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百度的人工智能失敗了,那麼百度將何去何從?

為君居家


如果人工智能失敗了,百度就是滿盤皆輸。



以前在PC互聯網時代,搜索引擎就是上帝。一個網站沒有被百度索引,那這網站基本上白做了。作為網民訪問互聯網入口的百度,依靠競價排名,基本上是躺著數錢。


賺錢太容易了,商業模式在00-10年幾乎沒有變化,讓百度失去警覺。等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喬布斯靈機一動發明了Apps,沒想到革了百度的命——搜索引擎包括瀏覽器的地位大幅下降。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明顯掉隊了。


所以百度非常焦慮,必須得找新的增長點。再加上場景和技術基因的因素,百度彎道超車的機會必然寄託於此。李彥宏自然將人工智能提升到了整個公司戰略的高度。


那麼阿里和騰訊呢,並不是說人家不聰明,或者覺得人工智能這事兒不重要。他們同樣覺得這事兒很重要,而且阿里和騰訊其實也不缺場景、不缺錢,也不缺人才。


但是,因為阿里跟騰訊已經有了移動互聯網的船票,而這產生了很多新的增長點。舉例說,移動支付、O2O/OMO都是非常大的增長點,現在又再打新零售,這些都是萬億級的市場。


因為不缺增長點,那阿里和騰訊能投入到人工智能的資源比例自然就小,給外面的感覺就是AI的戰略不如百度清晰。百度說白了,因為沒踩住移動互聯網這波,所以沒有新的增長點,只能在人工智能裡多動腦筋,當然備不住塞翁失馬,這也許能幫助百度找到更大的機會。


目前百度在人工智能戰略上確實已經比較清晰,簡單講就是一近、一中、一遠的“三件套”。


近的,就是信息流(News Feed),對標今日頭條,據說百家號的原創作者,也從17年初的20多萬上漲至了百萬級別。這保證了源源不斷的內容輸出,不過對於頭條還是稍遜一籌。目前能盈利有流量。


中的,就是DuerOS,也就是對話式人工智能系統,類似於智能音箱的安卓。百度的目的就是要培育以這個語音操作系統為基礎的生態,例如智能家居生態,目標就是做這個領域的安卓。但具體怎麼贏利百度還沒有想那麼清楚,其實就是在賭語音交互會成為下一代人機交互的入口了


遠的,就是自動駕駛Apollo,百度的Apollo比較適合中國的國情,中國的車廠比較散,平均規模都比較小,絕大多數車廠都沒有能力研發自己的自動駕駛,那自動駕駛那一天來了怎麼辦?直接用百度的好了。當然自動駕駛離實際上路還很遠,更甭說賺錢了,但是想象空間大,一旦實現會立馬推出專車服務,和滴滴競爭。


去年陸奇的到來,將百度的業務進行了梳理,使得百度整個公司的戰略比以往都清晰,管理也理順了很多。


首先是剝離非主營業務。像裁撤醫療事業部、出售百度外賣、獨立百度金融、獨立海外事業部等等。再大的公司,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邊界的。聚焦主營業務、降低管理帶寬絕對是正確的。



其次,百度內部員工的士氣有了改善。我有很多百度的朋友、同事,也包括百度系的創業者,對這點感受還是很明顯的。以前很多人都想離開了,聽說陸奇要空降,那就觀望一下,觀望觀望就待下去了,內部士氣確實和以前不一樣了。


最後必須說在業務理順之後,“AI三件套”還是給百度帶來了一定的想象空間。雖然這幾年經歷了一些坎坷,但長遠看,我認為百度目前的市值有些低估了。當然這純屬個人判斷,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6氪


回想過去一年,以騰訊、阿里為首的各家互聯網公司對百度發起的頻頻挑戰,百度大多隻是看個熱鬧。爾後,它的守擂陣地——地圖搜索也受到了衝擊,高德地圖一躍成為地圖領域的大佬。面對來勢洶洶的諸多挑戰,它也做了變化,成立相關移動事業部,但做的事情只是量的擴充,對於質的把控卻很少。後來,百度又發現了新大陸,將寶押在了AI人工智能這項未來偉大的事業中。而這一戰略規劃對於百度扭轉局面將是至關重要的。

