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老人們常勸人“積陰德”,傳統文化的“陰德”到底是什麼?

xoufei72


1.所謂陰德


陰德,即福報。

俗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德排在第四位,個人覺得有福之人,必有德,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陰者,即隱、閉、默。積陰德是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行善事不圖回報,默默的付出。水滿則溢,當你善事做多了,福氣也就來了,這就是因果。


所謂的積陰德其實就是暗中做好事,不求回報。積陰德是發自內心的善舉,不是作秀,不為好看,亦不是通過幫助別人來抬高自己,而是真心實意幫助他人。


佛家講究福報,而積“陰德”會得天報,這是最大的福報,會福廕子孫後代。



2.怎樣才能積累陰德享福報呢?


講一個故事給你聽:一個商人,在半山腰買了一座宅子,依山傍水,風景很美,門前還有很大一片果園,商人花重金請了一位風水先生來家裡看風水。


快到家門口時商人看到妻子送一個遠方親戚出門,商人在遠處停下腳步,先生納悶兒,隨口問怎麼不繼續走了?商人回答:“這個親戚平日不經常來往,今天來我家想必是遇到了什麼難處需要幫忙,我現在過去他看到我難免尷尬,所以我們還是等他走遠再回去吧!”先生聽了沒說什麼。


等親戚走遠,他們走到家門口,商人忽然抬頭看到一群鳥在園中飛起,繼而停下了推門的手立在門口,先生又問:”到了家門口為何不進門?”商人說:“園中鳥驚起,想必是有領居家孩子在爬樹摘果子,我自推門而入怕驚了孩子從樹上掉下來摔壞了,還是等他們摘完了果子我再進去吧。”先生聽完對商人深鞠一躬,說:“福人居福地,像您這樣處處為他人著想的人,不管住在哪裡都是福地,您平日的為人已經為自己和家人積累了福報,風水自然錯不了。”


還有,華人首富李嘉誠縱橫商海幾十年,在商界一直有很高的威望。他教育子女最簡單的道理便是:面對利益,如果能得七分一定要拿六分,多留一分給對方,這樣合作才能長久,生意也會越做越大。


所謂:愛出者返愛,福往者福來。 行善積德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說遍佈我們的日常生活。無論記人好處或是扶危濟困,亦或是助人於危難,都是行善積德。



3.舉手之勞的無聲善舉。


你有餘錢可以資助貧困學生讀書,給自己積福報,不要去養情人破壞別人家庭損陰德。

夜晚回家路上,看見收攤小販可以買點東西回家,買誰都是買,誰要是條件好也不至於起早貪黑擺攤。


撿到錢或者物儘量想辦法歸還施主,以己度人,誰丟了東西都會心急,也許你拾到的是人家的救命錢。


遇到老人或者小孩需要幫助的,儘量幫忙聯繫家人,或者送到當地派出所,以免出現意外,常盡能及之力。


總之,積陰德就是默默的幫助她人,也許是一杯水,或是一碗飯,也許是一次舉手之勞的幫忙,都會給人帶來方便,好事做多了,日積月累你的福報就來了。


事事輪迴,你的每一個舉動,都會成為你日後的因果。做人多存善念,積善言,行善行,福報自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陰德一說,與天人感應學說有關,也作陰騭。了凡四訓第三篇說,“何謂陰陽。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同時又說,“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


道家《陰騭文》解釋,陰德就是凡人不必通過轟轟烈烈的場面來表現自己,只要心地善良,從一點一滴的善事做起,便可以得到報應,當然這種報應是上天的答覆,善良的結果。近一點報在自身,遠一點報在兒孫身上。

《易經》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餘慶不單指自己一身,也指能惠及後世子孫。司馬光在家訓中曾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如何積陰德呢?《了凡四訓》指出有大約十種途徑,一是與人為善;二是愛敬存心;三是成人之美;四是勸人為善;五是救人危急;六是興建大利;七是舍財作福;八是護持正法;九是敬重尊長;十是愛惜物命。


