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金国不趁着岳飞身死,一举拿下南宋?

阿意西特鲁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守仁君只能这么说,不要小看南宋。

金国人一开始就奔着灭亡宋朝去的,赵构南逃,金兀术就搜山检海捉赵构。

但是问题来了,这个时候的金国,实际上并没有能力灭宋了。

第一 随着金国版图的扩大,实力也在不断衰减。

女真兵不满万,满万则无敌。这句话除了说明女真兵很厉害之外,还说明啥,女真人口少啊。


女真先灭辽,后灭北宋。版图是越来越大。但是这么大的家当也就要更多的人去保卫,纯种金兵就那么点,想要扩大军队,就只能从占领区招人,招什么人呢?契丹人,宋人。我就是一个种地的,总不能说我一被你拉进军队就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了吧,随着军队的壮大,战斗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战斗力反而大不如前。所以,那个时候的金军,早就不复当初灭辽时的强大。


二 南方地形不适合北方军队施展。

北方人陆上打仗个个都是好手,但是一上船立马歇菜。尤其是那些契丹人,女真人。你们天天在草原上骑马竖着晃惯了,一上船横着晃起来非得头晕反胃,吐得昏天黑地不可(玩笑话)。就是说,北方人不习惯水战,南方的地形骑兵军团你也冲不起来。军队再生猛,束手束脚的也发挥不出来实力。

三 这一点最关键也最重要。岳飞的功绩不容置疑,但是南方不仅仅只有一位岳飞。宋朝将士在和金国多年的战争中去芜存菁,吸取教训,逐渐变得强大,已经完全可以和金兵抗衡。



韩世忠黄天荡大捷,把金兀术打得抱头鼠窜,掘河而逃。刘琦顺昌大胜,在毁约开战的金兀术脸上狠狠地扇了几巴掌。吴阶吴璘二兄弟固守川陕门户,和尚原,仙人关两仗让金人再不敢窥探川陕。

还是刘琦,在庐州,太平州等地大破金军,让金军见顺昌旗帜即走。


宋将虞允文,本来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在采石矶以少敌多,破金主完颜亮的水军。

有句话说的好,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南宋虽然名相不多,但是能打仗的将军可不少,岳飞身后自有人金国哪里来的实力去覆灭南宋。


守仁读仁


题主这里有点太高估岳飞的作用了。

在岳飞被冤杀的时候,宋金双方经过了很多轮的较量,双方处于谁也吃不掉谁的局面。

岳飞被杀前的宋金局势

1139年,宋金双方达成和议。但实际上纵观宋金之间的每次和议,几乎都是金朝实力耗尽,以和议为借口,借机回去休整,休整完了则第二年再来。

果然,1140年金撕毁和议,举兵南下。

五月份,金朝以收回河南、陕西之地为借口,撕毁和约,兵分四路出山东、陕西及汴(宋东京,今开封)、洛(今洛阳)两京,大举攻宋。宗弼亲率主力10余万,夺取东京后,挥师南下。

南宋抗金大将刘锜在顺昌迎战宗弼。五月份,刘锜与宗弼经过三次大战,历时6天,击溃了金军的前锋部队。六月份,宗弼亲率金军主力来顺昌决战,结果被刘锜打得打败。顺昌大捷震动了金朝,史载金军把燕京的财物向上京方向运,打算放弃中原。

刘锜也向高宗请命追击。但是,赵构严令刘锜退兵,不得追击。

(刘锜)

顺昌大捷的过程中,岳飞有没有参与?有的,但是没赶上。

金军主力往顺昌进发时,赵构担心顺昌有失,便命岳飞发兵救援。岳飞接诏后,立即派张宪、姚政率军东进,援救顺昌。未至顺昌时,刘锜已于顺昌之战中大败金军。

到了六月下旬,金军在西线受阻,东线也被打败。局势对南宋有利。

岳飞反攻:

赵构比较了解积极主战的岳飞,怕他继续出击,就派李若虚去向岳飞传达诏命,让岳飞“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

