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何美國會在戰爭即將結束時,把花費了大量金錢的原子彈投到日本?

風雲一點通


第一,用實戰檢測新武器的真實威力。核武器是一種新武器,在過去從未在實戰中用過,其威力巨大也是科學家實驗的結果,實際戰場會怎樣不得而知。並且研製核武器在當時是高度機密,美國政府內部除了羅斯福外知道的人非常少,連杜魯門都不知道。所以當羅斯福在1945年突然去世,杜魯門緊急上臺後,才逐漸知道了核武器的秘密,杜魯門明白武器只有在實戰中才能最好地檢驗其價值,加上核武器在實驗中體現出的巨大殺傷力在未來真正投入實戰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對日本採用在當時是最為合算也最為明智的選擇。

第二,減少盟軍的傷亡。日本雖然已經敗局已定,但如果它不投降,繼續頑抗的話,以日軍的作戰能力是能夠給盟軍造成巨大傷亡的,據估計,在日本不投降的情況下,如果盟軍要徹底打敗日本的話,還得犧牲100萬人,這對於早已厭戰的盟軍來說是承受不起的,所以用原子彈加速日本投降進程也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第三,為戰後與蘇聯爭奪打下基礎。杜魯門與羅斯福對戰後世界秩序的安排看法是不一致的,羅斯福主張與蘇聯繼續保持合作關係,共同管理世界,而杜魯門認為,在沒有共同敵人後,美蘇是無法合作的,而且還會成為爭奪世界主導權的敵人。所以杜魯門上臺後就一直為此做準備,日本問題就是其中一環。二戰快結束時蘇聯的軍隊已經出現在了歐洲、朝鮮半島和中國,對這些地區的安排,美國就不得不考慮蘇聯因素,給蘇聯分一杯羹。唯獨日本本土還沒有蘇聯軍隊,所以美國要趕在蘇聯之前獨佔日本就必須靠自己一家的力量佔領日本,原子彈的作用就在於讓日本加速投降,美國就可以獨佔日本,不用再與蘇聯分享。歷史證明,美國的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四,讓盟友放心,讓對手死心。美國雖然在實力上早就笑傲西方,但由於國內的孤立主義思想,讓美國一直沒有真正成為西方世界的領袖,直到美國參戰後,才重新獲得了被盟友認可的機會,所以美國投下原子彈就是要告訴盟友:我有這麼厲害的武器,難道還保護不了盟友嗎,而蘇聯當時還沒有核武器,但種種跡象表明,蘇聯也已經做好了與美國爭霸的準備,沒有吧原子彈雖然投在日本,但更重要的是告訴蘇聯:你看看,和我作對就是這樣的下場,你就別白費力氣和我過不去了。總之給蘇聯一記下馬威。


詹思丁


早在193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斯齊拉德和愛因斯坦共同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了一封長信,建議美國要立刻研究研製原子彈,一定要搶在德國之前,羅斯福同意了這一請求,開始著手找人研究原子彈,在投入了五十億美元后,終於研製成功,那麼投入如此大的成本辛辛苦苦造出來的原子彈為何會投到日本去?



因為美軍傷亡實在太大,在沖繩島戰役中,10萬的日軍,僅僅有一小部分被俘虜,其它全部陣亡,加上那些類似神風敢死隊的自殺式衝鋒,讓美國損失慘重。

不敢想象,如果盟軍真的登錄了日本本土,日本會怎樣的瘋狂,日本後來還提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打算全民抵抗到底,而戰爭到了後期,當然是以儘量減少美軍傷亡為第一要義。



所以當原子彈被製造出來後,被第一時間用到了日本,原本投入第一顆原子彈,以為日本會有所行動,沒想到日本毫無反應,其實日本對你內部,廣島以外的日本地區都進行了信息封鎖。於是第二顆原子彈被投了過去。



以下是被實驗的那個原子彈電報內容:

上午動了手術。診斷書尚未寫出。結果近似令人滿意,業已超出預料……”史汀生隨後也收到了來自特別委員會的電報:“醫生剛剛回來,興高采烈,相信弟弟定會像哥哥一樣健壯結實……”從16日到21日,杜魯門連續不斷地收到原子彈“大男孩”試驗成功的報告。


風雲一點通


投原子彈之前可不是什麼戰爭結束時期,日本正計劃著一場極為殘酷的本土決戰。

我是采薇,深度解讀,長文多著,盼你關注。

日本在呂宋作戰失敗後,制定了“決號作戰”計劃,按照規劃,日本將動員315萬陸軍,150萬陸軍和2800萬民兵,與盟軍展開本土決戰。為此日本把15至60週歲的男性,17歲至45歲的女性都編入國民義勇警衛隊,甚至有計劃要將不能納入警衛隊的15歲以下男子和17歲以下女子統統殺掉,以免浪費糧食。這個計劃還有另一個熟知名字叫“一億人玉碎”。



