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为什么中国足球以前没有青训都很厉害?

90后——爱你的Jay


我十分不赞同这个观点!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独特的见解我其实想反驳题主的就是,中国足球厉害不厉害和青训只能说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中国足球现在不行的最主要原因绝对不是青训,而是另外3点:那就是体制、投资者目的以及球员整体素质问题。

我们看到,中国足球以前的实力比现在强很多。先不说90年代,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中国足球就已经屹立在亚洲之巅,中国男足曾经在远东运动会中连续获得多次冠军。纵使国足经历过所谓“黑色三分钟”、“5-19”以及沙特放水等事件最终没能打进世界杯,但那时候的国足可以说距离世界杯仅仅一步之遥,远远没有到达现在这样连10强赛都进不去的境地。

以前的中国足球也有青训,只是没有产业化。以前专业队的青训搞的也非常不错。比如体校制,体工大队制。很多优秀的球员都是从专业体校练出来的,所以说当时的青训并没有现在这么商业化氛围这么浓烈。但是由于当时的人文环境比现在的环境纯洁多了,当时大家踢足球一心为了开心,为了荣誉,为了兄弟情,和城市情以及国家情。但现在的球员踢足球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赚钱,为了自己将来活的更好一点,因为贫富差距也大了嘛。

首先,在体制方面,中国足球联赛并不像国外发达国家那样可以自己成立联盟自己运营,只能依靠足球来组织,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中国足球的买单者不是球迷,国外足球可以依靠球迷的各种掏钱就可以运营,球迷粘性相当不错。但中国足球不行,中超球迷是不会为足球俱乐部掏钱的。而且中超俱乐部也没打算在球迷身上投入多少精力。既然足协说了算,那么中国足球在体制上就没办法展开了。比如足协懂不懂来个新政,政策改来改去这种,俱乐部也得跟着足协转,要不就是钻漏洞,要不就是听足协的话,所以他们很难让中超联赛有一个很完整的规划来运行。再加上商务开发基本为0,中超联赛目前除了老板投钱,球迷看球外,其他的互动再也没啥了。

其次,投资者心态方面。中超老板投足球目的其实挺单一的,其实大家也都清楚。但他们投资肯定不是主要为了球迷,什么为了城市而战,为了球迷而战,我觉得并不是这样。比如上赛季某支球队“敢为xx赢天下“,上赛季赛场氛围最好的一个主场,到了今年,这些助威的功臣们都被挤到了看台两侧,弄的七零八落。赛场中央的看台都被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从来都没有助威过的球迷小团体。所以不管球迷做的多好,用得着你的时候就用,用不着你时候就不用了。

同时,俱乐部老板投资足球太注重成绩,而青训体系怎么建设,说实话也不是很懂。足协要求弄5级梯队,俱乐部就跟上建设,有了就行,至于是不是精英,其实也不重要。

第三、球员整体素质

现在的球员功利心太强,很少有当初为了荣誉一定要怎么怎么样那种。现在有的球员动辄千万年薪,但是有的同等实力球员在不同的俱乐部却要少10倍甚至更多。这样的薪资结构和身价结构被破坏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家队层面。比如在俱乐部拿高薪的球员不敢为国家队太拼搏,怕受伤,出工不出力。而那些薪资少的球员又嫉妒比他赚的多但是能力还没他强的球员,于是在国家队比赛中反映出我不给你传球,或者不好好配合的现象。

由于中国职业联赛的各种问题所在,导致中国国家队一旦遇到强队,就很难赢的比赛。其实中国足球不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每次都要遇到卡塔尔、伊朗这种身体硬朗的球队,中国队其实很怕这样的凶狠打法。如果中国和沙特、阿联酋、日本这样的队分一组,也许就进世界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