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京剧老生流派你喜欢哪家?

用户94634383099


喜欢听戏,尤其是京剧,京剧里面又最喜欢老生,因为老生一般是戏剧中男性主要人物,而且老生的流派纷呈,名家荟萃,各领风骚,争奇斗艳,正应了那句话“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几大流派的创始人都是大师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听他们的唱,绝对是荡气回肠、心旷神怡,犹如天籁之音,绕梁三日而不绝!哈哈,爱听,用得词儿多了点。

京剧老生最著名和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形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以及“南麒北马关外唐”了。因为这几个里面都有都有马连良的马派,因此是

4+4+3=11-2=9

一共九大流派,当然,之前之后也都有老生大家,比如同光十三绝里的程长庚,余派传人、但又形成自己特色的李少春,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这九个流派,其中关外的唐韵笙先生由于继承人的凋零,后续无人,人们听得不多,其他八个流派都是戏迷所喜闻乐见的。本人对这八个老生流派都很喜欢,下面按照个人喜好程度排个序:(纯属个人喜好,没有褒贬义)

“湛湛青天不可欺,只争来早与来迟”《徐策跑城》

第一是麒派,麒麟童周信芳老师创立,唱腔特点是苍老沙哑有力,非常有特色。代表作《追韩信》《四进士》《徐策跑城》等,传人有小王桂卿,陈少云等。

“”我主爷起义在芒砀,拔剑斩蛇天下扬”(追韩信)美吧!

“未开言不由人啊珠泪滚滚,千斤滴重任我就要你来担承”(让徐州)

第二个是言派,言菊朋创立。特点是太有特点了😄。注重音律,唱腔婉转跌宕起伏很大,那嗓子的小弯儿绕的真叫美!代表作有《让徐州》《卧龙吊孝》《战北原》等。继承人主要有其子言少朋,还有严阵。


“左手拉住了李左车,右手再把栾布拉,三人同把那鬼门关上踏”(淮河营)

第三个就是马派,由马连良创立,表演就是潇洒飘逸,非常帅。唱腔特点是嘴里好像含着什么东西似得😄代表剧目《借东风》《甘露寺》《十老安刘》《淮河营》等。继承人有张学津、朱强等。



“孤王酒醉在桃花宫,韩素云生来好面容”《斩黄袍》

第四个就是高派,高庆奎创立,特点正如其名,高亢激越,嗓子亮堂。代表剧目有《斩黄袍》《碰碑》在内的“三斩一碰”。继承人有李和曾、辛宝达等。

“昔日里有个三大贤,刘关张结义在桃园”(珠帘寨)

第五个是奚派,奚啸伯创立,特点是非常的“文”,讲究声韵,委婉细腻。代表剧目有《哭灵牌》《白帝城》《范进中举》等。传人有欧阳中石、张建国、张建峰等。

“过了一天又一天,心中好似滚油煎”《文昭关》

第六是杨派,杨宝森创立。唱腔特点是宽厚有余,不挑高音,比较醇厚。代表剧目《洪洋洞》《伍子胥》等。传人里于魁智比较有名。

“我正在城头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空城计》

第七个是谭派,从谭鑫培奠基。到谭富英形成,谭家后代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继承之。谭派嗓音清亮悦耳,共鸣音明显。代表剧目有《失空斩》《定军山》《将相和》等。

“白虎大堂领了命”《搜孤救孤》

第八个是余派,余叔岩在继承祖父余三胜和老师谭鑫培的艺术上创立,行腔不靠亮度靠厚度取胜,被称为“云遮月”。代表剧目有《乌盆记》《赵氏孤儿》等。传人这里说两个女老生:解放前的孟小冬和当代的王佩瑜。


磨史作镜


有个人喜爱是正常的,不喜爱不等于不好,是吧,各位看官。本人在老生行档中最喜爱——言派。

言菊朋———京剧言派的创始人。

言菊朋的长子言少朋、长媳张少楼均为言派老生。他们的儿子就是80年代脱颖出言兴朋。

言菊朋,生于1890年,卒于1942年,名锡,字延寿,蒙古族。他生于蒙古世家,父亲是清末举人。他曾在清末的理藩院,民国后蒙藏院任职,好京剧,出入票房,专学谭,演谭派剧目,被誉为谭派名票。言菊朋 20世纪30年代,已届中年的言菊朋根据多年学谭鑫培的心得,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以谭派唱腔为本,创制新腔,自成一派,后人称为“言派”。

言派区别于其他老生流派的主要标志在于唱腔的多变和字音的讲求。言菊朋早年学谭,中年嗓音变化,乃在谭派唱腔的基础上,融合谭派之外的早期各派老生唱腔,并吸收曲艺中京韵大鼓及单弦的唱法,逐步形成风格独特的言派唱腔。言派唱腔传情、细致,讲求节奏与顿挫,多跌宕,富于独创性和表现力。善于用唱腔塑造人物,在不同的剧目中,因人物的身分、性格、处境而设计不同的唱腔,既细致、深刻地传达了人物的感情,又表现出多种风格。言派强调“字正”,严格区分四声,因而在唱工中常运用高低悬殊、音差极大的音阶来行腔吐字,呈现大幅度的起落与顿挫。同时,言派还注意念、做、身段、表情及武功的综合运用。言派素以演唱吐字精巧细腻、行腔跌宕婉约、轻巧中见坚实、扑拙中现华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言兴朋,原名言一青,现为言派艺术的第三代传人。其祖父言菊朋,父亲言少朋、母亲张少楼都是言派传人,兼宗余派、马派,姑妈言慧珠。