李若虚到达的时候,岳飞已率军开至德安(湖北安陆)。岳飞向李若虚陈述他恢复中原的大计,李若虚素主抗金,他被岳飞的热情所感染,他不顾矫诏之罪,支持岳飞北伐。

岳飞于是率军北上,直指开封。岳飞同时派人联络中原地区义军,共同行动。

七月份,岳飞率前锋军到达郾城,宗弼派15000人前来进攻,结果被岳飞杀得大败。金军随后又派大军赴郾城,结果依然被岳家军杀得大败。

郾城失败后,宗弼率十三万步骑进攻颍昌。结果岳家军在颍昌大战金军,金军溃败,被杀五千余人,被俘二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获马三千余匹。

岳飞被胜利说感染,也被中原义军的反抗精神说振奋:“今次杀金人,直捣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与诸君痛饮!”

宗弼被打得没脾气,打算放弃开封北逃。但有人对他说:“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岳少保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果然,后面就有赵构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的事情。之后岳飞被夺兵权,1141年被下狱冤杀。

岳飞被杀后,宋金双方局势如何变化?

岳飞被杀后,金军能否乘势消灭南宋,这要看双方的局势发展,看金是否强大、宋是不是变弱了。

先说金朝这边。金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灭宋战争。

首先,金朝国力消耗严重。金朝与南宋以及北部蒙古部落在1141年前,大战不断,其实力损耗严重。重要的财富来源区---中原,因战乱频繁,生产凋敝,金朝的财税无法支撑大规模战争。

其次,金朝内部政治斗争激烈,无心对外。宗弼兵败之后回朝,与丞相完颜希尹(跟随金太祖阿骨打一起打天下的功勋之臣,创造了女真文字)发生矛盾,奏请金熙宗除掉完颜希尹。金熙宗完颜亶当然偏向于他的四叔宗弼,就以谋反罪诛杀了完颜希尹一家及其党羽。

随后,宗弼就常驻汴京,发展社会生产。史载也是轻徭薄赋,百姓大悦。

宗弼因为参与了几乎所有金朝对宋的主要战争,他驻守河南之后,知道南宋无法轻易攻取,于是一改以前好战的做法,力主维持与南宋的和议。直到1148年宗弼去世,宋金双方无战事。

再说南宋这边。

虽然南宋一直是乘胜求和,但是南宋也不会自废武功。南宋在抓岳飞之前已经解除了中兴诸将的兵权,派了文臣接替了几大护军主将的位置。但是,大军还在、除岳飞外的大将都在。因此,南宋并没有岳飞离世而实力大减。

结束语

岳飞被杀后,金的力量衰弱,无法再发动灭宋大战;南宋虽然完成了文臣替代武将的过程,但实力并没有减弱。

同时,宋金双方在岳飞被杀之后很快达成了和议。1142年二月,双方正式约定:两国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淮水上游的唐邓二州和西面商、秦二州的一半割让给金朝;南宋向金称臣,输纳岁币银、绢二十五万两、匹。

在这种情况下,金得到了实际的好处,也没有再侵略南宋的必要。

(完)

凌烟阁论史欢迎你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有不同看法也欢迎你留言交流。谢谢!


凌烟阁论史


灭掉南宋,金国也想。

但是不是每个“想”都能实现的。

既然不能实现,自然是有阻碍的原因。

首先,岳飞之死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一个货真价实的冤案,对于我们普通百姓而言,他不该杀,但是对于皇帝而言,他却是不得不死。

这便是古代皇权下,无数人的悲哀和无助。你没有办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使是冤枉的。

其实宋高宗杀岳飞不是为了给金国去掉对手,而是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

自宋高宗的老祖宗宋太祖开始,武将始终是整个宋王朝所忌惮防备的。

岳飞与人不同的是,他在南宋中兴四将之中,他最干净。这一点甚甚至宋高宗赵构都知道,但是他也明白假使岳飞手下的人想要荣华富贵更进一步呢?他们会不会如宋太祖的将士一样逼迫岳飞黄袍加身。毕竟赵匡胤当初也是后周世宗的忠臣啊,他不也一样自个儿当了皇帝。

闲扯了许多,回到问题,金国能够趁岳飞之死南下灭宋吗?

