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修身|消解憤怒,合理管控情緒

修身|消解憤怒,合理管控情緒

憤怒既容易傷身,又容易破壞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人有七情六慾,面對每天紛繁的事物,我們難免有情緒化的時候,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難免會有惱怒的情緒。

在《世說新語》一書中,記錄了王述“面壁以避怒”的故事。東晉時期的藍侯王述,性情非常急躁,見到不順心的事兒就會暴怒。隨著他的職位漸漸升高,王述開始有意識地節制自己的易怒情緒。有一次,性情粗暴的同僚謝奕因為一件事而怨恨王述,便用盡惡言去罵王述,,王述見狀,立刻轉身面對牆壁,不發一言,聽之任之。王述沒聽到有罵聲時,才轉身探問家人:“那人走了?”家人說:“走了好久了。”王述這才坐下來繼續伏案做事,怒氣也終於因此而避開了。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一生坎坷,生逢亂世,他誕生於宋金戰爭的烽火之中,從小就飽嘗了顛沛流離的痛苦,對金人入侵,塗炭百姓,陸游更是義憤難當。每當他身處逆境,為排解心中的愁怒,他就去賞花,心中的怒氣就消去平息了。

唐代的節度使李納

,性情火爆易發牌氣,但他酷好對弈,只要一下棋,他的心態旋即安詳,其家人每見他躁怒時,便悄悄端出棋盤放他面前,其面顏立刻改觀,取子佈局,接著怒氣煙消雲散。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在任山東範縣做知縣時,鬱郁不得志。每當他受上司嘲諷壓制、怒氣來時,便鋪好宣紙,提筆畫竹,以抑怒氣。尤其他因為幫助農民勝訟及辦理賑濟,得罪豪紳而罷官後,畫竹更成為他晚年自娛怡樂排怒解愁的養生之道。

陸游、李納、鄭板橋三人的做法是有異曲同工之處的,這正是一種“注意力轉移法”,將憤怒之氣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用相對平和的方式來取代怒氣的即將爆發,負面的情緒被平靜的活動所轉化,自然就有了“忘怒”和“抑怒”的效果。

據說林則徐當年禁菸時,常常發怒。於是他便在書房掛一條幅,書“警怒”二字以自制,並於廳堂懸一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上聯自我警示應寬宏大量,不輕易發怒火,下聯自我告誡要無畏無私。這種“自我提醒法”,也是很好的抑制怒氣的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