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雍正上台以后,除了老十以外,为何只有老十三算善终?

用户63779558755


实际上善终的并非只有老十三

雍正(1723-1735)

在雍正执政的13年里面,有九位阿哥先后去世。分别是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三阿哥、十五阿哥。

其中,有确切证据是被雍正整死的有八阿哥和九阿哥。

被雍正下令圈禁,病死的有三阿哥。

被康熙下令圈禁,在雍正时期病死的有大阿哥和二阿哥。


以上这五位先不谈,就专门说余下的四位:五阿哥、七阿哥、十三阿哥、十五阿哥。

五阿哥胤祺

病逝于雍正十年。母亲是宜妃郭络罗氏,九阿哥的亲生哥哥。康熙对他的评价是“心性甚善,为人敦厚。”

雍正非常不喜欢九阿哥和宜妃,按常理应该会波及五阿哥,但老五这个人真的是性格敦厚,与世不争。雍正也找不到整他的理由!

去世两年后,雍正给他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这是非常好的评价了。


七阿哥胤祐


病逝于雍正八年,康熙帝在世时晋封淳郡王,雍正继位后以“恪尽其职,诸务毕举”为由,晋封为淳亲王。

七阿哥死后,雍正为他刻碑记功,诏褒其“敬谨小心,安分守己”之秉性。

也证明了七阿哥这个人安分守己,与世不争的性格,雍正没有理由暗害他。


十三阿哥胤祥


病逝于雍正八年,比七阿哥晚死一个月。虽然是敏妃所生,但由德妃养育,德妃就是雍正的生母,所以十三阿哥和雍正关系非常好。

十三阿哥对于雍正可以用“左膀右臂”来概括,雍正封他为铁帽子王就是对他最大的认可。


十五阿哥胤禑

病逝于雍正九年,关于十五阿哥的记录并不多。但是在他病逝后,雍正给他的谥号是“恪”。按照谥法的解释,恪曰温恭朝夕。

出自于《诗经 商颂·那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指的是早晚温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见诚笃的意思。

这么一说,十五阿哥和五阿哥、七阿哥就属于一类人了,就是每天都温文尔雅,见人就毕恭毕敬,与世不争,待人和善。对雍正的政策没有意见,对雍正的皇位没有威胁。

另外,十阿哥胤䄉、十二阿哥胤祹、十四阿哥胤禵、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二十阿哥胤祎、二十一阿哥胤禧、二十二阿哥胤祜、二十三阿哥胤祁、二十四阿哥胤祕。这十位阿哥都是在乾隆年间病逝的,并没有雍正给他的评价,所以本文就不列举了。

其中十六阿哥胤禄和二十四阿哥胤祕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有露面,就是下面这两位。

十六阿哥胤禄

二十四阿哥胤祕


总结:康熙有20位皇子成年,除去雍正外还有十九位。

其中老大和老二是康熙下令圈禁,死于雍正年间。老三被雍正圈禁,死于雍正年间。老八、老九被雍正害死。老十和老十四被圈禁,但未死。另外的十二位阿哥,雍正都没有迫害他们。

综合来说,雍正确实弄死了老三、老八、老九,圈禁了老十和老十四。但也没到弄死所有兄弟的地步,说雍正迫害所有兄弟是不对的。不要过分给雍正抹黑!


Mer86


上映于1999年的雍正王朝电视剧,至今已有20年之久,可谓是难得一见的经典之作。在剧中“八王议政”的剧情可谓是全剧的高潮之一,是相当的精彩,可以说是剧中以雍正为首的正义势力和以老八为首的反动势力的终极一战。

一,老十三力挽狂澜

最后在雍正落入下风的危急时刻,病入膏肓的老十三是出其不意的力挽狂澜,使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八王议政这个剧情,在当今网络流传的可以说很是广泛,也是观众最为熟悉的雍正王朝电视剧片段之一,最早宋安之就是因为这样的精彩片段,而去看看雍正王朝的电视剧。 那么今天宋安之来分析一个剧情,那便是在八王议政的关键时刻,如果老十三没有出现的话,雍正就真的没有后招了吗?

