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日本有“江戶時代”、“昭和時代”等,這些名字是怎麼定的?

郭氏阿杰


石器時代以後,日本的時代命名分以下幾種情況。

一、以陶器命名。

1、繩文時代(?——公元前3世紀)1877年。美國動物學家摩斯在東京大森貝冢發現了一種陶器,稱之為Cord Marked Pottery,後日本考古學家白井光太郎將其命名為繩紋陶器。二戰以後統一稱之為繩文陶器。繩文時代即因此得名。

2、彌生時代(公元前3世紀-3世紀)。1884年初,考古學者有坂鉊藏在今天東京大學工學館10號樓附近的彌生町一個陸軍手槍射擊場,發現了半個壺形陶罐。後來,他將此陶罐交日本考古學的創始者坪井正五郎鑑定,後者以壺形土器的“出生地”為其冠名,稱之為“彌生式陶器”。彌生時代即因此得名。

二、以政權所在地和都城命名

1、大和時代(公元3世紀—6世紀)。大和時代又稱古墳時代,因大和政權而得名。但大和政權究竟位於畿內(以奈良為中心)還是九州,長期存在爭議。京都大學教授內藤湖南在《卑彌呼考》中主張“大和說”,東京大學教授白鳥庫吉在《倭女王卑彌呼考》中主張“九州說”。目前考古證據傾向於“畿內說”。

2、飛鳥時代(公元600年——710年),因中央政權所在地飛鳥(又稱藤原京)而得名。飛鳥時代是日本中央集權的天皇制開始形成和佛教文化繁榮期。聖德太子推行的改革就在這一時期。“天皇”名號也產生於這一時代。

3、奈良時代(710—794年)。因都城所在地奈良(當時稱平城京)而得名。奈良時代是女天皇頻繁登基時代。日本歷史上共有8位女天皇,3位產生於奈良時代,包括第1代女天皇元明天皇。奈良時代是日本全方位學習中國唐朝時期。

4、平安時代(794—1192年),因都城位於平安京(今天的京都)而得名。平安時代是藤原氏權傾舉朝,攝政、關白當政,也是天皇退位後作為上皇在院廳執政時期,天皇權力因此逐漸旁落。平安時代是從“唐風文化”向“和風文化”轉變時期。

5、鎌倉時代(源賴朝建立幕府的1192—至1333年幕府滅亡)、室町時代(足利尊氏1333年建立幕府至1573年幕府滅亡)、安土·桃山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為“天下人”的1573—1603年)、江戶時代(德川家康建立幕府的1603年至1868年“大政奉還”,幕府“謝幕”。)整個武家時代也均以政權所在地命名。

三、以天皇元號命名。

1、明治時代(1868—1912年)。1868年明治政府建立後,當年9月8日,天皇根據臣屬撰定,取中國古籍《易經·說卦傳》中“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一句,改元“明治”,並規定“自今以後一世一元,永為定製。”因此,自明治時代,日本時代名稱均以天皇元號命名。

2、大正時代(1912——1926年)日本第123代天皇嘉仁登基後,改元“大正”。“大正”年號典出《易經》第十九卦中的“大亨以正,天之道也。”這一年號過去曾四次被選為候補,此次改元終被採用。

3、昭和時代(1926——1989年)“昭和”元號取自《書經·堯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儘管昭和時代既沒有“百姓昭明”,更沒有“協和萬邦”。

4、平成時代(1989——2019年)“平成”元號出自《史記·五帝本紀》“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以及《尚書·虞書·大禹謨》中“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先平成天皇明仁已宣佈退位,明年日本又將走進“新時代”。


馮瑋


1.繩文時代(距今1.4萬年前日本列島形成-約公元前4世紀)

此時代出土陶器大多表面裝飾有繩子的紋樣,所以得名“繩文”。

2.彌生時代(約公元前10世紀-3世紀)

1884年在東京彌生町出土了該時代的典型陶器,所以命名為“彌生”。彌生時代日本從採集經濟進入了農業時代,以稻作為主。

3.古墳時代(3-6世紀)

此時代的統治者往往為自己興建大型的、前方後圓的“古墳”,因此得名。

4.飛鳥時代(6世紀-710年)

