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金國不趁著岳飛身死,一舉拿下南宋?

阿意西特魯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守仁君只能這麼說,不要小看南宋。

金國人一開始就奔著滅亡宋朝去的,趙構南逃,金兀朮就搜山檢海捉趙構。

但是問題來了,這個時候的金國,實際上並沒有能力滅宋了。

第一 隨著金國版圖的擴大,實力也在不斷衰減。

女真兵不滿萬,滿萬則無敵。這句話除了說明女真兵很厲害之外,還說明啥,女真人口少啊。


女真先滅遼,後滅北宋。版圖是越來越大。但是這麼大的家當也就要更多的人去保衛,純種金兵就那麼點,想要擴大軍隊,就只能從佔領區招人,招什麼人呢?契丹人,宋人。我就是一個種地的,總不能說我一被你拉進軍隊就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了吧,隨著軍隊的壯大,戰鬥人員素質也參差不齊,戰鬥力反而大不如前。所以,那個時候的金軍,早就不復當初滅遼時的強大。


二 南方地形不適合北方軍隊施展。

北方人陸上打仗個個都是好手,但是一上船立馬歇菜。尤其是那些契丹人,女真人。你們天天在草原上騎馬豎著晃慣了,一上船橫著晃起來非得頭暈反胃,吐得昏天黑地不可(玩笑話)。就是說,北方人不習慣水戰,南方的地形騎兵軍團你也衝不起來。軍隊再生猛,束手束腳的也發揮不出來實力。

三 這一點最關鍵也最重要。岳飛的功績不容置疑,但是南方不僅僅只有一位岳飛。宋朝將士在和金國多年的戰爭中去蕪存菁,吸取教訓,逐漸變得強大,已經完全可以和金兵抗衡。



韓世忠黃天蕩大捷,把金兀朮打得抱頭鼠竄,掘河而逃。劉琦順昌大勝,在毀約開戰的金兀朮臉上狠狠地扇了幾巴掌。吳階吳璘二兄弟固守川陝門戶,和尚原,仙人關兩仗讓金人再不敢窺探川陝。

還是劉琦,在廬州,太平州等地大破金軍,讓金軍見順昌旗幟即走。


宋將虞允文,本來是一個籍籍無名之輩,在採石磯以少敵多,破金主完顏亮的水軍。

有句話說的好,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南宋雖然名相不多,但是能打仗的將軍可不少,岳飛身後自有人金國哪裡來的實力去覆滅南宋。


守仁讀仁


題主這裡有點太高估岳飛的作用了。

在岳飛被冤殺的時候,宋金雙方經過了很多輪的較量,雙方處於誰也吃不掉誰的局面。

岳飛被殺前的宋金局勢

1139年,宋金雙方達成和議。但實際上縱觀宋金之間的每次和議,幾乎都是金朝實力耗盡,以和議為藉口,藉機回去休整,休整完了則第二年再來。

果然,1140年金撕毀和議,舉兵南下。

五月份,金朝以收回河南、陝西之地為藉口,撕毀和約,兵分四路出山東、陝西及汴(宋東京,今開封)、洛(今洛陽)兩京,大舉攻宋。宗弼親率主力10餘萬,奪取東京後,揮師南下。

南宋抗金大將劉錡在順昌迎戰宗弼。五月份,劉錡與宗弼經過三次大戰,歷時6天,擊潰了金軍的前鋒部隊。六月份,宗弼親率金軍主力來順昌決戰,結果被劉錡打得打敗。順昌大捷震動了金朝,史載金軍把燕京的財物向上京方向運,打算放棄中原。

劉錡也向高宗請命追擊。但是,趙構嚴令劉錡退兵,不得追擊。

(劉錡)

順昌大捷的過程中,岳飛有沒有參與?有的,但是沒趕上。

金軍主力往順昌進發時,趙構擔心順昌有失,便命岳飛發兵救援。岳飛接詔後,立即派張憲、姚政率軍東進,援救順昌。未至順昌時,劉錡已於順昌之戰中大敗金軍。

到了六月下旬,金軍在西線受阻,東線也被打敗。局勢對南宋有利。

岳飛反攻:

趙構比較瞭解積極主戰的岳飛,怕他繼續出擊,就派李若虛去向岳飛傳達詔命,讓岳飛“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

