包是一种通俗的叫法,其本质上应该称为“麸皮面包”--也就是面粉中掺杂着少许麸皮做成的面包。黑面包是苏联人民的主食,口味有点酸又有点甜(好复杂的味道),并不是很好吃,但是可以说就是这种不太好吃的黑面包拯救了苏联。



二战时期,苏联的战线拉得最长,军备补给十分匮乏,对于前线的战士来说,吃一顿饱饭是十分奢侈的。黑面包由于其制作方式简便、保鲜时间长、解饿效果好就成为了苏军必备的军粮。有记录记载,黑面包在二战时期支撑着1000万人的战斗力,曾拯救过数万名因接濒临死亡的苏军战士。



除了黑面包。伏特加也是士兵们的最爱。时不时地喝上两口既能提升精神,又能抵抗寒冷。


美军——可乐和肉

二战时的美国国力强大,军队的伙食自然也十分丰盛。巧克力、可口可乐、口香糖、野战饭盒,是二战中美国士兵随身必带的几种即食食品。1944年,400多万美军出境作战,一年时间里竟然喝了10亿瓶可乐(美国人是有多爱喝可乐)!同时,口香糖也是他们最常吃的零食,嚼着口香糖和巧克力的美国大兵成为影视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除了零食外,美国大兵最爱吃的就是肉了!美国的荷美尔食品公司生产的“罐头午餐肉”成为二战美军主要的肉食来源。美军中午和晚上的食谱都是:罐头肉炖梅干,在废罐头上加热的肉末杂菜,肉大部分都是斯帕姆午餐肉(荷美尔公司生产)。二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对荷美尔公司的总裁还专门的感谢了一番。


德军——营养均衡

二战时期德军战斗力强大与军队伙食营养均衡有着很大的关系。德军的伙食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占50%,晚餐占30%,早餐占15%。同时,蔬菜和肉类均衡搭配:蔬菜750g,高脂肪食品210g,蜂蜜或果酱200g,调料15g等。除此之外,还配有香烟7包,巧克力或者糖果一袋。



军队的后备补给也是相对稳定的,伙食的配送会在24小时内由运输兵送上前线,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同时,运输兵还会带回士兵们的家信,给后方的家人带来平安。



日军——基本靠抢

有日军战士回忆道:入伍的第一天,会有一顿特别丰盛的欢迎晚宴,酒足饭饱之后,长官发话说,这是你们吃过的最后一顿好饭了!可见,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军队伙食也是捉襟见肘的。



二战初期,日军的伙食标准大概是:米640g,罐头肉150g,泡菜40g,调料20g等,看着还是不错的。可是,随着战事的发展,军官也要求士兵们被迫“减肥”,逐步减少粮食的供给量。这也促使日军在战场上,每到一个地方就会进行大肆的掠夺。更可怕的是,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日军会选择杀死俘虏或受伤的战友来补充战斗力!



可见,军队的伙食状况对各国军队的战斗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关乎整个二战战局的走向。“民以食为天”,粮食的作用无时无刻不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二战时各军伙食大比拼》--《少男少女》2013年第2期

铁血军事 ——《二战时期各国军队伙食大PK》


历史研习社


二战中各国的伙食标准相差很大,对于后勤服务中的饮食历来是各国非常重视的一环,为了保证战斗力,尽一切力量让士兵吃好显的尤为重要。这也是一个国家国力的体现。

美国

万恶的美帝军队待遇是最好的,美军不但有充足的肉食,还有可口可乐等饮料,甚至还有香烟,巧克力和口香糖。二战中仅1944年,美军就就消耗了10亿瓶可乐。在诺曼底登陆后,跟随登陆的还有一整条可乐生产线。



野餐饭还有涂好黄油的面包和午餐肉。美军的罐头也是多种多样,有牛肉罐头,沙丁鱼罐头,还有火鸡,奶酪,冰淇淋等。

这样的伙食引来了各国的羡慕,午餐肉无限量的供应,让美军士兵深恶痛绝,当时美军士兵甚至说道:“宁愿去啃木头”。但是却是其他盟军的抢手货。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回忆说:“1943年圣诞节后的第一天,有朋友来访……我们打开一罐斯帕姆罐头,我们还有一些莴苣和土豆。朋友高兴地说:午餐肉和沙拉,多么丰盛啊!”

苏联

苏联的伙食供应也不太一样,随着战争继续,苏联粮食短缺越来越严重,而且苏联还丢掉了欧洲的粮仓乌克兰。苏联的主食是白菜汤个煮荞麦汤,面包,通心粉,咸鱼等等。不过时常供应不足。

不过当时苏联为了保证吃饱,就不在意吃好与否了,提供了一种黑面包,据说挽救了数十万苏军的生命。掺杂草籽和木屑的黑面包虽然难以下咽,但是至少能维持生命。

德军

德国的伙食分两种,一种是在前线的士兵,伙食比较好,也比较充足。每天能吃到1.5斤面包,1.5斤蔬菜,250克肉类罐头。还有香烟茶叶,小甜点等。

不过到了后期,伙食也开始下降。有时候隆美尔也只能吃到一些罐头和面包,而且供应量也不足。相对粗糙的食物让隆美尔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意大利

意大利虽然战绩平平,伙食还不错。他们的伙食标准有面包650克,黄油40克,蔬菜350克,肉类250克。鱼30克,葡萄酒250克,啤酒250克,水果300克,点心65克。

但是这也是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后来也伙食标准越来越低。在西西里登陆后的沼泽大战是,每天只有200克黑面包,三个马铃薯就打发了。

英国

英国虽然也比较紧张,但是相对来说要好于德军和苏军,毕竟有土豪美国的包养。每天有一磅罐头肉和咸肉,或者1.25磅鲜肉。1.25磅面包,3盎司奶酪,8盎司新鲜蔬菜。哦对了一磅大约453克。还有一些酒类只能品。



日本

鬼子虽说外亚洲国力第一,但是远远不如欧洲和美帝。米650克,罐头150克,干菜10克,泡菜40克。而且很多还都是靠抢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