答案是不能。

为什么呢?

第一、杀岳飞是在南宋站稳脚跟后的事情。

赵构初登大宝的那几年,的确是被金国追得到处跑,但到绍兴年间,宋金之间的拉锯已经局限在江淮之间,始终不能过长江。所以虽然南宋偏安江南,却是已经安全了。

同时岳飞被杀是在宋高宗绍兴十一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而这一年十月南宋和金国已经议和,史称“绍兴和议”。

根据和议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且割让了岳飞打下来的唐州,邓州等领土,宋还要宋每年给金国银、绢各25万两、匹。

当然,金国始终是会撕破合约再度南下的,这一点岳飞知道,赵构知道,南宋上上下下都知道。

第二、南宋这边中兴四将仍然存在三个,虽然张俊、韩世忠已经被剥夺了军权,得到一个虚衔,但金国只要打过来,这二人始终还是会被任用,尤其韩世忠曾三次救驾。

毕竟韩世忠和张俊二人一个好色一个贪财,有弱点的人,皇帝是不会过多的打压的,需要你的时候还是会用的。

第三、金国从灭掉北宋的公元1125年开始,一直到岳飞之死的公元1142年,宋金之间几乎每年都有战争。交战之中诸如各种各样的军需都需要很大的支出,金也需要休养。

对于金国而言长江以北一带,也是刚打下来,还存在很大的不稳定的因素。

第四、金国也存在问题需要解决。到岳飞之死的公元1142年,金国在位的皇帝是金熙宗完颜亶。

他是一个非常崇尚汉文化的金国皇帝,为了巩固金国政权,他废除了之前的传统继承制度,也就是勃极烈制度。

这个制度说白一点就是同代相传,这一代没有了然后才是下一代,而且不一定是自己的儿子。这就是为什么金太祖死后传给了其弟金太宗,这当然不是模仿宋高宗的老祖宗宋太祖宋太宗两兄弟。

金熙宗废除了这项制度,开始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是在这之前已经是太子的堂兄弟完颜宗磐已经是太子了,虽然金熙宗对叔叔金太宗的子孙很是忍让,但是还是发动了叛乱。完颜宗磐被杀。

这期间,太祖的几个儿子包括像是金熙宗的养父完颜宗干、名将完颜宗弼(金兀术)等相继把持朝政与金熙宗抗衡。

和议二十年后,海陵王完颜亮真的再次南下,其中的有一条作战路线是从海上南下直取临安,但绍兴十一年岳飞死之前已经让账下将领李宝北上蓬莱演练海战。

完颜亮的舰队被李宝在唐岛附近打败,促使了完颜亮南侵的失败。

诚然岳飞是三百年宋朝少有的军事家,但对于宋的亡却不是必要的因素。只能说用岳飞,南宋直捣黄龙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不用岳飞还有其他的名将。

综上,金国内部的斗争问题、长期的战争消耗、南宋这边名将颇多等问题综合而言,金国不存在能够灭掉南宋的力量。


南岭说史


关于岳飞死后,金国为何不一举拿下南宋。需要从两方面考虑。

虽然,岳飞不幸遇难风波亭,但是当时的南宋四大抗金名将中的刘锜、韩世忠、张浚等人依然健在。如果今朝想要借机起兵灭掉南宋,那么势必会激发南宋朝廷上下的同仇敌忾,再度启用这些已经被打入“冷宫”,明升暗降的抗金名将。到时候,金朝是否能在战场上讨便宜就不一定了。所以,与其将未来寄托在不可预知的战场上,还不如通过议和来对南宋进行经济和物资掠夺,顺便获得充足的经济利益。之后绍兴和议,南宋每年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就是最好的例证。

