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读书无用论”,拨动社会浮躁的神经

“读书无用论”,拨动社会浮躁的神经

近年来,读书无用论,总成为人们探讨或关注的热点。在各大网站和社交平台上,如此论调的文章、视频会得到大量的转发与评论。“读书无用论”里的“读书”特指高等教育,故可理解为“读大学无用论”。大学与无用相关联,表现出社会公众在某种程度上对高等教育的质疑,同时也暗含着社会的些许浮躁。

“读书无用论”缘何而来呢,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功利之根源

有用、无用本就是基于功利的判断,功利即功效和利益,它强调看得见、触地着的收益。高等教育与中学、义务教育相比,投资较大,这就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于产出的高度关注。义务教育是获取知识,养成人格的阶段,人们不关注直接的收益或产出,而是更加重视孩子素质的初步养成。高中与大学,一步之遥,对于功利的要求已逐渐显现,而到大学,关于有用与无用的争辩,已成为社会探讨的话题。

读大学到底有没有用?读差一点大学是不是等于消耗时光?答案是:读大学一定有用,前提是学生认真读。无论是就读于双一流大学、普通本科大学、还是高职院校,接受高等教育都已成为现代人发展所必须的经历和条件。放弃高等教育,就等于丧失了未来的竞争优势。对个人而言,大学是完善价值观、形成理性逻辑思维最重要的阶段。

对于高等教育效益的评价,不能只用显性的工资来衡量。它最大的产出是个人的知识积淀和内涵素养。高等教育的效益是长远的,也是润物于无声的,最直接的效益只有本人才能感悟和体验。如果狭隘地讲读书无用,则仅是一种片面和目光短浅的看法。

“读书无用论”,拨动社会浮躁的神经

二、病态之心理安慰

渲染“读书无用论”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安慰,也是一种诡异的心理不平衡。人们往往拿一些个例和自己比较,或是从中寻求相同的境遇求安慰,或是从中寻求不平衡以抱怨。读书无用论成了好多人主动或被动放弃高等教育的正当理由。他们可以找到一连串说辞,证明自己是对的,以减轻自责。另一种,读书无用论也成为抱怨的导火索。诸如同学会上,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伙伴收入不菲,有房有车之类的新闻频现,它刺痛着大学毕业生脆弱的心,也考验着这部分人的自信和耐心。

如果有人以此抱怨,说读书无用。那么需要反问:是大学无用,还是你无用于大学。四年时光,如果没有真正建立起知识自信,没有努力寻找到热爱的方向,那就没有资格去抱怨。别人获得的一切,都是辛苦付出换来的。说读书无用时,请深刻反思自己有没有用功读书。

三、社会之浮躁

否定知识的社会,是极其浮躁与功利的。在任何时候,都应相信教育和知识的力量,它是培育新青年,输出新活力的源头。在人人都看钱,处处都谈房的时代。浮躁之风的兴起,会产生一系列错误的认知,促使家长、学生、学校都急功近利,读书无用论也由此产生。笔者对读书无用论(读大学无用论)的观点是:

不接受高等教育,必然失去未来竞争的优势。

不接受高等教育,将丧失发展的动力与潜能。

不接受高等教育,势必会落伍于时代。

不接受高等教育,五年内可能没感觉,十年后悔莫及……

“读书无用论”,拨动社会浮躁的神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