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呂文煥失守襄陽,真的是因為賈似道誤國嗎?

賈似道的人生(十四)南宋痛失襄樊,誰之過?


1260年,忽必烈自立為汗之後,首先平定了李璮的叛亂。又在與阿里不哥的汗位爭奪戰中獲得最終的勝利。然後,他開始將目光移向了南方的大宋。

1267年九月,阿術、劉整率五萬蒙漢軍隊,開始對襄樊進行試探性的進攻。在進展不是很順利之後,調整了軍略,將主攻力量交與擅長攻城與操舟的漢軍。1271年,忽必烈下詔改蒙古國為“大元”,為全面攻打南宋做好了軍事、政治以及輿論上的各項準備。同時,又派川蜀軍隊分別從重慶、瀘州及汝州等處出擊,以牽制宋軍對襄樊的救援。1273年正月,元軍攻下樊城,二月,呂文煥以襄陽城投敵。

至此,南宋長江門戶洞開,氣勢如虹的元軍順流而下,南宋開始滑入滅亡的深淵

呂文煥失守襄陽,真的是因為賈似道誤國嗎?

從1234年宋蒙爆發直接的戰爭開始,南宋一直依靠江淮天險抵禦北兵。這一次的襄樊城破,其實並非是南宋被第一次突破淮河防線,襄樊也不是第一次失守。

1236年,因北軍叛亂,襄陽、隨州、荊門、郢州等地失陷,南宋京湖戰區丟失大半,蒙軍直擊江陵。在史嵩之的主持下,孟珙千里馳援,杜杲力阻北兵,蒙軍被迫北撤。1259年,忽必烈軍從中路突破淮河,直達鄂州,賈似道親臨鄂州前線居中調度,率軍擊退蒙軍。

因而,對於南宋的朝廷來說,就會一直存在著僥倖的思想,覺得淮河不行,還有長江,憑這兩道天險,北兵是無法真正攻破南宋防線的。但這次的襄樊失守卻成為了南宋對蒙元戰爭的一個轉折點。

因為這一次,沒有史嵩之、沒有孟珙,也沒有賈似道。在如此關鍵的戰役中,南宋卻挑不出一個可以在前線統一調度大軍的統帥人物。

呂文煥失守襄陽,真的是因為賈似道誤國嗎?

賈似道像

南宋失守襄樊,最主要的原因南宋對蒙元軍隊的不重視。心理上過於依賴江淮天險,軍事上缺乏一個能夠掌控大局的統帥。呂文德早死,呂文煥表現中肯(起碼在襄樊守衛戰中算是中規中矩),夏貴一生戰績凡凡,最終降元。屢戰屢敗的張世傑,在被任為京湖都統後,首戰就在赤灘圃被敵軍擊潰。范文虎,則是紈絝一個,執掌著御用之兵卻毫無作為。被委以重任的李庭芝卻是資歷欠缺,還無法獨擋一面,以至於根本得不到范文虎協作支持。

南宋強調以文役武,其實質並非是文武之爭,而是權利之爭。武將一旦在朝堂上獲得實權,那文臣是沒辦法跟他們斗的。而文臣一旦獲得了軍權,那基本上就成為了“權臣”。這是執政者最忌諱的兩種人。

但是當襄樊出現危機時,有權力役使武將的右相或樞密使,卻沒有一個人肯到前線指揮戰鬥。而想到前線的賈似道卻被掣肘於臨安動彈不得。把持朝政的南宋理學一派,這次不僅是打壓武將,連能領兵的文臣都準備一起摁死。

原因只有一個,害怕賈似道重新掌權。

宋理宗一生,頗具識人能力,他信任孟珙、支持賈似道,所以宋軍才會具備不犯錯的戰鬥力。而度宗時,朝政已經完全被他所信任的理學人士所把控,他們一防李庭芝坐大,二防賈似道重掌兵權後對自己的威脅,好不容易奪去賈似道的軍權,就不可能把軍權再還給他

呂文煥失守襄陽,真的是因為賈似道誤國嗎?