李若虛到達的時候,岳飛已率軍開至德安(湖北安陸)。岳飛向李若虛陳述他恢復中原的大計,李若虛素主抗金,他被岳飛的熱情所感染,他不顧矯詔之罪,支持岳飛北伐。

岳飛於是率軍北上,直指開封。岳飛同時派人聯絡中原地區義軍,共同行動。

七月份,岳飛率前鋒軍到達郾城,宗弼派15000人前來進攻,結果被岳飛殺得大敗。金軍隨後又派大軍赴郾城,結果依然被岳家軍殺得大敗。

郾城失敗後,宗弼率十三萬步騎進攻潁昌。結果岳家軍在潁昌大戰金軍,金軍潰敗,被殺五千餘人,被俘二千餘人、將官七十八人,獲馬三千餘匹。

岳飛被勝利說感染,也被中原義軍的反抗精神說振奮:“今次殺金人,直搗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當與諸君痛飲!”

宗弼被打得沒脾氣,打算放棄開封北逃。但有人對他說:“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以愚觀之,嶽少保禍且不免,況欲成功乎?”

果然,後面就有趙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的事情。之後岳飛被奪兵權,1141年被下獄冤殺。

岳飛被殺後,宋金雙方局勢如何變化?

岳飛被殺後,金軍能否乘勢消滅南宋,這要看雙方的局勢發展,看金是否強大、宋是不是變弱了。

先說金朝這邊。金沒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滅宋戰爭。

首先,金朝國力消耗嚴重。金朝與南宋以及北部蒙古部落在1141年前,大戰不斷,其實力損耗嚴重。重要的財富來源區---中原,因戰亂頻繁,生產凋敝,金朝的財稅無法支撐大規模戰爭。

其次,金朝內部政治鬥爭激烈,無心對外。宗弼兵敗之後回朝,與丞相完顏希尹(跟隨金太祖阿骨打一起打天下的功勳之臣,創造了女真文字)發生矛盾,奏請金熙宗除掉完顏希尹。金熙宗完顏亶當然偏向於他的四叔宗弼,就以謀反罪誅殺了完顏希尹一家及其黨羽。

隨後,宗弼就常駐汴京,發展社會生產。史載也是輕徭薄賦,百姓大悅。

宗弼因為參與了幾乎所有金朝對宋的主要戰爭,他駐守河南之後,知道南宋無法輕易攻取,於是一改以前好戰的做法,力主維持與南宋的和議。直到1148年宗弼去世,宋金雙方無戰事。

再說南宋這邊。

雖然南宋一直是乘勝求和,但是南宋也不會自廢武功。南宋在抓岳飛之前已經解除了中興諸將的兵權,派了文臣接替了幾大護軍主將的位置。但是,大軍還在、除岳飛外的大將都在。因此,南宋並沒有岳飛離世而實力大減。

結束語

岳飛被殺後,金的力量衰弱,無法再發動滅宋大戰;南宋雖然完成了文臣替代武將的過程,但實力並沒有減弱。

同時,宋金雙方在岳飛被殺之後很快達成了和議。1142年二月,雙方正式約定:兩國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為界,淮水上游的唐鄧二州和西面商、秦二州的一半割讓給金朝;南宋向金稱臣,輸納歲幣銀、絹二十五萬兩、匹。

在這種情況下,金得到了實際的好處,也沒有再侵略南宋的必要。

(完)

凌煙閣論史歡迎你點贊、評論、轉發、關注,有不同看法也歡迎你留言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滅掉南宋,金國也想。

但是不是每個“想”都能實現的。

既然不能實現,自然是有阻礙的原因。

首先,岳飛之死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的一個貨真價實的冤案,對於我們普通百姓而言,他不該殺,但是對於皇帝而言,他卻是不得不死。

這便是古代皇權下,無數人的悲哀和無助。你沒有辦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即使是冤枉的。

其實宋高宗殺岳飛不是為了給金國去掉對手,而是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

自宋高宗的老祖宗宋太祖開始,武將始終是整個宋王朝所忌憚防備的。

岳飛與人不同的是,他在南宋中興四將之中,他最乾淨。這一點甚甚至宋高宗趙構都知道,但是他也明白假使岳飛手下的人想要榮華富貴更進一步呢?他們會不會如宋太祖的將士一樣逼迫岳飛黃袍加身。畢竟趙匡胤當初也是後周世宗的忠臣啊,他不也一樣自個兒當了皇帝。

閒扯了許多,回到問題,金國能夠趁岳飛之死南下滅宋嗎?