另外,岳飞死后,金朝内部的各种矛盾开始凸显。比如,曾参与拥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帝,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金朝名将完颜宗翰(粘罕),在1132年就在金朝内部的立储事件中反对拥戴太宗长子,而是积极谋求立年幼的完颜阿骨打嫡孙合剌为继承人。最终,完颜宗翰没有成功,等到的是1135年金熙宗即位后对完颜宗翰系统的大清洗。生性暴躁的宗翰,坐视心腹亲信被杀,无能为力,未及一月便愤懑而死,终年58岁。而且,在金朝内部主和派的实力也很大,以完颜昌(挞懒)等人为首的主和派,在1129年时就对宋军的实力产生了忌惮,所以极力开始在金朝内部寻求与南宋和解的方式。甚至当年曾经押送押送宋徽宗、郓王父子和他们的姬妾北上的完颜宗隽 等也和完颜昌结成统一战线。直到1139年,金熙宗才以谋反罪,诛杀了完颜宗磐和完颜宗隽,解除了完颜昌的兵权。可见,金朝内部有多少问题。

当然,金朝除了内患,还有外忧。早在金朝创立之初,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各部就有不臣之心。结果到了1146年之后,俺巴孩汗被被塔塔儿部出卖,被送给金熙宗,金熙宗将其钉死在木驴上之后,蒙古各部就开始对金朝的大规模反击。甚至一度威胁到金朝的都城。虽然,蒙古人羸弱的后勤保障,以及城墙,最终没有对金朝造成致命伤害,但是这种袭扰让金朝不得不分兵去阻挡蒙古人的攻击。

所以,金朝不借机灭掉南宋,并非一个岳飞的生死那么简单。


潞州节度


岳飞被杀后,其地盘湖北由朝廷接管,岳家军由朝廷改编为国军,朝廷实力因此大为增强,势力直达西川,吓得本来准备在西川独立的吴氏兄弟也因此不敢造次。金国若于此时攻宋,恐怕讨不了什么好。

此时,南宋在赵构与秦桧的励精图治下,百姓恢复生产,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对外贸易强劲,经济实力远超金国,此为抵抗金国的物质基础。

南宋国泰民安,反观金国境内,汉人不堪女真人压迫,纷纷起来反抗金国的统治,虽说未能动摇金国国本,但也使金军疲于奔命。

另外,金国西部有蒙古与西夏,亦为金国之大患,而南宋却可并力向北,以御金国。

岳飞对战金军时,并不是什么常胜将军,韩世忠与吴阶战绩皆在岳飞之上。金国也从未想过要趁岳飞被杀而南下侵宋,金国人又不是傻瓜。

淮河以南,在宋时水网密布,不适合骑兵作战,故以淮河为国界,也是金国军事力量的极限。

所以,岳飞被杀,并未给金国造成可趁之机,金国也就不可能趁岳飞被杀而进攻南宋。




当代曹植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名将,民族英雄,积极联络义军,收复了襄阳六郡,北伐中原,当之无愧的中兴名将。






金国没有南下究其原因有这两点,于南宋方面岳飞被夸大,实际上并不是南宋唯一的屏障。

再有就是,决定国家战略走向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的综合因素考虑。


南宋方面

岳飞的死,确实对南宋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个影响达不到损失国家力量的高度,

因为后世演义的原因,致使后世只知道岳飞,实际上南宋初期共有中兴四将,除去岳飞在,其余三人也是战功赫赫,具有不错的统兵能力。即便是岳飞被害,韩世忠、张俊等人也有能力抵抗的住金国南下。

岳飞虽然被害,但是其军队被没有解散,而是打散编入了其他将领的麾下,对南宋的军力而言基本上没有损失。



两国战略实力

在南宋和金国议和之时,两国的军事实力已经趋于平衡,我个人认为南宋的军事实力甚至已经超越了金国一点。

金兀术南下之时,一度越过了长江,直逼当时的临安,逼得赵构躲入大海。但是随后金兀术被岳飞和韩世忠大败,军事实力损失严重,而南宋乘机北伐,稳定了根本局面,实力得到了提升。