南方鵬


陰德是一個人自己悄悄去幫助他人,不能讓別人發現,自己也不能說出去,所做的這件事情就是陰德。不會沾上名譽名利。是一種純粹的功德。也是無法摧毀的功德。比如像幫助他人來做一些公益事情啊,有可能被貪嗔痴所摧毀。但陰德沒有這個因。


曾經中國有一位年輕的女子,去美國參加一個鋼琴比賽,希望從中獲得名次,被他們的音樂名校錄取。這次錄取的名額非常有限,只有三位。但這個女子的鋼琴水平很高,所以說她還有一種自信。

比賽的那一天到了,她以優異的表演獲得了大家的掌聲。美國的評委跟她說了一句話:“你要注重你個人的品德。”這個年輕的中國女孩根本搞不清楚他在說什麼,什麼叫做個人的品德。她就回家靜等錄取書。

一天她所住的這個小區停電了。很多美國老人誠惶誠恐,問是不是又遭到了恐怖襲擊?在炎熱的夏天,很多美國老人因為沒電而中暑,被臨時救助中心,抬到一個簡易的帳篷進行治療。這個年輕的中國女孩,正好悠閒轉到了這個新搭的簡易救助帳篷。救助中心的一箇中國醫生看見了這個女孩,就叫他趕快過來幫忙。又因為這個中國醫生認識這個女孩,把藥瓶塞到她手中。她心想自己又不是醫生,也不是護士,怎麼救人啊?



這件事似乎不給她商量的餘地,她手中拿著藥瓶,站在那裡發呆。中國醫生說到趕快給他服用,她這才拿著藥品看看裡面的說明跟著老人服用。她忙碌了一陣子以後,才發現這裡的醫護人員嚴重不足。為了照顧這麼多的美國老人,她已經是疲憊不堪了。幾次都想跟那個一箇中國醫生說她要離開,每次話到嘴邊都不能說出去,只有看到病人進來,就沒看過病人出去,已經是人滿為患。那個中國醫生也是忙得不亦樂乎。

這個女孩兒在堅持中忙碌中終於透支了,“砰”的一聲摔倒在地。醫生們又開始搶救她,才發現她是個孕婦。

她的事蹟被一個記者發現了,並知道她是個孕婦,還積極的搶救他人,打聽到她的名字後,記者就把她的事蹟報道了出去。

她康復後發現自己的郵箱裡有兩份文件。一份說是她被錄取了。另一份文件說是這次本來不打算錄取中國人,即便是她獲得了第一也不可能被獲取。但是在看到報紙上報道她那個事蹟,教授們同意了她被錄取了。

積陰德和陰德文化到底是什麼?

看了大家的點評,知道了,大家都一起對陰德之事,還是多多少少有點關心,有點在意,這非常好。

在21世紀的今天科技很發達呢,人們用媒體宣傳自己的產品,才去做某種功德的事情,做公益的事情,使原有的公益失去了很多的意義。現在的公益基本上都成了一種形式。全心身的幫助他人的那種精神,正在一點一點的流失。如果現在所做的工益不跟產品掛鉤,不跟個人的名譽掛鉤,那麼公益的才有意義。


想起古代很多的人就是因為做陰德,改變了整個家族的史和自己的命運。比如說非常有典型的典故就是在《蓮池大師戒殺放生圖文說》有一篇是“掃螺種福”的歷史事件,是這樣記錄的:“禮部侍郎韓世能,江蘇長州人,世代居住墓邊平地,家境貧困,祖父韓永椿,喜好放生,但因家中無錢,每天早起,就持掃帚到河邊,將兩岸的螺螄掃入水中,以免被人撲捉,有時忍著飢餓掃數十里地,如此不疲不厭四十年,從不間斷。

到了明穆宗隆慶丁卯年,韓世能夢見金甲神明告訴他說:“你祖父放生,有大功德,從此子孫世代貴顯,當先使你榮享一品官位。

後來,韓世能官至禮部侍郎,奉命出使朝鮮,蒙皇上賞賜一品朝服,韓家子孫,果然累代貴顯。”


一個普通尋常的人,他常常到河邊,把爬上的大小田螺掃到水裡去。幾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他知道殺生是不好的。當地的人們非常喜歡吃田螺,經常捕殺這些爬上來的田螺,於是大清早他用掃把把這些田螺掃回河裡。它僅是一個善良的心吧,並沒有什麼想法,也沒有期盼想要得到什麼。