答案是不能。

為什麼呢?

第一、殺岳飛是在南宋站穩腳跟後的事情。

趙構初登大寶的那幾年,的確是被金國追得到處跑,但到紹興年間,宋金之間的拉鋸已經侷限在江淮之間,始終不能過長江。所以雖然南宋偏安江南,卻是已經安全了。

同時岳飛被殺是在宋高宗紹興十一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而這一年十月南宋和金國已經議和,史稱“紹興和議”。

根據和議內容,南宋向金稱臣,並且割讓了岳飛打下來的唐州,鄧州等領土,宋還要宋每年給金國銀、絹各25萬兩、匹。

當然,金國始終是會撕破合約再度南下的,這一點岳飛知道,趙構知道,南宋上上下下都知道。

第二、南宋這邊中興四將仍然存在三個,雖然張俊、韓世忠已經被剝奪了軍權,得到一個虛銜,但金國只要打過來,這二人始終還是會被任用,尤其韓世忠曾三次救駕。

畢竟韓世忠和張俊二人一個好色一個貪財,有弱點的人,皇帝是不會過多的打壓的,需要你的時候還是會用的。

第三、金國從滅掉北宋的公元1125年開始,一直到岳飛之死的公元1142年,宋金之間幾乎每年都有戰爭。交戰之中諸如各種各樣的軍需都需要很大的支出,金也需要休養。

對於金國而言長江以北一帶,也是剛打下來,還存在很大的不穩定的因素。

第四、金國也存在問題需要解決。到岳飛之死的公元1142年,金國在位的皇帝是金熙宗完顏亶。

他是一個非常崇尚漢文化的金國皇帝,為了鞏固金國政權,他廢除了之前的傳統繼承製度,也就是勃極烈制度。

這個制度說白一點就是同代相傳,這一代沒有了然後才是下一代,而且不一定是自己的兒子。這就是為什麼金太祖死後傳給了其弟金太宗,這當然不是模仿宋高宗的老祖宗宋太祖宋太宗兩兄弟。

金熙宗廢除了這項制度,開始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是在這之前已經是太子的堂兄弟完顏宗磐已經是太子了,雖然金熙宗對叔叔金太宗的子孫很是忍讓,但是還是發動了叛亂。完顏宗磐被殺。

這期間,太祖的幾個兒子包括像是金熙宗的養父完顏宗幹、名將完顏宗弼(金兀朮)等相繼把持朝政與金熙宗抗衡。

和議二十年後,海陵王完顏亮真的再次南下,其中的有一條作戰路線是從海上南下直取臨安,但紹興十一年岳飛死之前已經讓賬下將領李寶北上蓬萊演練海戰。

完顏亮的艦隊被李寶在唐島附近打敗,促使了完顏亮南侵的失敗。

誠然岳飛是三百年宋朝少有的軍事家,但對於宋的亡卻不是必要的因素。只能說用岳飛,南宋直搗黃龍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不用岳飛還有其他的名將。

綜上,金國內部的鬥爭問題、長期的戰爭消耗、南宋這邊名將頗多等問題綜合而言,金國不存在能夠滅掉南宋的力量。


南嶺說史


關於岳飛死後,金國為何不一舉拿下南宋。需要從兩方面考慮。

雖然,岳飛不幸遇難風波亭,但是當時的南宋四大抗金名將中的劉錡、韓世忠、張浚等人依然健在。如果今朝想要藉機起兵滅掉南宋,那麼勢必會激發南宋朝廷上下的同仇敵愾,再度啟用這些已經被打入“冷宮”,明升暗降的抗金名將。到時候,金朝是否能在戰場上討便宜就不一定了。所以,與其將未來寄託在不可預知的戰場上,還不如通過議和來對南宋進行經濟和物資掠奪,順便獲得充足的經濟利益。之後紹興和議,南宋每年納貢銀、絹各25萬兩、匹,就是最好的例證。

