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燈塔市各鄉鎮地名來源以及故事

燈塔鎮 位於燈塔縣境中部,鎮政府設在光明路東南側,距縣政府1.5公里。其前身稱煙臺,由於火車站與山東煙臺火車站重名,以當時建燈塔初級農業社遂改今名。

張臺子鎮 位於燈塔縣境南部,鎮政府駐張臺子村,距縣政府10公里。相傳清順治年間,有張姓人家在此守護烽火臺,故稱張家臺子,後改張臺子。

鏵子鎮 位於燈塔縣境東部,鎮政府距縣政府12公里。因境地勢似“鏵子”故稱。

西大窯鎮 位於燈塔縣東部,鎮政府駐西大窯村,距縣政府15公里。1984年11月建鎮。唐末年間,境內西部所築磚窯,規模較大,因而得名。沈旦堡鎮 位於燈塔縣境內西北部,鎮政府駐沈旦堡村,距縣政府30公里。相傳清順治十年(1653年),有位“沈大人”死後葬於此地,故稱沈大人堡,後俗稱沈旦堡。

佟二堡鎮 位於燈塔縣境西部,鎮政府駐佟二堡村,距縣政府24公里。相傳明萬曆年間,佟氏兄弟來此開荒種地,生活安樂故稱同樂堡,後來佟大死去,改名佟二堡。

西馬峰鄉 位於燈塔縣西南部,鄉政府駐東上崗子村,距縣政府12公里。傳說清順治年間,此地村西有一座烽火臺,並有馬姓居住而故名。

柳條寨鄉 位於燈塔縣西北部,鄉政府駐柳條寨村,距縣政府12公里。據傳唐代此地有條溝,兩岸蒿柳叢生,當時稱柳條溝,後來唐軍在此紮營,並以天然的柳條壕溝為屏障,故改溝為寨。單莊子鄉 位於燈塔縣境西部,鄉政府駐單莊子村,距縣政府17公里。相傳很早以前,此地有朱、白、姜三姓居住,叫“三家莊”。以後戶數、人口逐增,為求和善相處,遂諧音單(善)莊子。沙滸鄉 位於燈塔縣境東南部,鄉政府駐東沙滸村,距縣政府13公里。相傳清順治年間,村東有河,且多沙粒,故名。

雞冠山鄉 位於燈塔縣境東部,鄉政府駐關門山村,距縣政府25公里。因村西南有雞冠山而得名。柳河子鄉 位於燈塔縣境東北部,鄉政府駐柳河子村,距縣政府17公里。因境內有楊柳河得名。

大河南鄉 位於燈塔縣境北部,鄉政府駐站前村,距縣政府八公里。因十里河俗稱大河,又村在河南岸故名。

王家鄉 位於燈塔縣境西南部,鄉政府駐王家村,距縣政府20公里。相傳清順治年間有王氏三兄弟落居此地,兄長王大倫主持家業,時稱王大倫屯,後定名王大人屯,1984年改稱王家。

邵二臺鄉 位於燈塔縣境西部,鄉政府駐邵二臺村,距縣政府四公里。傳有一邵姓人家從山東沂蒙山區來此,並在村南烽火臺附近開荒種地,故名。羅大臺鄉 位於燈塔縣境南部,鄉政府駐羅大臺村。距縣政府12公里。傳說清順治年間,有羅大一家在此地村西頭土臺子旁居住,故名。

五星鄉 位於燈塔縣境西部,鄉政府駐五星村,距縣政府26公里。因有秦、荀、趙、邵、聞五戶人家先居於此,稱五家子,後改稱五星。

里仁鄉 位於燈塔縣境西部,鄉政府駐里仁村,距縣政府27公里。相傳清順治年間,此地遷來李、楊二姓家族,故稱李楊屯,後取《四書》中“里仁為美”之意,故名

部分已經合到遼陽不一一糾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