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产业交通引爆新价值大湾区房产前景看好

产业交通引爆新价值大湾区房产前景看好

作为湾区元年,2017年也是全国性楼市调控政策最为严厉的一年,“房住不炒”成为政策实施的重点。同时为了防止房地产发展商投机,各地政府尤其是重点城市加大了对土地规划的控制,导致房企拿地成本增加。

但是,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省9个重点城市,去年土地成交量依然持续增长。从去年的拍地情况来看:产业(工业用途)供地依然是大头,住宅拿地依然备受关注,商服用地呈少而精。“多要求”、“高成本”、“要求运营” 成竞地规则常态。

在湾区 9 市中的公开土地市场中,湾区各地的供应量皆有上涨。其中广佛深珠作为一二线政策核心城市卖地总额上榜全国前 20 名。房地产企业争相布局的地方,必然是代表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可见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行业前景依然被业界看好。

产业与交通最关键

影响房地产区域市场价值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公共配套、自然资源、产业发展、交通连接、土地供应、市场供求、客户构成、政府调控等各个方面。然而,如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入手,对不同区域的市场价值进行横向比较,则很容易发现“产业”与“交通”是影响区域市场价值的最关键因素。

珠三角城市以“世界工厂”闻名,普遍产业规模庞大,但不同区域由于产业类型及发展阶段差异,产业效能不尽相同。城市内部第三产业(尤其金融、商贸、现代服务业)水平更高、或高新产业规模效应更强的区域,其产业效能显著高于城市其它区域。

粤港澳湾区各城普遍路网完善,轨道交通及跨海桥梁是未来发展重点。广州、深圳两大都会城市地铁网络覆盖最为完善,佛山、东莞亦有部分区域实现地铁连通。2018年内,广州的地铁网络将快速延伸至增城、花都、从化三个远郊区域。港珠澳大桥是近年最为重大的跨区域桥梁工程,也即将实现贯通。

通过与现状区域市场价格比对,不难发现产业与交通两大因素对区域价值的影响:产业发展水平高、交通覆盖完善的区域,其市场价值高于其它区域;同一交通辐射圈层内产业水平更高的区域,其市场价值亦相对更高。

房企转型大势所趋

随着众多房企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房企间的竞争也在加剧。

记者发现,格力地产已将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基础建设,以及珠海口岸、交通中心等综合建设项目纳入其拓展范畴,还将触角伸向香洲港区域综合整治、洪湾渔港、格力海岸游艇会等重要城市建设项目。

佳兆业也宣布进军长租公寓和联合办公领域,涉足存量房市场。

此外,包括万科、招商蛇口、华侨城、碧桂园等一线房企巨头也在加速布局与地产相关业务,试图与地产构成有效联动。比如,华侨城已与深圳各区签约,计划在深圳再造6至7个华侨城。

“房企转型是大势所趋,但转型需要有个清晰的市场定位,而且需要符合该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美联物业全国研究中心总监何倩茹认为,未来房企比拼的是项目定位、建筑设计、功能效用、服务质量等软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