另外,岳飛死後,金朝內部的各種矛盾開始凸顯。比如,曾參與擁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稱帝,南征北戰屢立戰功的金朝名將完顏宗翰(粘罕),在1132年就在金朝內部的立儲事件中反對擁戴太宗長子,而是積極謀求立年幼的完顏阿骨打嫡孫合剌為繼承人。最終,完顏宗翰沒有成功,等到的是1135年金熙宗即位後對完顏宗翰系統的大清洗。生性暴躁的宗翰,坐視心腹親信被殺,無能為力,未及一月便憤懣而死,終年58歲。而且,在金朝內部主和派的實力也很大,以完顏昌(撻懶)等人為首的主和派,在1129年時就對宋軍的實力產生了忌憚,所以極力開始在金朝內部尋求與南宋和解的方式。甚至當年曾經押送押送宋徽宗、鄆王父子和他們的姬妾北上的完顏宗雋 等也和完顏昌結成統一戰線。直到1139年,金熙宗才以謀反罪,誅殺了完顏宗磐和完顏宗雋,解除了完顏昌的兵權。可見,金朝內部有多少問題。

當然,金朝除了內患,還有外憂。早在金朝創立之初,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各部就有不臣之心。結果到了1146年之後,俺巴孩汗被被塔塔兒部出賣,被送給金熙宗,金熙宗將其釘死在木驢上之後,蒙古各部就開始對金朝的大規模反擊。甚至一度威脅到金朝的都城。雖然,蒙古人羸弱的後勤保障,以及城牆,最終沒有對金朝造成致命傷害,但是這種襲擾讓金朝不得不分兵去阻擋蒙古人的攻擊。

所以,金朝不借機滅掉南宋,並非一個岳飛的生死那麼簡單。


潞州節度


岳飛被殺後,其地盤湖北由朝廷接管,岳家軍由朝廷改編為國軍,朝廷實力因此大為增強,勢力直達西川,嚇得本來準備在西川獨立的吳氏兄弟也因此不敢造次。金國若於此時攻宋,恐怕討不了什麼好。

此時,南宋在趙構與秦檜的勵精圖治下,百姓恢復生產,安居樂業,一片欣欣向榮,對外貿易強勁,經濟實力遠超金國,此為抵抗金國的物質基礎。

南宋國泰民安,反觀金國境內,漢人不堪女真人壓迫,紛紛起來反抗金國的統治,雖說未能動搖金國國本,但也使金軍疲於奔命。

另外,金國西部有蒙古與西夏,亦為金國之大患,而南宋卻可併力向北,以御金國。

岳飛對戰金軍時,並不是什麼常勝將軍,韓世忠與吳階戰績皆在岳飛之上。金國也從未想過要趁岳飛被殺而南下侵宋,金國人又不是傻瓜。

淮河以南,在宋時水網密佈,不適合騎兵作戰,故以淮河為國界,也是金國軍事力量的極限。

所以,岳飛被殺,並未給金國造成可趁之機,金國也就不可能趁岳飛被殺而進攻南宋。




當代曹植


岳飛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抗金名將,民族英雄,積極聯絡義軍,收復了襄陽六郡,北伐中原,當之無愧的中興名將。






金國沒有南下究其原因有這兩點,於南宋方面岳飛被誇大,實際上並不是南宋唯一的屏障。

再有就是,決定國家戰略走向的並不是一個人,而是所有的綜合因素考慮。


南宋方面

岳飛的死,確實對南宋有一定影響,但是這個影響達不到損失國家力量的高度,

因為後世演義的原因,致使後世只知道岳飛,實際上南宋初期共有中興四將,除去岳飛在,其餘三人也是戰功赫赫,具有不錯的統兵能力。即便是岳飛被害,韓世忠、張俊等人也有能力抵抗的住金國南下。

岳飛雖然被害,但是其軍隊被沒有解散,而是打散編入了其他將領的麾下,對南宋的軍力而言基本上沒有損失。



兩國戰略實力

在南宋和金國議和之時,兩國的軍事實力已經趨於平衡,我個人認為南宋的軍事實力甚至已經超越了金國一點。

金兀朮南下之時,一度越過了長江,直逼當時的臨安,逼得趙構躲入大海。但是隨後金兀朮被岳飛和韓世忠大敗,軍事實力損失嚴重,而南宋乘機北伐,穩定了根本局面,實力得到了提升。