二,再也没有人了吗?

在这里依旧老生常谈的说一次哈,本分析文章只谈剧不说史,并非是将电视剧当成正史的说。只是分析分析雍正王朝这部经典电视剧蕴含的各种人生道理和职场道理,所有分析都是基于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剧情而言。 首先来说,八王议政更多像是一场引蛇出洞式钓鱼执法。关于这个看法宋安之在之前系列分析中说过,现在再来简单说说。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八王议政前夕,老十三曾经担心老八一直负责与关外旗主王爷联络,会起什么坏心思,雍正是这般回道:“让他去办翻不了天”。并且说到借这件事看看老八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打算,“要是脓包迟早挤了他”。 雍正可是一个心思缜密之人,不是自大之人,不然也不会在残酷的九子夺嫡中胜出,老十三这般担心,他却这样说道,很明显是早有准备的。而且到了逼宫那天,纵观四位旗主王爷中的睿亲王表现,很明显就是雍正安排的卧底,可见雍正是早有计划,就是要引蛇出洞,只不过到后来老十三及时出现,所以雍正真正隐藏的手段才没有亮出来。 而雍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要师出有名的清理反对他新政的八爷党。而且康熙临终前交代过他要善待自己的兄弟,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要伤害他们,所以雍正在政变过程中一直诱导老八说出“自绝于列祖列宗”的话,就是想要既师出有名又对得起父亲康熙的遗言来收拾老八。 所以老十三不出现,雍正肯定是有后招的。 再退一步来说,如果雍正不是引蛇出洞钓鱼执法的话,那么雍正是否留有后招呢?

三,雍正的招数多着那

答案是肯定有的,毕竟雍正可是历经了残酷的九子夺嫡而胜出的皇帝,要知道九子夺嫡中,面对老八和老十四这种对手,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的,而雍正却是笑到了最后,没有那么简单的,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雍正的后手。 首先雍正拥有很明显的武力优势。虽说御林军都被隆科多的步兵统领衙门的人换防了,但隆科多这个墙头草很精明,虽然跟着老八他们一起逼宫反对雍正,他都是打着自己有事之心的旗号,还有拿出来太祖遗训来反对雍正,总之就是表示自己这样做是忠心而不是逼宫,想让他弑君他肯定不干,这个罪名他肯定不会承担。 而且隆科多是打着维持朝会秩序,保护皇帝的名义换防御林军,如果他要弑君,步兵统领衙门的人是肯定不干,根本不会有人响应他。 而且雍正是什么人,帝王心术用的很厉害。像年羹尧这种人他都早就安排好了岳钟琪为棋子,关键时刻夺走年羹尧的兵权。在关键人物九门提督隆科多的身边,肯定安插了自己的人,如果关键时刻下令反杀隆科多,怕是隆科多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在这里还有一个关键,剧中朝会的地点是在畅春园的澹宁居,并非是在北京城内的紫禁城。所以隆科多不可能将步兵统领衙门的两万多人马都调过去,因此最多也就是几百上千人,不然调动人数太多,早就暴露了。 而雍正这方,负责粘杆处的图里琛在大殿内,虽说御林军的防务被步兵统领衙门换防了,但大殿的防务还在图里琛控制之中,所以雍正才是真正拥有武力优势的。如果他真的急了眼,粘杆处的人都是在军队之中身经百战的战士中挑选出来的,下令图里琛率领粘杆处的人杀掉隆科多还有老八等逼宫之人,肯定是没问题的。 雍正身为皇帝,像粘杆处这种底牌很明显肯定不只一个。在剧中康熙在位时,热河狩猎一废太子之际,就暴露过一张底牌,那便是凌普带两千兵马进宫时,康熙曾命令狼覃的大军入驻,虽然并没有明确说明这支军队有多少人,但这个军队应该属于是秘密军队,可以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的,人数肯定不能太少,所以怎么说也有上千人。 虽然剧中并没有交代后来狼覃大军的去向,但结果无非就那么三种,一是雍正继位以后,狼覃继续暗中保护他。二是康熙老死以后,狼覃也死去,雍正换自己的心腹去统领这支大军。三是狼覃的大军,雍正将其编入粘杆处。 反正像雍正这么精明的皇帝,不会放弃这么一张好的底牌,所以关键时刻,雍正召唤出这支秘密军队,局势肯定会逆转的。