而盟軍針對日本負隅頑抗,制定了“沒落行動”,包括奧林匹克行動和小王冠行動兩個子計劃。按照行動要求,美軍將會集結300萬以上的軍隊,在1945年11登陸九州島,在1946年3月登陸本州,攻擊東京。



沒落行動最終沒有實行,原因在於美軍評估沒落行動的傷亡,預估美軍最多將傷亡170萬到400萬,而日本將至少傷亡1000萬以上的民兵,加上平民傷亡可能傷亡3000萬左右,這麼一來日本將承受的是滅國之災。而美國也將承受大量傷亡, 甚至美軍鑄造了50萬個紫心勳章,計劃用於對日本土決戰,由於沒打,這些勳章一直用到現在,還有12萬個。



所以,在美軍投送原子彈前,戰爭並未結束,日本正在醞釀一場更血腥的決戰,一旦開打,日本會傷亡幾千萬的人口,極有可能亡國滅種。而投送原子彈,雖然造成日本幾十萬的傷亡,但是讓日本加速投降,本土決戰成為泡影,避免了日本亡國滅種的危機。所以這兩顆原子彈,其實是拯救了日本更多人民,所謂菩薩心腸,霹靂手段是也。



我們知道,日本經常以原子彈受害者自居,但是熟知歷史的同學,就會知道,這兩顆原子彈意味著什麼。


各位親愛的讀者,您認為原子彈究竟拯救了更多的日本人民,還是僅僅只是殺死了日本人民呢,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野望史今


不扔到日本扔到哪兒?錢都花了總得聽個響吧?好吧,不說笑了,美國人仍扔原子彈的理由非常充分。



第一,摧毀日本人尤其是統治階層的抵抗意志,按照最悲觀的估算盟軍登陸日本會遭到50-100萬傷亡,比較樂觀的估算也有20萬以上的傷亡,所以既然日本人還在叫囂打到底,那麼幹嘛不扔原子彈?即使不能迫使日本馬上投降,也能嚴重削弱日本的抵抗好麼?



第二,檢驗原子彈的實戰毀傷效果,雖然在內華達沙漠試過了,但那畢竟是實驗,原子彈實戰毀傷效果如何大家心裡還是沒底,正好日本人死硬高喊一億總玉碎,那就正好拿日本人碎一個看看效果唄——這也是為什麼對投彈的天氣和精度要求那麼高的主要原因。



第三個,也是相對次要一點的,就是對蘇聯人示威——看看啊,我有大傢伙了,戰爭結束以後消停點啊。再說了,原子彈研製出來,不找個不長眼的炸一下讓大家都看看這玩意有多牛,可不就跟錦衣夜行一樣麼……


DDG的老船塢


為什麼美國現今在世界範圍內有切實的威懾力以及不可撼動?

美國在1945年7月16日之前,根本就算不上已經擁有原子彈!

美國在1945年7月17日,已經具備可以向世界宣告其已經擁有原子彈!

之所以沒有公佈,正是為將這種武器用於空襲日本,故被視為當時的最高機密。

雖然在這之前數月,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聲鳴早已發出;

雖然第二顆原子彈“胖子”在1945年8月9日被投下;

但是,在當年8月15日正午之前,世界範圍內的每一個人,有無可能性找出一人可以負責人的面向世界範圍內發出“二戰已是尾聲,日本會投降或已經投降”的聲鳴,或是諸如此類言辭?

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至第二顆即被應用於實戰,僅僅相距19天!

從現代進行時的視角,你可以結論1945年的二戰已接近尾聲。

如若是你生活在1945年,除了坐以待斃的期盼,你能成為那個可以在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發出無條件接受《波斯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的聲鳴之前,負責任的斷言戰爭將會在當年結束的人嗎?

如若不然,你何來此問?

美國將最新研發的,已通過實際驗證的可靠武器,以最迅捷的方式應用於當時舉全國之力面對的世界性戰爭,這一點有任何值得一問的必要嗎?

換作你是美國,原子彈造好了不用,藏在家裡每天拿出來偷著看嗎?

小男孩、胖子,在被成功投擲後,日本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宣告無條件投降,國際戰爭是可以在任何一方沒有提出投降的前提下,便可以聲鳴自己是戰勝國嗎?

依照提問者如題所問的的思邏輯推導;

1945年的二戰已經接近尾聲,歷史驗證了日本會在8月投降!那麼美國應該從節省的角度出發,不應該將投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應用於轟炸日本本土的攻擊上。

這樣推理應該沒錯吧?