言派第三代传人言兴朋


吾乖筛


谭富英是谭派第四代传人同时是“新谭派”的创立人,人都说“艺不传三代”,但是在谭富英这里确实实现了超越。谭派以唱见长,并有百派之宗的说法,但是谭门传人谭富英并没有局限于自家的门派, 因为家庭和基因的影响他六岁如富连成科班,两个月之后就登台唱戏了,7岁与长他10岁的马连良合作演出。

谭富英的学习也是吸收各家之长,比如萧长华、余叔岩等等都对他进行过指点。他身上功夫很好,擅长把子靠旗戏,唱腔上又融合了谭派和余派的风格,等于说是返学“余”,使得谭派偏向于直行的强调更加委婉一些,但是仍旧爽朗痛快,所以后人说他开创了“新谭派”。


杨宝森也是学习老谭派和余派,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最终形成了杨派老生。杨派的唱腔重低音的塑造,早跟杨宝森嗓子比较一般有关。但是杨宝森唱腔好听,他不是炫技,演唱是从剧情字理出发,所以好听动人。他的《空城计》《捉放宿店》《文昭关》等等是越听越有韵味。


不止看戏


我认为分看戏和听戏,也分什么戏,看做工戏还是要看麒派、马派,甚至海派一些名家,看看赵松樵等人的戏也很过瘾;听戏还是谭余,听听谭鑫培和余叔岩的唱片,那是真好,每一句都耐琢磨,中正平和。当然也看什么戏,很多派都有拿手好戏,马连良像《焚绵山》等唱片也是一绝,比较《击鼓骂曹》马的唱片就不如杨宝森的好听,谭富英的酣畅淋漓在言派中也找不到。全看个人爱好了,相对来说,我个人喜欢谭余,其次是杨言奚,马派只留在马连良先生那里了,目前马派都不及他一二了,有些天赋和潇洒是学不出来的!


孤王酒醉在未央宫


我是一个程派票友,但平时也唱老生,主要唱的的是杨派,喜欢唱洪三段,打渔杀家,搜孤救孤一些传统老戏,但我最最喜欢的老生流派却不是杨派,而是麒派!

也就是周信芳大师创立的流派,也叫海派老生,因为麒派老生非常有味,和其它流派不同,麒派老生的唱沙哑中带着一种劲头,他的甩腔也非常有特点!听过很多周大师的唱片,他的追韩信,描容上路,四进士,明末遗恨,檀渊之盟,打严嵩,义责王魁等等听了很多很多遍,但越听越放不下!深深的被麒派的艺术所吸引!



我还喜欢小王桂卿先生,他是比较杰出的麒派传人,尤其他的身段,透袖和别人都不一样,看过他的打严嵩,一上场就叫好不断!这出戏是尚长荣的严嵩,一般演员总会被尚老板的花脸遮住风头,但那次王老的邹应龙可谓是大获成功,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麒派的传人很少,所以麒派演员一直弥足珍贵。老一辈的麒派演员都已走了,新一代的麒派演员却屈指可数,裴永杰,陈少云,现在麒派的领军人物,但陈老师也已经收徒,希望麒派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一本书一杯茗一米阳光


我是一个马派老生戏迷 我非常喜欢马派老生 马派老生是由马派名家马连良创作的 我最喜欢的是京剧《甘露寺》 《淮河营》《借东风》等等


霸气~~王者


我喜欢言派。


用户212163859


最喜欢三家,奚派,余派,言派。


摁倒你就翻兜兜


偏爱麒派。周信芳老前辈的嗓音传奇,作派传奇,家族传奇,人生传奇,在他创建的麒派中,小王桂卿、陈少云不错,周少麟比其父,却是差之甚远。因为传奇,传人不多,一般人虽爱听爱看,韵味却难学得來,以稀为贵也算是偏爱的一个原由吧。





塞外失马翁


这个问题是京剧老生流派你喜欢哪家?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老生行当我比较喜欢杨派,因为我伯父拜在京胡大师杨宝忠门下,我跟我伯父学拉京胡开始启蒙学戏伴奏就是杨派老生,因而杨派京胡坚硬厚实,脆音燎亮,京胡大师杨宝忠对京胡基本功有着深厚的研究和功力,只有勤学苦练基本功你才能取得很大的进步,拉京胡要讲究功力的你没有功力是拉不出京胡的精髓,杨宝森和杨宝忠搭当红花配绿叶,真是无衣无缝听音叫绝没有人赶超越。伯父传下来给我一把京胡全黄花竹是杨宝忠大师的制作的无价之宝金石之音,你手上没有三十年以上功夫你拉不出这把京胡的金石之音。实实在在拉了这把琴心里享受。以上个人观点,不代表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