中央集權體制形成,效法唐制的“大化改新”開始,“日本”這一名詞首次作為國家的稱呼出現。得名於遺址所在地“飛鳥”。

5.奈良時代(710-794)

《養老律令》的實施標誌著律令制國家形成。一般認為前代天皇的諡號(自“神武天皇”起)是此時追封。得名於首都平城京(今奈良)的奈良坊(宮殿所在地)。

6.平安時代(794-1192)

平安時代是日本古代“漢風文化”的鼎盛時期,同時也開始發展了日本特色的“國風文化”。絕大多數時間,大權被外戚藤原氏掌握,藤原氏控制攝政、關白兩大要職,史稱“攝關政治”。得名於首都平安京(今京都)。

7.鎌倉時代(1192-1333)

1192年,取得“源平合戰”勝利的源賴朝就任徵夷大將軍,開設“鎌倉幕府”,日本進入了第一個武士掌權的時代。但是不久後,大權由世襲“執權”(官名,主要任務是輔佐幕府將軍處理政事)的北條氏控制。

1274、1281兩年,蒙古發兵攻打日本,但是被擊敗,史稱“文永·弘安之役”。

8.南北朝時代(1336-1392)

1333年,忠於後醍醐天皇的武士們攻滅鎌倉幕府,天皇重新掌握政權,次年改元建武,史稱“建武新政”(至1336年)。但天皇重用公家(貴族),輕視武家(武士),導致大將足利尊氏反叛,另立天皇,後醍醐天皇南逃大和(今奈良),史稱“南朝”,而稱足利尊氏擁立的天皇為“北朝”。1392年,南朝投降,南北朝時代結束。

有意思的是,雖然今天的天皇是北朝後代,但是明治天皇卻裁定南北朝時代的南朝才是正統。(可能是因為南朝保有著日本的國家象徵——三神器)

9.室町時代(1338-1573)

1336年,足利尊氏攻佔京都,兩年後建立室町幕府,日本歷史上第二個幕府開始。得名於幕府所在地——京都室町。

10.戰國時代(1467-1573,結束時間有很多種說法)

1467年,幕府兩大重臣山名氏、細川氏以將軍繼承人問題為藉口大打出手,戰火遍及全國,史稱“應仁之亂”。戰後,幕府威信一落千丈,日本進入了“下克上”的戰國時代。

“戰國”二字的來源無疑是中國的戰國,但是最早提到這個詞的時人是武田信玄製定的法律《甲州法度之次第》:“如今,乃是戰國之世。”

11.安土桃山時代(1568-1603)

1568年,織田信長上洛(率兵攻入京都),取得了幕府的控制權,更在1573年攻滅了幕府,開始了他“天下布武”的征伐。1582年信長被部下明智光秀兵變謀害,其大將羽柴秀吉(後來被賜姓豐臣,是為豐臣秀吉)取得了政權並統一全國。1598年,在發動文祿慶長之役意圖侵略亞洲其他國家失敗後,秀吉病死。死後的權力矛盾導致了關原之戰的爆發,最終1603年德川家康奪取了政權,並在1615年徹底消滅豐臣家。

得名於織田信長修建的安土城(取“平安樂土”之意)和豐臣秀吉修建的桃山城(伏見城的別名,以所在地有桃山而得名)。

12.江戶時代(1603-1867)

得名於德川家康成立的江戶幕府。幕府末年,倒幕運動越發興起,在倒幕軍取得軍事上的勝利後,幕府宣佈投降。

13.明治時代(1868-1912)

得名於明治天皇。日本通過明治維新一躍成為亞洲唯一的資本主義強國,並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

“明治”語出《易經》:“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

14.大正時代(1912-1926)

得名於大正天皇。大正時代的日本相對平和,接受了軍備控制的理念,並且國內氛圍也相對自由,史稱“大正民主時代”。

“大正”語出《易經》:“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15.昭和時代(1926-1989)

昭和時代前期,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並策動了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在二戰戰敗後,日本實現了經濟騰飛的奇蹟,重新成為了世界經濟大國之一。

“昭和”語出《尚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16.平成時代(1989-2019)

平成語出《史記》的“內平外成”和《尚書》的“地平天成”。

今年(2018)是平成30年,平成天皇由於年事已高,決定在2019年退位。屆時,日本將會迎來一位新天皇,進入又一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