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蔡襄故里頌之二|古街文韻

千年古鎮,人文蔚興,自宋至清賢人志士輩出,楓亭登進士第達127人,職官以上112人,百代英豪,風韻如歌,開創偉業,舉世觀瞻。

蔡襄故里颂之二|古街文韵

蔡襄陵園

追溯宋代,歷史名臣蔡襄,仁宗天聖八年登進士,為官三十七載,政績卓著,事蹟顯達,古今傳聞。他剛正廉明,興利除弊,而且學識淵博,書藝高深。《東坡題跋》贊曰:“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著有《宋蔡忠惠文集》《茶錄》《荔枝譜》。

蔡京、蔡卞兄弟,神宗熙寧三年同登進士,昆仲兩宰相,傳為美談。蔡京五度為相,他推行經濟革命,鼎力文藝復興;他工書法,字勢豪健,氣韻生動;他善音律,府中伎樂演唱宮中秘戲,溶進莆仙民歌俚曲,形成莆仙戲風行;他倡建木蘭陂,灌溉良田,造福鄉里。蔡卞是宋朝改革家王安石的女婿,官至尚書左丞,著有《毛詩名物解》。

“五里兩狀元”“一溪四八皂”,民間佳話,至今流傳。從霞橋到麟山,相距五里之路,出了兩名文武狀元。宋代武狀元薛奕,力拔山兮氣蓋世,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元代文狀元林亨,滿腹經綸,才華橫溢,讀書之所被朝廷賜為“大魁天下”。明朝年間,楓慈溪兩岸,兩裡之內地域,登進士第四人,官至兵部尚書林蘭友、戶部主事薛大豐、江西參議陳遷、行人司徐徲佳,名噪楓江。

蔡襄故里颂之二|古街文韵

元宵燈節

千古風流人物,延續著楓亭千年文脈。宋代流傳下來的元宵燈節,彙集社火、放燈、遊神諸種古典和民俗文化,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蔡絛在《西清詩話》描述張燈情景:“香湧太平港,燈耀青螺峰。”可見當時楓亭燈事盛行。 每當燈事在古街演繹時,千人遊燈,萬人觀燈,十音八樂,古韻新聲,鞭炮鳴聲,迴盪夜空,洋溢著喜氣,洋溢著自豪,洋溢著幸福。看特色花燈,多元形態,兼容共生,推陳出新,活力迸發,不愧是“明月滿街流水遠,春燈入望眾星高”。這就是濱海文化,這就是和諧文化,鑄就楓亭之魂,融成楓江之靈,擎起虞峰之燈。

古街人文氤氳,成為楓亭底蘊豐厚的一個縮影。這裡有仙遊歷史上最早的巡檢司,是地方行政、軍事和海防管理機構;這裡有唐代延續下來的楓亭驛,居有飲食,行有車輿,是古代地方郵政、交通管理站;這裡有元代太平港,是地方對外商務港口。

楓亭古街由霞街、蘭友街、 學士街組合起來的。穿梭霞街,路分兩條,一條是北門街,位於古街最北端,有依鄰而建的“戚繼光碑”和“吳瑛碑坊”,歷來是楓亭的交通紐樞。一條是魚街,離碼頭最近,成為從事海產品買賣的地方。林享在《螺江風物賦》敘述:“舶艫銜尾,風濤駕空,招來遐珍遠貨,無不輻輳於南北之賈客。”

蔡襄故里颂之二|古街文韵

林蘭友祠堂

徜徉魚街,跨過太平橋,便是蘭友街了。這條為紀念明代忠臣林蘭友命名的街道,原本是楓亭的商業中心,保存著許多精緻典雅的傳統建築。品味古街,古老的房子,看上去斑駁殘破,木質結構店面、樓閣、柵欄,依然古色古香,彷彿每根木柱、每片磚瓦都流淌著古典文化的血液,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太平橋邊有座觀音亭,唐代建築,頗具歷史感,供奉觀音坐像,乃古樟木雕,千年不腐。這是仙遊最古老的文物,美到極致。古街還有七墩八塔,蘊藏在民居建築裡屋,依舊散發出濃郁文味,那麼誘人探究。

蔡襄故里颂之二|古街文韵

藍溪搗月

走過蘭友街,盡頭就是學士街。這是古街最南端的街道,宋代古驛道,為紀念蔡襄住居地而命名的街道,保存蔡襄之母盧氏洗衣石,由林肇棋題刻“藍溪搗月”詩詞。民國時期,這裡是福州與泉州之間唯一通道,如今已沒有往日車水馬龍的喧囂。與其說這是繁華過後的寂靜,不如說是歷史沉澱後的滄桑。這裡,楓亭中學和楓亭中心小學校址仍在,每天數千學生朗朗讀書聲,上下學經過時歡笑聲,給古街增添無限生機與活力。

蔡襄故里颂之二|古街文韵

楓亭糕印模

行走古街,街上那彈棉店、燈籠店、木竹店、裁縫店、豆腐店、糕點店,和門前掛著一個千年龜殼的老藥店,個個都是老招牌,店店都在延續著經典,成了人們無法抵禦的誘惑。古街市場,依然是楓亭人氣最旺的地方,展示著里人世代勤勞善良、勤勉經營的民風。

蔡襄故里颂之二|古街文韵

勵志校訓

古街北端往西,沿著四千米長的蔡襄路,一直到福廈路交界處的白蛇過路,一學院巍然矗立,肅然景仰。這是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福建省一流的高職院校。楓亭,這個出狀元、出宰相的地方,如今擁有仙遊唯一 一所高等學府。這是立德躬行、博識厚技的地方,凝聚於此的是幽邃的學魂和敬業精神。鄭志忠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