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返鄉大學生的創業“脫貧夢”

新華社哈爾濱6月12日電(記者李鳳雙、王建、管建濤)在黑龍江省綏濱縣忠仁鎮長髮村的木耳大棚裡,菌棒上長滿了黑木耳。穿著一身迷彩服,臉曬得黝黑的劉啟新正在採摘。一片片小木耳,點燃了他返鄉創業的“脫貧夢”。

去年大學畢業的劉啟新本已在哈爾濱市找了份工作。可劉啟新的父親因多年患病,家裡的負擔常年落在母親金蓮英一人身上,家庭生活十分拮据。為了幫家裡分憂,劉啟新放棄了城市的工作,今年初回到村裡創業。

當前,中國正在開展脫貧攻堅戰。自2012年以來,中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6800多萬。到2020年,中國將力爭實現全面脫貧的目標。

返乡大学生的创业“脱贫梦”

劉啟新在曬木耳。新華社記者何山 攝

2017年,劉啟新家被確定為貧困戶。他家所在的長髮村是貧困村。為了儘快脫貧,黑龍江省農業開發辦派駐長髮村定點扶貧工作隊,幫助村裡查找致貧原因,研究確定脫貧思路。

回村後,劉啟新發現,駐村扶貧工作隊給村子帶來了新變化:村南新建起光伏發電,村西新建養殖場,村東正蓋木耳大棚,道路重新改造了,路邊正在綠化……這些變化讓劉啟新看到了脫貧致富的新希望。

黑木耳是中國東北特色產品,是一種菌類,富含鐵、鈣等多種礦物質,是中國人比較喜歡吃的一種食品。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長髮村確定發展木耳脫貧項目。

返乡大学生的创业“脱贫梦”

劉啟新在查看木耳菌袋。新華社記者何山 攝

木耳大棚建成後,由於缺資金、沒技術,很多貧困戶還在觀望,村幹部挨家找貧困戶做動員工作。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黑龍江省農業開發辦綜合處副處長朱慶民找到劉啟新,鼓勵他承包木耳大棚。

“人窮志不窮。窮,更要拼搏。”劉啟新說,扶貧政策這麼好,有政府做後盾,應該大膽去闖,通過自己的勞動改變貧困。

大棚承包後,劉啟新首先遇到的是資金難題。他承包了6棟木耳大棚,每棟木耳大棚承包費4000元,每個棚能放1.8萬袋菌棒,每袋菌棒1.8元。按照當地扶貧政策,每袋菌棒補助1元,算下來,仍需要投資10多萬元。

為了解決資金難題,劉啟新向親戚朋友借錢,但還是湊不夠。長髮村村幹部侯金豹主動借劉啟新1萬元,又為他擔保,申請了扶貧小額貸款,湊夠了資金。“扶貧政策,讓我創業有了底氣。”劉啟新說。

返乡大学生的创业“脱贫梦”

劉啟新在操作木耳大棚的遮陽布。新華社記者何山 攝

為了解決木耳種植技術問題,長髮村出資聘請了技術員,劉啟新認真學習。兩個多月後,初步掌握了木耳種植技術。“根據氣溫,給菌棒澆水,大棚溫度不能超過25攝氏度,否則就要打開卷簾門,木耳‘嬌貴’得很。”劉啟新把每個階段木耳種植技術要點都記在本子上,還從網上、書本里自學木耳種植技術。

在劉啟新起早貪黑的細心操持下,他家的6棟大棚,成為全村管理最好的。他說,村幹部幫著聯繫木耳銷售,預計今年純收入10萬元左右。種植木耳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自家增收的同時,劉啟新還帶動了長髮村其他貧困戶務工增收。

“下一步我還要打造綠色有機品牌,繼續學習,爭取做個木耳種植技術員,帶動全村脫貧致富,實現自己的創業脫貧夢。”劉啟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