大家都知道有一個俗語叫做上天有好生之德。愛護生命本來也是人的一個善良的品質。然而這個老人卻就這樣義無反顧的天天掃螺螄,大清早起來去做,無怨無悔。別人來捕殺田螺的時候,認為現在但田中已被殺光了,已經沒田螺了,以後就不出來捕殺田螺了。

被記錄下來的還有《了凡四訓》,袁黃(袁了凡)最後抉擇自己要去行持善法,當然也沒想到後來的事情,盡然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與他同時代的還有一個叫做俞都俞淨意的賢者。他們真實事蹟被後人記錄了下來。其中《俞淨意公遇灶神記》,臺灣也把這個拍成了八級的電視連續劇《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個電視劇我看了很多遍了,每一次看都有很多感受。


還有一部40集的韓國的《醫道》,也是值得人們去看的一個電視劇,裡面的內容太感人了,事蹟也太生動了,這是一個真正的歷史事件,而不是小說杜撰的。他本人成了韓國的醫聖,他所著的醫書也來利益中國人民。也是被中國的中醫學界認可的。

保持一個善良的心態,對自己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利益。然而,這三部連續劇中國人好像很少有人看,對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都搞不清楚,一天到晚渾渾噩噩就此度過一生。現在的人們沒有時間去積陰德,也很少去關注公德,更少去修心養性。

不要因為我們做一點好事,被別人挖苦和打擊後,就變成比任何人都壞的那種人。我們做好事有時候,被打擊時應該看做是理所應當的。因為你做好事,你肯定有一些私心雜念或者不夠完善的信念,經過旁人以打擊以後什麼本性都露出來了。因為做好事必懷好意,在功德增上的時候,它有個極高的臺階要上,要跨越這個平臺,就要受到打擊,如果不能經過這場打擊,根本上不了這個臺階。換句話說就是你的自身修養不夠,別妄想衝過這個臺階,跨越這個臺階。

積陰德也好積功德也好,沒有一個自私自利的心最好。



不要以:“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的惡俗之語成為自己人生的至理名言,這樣會影響自己的心身,也會遭受報應的。所謂的好人曾經也看過無數次壞事,難道這樣的好人就不該為他的過去的所做的壞事兒受到報應嗎?同樣的道理,現在的所謂的壞人也曾經做過一些好事,難道就不應該感受到“做善有報”對他的報答嗎?好壞是相對的,誰都不要以這種有色的眼睛來關在他人,不然給自己的福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所以說只修自己德,不觀他人過就是這個道理。

做陰德或者做功德是人生未來的保障,也是從光明走向光明的一個過程。不因為遭受了一點點困難,遭受了別人的打擊,就放棄了,因為在這個後面隱藏著很多的福德福報。不經過風雨,如何見彩虹?為自己的未來,請大家努力積陰德,經過種種磨難之後,方能顯現其功德。只管前去,莫問前程。





心智無礙暢遊虛空


積陰德就是自發的悄悄的做利於大眾、幫助他人的事。不是為了圖名圖利,也不是為了福報。

現在有些人誤以為燒香拜佛就是積陰德,就能得到菩薩保佑他升官發財、健康長壽,那是錯誤的,他那種做法是在妄想和菩薩做交易,不是積陰德。梁武帝、胡皇后等人天天燒香拜佛,卻都沒有好下場死的很慘。貪官們都燒香拜佛,卻都被抓起來了。

古人認為看見兩頭蛇的人都會死,看相的大師說管仲會不但貧賤還會早死,一次管仲看見一條被打死的兩頭蛇後放聲大哭,認為自己快死了……他想自己快要死了,可是別的人看見這條兩頭蛇後也會因此死去,為了不讓他人也白白死掉,管仲就把那條兩頭蛇深埋了。。。數日後,看相的大師遇見管仲,對他說:“你最近做了什麼積陰德的好事?骨骼氣色都變了,以後不但長壽,還會富貴顯赫。”