此消彼长之间,金国的实力受到了重创,而且由于过度的极速扩张,内部出现了不稳定因素,对于刚刚占领的辽国和北宋领土,统治力不足。需要一定时间的整合消化。



总体来说岳飞是被演义夸大,实际上并不是南宋的唯一屏障。而且决定国家战略的不是将领,而是国家实力。


我是越关


关山铁马夜行匆,南国君臣犹梦中。

百年河朔空良策,半壁临安醉高宗。

佞相白绫莫须有,将军赤壁满江红。

而今西子湖边过,且祭英杰酹青松。

――肥猫过岳鄂王庙



岳飞蒙冤而死后,金国未趁机南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主力重创

在宋金的长期对抗中,金国的兵力折损很严重,形势已经转蛮。金军依赖的重装骑兵部队――铁浮屠,在战役中消耗怠尽。铁浮屠的造价微高,无法及时地得到有效补充,在骑兵装备方面已经失去了优势,无法快战快决,形成优势。



二,兵力不足

金军攻破汴京,实属意外。宋朝虽然都城被占,但实际上主力部队并未受到歼灭性打击。南宋建立,军队通过整合,南宋各将领重新训练和提高,又形成了战斗力。

而金国兵力并不充足,攻城掠地,往往需要大量兵员驻守,兵力被牵制和分散,难以集中重兵,重点突破,双方形成僵持。 岳飞虽死,但其麾下的军队战斗力仍然很强。其他的南宋各个将领的军队实力也有增强。



三,后方不稳

沦陷区的宋朝军民反抗势力风起云涌,组成了大量的义军,呼应南宋军队。在后方不稳的情况下,金军如果勉强南攻,退路和补给线就很容易被切断。

四,旧辽势力

辽国虽然新灭,但其残余势力仍然存在,他们时刻怀着复国的梦想。如果金军在南方与宋国形成僵持,久拖不决,旧辽的残余势力就很有可能发动叛乱,从金军背后发起攻击。



五,蒙古异动

北方的蒙古族势力已经趁势崛起,逐渐体现出了脱离金国控制的苗头。若宋金纠缠僵持下去,就牵制了金国的主力部队,急切间难以征服,而北方蒙古再起烽烟的话,金国将腹背受敌,首尾难顾。

六,国内生变

金国老王新丧,幼主初立,国内政坛各方势力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纷争不断,急需重要的将领回去稳定局面,镇慑异动。

对南宋的战斗如果打不好,对重要将领的威望形成巨大挫折,在朝堂上就会被拿来做为攻击的理由。这种情况下,与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应该把将领和主力部队及早抽出身来,先回去稳定住国内政坛的大局面才是上策。


馋嘴肥猫铲史官


岳飞之所以能被金国所忌惮,并不仅仅因为他是抵抗意志最为强烈的南宋将领,而是因为有岳飞的存在,金国以占有的土地就会受到威胁。岳飞是南宋唯一一个有能力,也有勇气组织大规模的兵团进攻的宋将,岳飞死后,南宋再也没有一个人有能力组织起来对金国的进攻。虽然在宋孝宗的年代,也曾组织过北伐,但所起到的影响远远无法和岳飞所进行的北伐相媲美。

在这个前提被敲定后,我们就能够确定一点:岳飞之死不是停止了对金国的抵抗,而是停止了对金国的进攻。一个国家的兴衰与灭亡不可能由一个人而决定。当时金国与南宋之间,即便岳飞死了南宋还是能够苟延残喘,因为金国并不具备消灭南宋的实力。


金国刚刚由原始社会开始转变,无论是从生产力还是政治制度都相当落后,它之所以能在对北宋作战中取得胜利,除了因为它有着强大战斗力之外,与北宋政治腐败,皇帝软弱无能,是分不开的。

但金国在攻下北宋都城之后,并没有吸收北宋的先进社会制度,来提高自己。只是进行了一场掠夺后就离开了。可以说,金国统治者并没有统一天下的决心与意识。从后来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出,金国依然采用的是刚刚建国时候的部落制度,以贵族合议制度为主导,即便吸收了一些宋、辽的管理制度,要逐步走向汉化,但从实际情况上来看,朝政还是被贵族所控制。

金国制度的落后,自然就导致了它管理方面的落后,其具体体现就是野蛮。这种野蛮不仅仅是对沦陷区百姓野蛮,对自己的百姓也野蛮。而上层也处在不断争斗当中。

金国本身也存在着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派代表完颜宗弼对割让河南、陕西的结果并不满意,他还希望夺取更多的领土,但被岳飞所击败。这样一来,金国的主和派也就占了上风,于是就有了“绍兴和议”的签订。从这一点或许我们可以看出,南宋这一方没有收复失地的梦想,而金国对于同一天下的梦想也并不强烈。