李庭芝

在眾多的歷史資料裡,都把襄陽失守的責任歸在賈似道身上。一是說賈似道對宋度宗隱瞞襄樊被圍的消息,只顧荒淫享樂。二是說賈似道不肯出兵救援襄陽。賈似道因此“誤國”而被確認為一大“奸臣”。細細翻閱歷史,真相讓人有些不寒而慄。

首先,宋度宗並沒有被任何人隱瞞襄樊被圍的消息,這種消息也不可能被瞞得住。南宋對於襄樊的援助應該說還是傾盡了國力。

1268年(鹹淳四年)六月,宋廷調四川安撫置制使夏貴為沿江制置使兼知黃州、張世傑為京湖都統,援襄樊。1270年(鹹淳六年)正月,李庭芝被任為京湖安撫制置使兼夔路策應使,接替因病去世的呂文德。同年十月,殿前副指揮使范文虎率十萬軍援襄樊。這些封疆大吏的任命要想繞過皇帝,那是絕無可能的。

尤其是殿前指揮司,這支軍隊與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司、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司,合稱“三衙”,是宋代禁軍的最高指揮機構,這是隻有皇帝才有權調動的軍隊。

1270年,宋度宗還親下過手詔,命京湖置制司駐地由江陵府北遷郢州(現鍾祥)。同年,朝廷拔給襄郢守軍錢二百萬貫,給李庭芝三百萬貫到郢州犒師,給夏貴二百萬貫。1272年六月,又給錢千萬糴米百萬石,準備轉輸襄陽府。這些都說明了宋度宗一直在關注著襄樊的軍事問題。

呂文煥失守襄陽,真的是因為賈似道誤國嗎?

襄樊之戰

再說說此時的賈似道。

1267年(鹹淳三年)二月,賈似道進太師、平章軍國重事。這是一個很嚇唬人的官職,很多人因此認為賈似道從此完全把控著朝政,一手遮天。其實不然。

“平章軍國重事”原為唐代時的官名,相當於宰相。宋沿襲此制,因人特授。名義上,這個官職位於宰相之上,實際上只是個虛職,專門授予有功老臣,以示寵幸。

1205年時,韓侂冑曾任“平章軍國事”,少了一個“重”字,韓胄侂就可以管理國家的任何軍事事項。而賈似道有了“重事”就變成一種純粹的榮譽職位,加上他已經卸去左相職位,因而此時的賈似道在朝廷上已經完全被架空,根本無法插手國傢俱體事務。如果有人尊重他,會去問下他的相關意見,沒人尊重時,就只是一個擺設而矣。所謂他獨攬軍政大權實在是無稽之談。

呂文煥失守襄陽,真的是因為賈似道誤國嗎?

葉夢鼎

自襄樊被圍開始,賈似道最少有四次直接上疏趙禥,要求到前線“巡邊”。

1270年,在賈似道第三次請求親赴荊襄地區巡邊時曾上疏:“臣亦豈知本朝故事,無以平章而巡邊者”。這已經說明了他失去了帶兵的權利,可既使不統帥軍隊,去邊境看看都不被允許。每一次請求不僅都被度宗拒絕,其他朝臣也紛紛上疏勸阻。1272年,李庭芝建議讓賈似道親臨前線建立督府,直接指揮對襄樊之戰,依然遭到度宗的拒絕。

想去的了不讓去,有權力去的人不但不願去,不敢去乃至採取辭相的手段來逃避責任。1268年正月,時任樞密使的留夢炎被罷。1269年,時任右相兼樞密使的葉夢鼎辭相,任職兩個月的知樞密院事馬光祖被罷。1272年,右相兼樞密使馬廷鸞辭相。同年十二月,朝廷再召葉夢鼎為右相兼樞密使,這人直接就藉口生病溜回老家去了。

執掌兵權者如走馬燈般在朝廷中或上或下,就是沒人願意到前線領兵作戰。這就是南宋度宗朝的現狀。朝政已經成為爭權奪利的一個擂臺,國家安危卻被置之腦後。

架空賈似道還不是最可怕的,直到度宗去世之後,賈似道才得以領兵出征。但此時,南宋從皮到骨已經完全被元軍打爛,出師失敗的賈似道卻背上南宋亡國的所有罪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