後來出生貧賤的管仲做到了宰相。


明朝有個姓袁的算命先生,看見自己的兒子氣色不好 有災難,就給他一些銀子讓他去吉利的方位避災,袁公子在江邊發現一個年輕婦女投水自盡,就下水把那個女子救上岸。

女子醒來後哭著說:她弄丟了給婆婆看病的銀子,所以不想活了。

袁公子就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銀子都給了那個女子,讓她給婆婆看病。

由於身上沒有一分錢,袁公子只好回家了,他父親見到兒子後大吃一驚,問道: “我兒最近做了什麼積陰德的事?竟然晦氣全退,滿臉明黃,而且骨骼都變得富貴長壽了。”

第二年袁公子中了探花,後來做到封疆大吏,一生逢凶化吉,袁公子和他父親都活了80多歲,子孫滿堂,後代裡面也人才輩出。


字畫娛樂圈



第一部分

什麼是陰德?

陰就是暗,引申為:悄悄地、偷偷地、不為人知地、不圖彙報地。

德就是善事、好事:對眾生有好處的,正能量的,愛惜眾生的,同情、喜歡、愛護、幫助、救護眾生。

"陰德"就是"暗地裡做善事"

積陰德,就是不為功名利祿地做善事、好事。

第二部分

積陰德有用嗎?

古語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有人給我講清朝大才子金聖嘆的故事。

我認為這個故事講得挺有道理啊!

是說金聖嘆高中狀元后,他的媽媽對她的家人說,她死後不要埋在祖墳裡,要把她埋在亂墳崗上。

家裡人問她為什麼?她說:我們家從祖上,到父輩並沒有什麼積陰德,卻出了這樣大的人物,是擔待不起的。這不是個吉利的事,恐怕有祖墳被挖的禍事。

後來,金聖嘆蔑視皇權,祖墳被挖了。

她的母親的墳得以保全。

是她的母親知道陰德的重要性啊。

第三部分


怎樣積陰德?

修橋補路,從小事做起;

扶危濟困,慷慨解囊;

掃地莫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遠離財色,從骨子裡向外的善;

不圖回報,不想讓人知道,沒有目的性的做善事。

放生動物,素食,因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天有好生之德,善待生命!

埋葬屍骸,收養救助需要的眾生

😂😂😂

寫到這裡,我覺得該出家為僧了。


大美農村綠水


老人所說的積陰德,實際上是一種迷信,但又勸人向善的說法。

積陰德什麼意思呢?積是積累、陰是悄悄的、德是功德,積陰德就是說要悄悄地做好事,積累功德。

陰德

古人認為,人死後只是去到了陰間,在那裡,記載著你在陽世所作的每一件事,如果你在活著的時候,做的好事越多,那到了陰間,閻王爺就會論功行賞,反之,如果你做了太多壞事,那就要刀山油鍋拔舌地獄伺候。

歷史上很多名人,因為行善積德,讓整個家族經久不衰,比如孔子,再比如范仲淹。

范仲淹,諡號文正,要知道,文正這個諡號,在古代是文官最高級別諡號了,死後能以諡文正,是文人一生的夢想。范文正公一生正直清廉,把“行善”寫進家訓,范家後代也謹遵家訓,以至於范家橫跨宋、元、明、清4朝,數百年,經久不衰,到清雍正年間,還有範氏後人行善積德不是窮人的故事。

與陰德相對的,是陽善。

陰德是指悄悄做好事,陽善顧名思義,就是大張旗鼓地做好事,生怕別人不知道。像中國首善陳光標,就是行陽善的代表人物。

但是中國曆來就講做好事不留名,如果你為了名利去做好事,是會被人鄙視的,不但不能積德,反而有可能遭到惡報。

這種思想就特別不對了,你做好事不留名,固然說明你品質高尚,但是憑什麼做了好事留名,就是錯誤的呢?這裡面固然有沽名釣譽的嫌疑,但畢竟是做了好事,對別人有了益處,獲得一些名利,也無可厚非。

如果所有人都做好事,就算是為了名利,那世界不也變得好了一些麼?