即便金国想统一天下,也没有哪个将领有能力指挥这场灭国战争。在完颜亮当政后,他曾亲自主持南征,最终的结果是被虞允文在采石矶打败。或许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金国根本无人可用。

另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沦陷区的抵抗。虽说南宋朝廷抵抗意识不强烈,但是民间抵抗从未间断。我们所熟知的辛弃疾,他就是生长于沦陷区的人,他最早就是在金人所统治的地区起义的。沦陷区抵抗势力不断,也是金国无法全力进攻南宋的要因之一。

更何况,南宋虽然软弱,一味求和,但那是因为没有遇到灭顶之灾。岳飞死后,南宋的确无法组织进攻式的兵团作战,但能够保南宋偏安一隅的将领还是存在的。

如此一个政治制度落后,人才缺失,目光短浅的野蛮政权,再加上沦陷区人民反抗,根本不可能做到消灭南宋。


再言春秋


岳飞一人不等于整个南宋的武力值。岳飞死后,南宋还存在了139年。

南宋采取的求和政策、联合蒙古的政策都是南宋在岳飞死后得以继续存在的大环境。

另外,说一说南宋的武力值吧。

金并不是没有南下取宋,而是打不下来啊。完颜亮即位之后,大举南下侵宋,可惜东路水军在胶西就被宋军歼灭了。完颜亮继续南下,此时后院失火,完颜雍自立为帝。此时的完颜亮继续南下,不料在长江边上,水军再次全军覆没,完颜亮还想继续,结果被部将反叛杀死。宋军趁机收复淮南。自此,金没有胆量再灭宋了。

岳飞确实牛逼,但岳飞不是代表了这个南宋,岳飞完了,南宋就完了。


东东历史


肯定的答案是: 灭不了。

由于演义的结果,大家的印象多是认为宋的军事实力比金弱,从岳飞崛起前宋金打过的仗就知道。宋大多时候都是失败,皇帝都被打到了海上,以至于岳飞的崛起显得突兀,宋的战力几何倍数的增加,金兵突然成了秋风中的落叶。

这样,岳飞一死,就很明显的感受到宋的军事实力大损,金为何不灭了南宋呢?

经济方面

中国历史发展到南宋,经济中心的南移已经完成,南方经济完全超过北方,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其时在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海上贸易空前繁盛,财政收入已超过开元时。

而北方,从靖康元年到绍兴十一年,战乱不休,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新建立的金国,还未完全从游牧经济中脱离出来,跟已经高度发展的南宋经济比自是无法相提并论。

冷兵器时代,打仗一要钱粮,二要人。钱粮有了,就是人。在人方面,冗兵现象在南宋一朝始终存在,换句话说就是兵多,而且都是职业兵,跟宋以前的义务兵大不一样,战力也是杠杠的。

有人又有钱,今天的话说就是可以“为所欲为”(带个引号,都知道事实不是这样)。这样外部环境宽松时虽会发生内斗,消耗实力,但外部形势紧张时,内部可迅速纠集兵勇,只要一个稍微还行的人领导,不管战力几分,拖都能拖到时机待变。况且金也不是铁桶一个。

政治方面

宋高总虽苟且偏安,手段也是不简单,政治上的清明比起金国也还能有点自信。金国作为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政制建设还不健全。金太祖死后,统治阶级内部便开始争相代立。政权都不稳了,还想灭谁谁,自己给自己找死嘛。这一方面看,金国没那个时间灭宋。

军事方面

岳飞虽然死了,岳家军也被分散各地。但长期与金兵作战的并非这一支,驻扎在淮西路的宋军也是长期处于抗金一线,在与金兵作战的过程中也是具有一定的经验,并非如靖康之难时的宋军一样脆弱,此后甚至还发动了几次北伐。

因此,此时双方的国力是大致相当的,谁也不能灭了对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