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华为最头疼的对手是谁?

用户56289734556


华为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再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大致了解一下华为。华为创始人也是目前的实际掌舵人是任正非,目前实行轮值CEO制度,并实行全员持股,且坚决不会上市(未来说不准)。目前整个华为有三个事业部,分别是消费者事业部,企业事业部,运营商事业部。

其实在华为还没有成立消费者事业部,也就是普通民众还不知道华为的时候,华为已经在国外开疆扩土,并与世界顶级运营商思科,爱立信,诺基亚等通信设备制造商进行正面pk,并与近几年成为行业老大。

华为刚刚公布年度财报,2017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同比增长15.7%,经营活动现金流高达963亿元,相比2016年不到0.5%的增长,华为2017年净利润475亿元,同比增长28.1%,过去这一年利润优先战略见成效。此次盈利的提升主要来自规模的增长、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汇兑损失的减少。财报显示,2017年华为销售毛利率为39.5%,较上年40.3%有所下降0.8个百分点。

无论怎么分析,或者看目前的增长势头,华为都交出了漂亮令人满意的答卷。华为每年在研发投入巨大,2017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89690百万元,约占全年收入的14.9%。

对于华为来说,5G领域及数字化智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从目前来说,还没有那个公司能够发展的如此迅速,并不断地制定行业标准。

但是恰恰因为是行业巨头,一旦决策失误可能就是万丈深渊,前面诺基亚、摩托罗拉的倒下就是鲜明的例子。华为要想在行业内继续引领潮流,未来最大的挑战或许就是自己,随着任正非年级的增长或许慢慢失去话语权。轮值CEO制度目前尽管运行良好,但是拼命的加班制度等也一直让底层员工所诟病。

崇尚狼性文化是华为立身之本,未来的发展要避免狼发疯,自己才是最大的对手!


镁客网


嗯华为公司啊?我觉得这种公司最头疼的敌人可能是自己……

首先,华为不上市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个原因被大家所熟知,就是华为的“虚拟股权”制度……可以说可能是这个制度一手将华为推上了今天的行业顶端!

据几家机构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华为平均工作日加班时间达 3.96 小时,超过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位居榜首。

这些仅仅是粗略的统计,实际上这种情况可能更加严重,很早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华为的加班已经成了华为的“企业精神之”一地铺文化?据说当时每个华为人办公桌下都有一个瑜伽垫……这个是加完班之后睡觉用的,而且这个没人强迫,完全自愿!!!

之前有媒体报道,华为为什么在短短时间内就能占领通讯市场那么大的份额……员工的工作状态根部不是在拼命,那简直是在玩命!再加上华为用了极高的奖金来刺激员工的积极性……要是你你会趁年轻多挣钱,还是混吃等死?

当然这个是正面的促进,但是这个制度现在可以说也成了华为的暗疾……

你以为华为之前为什么突然要辞退很多35岁以上的员工?因为能力?其实有媒体报道说是,是因为华为的利润有很大一部分就消耗在他们这些人身上……他们有资历,而且不需要奋斗就有了很高的收入,快刀斩乱麻才是根本……

还有华为之前都是狼性文化,是追逐别人的弄潮儿,并不是引领者……现在华为成了引领者之一以后,大企业病也随之而来

还好,任老一直在!他是华为的定海神针,他不止一次的提出华为在危险期!一定要居安思危!我觉得很多时候他都不是在危言耸听

所以,华为之危只能处在自身,外界有诱因,但是不是重点!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如果小编的回答您喜欢,就给个赞吧,有问题可以讨论交流