此消彼長之間,金國的實力受到了重創,而且由於過度的極速擴張,內部出現了不穩定因素,對於剛剛佔領的遼國和北宋領土,統治力不足。需要一定時間的整合消化。



總體來說岳飛是被演義誇大,實際上並不是南宋的唯一屏障。而且決定國家戰略的不是將領,而是國家實力。


我是越關


關山鐵馬夜行匆,南國君臣猶夢中。

百年河朔空良策,半壁臨安醉高宗。

佞相白綾莫須有,將軍赤壁滿江紅。

而今西子湖邊過,且祭英傑酹青松。

――肥貓過嶽鄂王廟



岳飛蒙冤而死後,金國未趁機南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主力重創

在宋金的長期對抗中,金國的兵力折損很嚴重,形勢已經轉蠻。金軍依賴的重裝騎兵部隊――鐵浮屠,在戰役中消耗怠盡。鐵浮屠的造價微高,無法及時地得到有效補充,在騎兵裝備方面已經失去了優勢,無法快戰快決,形成優勢。



二,兵力不足

金軍攻破汴京,實屬意外。宋朝雖然都城被佔,但實際上主力部隊並未受到殲滅性打擊。南宋建立,軍隊通過整合,南宋各將領重新訓練和提高,又形成了戰鬥力。

而金國兵力並不充足,攻城掠地,往往需要大量兵員駐守,兵力被牽制和分散,難以集中重兵,重點突破,雙方形成僵持。 岳飛雖死,但其麾下的軍隊戰鬥力仍然很強。其他的南宋各個將領的軍隊實力也有增強。



三,後方不穩

淪陷區的宋朝軍民反抗勢力風起雲湧,組成了大量的義軍,呼應南宋軍隊。在後方不穩的情況下,金軍如果勉強南攻,退路和補給線就很容易被切斷。

四,舊遼勢力

遼國雖然新滅,但其殘餘勢力仍然存在,他們時刻懷著復國的夢想。如果金軍在南方與宋國形成僵持,久拖不決,舊遼的殘餘勢力就很有可能發動叛亂,從金軍背後發起攻擊。



五,蒙古異動

北方的蒙古族勢力已經趁勢崛起,逐漸體現出了脫離金國控制的苗頭。若宋金糾纏僵持下去,就牽制了金國的主力部隊,急切間難以征服,而北方蒙古再起烽煙的話,金國將腹背受敵,首尾難顧。

六,國內生變

金國老王新喪,幼主初立,國內政壇各方勢力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紛爭不斷,急需重要的將領回去穩定局面,鎮懾異動。

對南宋的戰鬥如果打不好,對重要將領的威望形成巨大挫折,在朝堂上就會被拿來做為攻擊的理由。這種情況下,與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應該把將領和主力部隊及早抽出身來,先回去穩定住國內政壇的大局面才是上策。


饞嘴肥貓鏟史官


岳飛之所以能被金國所忌憚,並不僅僅因為他是抵抗意志最為強烈的南宋將領,而是因為有岳飛的存在,金國以佔有的土地就會受到威脅。岳飛是南宋唯一一個有能力,也有勇氣組織大規模的兵團進攻的宋將,岳飛死後,南宋再也沒有一個人有能力組織起來對金國的進攻。雖然在宋孝宗的年代,也曾組織過北伐,但所起到的影響遠遠無法和岳飛所進行的北伐相媲美。

在這個前提被敲定後,我們就能夠確定一點:岳飛之死不是停止了對金國的抵抗,而是停止了對金國的進攻。一個國家的興衰與滅亡不可能由一個人而決定。當時金國與南宋之間,即便岳飛死了南宋還是能夠苟延殘喘,因為金國並不具備消滅南宋的實力。


金國剛剛由原始社會開始轉變,無論是從生產力還是政治制度都相當落後,它之所以能在對北宋作戰中取得勝利,除了因為它有著強大戰鬥力之外,與北宋政治腐敗,皇帝軟弱無能,是分不開的。

但金國在攻下北宋都城之後,並沒有吸收北宋的先進社會制度,來提高自己。只是進行了一場掠奪後就離開了。可以說,金國統治者並沒有統一天下的決心與意識。從後來的發展軌跡我們可以看出,金國依然採用的是剛剛建國時候的部落制度,以貴族合議制度為主導,即便吸收了一些宋、遼的管理制度,要逐步走向漢化,但從實際情況上來看,朝政還是被貴族所控制。