第一,縱觀人工智能的現發展情況,不得不說,人工智能的風口逐漸降低熱度,資本推動力降低了不少。研發就要資金,人工智能不能說是新鮮事物,但近幾年的發展相對緩慢。


第二,究其自身發展,百度在海外業務的發力不夠,非常容易被獵豹等企業超車。百度國際事業部負責人提到,要將百度AI技術尋找海外落地場景,企圖利用AI技術提升、優化現有產品的體驗,從而鞏固百度在海外的市場。但一直重視海外市場的獵豹等公司,也是把AI只能放在業務的最前面,這對百度還是會造成衝擊。


第三,AI產品的toC業務落地場景較少,且變現能力較差。領域中存在“雷聲大雨點小”的問題,風頭是有,但成果寥寥無幾,落地的技術成果反饋也尚可。同時,技術打得火熱,但企業實際的銷售收入卻慘淡經營。據統計,很多從事AI技術開發的企業表示,17年沒有多少收入,少部分有收入,但還沒實現顯著盈利。W


媒體訓練營


130個答案就沒一個靠譜的,失敗了,百度怎麼辦?基本上大家說的都是百度會完蛋,完蛋用你說麼?騰訊失去社交會怎樣,阿里失去電商會怎樣?重點是有沒有辦法讓百度起死回生。


首先第一點,百度要是在人工智能失敗了,那中國其他所有人工智能類的公司就全會失敗,因為百度毫無疑問是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第一名

如果百度失敗也就意味著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將會被全面碾壓。


第一學諾基亞賣專利賺錢,諾基亞失敗後靠賣專利任然活的很滋潤,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有效核心專利,世界第一。學高通,高通收的專利費遠遠高於其他公司,為什麼,因為高通不做成品,你用我的專利就得給我的錢,而且對不起,我絕對不會用你的專利。

第二鞏固自己的主業,即便失敗了,也會加強自己的技術能力,百度在主業搜索領域的能力會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將會和搜索完美的結合。

第三賣掉自己,如果百度李彥宏說自己不想幹了,把自己賣掉,估計將會震驚世界,不知道今日頭條會不會考慮收購,我敢保證,感興趣的人會很多


第四富士康代工模式 如果百度失敗,指定不是人工智能的失敗,人工智能的趨勢,路人皆知,機器代替人,人工智能一定是未來,如果百度失敗啊,只能證明百度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走錯了,或者說能力不行,但百度的人工智能研發能力確實無人能及,能封對手,所以百度可以學習富士康英華達之類的,做代工廠,什麼意思?就是你需要人工智能,可以委託我幫你研發,幫你寫代買,幫你研發,收取代替研發費用


超級機械君


人工智能是百度幾年來蟄伏的結果,說人工智能失敗,個人覺得不太可能。

人工智能從提出經歷了三個階段

1950-1970年代,人工智能的”推理時代“。這一時期,一般認為只要機器被賦予邏輯推理能力就可以實現人工智能。不過此後人們發現,只是具備了邏輯推理能力,機器還遠遠達不到智能化的水平。



1970-1990年代,人工智能的”知識工程“時代。這一時期,人們認為要讓機器變得有智能,就應該設法讓機器學習知識,於是專家系統得到了大量的開發。後來人們發現,把知識總結出來再灌輸給計算機相當困難。舉個例子來說,想要開發一個疾病診斷的人工智能系統,首先要找好多有經驗的醫生總結出疾病的規律和知識,隨後讓機器進行學習,但是在知識總結的階段已經花費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機器只不過是一臺執行知識庫的自動化工具而已,無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水平進而取代人力工作。


2000年至今,人工智能的”數據挖掘“時代。隨著各種機器學習算法的提出和應用,特別是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人們希望機器能夠通過大量數據分析,從而自動學習出知識並實現智能化水平。這一時期,隨著計算機硬件水平的提升,大數據分析技術的發展,機器採集、存儲、處理數據的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特別是深度學習技術對知識的理解比之前淺層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

所以人工智能不是突然出現的,從提出到現在經歷3個階段(當然也有三個低谷),所以是經過超過半個多世紀的論證沉澱的。其次相信看過《最強大腦》的小夥伴都知道小度吧,小度在節目裡的精彩表演看的出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已經走的很遠了。百度主要在汽車無人駕駛上面的人工智能也已經實驗成功,並且在百度的科技園裡無人駕駛早在2年前就已經實現,現在有經過兩年的時間的實驗,百度的人工智能說失敗已經有點難了,因為百度發出人工智能並不像手機更迭那樣快,是經過很多的實驗的。


