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劉備為何執意伐吳? 除了為關羽報仇之外, 其實還有五個重要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之際,後方荊州被孫權偷襲,結果是關羽被擒殺,荊州盡入孫權之手。劉備悲痛之餘,經過一年多的籌劃和準備,公元221年7月,劉備興兵大舉伐吳。在此之前,劉備已經正式稱帝,朝中反對伐吳的意見佔了多數,連諸葛亮和趙雲等人都表示反對,但是劉備沒有聽從勸阻,執意伐吳,理由也很充分,要為關羽報仇,結果在夷陵之戰中被東吳陸遜擊敗,這成了蜀漢興衰的分水嶺,此後即便諸葛亮苦心經營也挽回不了蜀漢衰敗的趨勢。

劉備為何執意伐吳? 除了為關羽報仇之外, 其實還有五個重要原因

問題是,劉備興兵伐吳真的是一意孤行嗎?他真的僅僅是為了替關羽報仇而打這一仗嗎?事實上不是這樣,當時對劉備來說,伐吳已經是勢在必行,也就是說這一仗對劉備來說可以打,而且是非打不可,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分析下。

劉備為何執意伐吳? 除了為關羽報仇之外, 其實還有五個重要原因

第一,當然是為了替關羽報仇。這個是原因,也是一個很好的出兵理由,無故興兵歷來是出兵大忌,有了替關羽報仇這個理由,至少劉備是師出有名,站在主動和道義的一方,這點對劉備來說很重要,而且劉關張三人關係天下人皆知,關羽被殺,劉備素有仁義之名,無論如何,劉備都應該要有所行動,戰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劉備為何執意伐吳? 除了為關羽報仇之外, 其實還有五個重要原因

第二,荊州對孫權重要,對他劉備同樣也重要,諸葛亮隆中對就很明確的說了“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劉備要振興漢室,除了西川漢中之外,荊州也是不容有失,相對於西川和漢中,荊州北上就是宛城,洛陽,許都等中原核心地帶,這比從漢中出兵地理位置上要便利得多。

劉備為何執意伐吳? 除了為關羽報仇之外, 其實還有五個重要原因

第三,關羽雖然丟了荊州,但當時劉備從曹操手中奪下漢中佔據了兩川之地,相比較於孫權一方,劉備比較忌憚的周瑜魯肅已經不在了,即使是呂蒙在奪取荊州後不久也死了,陸遜還是小字輩聲名不顯,反觀劉備一方,和日後蜀漢人才凋零不同,關羽黃忠雖然不在了,但五虎中張飛趙雲馬超都在,手下都是能征善戰之輩,而且還有一點是孫權比不了的,那就是蜀漢幾乎一直在打仗,孫權的戰事就沒這麼頻繁,所以劉備認為手下士卒的戰鬥力應該強過孫權很多。

綜合來說,當時劉備的實力並不在孫權之下,甚至可以說是超過孫權的,劉備有實力上的信心,當然有信心可以打贏這一仗,事實上從後面戰事的發展來看也能說明這點,劉備開始階段是一直佔上風的。而且遍觀整個東吳,劉備認為無人是自己對手,這種心理上的巨大優勢應該是劉備執意伐吳的一個重要原因。

劉備為何執意伐吳? 除了為關羽報仇之外, 其實還有五個重要原因

第四,孫權奪得荊州沒多長時間,不可能這麼快就完全掌握和得到原來劉備控制下的荊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民眾的支持,而從得到荊州到被孫權奪取為止,劉備和關羽在荊州經營了11年之久,所以劉備認為他的影響力肯定會超過孫權。事實上也是如此,劉備興兵後,派馬良沒費什麼功夫就說服了五溪蠻的沙摩柯支持劉備。

劉備為何執意伐吳? 除了為關羽報仇之外, 其實還有五個重要原因

第五,劉備軍中荊州派別和荊州人士不在少數,朝中大臣也是如此,不打這一仗,恐怕也不好安撫這些荊州出身的人士,何況還有一個張飛,不打這一仗,有可能軍心不穩。

劉備為何執意伐吳? 除了為關羽報仇之外, 其實還有五個重要原因

第六,不得不說,當時劉備已經60歲了,老對手曹操也走了,不說為兒子劉禪考慮,從蜀漢的大業考慮,打了這一仗,如果打贏了,蜀漢就能更上一個頂峰,他劉備也死而無憾了。

劉備為何執意伐吳? 除了為關羽報仇之外, 其實還有五個重要原因

所以說,從劉備自身考慮,這一仗是非打不可,勢在必行。之所以諸葛亮勸阻劉備未成就沒有再堅持下去,那是因為一方面諸葛亮看出劉備的決心不可更改,另外一方面也未嘗沒有諸葛亮也認為當時蜀漢實力不在東吳之下,這一仗可打,打贏的可能性比較大的原因在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