此時我萌生一問:

趕問:您認為美國投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如果被節省下來的話,那這兩個原子彈應被用於用於何時何地才是最經濟實惠的呢?

越戰?抗美援朝?還是伊拉克?

請閣下不要在向別人提問後,看著別人處於責任感書寫長篇大論,只為回覆你只有短短几字的問題的同時,對於別人的提問置若罔聞!

這是素質低下,有為人倫的變態者應所謂的事情!

希望閣下不是這種人!

恭請回復。


翱翔滴毛鷚子



尖鋒QAQ


這個問題就以個人有限的知識來闡述下觀點吧,有不對之處望大家指正,謝謝!

首先美國在對二戰的走向發揮了巨大作用這點毋庸置疑,不論是在歐洲戰場還是太平洋對日本的作戰都是決定了戰爭的勝負關鍵,可以說美國的參戰打破了雙方的平衡使得勝利的天平像盟軍偏移,但與此同時所付出的傷亡也是巨大的,戰爭的創傷同樣銘刻在了美國人心中。而對日作戰中美軍雖然在太平洋的海戰中利用戰術和對日本情報的滲透取得了壓倒性勝利但自己的損失同樣很大,而對日本離島沖繩的作戰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和美軍的重大傷亡更是使得美國開始思考對日本本土的進攻是否值得,同時根據美國當時有關部門的推測,一旦對日本本土發起登陸戰直到勝利美軍所需要承受的損失將難以承受,而當時蘇聯同樣已經取得了歐洲戰場的勝利開始對日本用兵,為了得到日本的既定利益和戰後世界的統治權又必須搶在蘇聯之前攻佔日本,使得美國統治者必須要尋求另外一種方式來解決,而原子彈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就進入了他們的視線。

美國從二戰前期就開始投入對原子彈的研發工作,終於在攻佔德國後獲取德國的研發成果後成果的試驗成功,而在不想直接登錄進攻日本本土的情況下,利用原子彈的巨大殺傷力使日本恐懼迫使日本投降成為了一個很好的選擇,同時又檢驗原子彈的可靠性,對美國是非常有效的,可以以最小的代價來達到目標。而結果也的確如美國所預想的一樣,日本投降了,標誌著二戰宣告結束!

對於題文中所說的戰爭結束前期美國將花費大量金錢研發的原子彈投到日本的必要性的質疑個人表示不贊同,戰爭結束僅僅只是標誌著二戰結束盟軍的勝利,但在利益的分配上任然存在未知,同時如果採用常規方式美軍並沒有把握在蘇聯之前佔領日本,而戰爭的巨大傷亡同樣不可接受,而沒有搶在蘇聯之前佔領對於美國想領導二戰後的世界是有巨大威脅的,所以美國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的發生,至於原子彈研發的巨大費用的考慮個人更覺得沒有必要,因為武器的研發本來就是用來未來使用的,而且研發費用不等於兩顆小男孩原子彈的費用,因為掌握了技術原則上是可以無限研發的,損失的也僅僅是兩顆小男孩原子彈的製造費用,但對於登陸日本本土的損失和花費那麼你會發現那點費用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同時檢驗了原子彈的可靠性,一本萬利的買賣美國為什麼不做呢?而我所說的美國如果進攻日本本土會遭受巨大損失的原因則是日本雖然被打得節節敗退但日本並沒有失去反抗的能力,當時的日本還存在數百萬軍隊,同時在日本政府的刻意灌輸下日本可以做到全民皆兵,而龐大的人口基數同樣對於任何進攻方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同樣也絕對能給膽敢進攻日本本土的任何軍隊造成刻骨銘心的痛。

所以綜上所述,原子彈是十分必要的,這符合美國的利益,同時對戰爭的結束時間同樣會提前很多!


若初見R難再見


二戰結束前,日本雖然敗局已定仍然瘋狂的垂死掙扎,只看神風敢死隊的攻擊日本會甘心投降嗎?按常規作戰要徹底打敗日本,成本代價太高了,因為日本準備了“本土決戰”沒打算投降。相比之下,原子彈造價再昂貴,跟要消耗掉的物資軍費比只是幾個小錢而已。再說了,美國也需要用最先進殺傷力毀滅性最強的原子彈震懾全世界,特別是已經逐漸成為超級大國能夠與美國平起平坐的蘇聯。也為了儘快結束二戰這場空前的浩劫,美國向日本投下了原子彈


立志成蟲


如果沒有那兩顆子彈,日本投降的日期確實會更靠後,雙方的損失也會更大。不過那時的美國已經在謀劃戰後世界的形勢問題,以一種超級武器為結尾,美國可以取得更大的威懾力。在下一場戰爭爆發前,所有的對手都要考慮原子彈帶來的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