小影當家


5月4日,陸奇加入的第119天,百度罕見地公開更改了自己的使命。這意味著百度不再僅以搜索為重心,全面押注人工智能,並以使命固定下來。一家以技術驅動而自豪的公司,面臨重重危機時,把手伸向了使命的權杖。這一姿態不同尋常。

“李彥宏將人工智能定為百度未來十年最重要的戰略方向,是極富遠見且非常正確的決定。”這是陸奇上任時對百度的人工智能戰略的評價。

在人工智能上投入,百度並不吝嗇。公開數據顯示,從2012年投入2.305億到2016年的102億,過去4年共投入了超過217億。2017年Q1投入28.35億,同比增長34.9%,而百度淨利潤下滑了10.6%。

這意味著孤注一擲。

這是百度的一場豪賭,賭贏,擁有一切,賭輸,一切成空。百度期望通過此時的all-in人工智能策略,壓中下一波的技術變革,一洗當下移動互聯網浪潮中的被動局面。

這種投入是有風險的。人工智能的分支方向不少,沒有人能預測下一波浪潮的突破點在哪個領域優先爆發。在百度內部,人工智能的投入也分佈在不同的組織架構之下。

《哈佛商業評論》認為,早期的 AI 項目不太可能產生技術愛好者預測的戲劇性結果,一些失敗常常會減緩或完全終止對 AI 項目的資金注入。而對於人工智能的投入,押注對方向將決定生死。


AI財經社


百度曾經把人工智能列為公司未來十年最重要的戰略方向,李彥宏也提出過“互聯網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時代”的觀點,但是在2018年初李彥宏卻表示:“我從未說過百度All in AI”。這樣的反覆,包括陸奇的離職,意味著百度已經不再全面押注人工智能,或者說百度已經意識到All in AI是極有可能面臨失敗的。


百度的轉變並不出人意料,人工智能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了一種平臺級的技術,誰都可以有,也不存在壟斷或者一枝獨秀的情況。以BAT三家為例,現階段的人工智能三要素分別是:算法、算力和大數據,算法上這一波人工智能潮流中主流的「深度學習」理論不是由中國人發明的,百度即使在技術上有先發優勢也只能將現有的理論和算法進行更好地優化,和其它競爭對手相比不存在數量級上的優勢;算力上百度以外騰訊和阿里也都有自己的雲計算平臺;而在大數據上百度相比其它兩家也沒有特別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只是一項技術,無論如何領先關鍵還是在於能否找到落地的場景以及商業化的產品。在場景和產品上,百度似乎一直沒有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無論是信息流(百家號)還是DuerOS(百度音箱),都不能算一流的產品,而更像是跟隨戰略的產物。唯一拿得出手的是自動駕駛和Apollo平臺,但離真正的商用似乎還有很長一段的距離。


陸奇的離職意味著百度全面押注人工智能時代的結束,而公司是否能從技術驅動轉變為產品驅動,這才是真正值得Robin思考的問題。今天的百度,依然靠著搜索這樣的傳統業務盈利,但在這個變革的時代還能維持多久呢?


高挺觀點


ALL IN AI 這句口號就已經說明了,百度不允許失敗,並且如果中國有哪家企業能做成AI,那必然是百度。百度期望通過此時的人工智能策略,壓中下一波的技術變革,一洗當下移動互聯網浪潮中的被動局面。

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局勢堪憂,被阿里騰訊超過一個身位,身後後起之秀猛追
百度在近幾年距離被越拉越遠了,多年來未見有新領域的崛起,新產品的突破。騰訊以開放思路,抓住了微信;阿里的電商,孵化了螞蟻金服。現在,百度手握一張人工智能底牌,也擺出畢其功於一役的姿態。

電商領域阿里做的熱火朝天,騰訊也利用投資和微信的社交鏈來分一杯羹;o2o領域,背後站著騰訊和阿里的美團和餓了麼瓜分市場,百度糯米最後也只是買了個好價錢;內容領域中,字節跳動更是快要封王。百度也是流年不利,除了人工智能外,做什麼失敗什麼。
但其實,這些對於百度不利的局面都只是暫時的
百度對於人工智能的佈局不僅是國內最早也是投入最大,且自身的優勢也明顯
這幾年阿里做螞蟻金服、阿里雲。騰訊做微信和投資。而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掉隊後,就開始搞人工智能。但當時的人工智能,大家更多的感覺是科幻片。

