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历史上有哪些可以和“既生瑜,何生亮”表达意思相接近的诗句和名言?

离去的流星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周瑜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临死之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喟然长叹。

这个大帽子扣的如此妇孺皆知深入人心,以至于历史上那个“曲有误,周郎顾”的风流倜傥的真实周瑜,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在凡夫俗子的曲解中落下了一个让人叹惋的笑柄。

周瑜的这句“既生瑜,何生亮”临终遗言,让我想到了一句诗和一句俗话。如下:

先看诗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在吟咏黄鹤楼的诗中,最著名的就是崔颢的这首《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说诗仙李白又一次登临黄鹤楼,极目远眺汉阳城、鹦鹉洲,诗兴大发之际欲赋诗一首,可是当他读到崔颢的这首诗之后,不由钦佩不已,自叹弗如,难以超越,于是以戏谑的心态写下了这样一首打油诗:

一拳搥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当然,与上述故事异曲同工的是,这应该都是后人的杜撰的牵强附会之说。但后人由此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搁笔亭,以志其事。

其实,在历史上真有对此做过考证,如明朝的杨慎在他的《升庵诗话》卷十一《搥碎黄鹤楼 》中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句诗作出过考证:

李太白过武昌,见崔颢《黄鹤楼》诗,叹服之,遂不复作,去而赋《金陵凤凰台》也。其事本如此。其後禅僧用此事作一偈云:“一拳搥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傍一游僧亦举前二句而缀之曰:“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又一僧云:“酒逢知己,艺压当行。”元是借此事设辞,非太白诗也,流传之久,信以为真。宋初,有人伪作太白《醉後答丁十八》诗云“黄鹤高楼已搥碎”一首,乐史编太白遗诗,遂收入之。近日解学士缙作《吊太白》诗云:“也曾搥碎黄鹤楼,也曾踢翻鹦鹉洲。”殆类优伶副净滑稽之语。噫,太白一何不幸耶!

但不管怎样,李白对崔颢这首诗的推崇是千真万确的,他所写的《登金陵凤凰台》可以明显的看出是对崔颢的致敬之作。其诗如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再看俗语:一山不容二虎。

这句俗语很好理解,意思浅显明白,就是一座山容不下两只老虎。

这样的一句俗语与之相比意思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既生瑜何生亮”是一种主观上自我认知,“一山不容二虎”是一种客观上的旁观立场,更接近一种零度视觉。


严重欢迎随喜关注,随心点赞或者随意吐槽!



吃素的穿山甲


已经有朋友为周瑜正名了,我就不啰嗦了,历史上的周瑜周公瑾“雅量高致”,不是小肚鸡肠嫉贤妒能之人,三气周瑜和“既生瑜何生亮”的话都是小说家演义出来的,周瑜实为病死,不是气死的。

但是,“既生瑜何生亮”,“一时瑜亮”等已经成为了形容有更牛的人在,自己生不逢时啊,这样的事这样的人这样的感慨还是实际存在的。

我想到了一句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对了,就是大诗人李白提的诗,至少在写黄鹤楼这件事上,诗仙李白落了下风,成了“周瑜”,而崔颢成了“诸葛亮”。

先来看看崔颢这首《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写的的确是好啊,难怪有诗评家认为这首诗是“唐代七律第一”。诗仙李太白颇有自知之明。

实际上诗仙或者是终归不服气,亦或者是对黄鹤楼太有感觉,在之后他还是写过几首与黄鹤楼有关的诗:

先看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说实话,笔者曾经有段时间老把这首诗和崔颢的黄鹤楼中诗句搞混,原因是都有辞楼或者别楼,而且押韵押的一样。

他还写过一首《鹦鹉洲》,就是芳草萋萋鹦鹉洲那个。最有名的是《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脍炙人口,普遍被认为有模仿崔颢《黄鹤楼》的嫌疑,诗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大家看看是不是很像,而且又是同一个韵噢!


磨史作镜


“既生瑜,何生亮”表达周瑜临死前的不甘与嫉妒。周瑜被诸葛亮活活气死。这是在《三国演义》里的桥段。


其实历史上的周瑜肚量很大,精通音律,善于谋略,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的佳话。这是说周瑜宴请,阁楼女子有一个音律弹错了,周瑜没有生气,还帮她指正。大文豪苏轼笔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才是真正的周瑜。

关于“既生瑜,何生亮”我还是想到了两句诗。一个是白居易的新乐府《琵琶行》中歌女演奏琵琶时唱:

“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意思是歌女当初每次演奏玩都被当时的艺术达人和艺术大师称赞,画完妆后被同行嫉妒。

还有一个就是屈原的《离骚》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意思是众女嫉妒我的美貌,给我穿小鞋,散播谣言说我不规矩,善奇巧淫技。这是屈原以美人自比,众女比喻楚国朝廷小人。


红雨说历史


庞涓和孙膑为鬼谷子门下的师兄弟,后同仕魏国。庞涓嫉妒孙膑之才,设计陷害,几致孙膑于死地。后孙膑死里逃生,落难齐国,遂仕于齐国。

后来,魏国围攻赵国首都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国随派孙膑等领兵救援。孙膑先采用“围魏救赵”之计,迫使魏兵离赵回援。又采用“增兵减灶”之计,诱使魏兵追至马陵道附近,包围歼灭。庞涓身中多箭而死。死前,羞愧愤恨,仰天长叹曰:“遂使竖子成名!”(唉!我落得如此下场,竟让这小子成了名),这句死前的呐喊,既有羞愤,又有羡慕和嫉妒(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羡慕嫉妒恨),和“既生瑜何生亮”同样的含义,只是更加悲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