所以啊,有好事儘管去做,留名還是不留名,是個人的選擇,都應該讚美。



也可自話


積德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積陽德,一種是積陰德。俗話說善惡有報,經常積陽德可以給自己和家人,在未來的生活裡帶來福報。而經常積陰德的話,則在自己死後能夠上天堂,下輩子投個好人家。

在過去,很多迷信的人們看到別人做壞事,都好心相勸,讓那些壞人不要再繼續為惡了,要給自己積點陰德,不然死了之後是要下地獄的。我們經常聽這種類似的話,就不免有些疑問,人們常說的陰德到底是什麼?



根據這個詞語的解釋,我們可以得知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德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比如說有的人喜歡大張旗鼓的做好事,而有的人喜歡低調的做好事,都是做好事,但表現的形式卻是不一樣的。

俗話說種什麼因的什麼果,不管是哪一種做好事,都會得到回報。根據《了凡四訓》的解釋:陰德是做好事而不為人們所知道,上天會加以賜福;而陽德則是做好事讓人們知道,得到群眾的稱讚而享有盛名。


從這種解釋上來看,似乎上天也喜歡獎勵低調的人,因為在比較迷信的古代,上天代表著一種神秘的力量,大多數人覺得上天的賜福比所謂的群眾基礎有價值的多,於是大家都喜歡給自己積陰德。

在歷史上喜歡積陰德的人有很多,大部分的老百姓都是這樣,一輩子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而且還心地善良,常做好事。那麼歷史上有沒有那種壞事做盡,但又偏偏也做好事來積陰德的呢?還真的有!

比如三國時期的大奸雄董卓,很少有人知道,董卓在年輕的時候,每當發現不平之事,都是仗義出手,除暴安良、伸張正義。惡吏惡霸更殺了一堆,在河西走廊大地上的威名赫赫,引得各路豪傑紛紛來投。

唐朝一代奸臣盧杞,在當年擔任虢州刺史的時候,由於連年災害,還要替皇家養三千頭豬,盧杞二話不說,大手一揮,將這三千頭豬全部殺掉給虢州分掉吃了,得到了當地百姓十二分的擁戴。

其實歷史上這種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有一些比較壞的人,因為迷信,每做一件壞事都要再做一件好事,來將罪孽給抵消。而有些人更是因為擔心做壞事以後會遭天譴,於是棄惡從善,做了個好人。

這樣看來的話,古代雖然有些東西比較迷信,但也並不是一無是處,當道德與法律無法制約一些人的時候,說不定迷信某種東西,還能讓這些壞人有所顧忌,這也是一種比較積極的影響。


魏青衣


《淮南子》記載的陰德

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非神聖人,莫之能分。

《淮南子.人間訓》中用了長篇幅論述了“因果”這個問題。在論述中也直接點出福禍皆是人們直接造就的。通篇長論裡,劉向及其文人門客旁徵博引、引經就典,字字珠璣,無不引人深思。典籍提到諸多方面,但是在這裡我們只引用其中一段,以此啟發自己,細細研讀“陰德”。

在《淮南子》中,治水的大禹、開化民智的契、傳授耕織的后稷,都是有大陰德的人,所有三位君王的後代仍然是君王,可職位陰德福厚了。除此之外,孔聖人恢復禮樂,教化世人,傳道受業,孔子的後人也多出大德之輩,人丁興旺不衰,這也是承了孔子的大德的。這些都是陰德澤厚的人。

古者,溝防不修,水為民害。禹鑿龍門,闢伊 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陸處。百姓不親,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 夫妻之辨,長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闢地墾草,糞土種谷, 令百姓家給人足。故三後之後,無不王者,有陰德也。周室衰,禮義廢,孔子以三代之道教導於世。其後嗣至今不絕者,有隱行也。


秦王嬴政爭霸天下、生靈塗炭,智伯侵地滅族,商鞅、李斯不得善終……這些都是福德淺薄的人。

秦王趙政兼吞天下而亡,智伯侵地而滅,商鞅支解,李斯車裂。

“上善若水”之德才是陰德

從之上我們大概可以意會的出這“陰德”的含義,應該是有兩種屬性的,一是“陰”,二是“德”。


陰,如其名,看不見的,不在光明之處的。這是與“陽德”不同的一種屬性。很多人說陰德是默默做好事,不為人所知,陽德則是為眾人所見所聞。其實不太贊同這種看的,陰確實有“不被所見”的意思,但是在這裡,個人感覺它的具體更應該是“上善若水”、由心而生、非刻意的。