视味百科


华为终端业务的“傲娇”成绩以及掌舵人余承东的频频“放炮”不禁让华为的手机业务成为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四年前,华为的终端业务还挣扎在生死线上,但四年后的今天,也许连余承东都没想到,自己会常常出现在时尚场合,为外界讲述一个“如何赶超苹果”的励志故事。余承东说,在赶超三星和苹果的目标中,自己确实把“中国”去掉了,现在希望在两到三年做到全球第二,五年份额做到第一,“因为去年,华为已经是中国市场份额的第一。”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此前宣布,将在今年7月推出公有云服务,这意味着华为将进入之前曾由政府、微软以及亚马逊主导的公有云市场,这对华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一届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还罕有地对未来提出了明确构想:实现2017年700亿美金的收入新高。从运营商市场拓展为运营商、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三块并重,并成为千亿美元的公司,这是华为四年前发下的重誓。换个角度来看,在运营商市场,华为的敌人曾是爱立信,现在已经超越了;在企业业务市场,华为一向瞄准思科;而在消费者业务市场,华为的敌人恐怕更多,苹果、三星。

另外思科曾是华为在企业市场的强大对手,但从今天华为在企业业务领域的拓展来看,与技术层面,华为与思科并无太多差别。此前努力的进行中国本土化。但是,该公司由于棱镜门事件正在中国快速失去市场份额。华为迅速抢占市场。回顾过去当时的思科跟华为完全不是同一数量级的公司。2003年之后,随着思科与华为各自业务的不断拓展,双方竞争的领域不断扩大,从交换机到路由器,从企业到核心网市场。十年质变,至少在中国市场,华为无论在企业市场还是消费者市场全数将思科打趴。

另外中兴也是华为的一个对手,业界素有“华为是狼,中兴为牛”一说。华为实际上最值得一说,也最应该有的对手却是老字号企业——中兴。自1996年首次交锋以来,双方狼牙对牛角、针尖对麦芒,激烈混战了整整15年。现在包括手机业务、通讯业务两家企业业务重合,有可能在未来将是一个对手。

最后按照任正非所说,“华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是自己偏离了客户的需要和科技变化的趋势。”任正非表示,对数字的过度崇拜、对成本的过度控制、对企业集团规模的过度追求、对创造力的遏制,管理的过度使一批美国大企业遭遇困境。华为要避免管理者的孤芳自赏、自我膨胀,要以客户为中心,实现跨领域、跨部门的流程集成和贯通。


科技之窗


今天的华为,应该不会去想谁是最头疼的对手,而是在想谁是最值得珍惜的对手。当前的华为,不仅是一个生产手机的企业,了解华为的人都知道,华为分为消费者BG,运营商BG,和企业BG,而手机业务就是属于消费者BG,也就是说,华为的手机业务,仅仅是三大业务之一。

在国内,华为的手机业务发展迅速,经历了巨大中华到华米OV的时代,也是唯一一个能够在行业巨变中生存下来并且蓬勃发展的企业,可能是由于华为背后的技术支持,迄今为止,华为在技术研发投入超过3000亿,这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做到如此投入的技术企业,也是全球仅次于微软和谷歌的技术型企业。在手机行业,国内的小米强势崛起,OPPO,vivo在线上已经超过华为,这些品牌纷纷把华为当做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并且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华为还不会把这些企业当做是竞争对手,毕竟华为的野心是在全球,走向世界,有人统计过,华为一年的营收是腾讯+百度+阿里全年的总和,甚至还多,在世界500强企业的排名也是遥遥领先,而其他手机行业的品牌,或许还在国内500强的线上挣扎。

放眼未来,人工智能将是这个世界的潮流,所以科技布局才是未来最大的赢家,华为也在跃跃欲试。当前的科技领域,放眼全球,无疑是谷歌,微软,苹果,三星在引领群雄,战略卓绝。这场大战谁能胜出,方能在以后的发展中取得保命符。所以,今天的华为,应该珍惜的对手是微软,谷歌,苹果,只有和这些对手切磋,才能像华山论剑那样不断提升。在敬畏对手已经毫无出路的情况下,唯有珍惜对手,才能一展所长。

在国内,华为的对手有阿里,腾讯,百度,这些看似和手机行业关联不大的品牌,却是占到了互联网风口的边缘,他们的腾飞是可怕的,并且这也是国内布局科技意识最强的企业,他们的成功也是必然的,所以,对于华为这样的研发型公司来说,珍惜国内这些对手,在他们的追赶中不断提升自己。