金國制度的落後,自然就導致了它管理方面的落後,其具體體現就是野蠻。這種野蠻不僅僅是對淪陷區百姓野蠻,對自己的百姓也野蠻。而上層也處在不斷爭鬥當中。

金國本身也存在著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派代表完顏宗弼對割讓河南、陝西的結果並不滿意,他還希望奪取更多的領土,但被岳飛所擊敗。這樣一來,金國的主和派也就佔了上風,於是就有了“紹興和議”的簽訂。從這一點或許我們可以看出,南宋這一方沒有收復失地的夢想,而金國對於同一天下的夢想也並不強烈。

即便金國想統一天下,也沒有哪個將領有能力指揮這場滅國戰爭。在完顏亮當政後,他曾親自主持南征,最終的結果是被虞允文在採石磯打敗。或許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出金國根本無人可用。

另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就是淪陷區的抵抗。雖說南宋朝廷抵抗意識不強烈,但是民間抵抗從未間斷。我們所熟知的辛棄疾,他就是生長於淪陷區的人,他最早就是在金人所統治的地區起義的。淪陷區抵抗勢力不斷,也是金國無法全力進攻南宋的要因之一。

更何況,南宋雖然軟弱,一味求和,但那是因為沒有遇到滅頂之災。岳飛死後,南宋的確無法組織進攻式的兵團作戰,但能夠保南宋偏安一隅的將領還是存在的。

如此一個政治制度落後,人才缺失,目光短淺的野蠻政權,再加上淪陷區人民反抗,根本不可能做到消滅南宋。


再言春秋


岳飛一人不等於整個南宋的武力值。岳飛死後,南宋還存在了139年。

南宋採取的求和政策、聯合蒙古的政策都是南宋在岳飛死後得以繼續存在的大環境。

另外,說一說南宋的武力值吧。

金並不是沒有南下取宋,而是打不下來啊。完顏亮即位之後,大舉南下侵宋,可惜東路水軍在膠西就被宋軍殲滅了。完顏亮繼續南下,此時後院失火,完顏雍自立為帝。此時的完顏亮繼續南下,不料在長江邊上,水軍再次全軍覆沒,完顏亮還想繼續,結果被部將反叛殺死。宋軍趁機收復淮南。自此,金沒有膽量再滅宋了。

岳飛確實牛逼,但岳飛不是代表了這個南宋,岳飛完了,南宋就完了。


東東歷史


肯定的答案是: 滅不了。

由於演義的結果,大家的印象多是認為宋的軍事實力比金弱,從岳飛崛起前宋金打過的仗就知道。宋大多時候都是失敗,皇帝都被打到了海上,以至於岳飛的崛起顯得突兀,宋的戰力幾何倍數的增加,金兵突然成了秋風中的落葉。

這樣,岳飛一死,就很明顯的感受到宋的軍事實力大損,金為何不滅了南宋呢?

經濟方面

中國歷史發展到南宋,經濟中心的南移已經完成,南方經濟完全超過北方,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其時在太湖流域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海上貿易空前繁盛,財政收入已超過開元時。

而北方,從靖康元年到紹興十一年,戰亂不休,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新建立的金國,還未完全從遊牧經濟中脫離出來,跟已經高度發展的南宋經濟比自是無法相提並論。

冷兵器時代,打仗一要錢糧,二要人。錢糧有了,就是人。在人方面,冗兵現象在南宋一朝始終存在,換句話說就是兵多,而且都是職業兵,跟宋以前的義務兵大不一樣,戰力也是槓槓的。

有人又有錢,今天的話說就是可以“為所欲為”(帶個引號,都知道事實不是這樣)。這樣外部環境寬鬆時雖會發生內鬥,消耗實力,但外部形勢緊張時,內部可迅速糾集兵勇,只要一個稍微還行的人領導,不管戰力幾分,拖都能拖到時機待變。況且金也不是鐵桶一個。

政治方面

宋高總雖苟且偏安,手段也是不簡單,政治上的清明比起金國也還能有點自信。金國作為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政制建設還不健全。金太祖死後,統治階級內部便開始爭相代立。政權都不穩了,還想滅誰誰,自己給自己找死嘛。這一方面看,金國沒那個時間滅宋。

軍事方面

岳飛雖然死了,岳家軍也被分散各地。但長期與金兵作戰的並非這一支,駐紮在淮西路的宋軍也是長期處於抗金一線,在與金兵作戰的過程中也是具有一定的經驗,並非如靖康之難時的宋軍一樣脆弱,此後甚至還發動了幾次北伐。

因此,此時雙方的國力是大致相當的,誰也不能滅了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