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历史上龙岩被改名的原因是什么?

影像蛙


龙岩县,介于闽南与客家之间,虽然属于闽南文化,但深受客家的影响,算是闽客交融的一大代表。

龙岩县,最早源于三国时建立的苦草镇,时隶属于东安县(今泉州南安丰州);西晋时,分晋安县(今泉州南安丰州)西南区域设立新罗县(今上杭县),苦草镇改隶新罗;南朝梁,再分梁安县(今泉州南安丰州)西南设龙溪县,苦草镇由新罗县改属龙溪;隋代时,新罗县被废并入龙溪县。

至唐开元二十四年,因唐朝廷开疆福建,除了漳州、泉州的设立外,在闽西也新设了汀州,并因此在府治位置的长汀村设置长汀县。

大概是州府新设,需要更多的属县,于是在长汀与龙溪两县之间再设一新县,地址选在当时当地最为繁荣的苦草镇,县名沿用之前被废弃的新罗县,也有部分记载写作“杂罗县”或“什罗县”,不过主流一般认定为“新罗县”。

《太平寰宇记》曾有这般记载:“开元末,新罗令孙奉先,昼假寐于厅事,见神曰:‘吾新罗山之神,从府主,求一牛食’。”《汀州府志》加注到:“按此则新罗乃山名,当在长汀之西,晋唐因之以名县,非今之龙岩城,即古之新罗城也。”

显然,新罗县的名讳来自长汀的前身,或者说是汀州的前身,其县治原位于上杭,后改至长汀。而苦草镇也因陈元光的开漳与平蛮,得到快速的发展,中原人士倍增,一时风采无限,大有中原遗风。

改隶汀州的新罗县(龙岩),成立不久,当地中原人先后在龙岩发现了两处疑似大量龙形存在的大型溶洞,并因此命名为“龙岩洞”和“龙崆洞”,而这一现象被当地文人当做是一种奇瑞,并以献瑞的形式上报朝廷,而顺带之下,奏请朝廷更改县名,这种好事情,朝廷自然不会不答应,于是顺势以最理想的“龙岩”名之。

从而,龙岩县诞生。

当然,龙岩的得名如果只是因为这么一个龙岩洞,那或许有些孤证,不管是巧合还是特意为之,在龙岩附近,同处于北溪流域的县乡镇中,似乎都有“龙”的痕迹。

除了龙岩县和下属的九龙乡(今漳平县)外,其下游还有龙溪县,以其龙溪下辖的九龙潭、九龙江、九龙岭等,这都是一脉相承的。

以至于没过多久,因为龙的缘故,以及同处九龙江流域,龙岩县由汀州改属漳州,这大概也是龙岩的前世今身应该达成的一个结局吧。

(龙岩洞图片引自丘山墨客博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