李彥宏曾經說過,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收購技術公司,他們只為產品和用戶規模付費,不為技術付費,只有百度為技術付費。百度擁有國內最深厚的技術優勢,建立了深度學習實驗室、百度硅谷實驗室,《福布斯》發佈的中國40位AI領袖中,百度佔到了一半。
百度的渠道優勢是中國最大的,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掌握了巨大的搜索數據,這是人工智能成長的重要土壤,而這塊土壤只有百度有。
但是如果百度最後真的失敗了呢
IBM,一個曾經的霸主,後來被打成了藩王。現在毫無名氣缺在特定領域仍然不可或缺。這就是失敗後百度的下場,因為有技術、數據的沉澱。就算人工智能失敗,百度依然會過的很好,並在下一個風口起飛。

首席發言者


看了幾個回答,基本都表示:百度一旦失去人工智能,便要束手就擒了。但殊不知那個帝國不是在垂死針扎中最終走向死亡的呢?因此即便百度的人工智能失敗了,百度仍有有他的星辰大海可以追逐,只是市場留給他的機會將會越發匱乏而已。

而且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嘗試雖多,但前景仍然不太明朗。一是因為目前市場主流的聲音都表示該領域代表著未來,因此角逐者無論無量還是體量都不比百度差,比如亞馬遜、阿里等等;二是人工智能本身只是一項技術,需要落地某一個具體的產業領域才能實現市場化,而顯然百度選擇了自動駕駛以及交通解決方案上面,而這是否真的可以代表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方向嗎?尚不確定

再回到主題上來,假如最終百度這一嘗試仍然失敗了將會怎樣,首先可以確定的是,百度將會損失慘重,在業務佈局和研發投入上也都不遺餘力,百度的決心在一句”ALL IN AI“上已經得到充分的體現,告別BAT是肯定的事情,甚至都將成為國內眾多默默無聞的3-4流科技企業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其次,我認為這場命運之爭至少在3-5年內得不到明確的答案,但極有可能的情況是,在結局還沒有出現的事情,市場將會產生新的概念和機會,因此對於處於迷茫期的百度(對於all in ai的百度很可能是嘴硬而已)來講,未來留給百度的選擇空間還是很大的,只是短期內難以掀起太大風浪了。

這是我對此問題的看法,歡迎大家關注下我的頭條號。


木石心志


如果百度的人工智能輸了,估計只能是下一個聯想,被無限唱衰、批評,稍有不慎就引起全民公憤,更重要的是投資者也會對其喪失信心,股價大跌,最有可能被其它公司超越,自此後再也沒有BAT的說法。

但是也正和聯想相同,雖然活的不太好,可很難倒下,聯想靠的是PC在生產力上的不可取代性,而百度靠的是搜索這一重要流量入口,它的地位甚至比聯想更為穩固。

縱觀這兩年,百度的新嘗試幾乎都以失敗告終,可其搜索業務的恢復速度依然令外界吃驚。百度公佈的去年第四季度營收為236億元 (約合37.2億美元),同比增長29%,而百度核心在線營銷收入——包括其搜索平臺和新聞——的收入增長26.3%,達到204億元。今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是161億元(約合25.7億美元),同比增長26%。

很顯然,百度的搜索地位依舊,即使AI失敗了,這部分核心業務還會支撐百度,包括備受外界質疑的競價排名。就在陸奇辭職的關口,關於這個問題也再次被提及,有傳言說是陸奇改革到了百度的深水區,所以才遭反對。如今向海龍還特意公開表示:“百度內部從來沒有進行過砍掉部分垂直領域的搜索競價排名的討論。”

由此可見,百度怎麼可能放棄這一賺錢的營生?當然,未來關於競價排名的問題,很可能還會成為百度的定時炸彈,屆時百度還能死抓不放嗎?除了搜索,百度在愛奇藝、攜程的控股地位,也會支撐公司的一部分價值,但這已不是關鍵因素。

其實聯想投票事件給了百度一個警告,如果用戶對一個公司的積怨已深,而這個公司又長時間碌碌無為的話,一件看起來不是很重要的事,也會成為全民討伐的導火索。現在AI給了百度一個挽救形象的機會,即使AI長時間不落地、沒有產生足夠的商業價值,也會引起外界質疑,屆時百度還有什麼能再賭的呢?