深谋远虑

最后再以八王议政具体情况来看,雍正其实是没必要出自己真正的后招。 因为八王议政是以逼宫为主,不是造反也不是谋反,因为他们没有这个实力,彼此联盟之间也是尔虞我诈的。 八爷党没兵权,想要自己控制大权,最后再扶弘时上去,把雍正逼退位。四位旗主的目标是恢复八王议政,扩大权力而已,他们的四千兵马,只不过是在老八和弘时还有弘昼的伪证下,共管了京城外二营,但二营提督一旦知道真相或者第二天得不到圣旨,知道老八在骗他们,那么四千兵马根本不够看。 唯一真正有兵权的九门提督隆科多根本不敢担负弑君的罪名,换防御林军已经是顶天了。而且他如果真想弑君,恐怕马上会众叛亲离。 所以说八王议政看似声势浩大,但也就是心理上交锋。

老八一方根本不敢对雍正下手,只是一直想让雍正以为自己没有了兵权,没有大臣支持,心理崩溃下同意他们的八王议政。 但雍正心志何等坚定,心理根本不会崩溃,而老八他们只能从言语上压迫,说实话都不值得雍正出真正的后招,所以就一直装弱势,使老八说出足够多的“自绝于列祖列宗”的话以后,光是派表面上的图里琛就足以收拾这群人了。


历史的循环


到底有几个善终了呢?我们下面将一一探讨!

九子夺嫡胜出者:皇四子胤禛,年号雍正

清朝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争夺帝位就是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了。那就是太子党、四爷党以及八爷党。三股势力明争暗斗,不可谓不激烈!最后以隆科多宣布康熙遗旨,皇四子胤禛继位而落下帷幕!虽然其他皇子多有怀疑或者不服。但大局已定,再闹腾也无济于事了。


接下来就一一来看看雍正的几个兄弟的结局。

一、大阿哥允褆:被爸爸康熙终生软禁而死

大阿哥允褆, 是惠妃纳兰氏所生。 惠妃是明珠的妹妹,明珠是允褆的亲舅舅, 早年间比较得宠,跟随父亲康熙平定葛尔丹,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智商有些捉急,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为了当上皇帝, 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老二允礽)。康熙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 让他做守卫他兴高采烈,极其兴奋, 甚至说出要替皇上杀了太子, 这样他就可以当皇帝了。

殊不知康熙对老二感情很深。他这种行为,令父亲康熙极为寒心和震怒。 下令撤去爵位,将其囚禁在府邸。 雍正十二年,郁郁而终。


二、太子允礽:三废三立,生命不息,作死不止

康熙的二儿子允礽。 他母亲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和康熙青梅竹马,感情深厚。 赫舍里生孩子的时候,因为受了惊吓,难产而死。爱屋及乌,故而康熙十分宠爱允礽,2岁的时候将其立为太子。

太子允礽恃宠而骄,飞扬跋扈,骄奢淫逸,由于做了多年太子,心里不免对康熙有怨言,康熙也怕这个儿子抢班夺权,父子矛盾日益激化。

由于允礽行为不检,于是被废。复立以后,非但不小心谨慎,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对别人打击报复,这会儿,康熙实在看不下去了,又把他废了。把他禁锢在咸安宫。

雍正一方面封他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给他在山西盖个牢房,将他圈禁在那儿。雍正二年(1724年),这位废太子去世。真是悲哀。


