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古玉圈裡那些專門坑剛入門的土豪暴發戶的精仿高古玉熊


我們鑑定一件玉器,必須對其玉質材料、工痕、造型特徵、紋案飾樣、沁色、包漿、氣味、出土環境、皮殼、各地坑口因素等十點要素進行綜合考察,首先這件玉熊玉質材料為老青海料現在鑑定為和田青白玉,其關鍵部位幾乎都有泥土存在,以生坑的名義售賣;造型特徵為一隻行走的熊;文案飾樣幾乎屬於素面;沁色,玉熊上半部分疑似雞骨白;包漿斷斷續續感覺光澤不夠渾厚;氣味需要上手才知。今日頭條旗下頭條號戰漢玉龍專業供稿。

接著來,再根據其所帶泥土特徵,應該為北方泥土,疑似河南至徐州周邊;皮殼當中尤其底部出現非常油滑的一面,這一點有戰國與西漢時期的玉器打磨拋光工藝特徵明顯;通過圖片可以看出這樣玉熊應該是水坑出來的。今日頭條旗下頭條號戰漢玉龍專業供稿。今日頭條旗下頭條號戰漢玉龍專業供稿。

通過以上幾點,我們會發現這件玉熊很矛盾。一件號稱商代的玉熊,這是我們在國內博物館或拍賣公司、私人收藏家手裡都沒有見過的爬熊造型;反觀各大博物館商代玉熊的造型,要麼是坐像,要麼是立像,臥熊也有極少,但是發現都是臣字眼,而這隻玉熊是圓眼,明顯年代不對,查詢資料,發現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有類似的圓眼玉熊。今日頭條旗下頭條號戰漢玉龍專業供稿。


眾所周知,商代玉器的藝術造型顯得古樸粗率,商代晚期玉器的藝術風格傳神、寫實,追求神似的同時也注重形似,表現手法細膩,綿延傳承數百年的殷商王室玉器製作,是中國玉器史上第一次由王室負責組織生產的,由王室專門的官員負責,各工序分工細緻,選料、設計、下料、砣刻、拋光、成品分配,都有極其嚴密的組織,產品設計統一,有極為規範的程式、約定俗成的習慣。今日頭條旗下頭條號戰漢玉龍專業供稿。

而且商周時期的玉熊其紋飾大多為有捲曲的“雷”紋,我們看到漢代以後素面光滑了,曾經風靡一時的雷回紋消失。因為這件器物說是商代的已經確定是極其不靠譜的。查看資料得知1972年出土於咸陽市周陵鄉新莊村漢元帝劉奭渭陵出土的漢代和田白玉圓雕玉熊,有些相似之處,此玉熊的鬃毛是仿製漢代遊絲毛雕工藝,即腮與腿部使用密排短髮絲細線,估計是仿製其立體質感與神韻。今日頭條旗下頭條號戰漢玉龍專業供稿。

再看這隻玉熊的底部,感覺油光滿面,光彩照人,後退之間的腹部居然是凸出來的,難道是為了說明這是一隻懷孕的母熊嗎?戰漢玉龍寫到這裡,感覺都很無語了。從歷年來出土的玉熊可知,其玉熊腹部都是平坦的,這估計是仿製者偷工減料沒有在用工具再打磨薄平一些。今日頭條旗下頭條號戰漢玉龍專業供稿。


其實,玩漢代精品玉器的藏友,會發現這件玉熊所表現出來的遊絲毛雕工藝好假,看其刀工都感覺很無力,而且沒有漢代玉器那種躍然而上的霸氣,另外所謂生坑的泥土正好擋在作仿最易鑑別之處,所以這不是我們見過類似的就可以下手購買的。 當然這種造型的漢代玉熊我有兩個,因為真品上手還是不一樣的,很多細節處會比隔著博物館的玻璃看得更近更完整些而已。今日頭條旗下頭條號戰漢玉龍專業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