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左看右看,日企選擇向中國“迴歸”

進入2018年以來,中日政治關係明顯開始“回暖”。而實際上,在此之前,那些一度“出走”東南亞的日本企業,也已經悄然“迴歸”中國。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一直是日本企業的首選對外投資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日企來華投資建廠更是達到了一個高潮。此後雖有過下滑,但一直保持在高位。2012年安倍晉三當選日本首相之後,“中國崩潰論”一度在日本盛行,再加上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一些日本企業向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和印度轉移。

但到了2017年,情況又發生了變化——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的調查顯示:日本企業正向中國“迴歸”。

日本國際協力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越智幹文告訴我,該銀行剛剛對1001家在國外有三處以上在地法人、其中至少一處是製造業工廠的日本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回收的602份有效答卷來看,“2017年最大的變化是,日本企業重新將中國設定為中長期發展最有希望的國家”。

這個變化,顯然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有關。日本企業越來越意識到,中國與東南亞,並非是必須二選一的“零和遊戲”。實際上,與中國和中國企業保有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更加有助於他們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用現在日本企業的話來說就是,在“第三國”市場——的商業發展。

一家日本大型商事企業的高管告訴我,其公司在東南亞和中亞早有業務,加入“中國助力”後,他們有信心生意會做得更好。

日本企業“迴歸”中國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國雖然勞動力成本上升,但基礎設施的便利程度遠超東南亞國家。兩相比較,還是在中國做生意更加順暢。

上述日本商事企業的高管曾在東南亞工作了10年,最近被調來中國,全面負責在華業務。他發現,同樣的商品,從泰國運到馬來西亞,在那裡加工後,送到印度尼西亞的工廠,不談語言、關稅這些細節,單是進出口海關檢查就花費了大量時間。

中國比東南亞國家地理跨度更大,但統一且龐大的市場,加上便捷發達的交通網絡,使得物流運輸易如反掌。比如,廣東生產的零部件運到上海,組裝成模塊後,再送到成都或北方某地,只需要一個指令就可以完成,不再需要操心通關、語言、法規等環節,大大節約了成本和人力。

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這家企業的在華銷售額從最初的數千萬元人民幣,一路增加到數億元,現在已經超過了20億元。左看右看,撫今追昔,日本企業最終還是發現,中國市場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首選之地。

《瞭望東方週刊》2018年5月19日

左看右看,日企选择向中国“回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