三、三阿哥允祉:躺着也中枪。

三阿哥其实对当皇帝没兴趣,醉心于文学艺术。不过也受到连累。雍正即位后,找了个“允祉与太子素亲睦”的理由,让他去遵化守护康熙的陵墓。老三心里肯定不高兴,私下发牢骚被雍正知道后,就将允祉夺取爵位,圈禁在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三阿哥去世。

四、五阿哥允琪:死的比较冤

五阿哥允祺,生母就是宜妃(对,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里的宜妃)。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他曾领正黄旗大营,后被封为恒亲王。允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皇帝位,太过于中立。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去世。

五、七阿哥允佑:安安生生做个郡王

七阿哥允佑一直比较安分,真正的不争储,在雍正八年去世。

六、八爷党:惨遭清算

八阿哥允禩和九阿哥允禟不用细说,雍正的死对头,在雍正四年都遭到清算,分别赐名:阿其那和塞思黑。就是猪和狗的意思。最后死在狱中。十阿哥允锇也遭到清算,不过没有赐死,活到他乾隆年间,算是善终。




七、十二阿哥允陶:康熙儿子中最长寿的

十二阿哥心胸开阔,屡次被雍正降低爵位,却不以为意。最后在乾隆28年去世,享年78岁。

八、十三阿哥胤祥:雍正心腹,可惜早逝

自不必说,雍正的心腹,深得雍正重用,颇具才能,多有建树。却因病早逝。雍正赐其原名:胤祥。

九、十四阿哥允禵:雍正亲兄弟,却站错队,依附八爷党

十四阿哥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依附于八爷党,又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于皇十四子,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十四阿哥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将其十四阿哥禁锢于景山寿皇殿。乾隆继位后,将其释放,封为辅国公。乾隆二十年去世。


十、十五阿哥允偶

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雍正四年,封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雍正九年去世。

十一、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隐藏的四爷党

十六阿哥允禄和十七阿哥允礼均得到善终,十六阿哥允禄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为后,袭封庄亲王,于乾隆三十二年去世。

雍正继位后封十四阿哥允礼为果郡王,再晋为亲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继任宗人府宗令、管户部。乾隆二年去世。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属于四爷党一派,只不过康熙没有发现。所以基本上就这几个得以善终。

生在帝王家,兄弟早已不是兄弟!


小王日常vlog


1、就现在大多数的影视资料来说,在雍正未登基的时候,和老十三的关系是最好的,十四阿哥虽然与四阿哥是一母同胞,但十四却和八阿哥走的更亲近,和雍正关系比较亲密的有老十、老十三、老十七。

2、爱新觉罗·胤祥,康熙帝第十三子,第一代怡亲王。胤祥的一生颇具戏剧性。前36年,他一直默默无闻,且因卷入康熙晚年的储位之争受到圈禁。后8年,是在其兄长胤禛(雍正帝)即位后度过的。他从一个闲散皇子骤升亲王,得到了各种特权和殊荣,长期受到压制的才华也得到充分施展。可惜他只活了45岁,在历史舞台上来去匆匆。他身后备极哀荣,追谥“贤”。这是对一位死去王爷品行的最高评价。

3、胤祥和雍正早年的关系,虽然没有太多史料可寻,但可以肯定兄弟俩是亲密无间的。雍正给胤祥的祭文中提到胤祥的算学由他亲自教授“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逢塞外扈从,兄弟俩“形形相依”。当康熙出巡只带他们其中一个扈从时,即使短暂分别,两兄弟也会诗书往还。雍正还把他和十三弟唱和的诗作收在诗文集中,让胤祥的少数作品得以传世。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可谓是手足情深,虽不是一母所生,但也有着深厚的情谊。


4、在《步步惊心》里,对十三阿哥的描述是是小编比较喜欢的,当然其中虚构的成分有很多,不过能够在王朝之中,能够得此结果,也是一件幸事。


牛奶宾治酒1


康熙的九子夺嫡 八爷党;

自媒體營銷美食達人


皇家的利益大于一切,一方面老十三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雍正登基后必然会给予回报。另外一方面老十三死的早,如果他寿禄长一些,在后期让雍正感受到对皇权的威胁,那收拾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