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三家分晉,瞭解下

“三晉之列於諸侯,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之也”。(三晉大夫能位列諸侯,並不是三晉破壞了禮教,而是周天子自己破壞了周朝的禮教)此為司馬光於三晉大夫請立為諸侯而周天子應允之評,可見司馬光在三晉大夫能夠列於諸侯一事中對周天子“不無怨言”,禮教乃周王朝統御天下的基礎,而禮崩樂壞既是王朝衰微的客觀因素亦是體現。春秋時期強國之一的晉國也由三晉大夫位列諸侯而始,晉國如何之強大這裡按下不表,為何如此強大的晉國最後能淪落到被瓜分的地步,依舊引用司馬光一席語:“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智瑤的滅亡,在於才能勝過德行,才與德不同,而世俗之人又無法分清,概而論之稱之為賢明,於是看錯了人)。把自己祖上留下的基業折騰到被諸侯不顧天下人討伐也要瓜分的地步,這智瑤的道德究竟得敗壞到什麼境界?

三家分晉,瞭解下

三家分晉

晉國“亡國之君”智瑤確是個才能過人的主,君主具備的技能可以說是一樣不缺,唯獨缺德,這不是筆者在此妄言先人。智瑤的伯父當時權傾晉國的智果勸誡智宣子不要立智瑤為儲,他認為智瑤不如智宵,智瑤雖然有過於他人的五項之長卻有一項最致命的短處,智瑤相貌過人且身材魁梧,精於騎射,才藝雙全,能寫善辯,堅毅果敢。但唯獨不仁厚,僅憑此智瑤就不是儲君人選,一旦智瑤成為繼承人,智氏宗族必遭滅頂之災。聽人勸吃飽飯,智宣子一意孤行的結果就是智氏滅族和三家分晉,而機智的智果早已請求脫離智氏另立輔氏,智果勸人無果自然要為自己籌謀。智宣子去世,智襄子智瑤當政後“亡國之君”的氣質就已經顯露無疑。一年,智襄子、韓康子與魏桓子三人在藍臺宴飲,席間智襄子戲弄韓康子還不夠又侮辱康子的家相段規,一宴恥人之君相可見智瑤有多狂妄。智瑤家臣智國聽聞主公所作所為就勸誡道:“主公若不提防招來災禍,災禍就一定會來啊!”我們“天之驕子”智瑤卻自信說:“人的生死災禍都取決於我,我不給他們降臨災禍,誰還敢為禍!”智國又引經據典勸說然而智瑤依舊我行我素,此番作為業已埋下禍端。

三家分晉,瞭解下

智瑤與群臣

之後智瑤又見利起意向韓康子請求封地,韓康子不想給,康子家相段規也就是之前被智瑤侮辱的那位給主公謀劃:“智瑤貪財好利,又剛愎自用,如果不給就必定會討伐我們,不如姑且給之。他得到封地後會更加狂妄,一定會再向別人索要,別人不給,智瑤定會對人動武,這樣我們就可以免於災禍伺機而動了。”韓康子用了段規的計謀,將有萬戶居民的領地送給智瑤,智瑤大喜,果不其然智瑤又去向魏桓子索地,魏桓子自然是千萬個不願意,但是在家相任章的勸說下也交給智瑤萬戶封地。其實任章的計謀和段規一樣,他們都是抓住了智瑤貪婪的特點,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智瑤的貪婪索取得到滿足,驕傲得不可一世,又向趙襄子索要蔡和皋狼兩地,趙襄子不給,智瑤果然派兵去攻打趙家,趙襄子倉皇逃往晉陽。此時智瑤貪婪暴戾的本性已然顯露無疑,他糾集韓康子和魏桓子圍困晉陽,引水灌城,誓要逼趙襄子就範。然而晉陽城牆只差三版未被淹沒之時,晉陽人民仍無背叛之意,此時晉陽城內已是沈灶產蛙,人馬相食,哀鴻遍野。智瑤在巡視水勢的時候感嘆到:“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滅亡國家。”韓康子和魏桓子聽了這話還得了,兩人當下即互使眼色,為何?因為汾水可以圍灌魏國都城安邑,絳水能淹沒韓國都城平陽,自古城市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天險有利就有弊,韓魏兩位君主自然明白其中的厲害。然而智瑤依舊沉浸在征服的快感中,渾然不知盟友已經心生叛意。隨著晉陽城的危急,眼看勝利在即,韓康子和魏桓子非但面無喜色還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二人的異常被智瑤家臣絺疵察覺,便告誡智瑤韓魏二君必反,晉陽城破指日可待,他二人卻愈加擔憂,不是必反又是為何。智瑤和他爹智宣子一樣不愛聽人勸,居然第二天把絺疵的話告訴了康子和桓子,二人當下便否認,並說絺疵是小人居心挑撥離間,二人忠心耿耿又怎會背叛智瑤呢。語畢,韓康子和魏桓子出了營帳便面色嚴肅地匆匆離開,絺疵見狀當即詢問主公為何將自己的話告訴他二人,如此一來,韓魏必將攻打晉國,如此一來晉國威矣。智瑤此時才幡然醒悟,便派絺疵出使齊國請求支援,齊國洞悉其中關竅便藉故打發了絺疵。另一邊,趙襄子派張孟談秘密出城見韓,魏二人說:“我聽說唇亡齒寒,現在智瑤率韓,魏兩家圍攻趙家,趙家滅亡就該輪到韓,魏了。”韓康子,魏桓子也說“我們心裡知道定會這樣,只怕事未成而計謀先洩露出去,就會馬上大禍臨頭。”張孟談又說:“計謀出自二位主公之口,只我自己聽到,有什麼傷害呢?

”於是兩人背地裡與張孟談商議,約好起事日期之後送他回城了。夜裡,趙襄子派人殺掉智軍守堤官吏,使大水決口反灌智瑤軍營。智瑤故救水而大亂,韓,魏兩家軍隊乘機從兩翼進攻,趙襄子率軍從正面進攻,大敗智家軍,於是殺死了智瑤,又將智家族人全部誅滅,只有另立輔氏的智果倖免。

三家分晉,瞭解下

時局圖

前文提到趙襄子逃往晉陽,晉陽水淹多日人民仍無叛意,這是因為趙襄子之父趙簡子生前為其所謀劃,簡子派尹鐸駐守晉陽而施德政,因此晉陽百姓才會對主公趙襄子誓死追隨。這與智瑤最後的孤立無援形成鮮明對比。智瑤的滅亡在於才勝德,所謂才,是聰明、明察、堅強、果毅;所謂德,是正直、公道、平和。而才為德之輔助,德為才之統帥。從古至今,國家的亂臣奸佞,家族的敗家浪子,因為才有餘而德不足,導致家國覆滅的多了,又何止智瑤一人呢!所以治國治家者如果能夠審查才與德,知道選擇的先後,又何必擔心人才呢!

本文作者遙歸,更多精彩內容,關注何生煙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