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大萧条、金融危机

本.伯南克是美国经济学家,同时在2006年2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间担任美联储主席,带领美联储较为成功地应对了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其在危机期间的一系列举措(也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四次QE量化宽松政策)虽然饱受争议(有人称他为救世主,有人称他为恶棍),但最终总算没有酿成类似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那样的全面持续的经济衰退,总体来说应该算是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在金融海啸期间的作为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对美国经济来说总体还是有功的。

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大萧条、金融危机

《大萧条》是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书名直译为《关于大萧条的论文集》,收录了伯南克与其合作者从1983年到1996年撰写的9篇论文。伯南克作为以研究大萧条和通货膨胀目标闻名的国际经济学和货币经济学泰斗,其在书中也自称在个人的学术研究中迷恋于对大萧条的研究,认为经济运行中越是显著的现象对经济学研究的意义更为重大。

“大萧条”是美国对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称呼,那场危机宣告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终结,也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一次展示出计划经济比不加调控的自由资本主义的优越的地方,危机中的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借鉴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的一些做法对美国经济进行调整和调节,形成了一直延续至今的有干预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大萧条、金融危机

伯南克在《大萧条》中认为,金本位制不能调节货币供应量,使得金融危机发生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陷入事实上十分严重的货币收缩当中,从而进一步地使得危机加剧,从金融领域深刻地波及实体经济,最终酿成了持久的经济衰退,也就是“大萧条”。

伯南克一系列论文写作的思路在于首先通过已有的经济学理论对于“大萧条”的原因及其他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测,然后为证明自己的推测搜集相关数据,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到较为科学的经济学结论。

《大萧条》对于一系列的经济学现象用科学的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在探究“大萧条”的原因及其他一些经济因素的周期性变动的同时也论证了金本位制度自身存在一定的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这与很精彩的吹捧金本位制和金银贵金属的《货币战争》的一系列书籍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

二十世纪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过去了,它的余韵早已不在,影响却一直留存到了今天,2008年的金融危机十年过去余韵犹在(至少中国的上证依旧没有打破危机前的高点),但可以预期其影响也将是较为深远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证了资本主义存在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存在的难以调解的矛盾,更具体来说就是由于经济运行中有产者剩余财富积累下来而退出经济运行过程使得社会生产力永久性地大于社会购买力,从而出现生产过剩,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遍接受“凯恩斯主义”思想或受其影响,在自由市场中添加计划的成分(或可以称之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学理论也不断创新和发展在注重“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之间做螺旋式上升的运动,理论日益进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日益完备完善,但依旧无法阻挡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发生。上世纪末东南亚金融海啸和拉美债务危机、新世纪伊始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2008年金融海啸和紧随其后的欧洲债务危机爆发。我们可以进行理性预期未来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爆发的概率几乎为百分之百(尚不知最近的全球股灾算不算金融危机,以及是否会在世界经济链条的薄弱处再次引发经济危机)。

我们建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我个人的理解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较为落后的阶段部分采用资本主义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要素和手段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研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大有裨益。至于当我们摆脱初级阶段进入较高阶段之后的经济运行体制,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话来说“未来自然有比我们更聪明的人”。

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大萧条、金融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