“聖王布德施惠,非求其報於百姓也;郊望褅嘗,非求福於鬼神也。山致其高,而云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祿歸焉。”

陰德應該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理所當然的狀態下發生的,這與被不被知道完全無關。正如《淮南子》中所說的,聖賢的君王布德施惠,不是做樣子給百姓看的;祭祀祖宗神靈,也不是對鬼神有所求。山高了自然會有云起,水深了,自然會有蛟龍棲息……心有善念,不會刻意於世人的眼光與言論,生於心,行於手足,這是水到渠成,應運而生,至於是在光明下,還是在黑暗裡,這並不重要。這不就是人們所說的“上善若水”嗎?

我們是不知道大禹的功德,還是不清楚孔子的事蹟?這些都是有大德的人,而他們的功德真的不為人所知嗎?當然不是!但這些人同樣也是有陰德澤厚之人。可見這“陰德”的“陰”並不是藏起來,看不見,而是“無中生有”,始於無法捉摸、虛無的心念,而非其他所有。

陰德的第二個屬性,便是德。什麼叫做德?救蒼生於水火是德,放過一隻螻蟻也是一種德。“德”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這是為生靈的基礎屬性,只是有的人忘記了,有的人只看得見高大的,有的人以此為目的,有的人以此為手段,有的人以此為解脫……有多少人是為了善德本身而為之?

性本善,那性情使然的善與德,想必大多是要積大陰德的。

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
有陰行者,必有昭名。


古代哲學思考


命理學認為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積德很大成分就是積陰德,這陰德在今天佛教說的比道教更多,但陰德是道教詞彙,出自《淮南子》。興揚在這裡簡單的說說如何積累陰德。

人在現世積德的陰德,因為是陰行往往是在後代子孫上得到福報。許多人為求祖宗庇佑每年給祖宗祭祀,但不願意為現世的父母、爺爺奶奶做點好事,就這樣你怎麼讓祖宗看得上你?故祖宗的陰德會庇佑後人,但很少會庇佑不孝子!這種陰德是最簡單易得的,只要盡孝就能得到祖先積累的陰德。

再者勿要做損陰德之事,《關聖帝君覺世真經》說:“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不管壞事做的再隱蔽天理昭昭,這些事在陽世一輩子不案發,也會損害你的陰德,讓你福報減少,影響你的子孫後代。

《關聖帝君覺世經》中還認為人積累陰德可以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鄉鄰;別夫婦,教子孫。然後能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

經文之中說的可能有點重,惡念不存這個很多人都做不到,但人只要願意多做點好事,少做點壞事福報自然會來。


梁興揚


陰德的意思是看不見的善。

其意圖很明顯就是要你不要彰顯自己的道德。

於老子“則是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於儒家來說則是,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這裡面沒有任何功利的意思,只是教你修身,但是凡人是不可能,接受這種方式的,於是就有了陰德天報之!也就是說,會在未來的你身上,或者未來的你後代身上顯示。

這是一種利誘的方式,要求普通人去行善。但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去積陰德的人已經遠離了道,和儒家的聖人。

所以抱著這種方式修行的人,總歸是無法得道,也無法成為聖人的。因為出現了利誘,這就是功利之心。

而這種說法更加符合佛教的因果報應,五道輪迴,因為有前世報的說法,因此佛教能夠盛行於華夏。

而佛教興盛的時候正值魏晉,又遇五胡亂華,胡人藉此要你忍受今生,漢人藉此迷惑自己。後來青蓮荷葉白藕,三教一家,形成合流,各家陰德的說法出現了趨同化。

儒家和道家不講來世。

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所謂道家修今生,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於天地共生,齊萬物於一。

儒家出世做一番事業而不求顯名與利益則為聖人;道家修身,化而為道,已不辨你我,何來利於後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