歪道道


當我們看香港賭片的時候,總是能看到某位賭神雲淡風輕地說出一個英文短句,非常決絕,而這個詞說出後一般面臨兩種結局,第一就是輸掉自己的所有家當,第二就是贏下對手的所有家當。

對,那個英文短句叫“All in”。

百度對人工智能的內部定位也跟這個短句有關係,叫“All in AI”。

意思就是我把所有身家都壓在了AI上,贏了通吃四方,輸了黯然離場。

所以你問百度人工智能失敗了,會何去何從,我無法回答,李彥宏恐怕都答不上來,但有一點我們能夠確定,百度將不僅從實質上,也會從形式和名義上告別"BAT”這個頭銜。

說到這個,其實有三個點想跟列位分享。

百度的業務幾乎都圍繞著搜索引擎展開,儘管百度一直對外聲稱要開拓新的業務模式,開發新的行業,為此也曾投資過很多風靡一時的項目,但最終開花結果的只有少數。

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窘境,就叫路徑依賴,路徑依賴會給企業創造出成長溫室,這種路徑依賴甚至能夠拘束一家企業的創造能力,舉個簡單的例子,百度推廣自己的移動應用時,其大量的推廣渠道是在PC端,推廣的方式方法也大都使用以前推廣百度PC端產品的思路去做,因為他們曾因此大獲成功。

但很顯然,用戶需求發生了轉移,這時候走老路也許穩妥,但已經不是最合適的方式。

百度目前的狀況其實是在逐漸過渡,將搜索技術向著更人工智能的方式進化,在目前可以預期的時間尺度裡,百度的搜索引擎技術依然無法被超越,優勢明顯。

但如果用戶的搜索習慣發生改變,換句話說,百度的路修的再好,但是用戶可以乘坐飛機自由來往,那麼百度也終將沒落。

百度的技術基因在國內互聯網科技行業可以說獨樹一幟,它是極少的有著大量原創技術的互聯網公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比阿里巴巴和騰訊更像硅谷的美國公司。因為它擁有對技術的狂熱,同時缺乏對市場的敏感。

百度搜索做起來之後,可以說百度就陷入了增長焦慮中,同時發生的,就是對於公司發展方向的搖擺不定。這導致了百度長期處於投資新項目、放棄老項目的循環中,沒有什麼深耕,沒有什麼整體佈局,就像個打地鼠遊戲裡的蹩腳玩家,哪裡冒頭敲打哪裡,最終卻有什麼都沒敲到。

然而移動互聯網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AT站了起來。這個時候百度回頭看才發現,自己屁股底下還是隻有一個百度搜索。

套用到頭條體系,它做內容是五花八門亂七八糟,而別人是專注於某個領域,吃透某個領域,再進行與其他行業的勾連,織就一張廣闊的商業藍圖。

第三,李彥宏缺乏管理思維。

用技術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對於技術總會有一種超越常人的信任和狂熱。我相信這種狂熱曾經幫助李彥宏創造了奇蹟,幫助百度成為全球最大的漢語搜索引擎,同時幫助百度成為華人世界PC端的霸主,時至今日,單說PC端,百度依然是BAT三者中最大的流量入口。

但這一切不同於AT的崛起,阿里巴巴電商系列在運營之初並不以技術見長,騰訊同樣如此,那麼它們如何崛起的?

它們靠與用戶一起成長,靠著去不斷了解用戶。

而百度缺乏這種與用戶保持親密距離的習慣,它的技術在一旁人眼裡十年前如何,現在依舊如何,它就像是個純粹的工具。

而且詭異的是,百度十餘年來從未突破過這種預設角色。李彥宏似乎不知道,百度只是漢語搜索引擎,它的市場幾乎已經被鎖死在了國內,但它在移動互聯網的浪潮裡依然不動聲色。

所謂穩定,並不是一成不變。作為百度的靈魂人物,在最核心的技術上十數年來沒有大的突破,沒有對於時代的適應,更沒有創造新的交互方式,甚至於百度搜索還鬧出一波又一波醜聞。

我覺得李彥宏的遲鈍,從某一方面也反射出對於百度的管理不足。


最後,我有個大膽的預言,百度的AI僅可能在無人駕駛上獲得一些突破,它的百度搜索依然能夠活下去,但百度這家公司將會在下一次技術浪潮被徹底推下神壇成為記憶。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