当一个企业还没成型的时候,或许有着让自己头疼的对手;当一个企业已经成为业界标杆的时候,更多的不是害怕对手,而是珍惜对手。自古就有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况且对于行业独大者,没有对手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搞机特工


华为目前最头疼的对手应该是以下几个:

苹果:苹果手机一直以来都是手机巨头,虽然销量有所下降,但是要知道苹果手机只走高端,销售额可还是最高的,华为P系列和Mate系列进军高端市场有所收获,但是要想“干掉”苹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毕竟华为采用的是都在用的安卓系统,想要出色还是很难。

OV:OPPO和vivo位居2016年手机销量排行榜第二第三,虽然华为成了老大,但是2500-3500价位目前还是OV的天下,华为在线下和线上同时部署,不过,OV的广告宣传力度实在是太大了,想要抢下年轻人的这个市场,还得多努力。华为在去年也推出了主打年轻人群体的nova手机,也邀请了小鲜肉张艺兴代言,不过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数码视界


你看看华为海军黑谁最多就知道对手是谁了啊


言浪散人


只有三星和苹果。

三星有强大的供应链,自己的工厂,以及屏幕等的垄断性的物件,还有众多的专利。

苹果有独有的IOS,封闭的生态环境等。

这些是华为一时半会无法超越的,即使销量超过,但利润也差的很远。

至于国内厂家,没有哪家有绝对的优势,不是缺这就是缺那。不如你的地方,我能用你的方法达到同样的效果,再加上我的特长,没准能更好。


瑟瑟_龙


我个人认为,华为不应该执意找对手;我认为,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手机终端瞄准苹果的系统,三星的屏就可以了。自己的对手永远是自己,自己的优秀方面要保持,不足和差的地方,尽可能的跟上和超越。这样就没有了头疼。


袖珍天子


华为最头疼的对手是华为自己。华为从一个小草根通讯没备代理商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全球第三大手机制造商,华为的飞跃是任正非坚持按国际范管理企业和打造狼性团队文化的成果。

从华为在制能芯片、人工智能诸多领域的布局来看,以目前的增长势头发展下去,华为不惧任何竞争对手,也完全能超越对手。但就象任正非最担心的就是大企业病,企业效率下降;团队失去狼性,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所以,华为团队多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淘汰率。华为只有不断超越自己也才能超越竞争对手。


牛哥的天空


觉得华为的对手目前不该是苹果、三星,充其量是个追赶目标,还成不了对手,因为不对等。反过来华为的发展势头倒有可能成为苹果和三星的对手。跟人家有差距,追就是了,没什么可头疼的。头疼的对手个人认为两点:一、自身的赘肉、庞大的开支、过大的胃口。成本支出过大增加了市场风险。胃口过大什么都不放过、什么都想做,必然导致投入分散、人力、财力分散,其结果有可能让自己进入自己设计的囚笼,事事都在做,事事做不好。排除别的不说,单就手机终端来说,成本高、利润低、库存大,避险能力较差,风险很大。二、小米的新零售模式也许才是华为最大的心头大患。这种模式冲击的正好是传统模式的根本。华为一直放弃对ov的压制,坐视ov做大甚至反超自己而不顾,从产品到广宣以及媒体导向一味针对小米,实质上不是针对小米的产品,而是小米这种“变态”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致命挑战。虽然把小米拉下销量神坛,但小米顽强的生命力仍然时刻威胁着所有传统制造企业。成本上涨,但定价权却不完全掌握。你降不下来价,没法和小米打价格战,而小米的价格又制约着你的定价。反之小米一旦发力抛弃性价比,开始攻击价格高端却是很容的事,而且利润空间还会有大幅提升。更难于容忍的是小米开始回头补课,大量购买专利,又推出了芯片,虽然家大业大底子厚,可除了拼销量和市场占有,其它方面对小米束手无策。这么多年拼死了大批中小企业,而小米一成不变仍然安逸的存在着。而目前ov的崛起无疑又是一刀。事实上是两种产销模式的生死较量,无法调和,只有一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